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美科学家证实: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长28%

 天行健6307 2022-10-18 发布于湖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一向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然而,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吃不一定是“福”,甚至少吃为“妙”?

「《Science》:每日少吃14%,生命延长28%」

少吃,在学界又称“热量限制”,科学家对此探索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立老龄研究中心(NIA)对与人类基因高度相似(93%)的灵长类动物展开实验。选用120只恒河猴,60只作为实验组,每日减少30%食物供应,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猴子活到40岁(远超该猴群平均寿命20岁),最高龄者达到44岁。

为深入认证,今年2月,耶鲁大学团队首次开展人体临床。其发表在顶刊《science》的研究证实:每日减少14%进食量,受试者的肌肉、骨骼、血液等多项生理指标出现“年轻化”逆转,约合寿命拉长28%。

据悉,研究者共招募218名21-50岁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原有基础上每日降低14%热量摄入,另一组作为参照,维持常规的热量摄入(基线水平)。实验长达2年,以判断“热量限制”对人体健康存在的长期影响。

结果显示,接受“热量限制”的参与者胸腺脂肪明显减少,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含量下降,T细胞得到大幅激活,意味着机体走向衰退的免疫力得到改善,而常规饮食组则无明显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吃得少、活得长”。

据复旦健康科普团队时光派介绍,其背后原理在于:人在饥饿的“危险”状态下,会启动细胞“自噬”机制,即自己吃掉自己,健康细胞将吞噬衰退细胞,完成自我消化,进而激活体内的长寿基因,对机体的生理衰退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少吃延寿?核心在“过午不食”」

钟南山院士曾在媒体采访中倡导“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七、八分饱最为适宜。然而,这仅仅反映了“少吃”的一个方面——食量限制,此外,还包含“进食时间”的限制。引申出“轻断食”,即间歇性禁食。

北京协和医院的毛一雷团队表示,轻断食的热量摄入控制在6点-15点(早段进食)为佳,与俗称的“过午不食”殊途同归。

影星古天乐曾通过媒体透露,为维持不老容颜,自己每天只吃一顿,十年来如一日。然而,这背后少不了营养师的全程专业指导,若擅自操作可能引发不良风险。对大多普通人而言,“轻断食”难以真正落实。

为此,美哈佛大学从细胞层面入手,研制出一项专注于细胞能量激活的类分子,其发表于《cell》子刊的研究证实,接受干预后,老年生命体的骨骼、神经、细胞活性等多项指标转向年轻化,约合健康生命期拉长28%。

“长寿国”日本瞄准这一潜力,由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团队进一步验证其在人体机能衰退上的抑制作用。

「真正的长寿:无疾而终」

据国家卫健委公开数据,截至目前,我国15%人群处于疾病状态,其中1.9亿老年人罹患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道等慢性病症,预计未来十年,将有近一千万人命丧于此,成为威胁国民健康一大“元凶”。

过往70余年,伴随疫苗、抗生素等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最初的34.9岁,一跃升至77.93岁,未来,随着科研成果的持续推进,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然而,对于现代人而言,长寿的概念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长命百岁,而是真正实现无疾而终。也许当此类成果真正普惠于民,距离这一目标也将更进一步。

关注@番茄健康 每天分享健康养生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