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落潇湘芙蓉泪:《红楼梦》中的下雨天

 城北十五里666 2022-10-18 发布于北京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图片

作者

西篱

东坡在他的《寒食帖》中写道: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位于长江岸边的黄州,春季常常是多雨的。江南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上海也是。但今年春天,上海却阳光不少,雨水不多。这样的天,连内衣袜子都是扬霉吐气的,更别说人了。

可我偏偏就喜欢下雨天,如丝细雨、瓢泼大雨、不大不小不紧不慢的中雨。没有雨,生活中最唾手可得的诗情画意便没有了。没有雨,读《红楼梦》都缺了点意境。

《红楼梦》里描写下雨的场景,只有两处。一处写的是端阳时节的急雨,一处写的是秋分夜晚的细雨。雨虽不同,却都与爱情有关。

图片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宝玉先惹了黛玉,再恼了宝钗,后又因为与金钏没大没小,导致王夫人出手打了金钏。匆忙逃回大观园的宝玉,看到了蔷薇架下哽咽划蔷的龄官。她哭得那般伤心,一个蔷字划了千万遍。饶是这样,似乎都不足以表达她的悲伤,于是,一场大雨倾泻而来,呼应着她的悲伤。而这样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大雨,也预示着她悲剧的命运的无处可逃和无能为力。

后因朝中老太妃薨逝,各府需守丧不得宴乐,贾府要将伶官们打发掉。龄官是最早离开贾府的几个小戏子之一。打那以后,虽再也没有她的消息,我们却不难推测出她的结局。

当日贾妃省亲时,让龄官唱《牡丹亭》中的“游园”和“惊梦”,龄官不肯,非要唱《钗钏记》中的“相约”和“相骂”。且不说龄官是不是真的敢忤逆娘娘的旨意,但说这四出戏,“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虽因情而死,却最终死而复生并与心上人喜结良缘,是个happy ending;而“相约”和“相骂”中,则有主人公的家庭不同意这门亲事的桥段。这自然是映射了贾蔷的家庭不接受曾是戏子的龄官。

龄,伶也,名为龄官的伶官,一日为伶,终生为伶。戏子的身份是她摆脱不掉的烙印。虽然贾蔷已经不算宁国府的嫡系了,他的家庭仍不能同意迎娶一个戏子做儿媳。做小妾或许可以。但心高气傲的龄官,是断不肯弯腰做小的。作为黛影的晴雯,不久后含恨而终;容貌体态和性格都与黛玉有几分相似的龄官,作为黛玉的另一个影子,怕最终也难逃“万艳同悲”的结局。而她们的香消玉殒,辐辏的正是黛玉的最终结局。

图片

在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因“西厢记”和“牡丹亭”事件对宝钗大为感念,故卸下了她所有的防范与戒心,对宝钗说了很多平日里从不对人说的体己话,说她每况愈下的身体,说她寄居贾府的难处,说她平日里对她的误解…宝钗要走时,黛玉依依不舍,要宝钗晚上再来跟她说话儿。一向喜散不喜聚的黛玉,何曾主动邀请或挽留过谁?可见她此时的她,是满心赤诚地待宝钗了。

可傍晚偏偏就下起了雨。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宝钗不能来了。想想自己的身世、身体、处境、未来,瘦弱又孤单的黛玉泪洒窗纱,写成一首《秋窗风雨夕》(我们对着窗外的雨,大概只会说,怎么又下雨,真烦人。)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刚落笔,宝玉来了。泪痕尚在的林妹妹,笑了。

图片
宝玉(进来就)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看他这情形,似有多日未见黛玉。可他明明每天都来,有时一天来好几趟。他看到了黛玉新作的《秋窗风雨夕》,黛玉却忙向火上烧了。词写的悲凉凄苦,宝玉看了倒不打紧,万一府里其他人见了,怕是会起疑心嚼舌头。更何况,宝玉来了,帘外的雨也不似刚刚那般凄苦了。

宝玉天天来看黛玉,自然是因为心里记挂着黛玉。而黛玉又岂是不在意宝玉的?宝玉进来,她从上到下地打量,怕他淋雨受凉,宝玉走时,她将玻璃绣球灯拿给他照明。贾珍家里招待客人,特意打发贾蓉去借王熙凤的玻璃炕屏摆一摆。宝玉也是个见过世面的,玻璃钢玛瑙碗不知打碎了多少,居然怕雨天地滑打碎了而不舍得用这个灯。可在黛玉眼里,宝玉若跌了跤,可比碎了这灯更让她心疼。

这一幕情景,多像“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小儿女青梅竹马的相处瞬间,两个人之间不必言说的情意若隐若现。纵使最终的结局确如这秋雨般凄苦,但起码这一刻,宝黛二人心是暖的。这一夜,料想黛玉能睡个好觉。

图片

我妈在我家住的时候,几乎每次下雨她都会说,这雨下在上海可惜了,又用不了这么多,匀点给咱们老家该多好。近几年,老家颇为风不调雨不顺,尚有几亩薄田的父母常为雨水的多寡而担心。城市里的人总觉得雨水的多寡,并不与自己有什么相干,其实却也有莫大的干系。即使像贾府这样阳春白雪的钟鼎之家,也不能说与此无关。

比如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一回中,贾珍因这一年的进项少了很多而责怪乌进孝。乌进孝说:

“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乌进孝虽称自己“不敢说谎”,但极可能还是夸大了灾情。从三月到八月,半年的时间一直连绵阴雨,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如果真是这样,怕是连这样的收成也不会有了。但五谷不分的贾珍,大概搞不清这其中的门道,所以也只得罢了。而贾政难得的还略懂一点农桑。“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一回中,贾母说贾珍送来的西瓜味道不大好,贾政回说:

“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
图片

雨水太勤了不好,雨水太少了也不好。第六十七回中,袭人路上遇到老祝妈在葡萄架下拿掸子赶马蜂,原来是因为这段时间雨水少,而恰好赶上果子成熟,所以很多虫子来咬果子:

“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

但因为果子成熟期雨水少,果子就会格外甜。所以老祝妈对袭人说:

“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袭人不吃果子,却教给了她一个防虫的巧宗:

“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 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

原来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瓜果套袋的方法,曹公早就深谙其道了。

我院子里的葡萄也长出了新鲜的绿枝。

新买的几本《红楼梦》也到了。

天气预报说,明日有小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