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格决定命运,为何朝秦暮楚的孟达,会成为三国里最倒霉的造反者

 青史如烟 2022-10-18 发布于山东

孟达先随刘璋,后归刘备,然而东吴吕蒙陆逊白衣渡江之后,在关羽被围困时孟达却建议刘封不要出兵,最终造成关羽授首,荆州全境沦丧。后面他既害怕刘备追责,又遭受主将刘封欺负,终于叛归曹魏。

然后过不了几年,他居然又暗地里勾连蜀汉,企图谋叛曹魏,最终兵败被杀。

一个堪称有谋有勇的将军,为啥落得如此下场,到底是因为他的野心,还是他的愚蠢导致误判形势,最终才掉了脑袋呢?

有人说,孟达野心勃勃,一直不能安分守己,所以他因为蠢蠢欲动才掉了脑袋。

这其实未必。三国时代,上至大小军阀下到底层将领,有几个因为安分守己而成了气候?安分守己还真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孙策就是从袁术麾下独立出来后才有江东六郡,后面才能成就东吴基业。

刘备,更是依附陶谦,吕布,袁绍,刘表等势力,堪称真正的乱投门户,最后他居然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有其一。吕布最恶劣,先投丁原杀了丁原,后投董卓杀了董卓,再跟着王允,最终也自立门户成就一代枭雄。可见在三国乱世之中,流离失所改换门庭是常有的事情。

可是,虽然改换门庭并非必然致死,但凡事都要分时候,三国前期,军阀众多,一通混战,都顾着自存,合纵连横属于常有的事情,改换门庭自然也就不那么拉仇恨。然而,在孟达谋叛曹魏时则不同,此时三国大势已定,这时候再乱摇摆,就是典型的不要命了。

因此,说孟达是作死的,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孟达确实有一定才智,这毋庸置疑。《傅子》说:“(孟达)论者多称有乐毅之量。”能被比作乐毅,说明孟达此人,才智肯定是有几分的。但是却是小聪明。为啥这样说呢,一方面,孟达有小谋划,而不懂大的政治策略,一方面,孟达身上带着很重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朝秦暮楚,另外一方面,是孟达的虚荣心作祟,喜欢投机。从下面几件事情可以看出孟达有一定眼光,但是局限性很大。

第一,三国演义里孟达劝刘封不要出兵救援关羽,这个决策到底正确与否。

      答案是军事策略正确,政治立场错误。刘封孟达所部最多万人,留一部分兵力守城,出兵后最多数千人。

      荆州军团数万人都败了。

      再添油几千去满地东吴兵马的荆州救一座孤城麦城,有没有价值呢?当然压根都没有,但是作为刘封军团的大脑,孟达自己犯下了无脑的错误。

救不救得了,都得出兵,哪怕就是虚张声势也有它的价值。当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英法联军危及京师,咸丰帝命令全国各地清军都勤王。率部正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曾国藩也收到了这份诏令,去不去呢?

去,湘军抽调主力千里北上勤王,大好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从江南走到北京,需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估计走到半路估计北京城就失陷了,再说恭亲王正在跟英法媾和,估计随时会达成和议。勤王倒是应了王命,但白白折腾一番,而且浴血奋战得到的战果徒劳失去,毫无所得。咸丰皇帝和他的朝廷也不会念你半分辛苦。

不去,岂不等于抗旨!要掉脑袋的,这个罪名谁能担得起!

去了没屁用,本还要被折腾,不去就要杀头!怎么办?

这跟刘封孟达面对的情况一模一样,形势已成,荆州已被东吴大军占领,关羽在麦城被重重围困,刘封孟达就是发兵,关羽也救不回来,总不能寄希望于这几千上万人抢回荆州吧。

也就是说,刘封孟达一旦出兵,近万人的部队无非就是被东吴吕蒙陆逊吃掉。他们俩搞不好也要被俘或被杀。救,无非就是增大蜀汉的军事损失。孟达,他这笔军事账倒是算清楚了,可是他没算清楚政治账。

可是如果他们不发兵救援,关羽肯定玩完,刘备肯定会丢掉荆州。刘封孟达肯定得了个不遵王命救援荆州的大罪。这也是要掉脑袋的!

救,不救,选什么都不对,这似乎出现了囚徒困境。难道无解?然而还真不是,有高明的招数可以破解,李鸿章建议曾国藩借口统兵大将的人选不宜用鲍超,使用了一个拖字诀,所谓“按兵请旨,且无稍动”。

结果拖了两天,果然清朝同英法议和,皇帝下诏曾国藩不用再来,曾国藩于是应付好了朝廷,也省了事。

孟达就没有这样的才情了,硬抗刘备的旨意,直接不遵军令,也就给了刘备杀他和刘封的由头,最后的结局是孟达选择畏罪逃走,刘封肯定遭受很大的忌恨,导致后面被刘备所杀。孟达的局限性在于没有明白,其实是与非之间还是有第三条路的,那就是选择类似于曾国藩的套路,可以很大程度上脱罪,至少脱开见死不救的罪名。

第二,孟达的不安全感强烈。

       其实,孟达和刘封未救关羽,随后荆州失守后,孟达认为刘备肯定要收拾他和刘封,两人肯定要吃瘪。加上刘封又抢他的鼓吹,他的生存空间堪忧,这个时候叛逃曹魏,实在是出于拓展生存空间,为了保住脑袋,因此还算无可厚非。孟达叛逃后,刘封所部又在上庸失守,一回成都,果然被盛怒之下的刘备砍掉脑袋。

换一个角度想,孟达如果在上庸败战后和刘封同时返回,极有可能就是都被追责。但是刘备会杀掉孟达来承担责任,留下刘封以镇住上庸诸将,安抚人心。毕竟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还真是很有几分情分的。

拥护会哭的刘皇叔&拥护大汉朝的诸位可能不同意,但是要孟达从自己的脑袋考虑出发恐怕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公道地说一句,孟达绝对不蠢。就这一点,他比刘封聪明。

第三,孟达虽稍有才智,但内心却很不安分,他希望受重视。

曹丕一死,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觉得可能会被怠慢了,然后开始掂量起了身价,准备换个买家从而卖个好价钱,这最终成为他的取死之道。

      桓阶和夏侯尚等关系熟络的朝中大佬死掉固然让他丧失了外援,但是他毕竟还拥有魏国西捶三城,手上也有一定兵力,魏国朝廷不会轻易动他的。而孟达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以为再次改换门庭会得到更大的资本,所以待价而沽,跟诸葛亮讨价还价。

      这就是完全差错了。

      孟达本非蜀汉旧臣,但是却得到刘备较大的信任,在背叛刘备之后,孟达已经被蜀国君臣非常憎恶。在曹魏看来,孟达遭受刘封侵凌,会有极大的生命危险,他为了性命背叛阵营属于情有可原,姑且容他。然而孟达此番为了个人利益再次背叛曹魏,就成了彻底追逐利益的小人,即使成功投靠蜀国,诸葛亮肯定时刻会防着他,万一孟达哪天又背叛,投靠了吴国呢?

      这样的墙头草又岂能被信任,又岂能在蜀汉获得更高的地位?孟达连这点都想不明白,就这一点他就属于脑子里有浆糊。一个再叛之臣,注定没有好的归宿。

      所以说,孟达属于有小聪明没有大的谋略,居然把自己的脑袋玩丢了,只能归结为被耻笑的一类蠢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