分享

两宋的守文弱主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文风鼎盛的一代,也是过去历史上最尊重文人,而且最尊重相权...

 准提药师安般禅 2022-10-18 发布于福建

唐末五代到两宋

唐朝李家的帝制政权,在唐中期以后一百五十余年之间,先有北方藩镇、节度使等军阀的内乱,后有书生扮强盗的黄巢起兵,复有西南边疆与西北边疆归化的少数民族割据立国。首先是云南的南诏国(五代时变为大理国),接着,全国被拥兵称霸者共分十三处,因此形成后梁(朱温)、后唐(李存勗)、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等史称为“残唐五代”的纷乱局面。北方归化的少数民族契丹便在此时乘势而起,形成后来与宋朝相对峙的辽、金、元时代。

在这一段历史流程中,无论官府和社会,对于文化教育并无建树。整个的社会民生,只有忍受离乱、流亡、饥寒的痛苦而已。禅宗和仙道,深受人们敬信而昌盛;至于传统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学术,反而凋敝无力,几乎遭遇既不能救国、更不能自救的痛苦。唯一特别的,却有一两处开创石刻儒学的十三经经文,似乎以此表示对天下太平的渴望,以及对人道入世之学的复兴的期待。继此之后出现的,便是有名的赵家三百年天下的宋代王朝了。

两宋的守文弱主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文风鼎盛的一代,也是过去历史上最尊重文人,而且最尊重相权的一代。贫民出身的宰相,可以与帝王政权的君主相对论道。绝不像明朝的宰相,只能站着向皇帝禀告,甚之,还随时可能被和尚出身的朱皇帝在朝廷上当众打屁股。所谓明朝,真是三百年来缺少明君的一代。清朝的宰相,也是站着说话,那是学明朝的榜样。

但是,宋朝也和两晋一样,三百年来分为北宋和南宋两截,而且根本没有把当时的中国恢复为一统的江山。站在我们历史习惯的正统观念而言,不能统一全国而治平天下的,几乎称不上正统,所以宋朝应该算是我们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

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天下是由赵家兄弟(赵匡胤、赵匡义)二人,加上一个只读得“半部论语”便可治天下的同宗赵普,三人合谋,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开始。赵家兄弟以职业军人而爱好读书,尤其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在兵间马上十余年,手不释卷,说了一句“开卷有益”的千古名言,完全是一个书生扮强人的角色。

所谓“知兵者畏兵”,在兵变回军征服中原以后,赵匡胤便采用文人政治。纵观北宋一朝,北方的燕(北京)云(山西大同)十六州始终为契丹所有;西北的陕、甘一带,也被少数民族大夏占据;云南有大理国雄峙西南;辽东(东北)一带的事,根本就沾不了边。虽然如此,但此时在唐末到五代百余年间,正值生民凋敝、受苦太深之时,大家只希望暂得一个有道明君,安定天下,也就心安理得。

何况赵匡胤又是一个由前方统帅而叛得天下的人,最怕掌兵权的同袍学样重来,因此就专重文治而放弃武功,建立起文人政治,由文职的大臣指挥军政。后来如岳飞、韩世忠、辛弃疾等名将,不明白赵家天下这一祖传秘方,不是被处死,就是永被闲置一边,休想掌兵恢复中原。这等于是经商的公司老板,根本不想扩充发展,可是那些做职工的伙计们不明白,还拼命去开发业务、扩充地盘,岂不是大大触犯老板的忌讳吗?

下一章 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