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家庭为何几乎没有婆媳矛盾?以下三点,我国婆婆就很难做到

 谢耳朵馆长 2022-10-18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a女士今年50多岁,她和媳妇的矛盾一直都很大,最近,a女士在某短视频社交网站上,看到有一位国外媳妇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这位国外博主表示,自己的婆婆从来不会主动帮忙带孩子,自己生了孩子就全然担负起母亲责任,不会让婆婆带孩子,婆婆对孩子的爱仅仅限于给孩子买买东西,对孩子表达表达喜爱之情,完全没有照顾孩子的意识。

a女士看完非常震惊,觉得国外婆婆也太不负责了,孙子都不愿意疼,而老外其实也非常不理解,他们觉得婆媳矛盾是中国人的特色,其实,国外婆媳间肯定也会有矛盾,只是没有我国这么严重。
这是因为国外婆婆能做到以下三点,中国婆婆很难做到:
第一、明确边界
在中国,很多人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生孩子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这种原始的初衷,就决定了中国家庭模糊的边界感。
而在国外,几乎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中国人倡导“孝道”,而西方国家倡导独立和自由。

国外父母把孩子赡养到十五六岁,直到他们经济独立,这个时候父母就没有义务管孩子了,有些父母甚至直接把孩子赶出去,尤其是孩子成家带孩子后,外国的父母是极其不愿意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的,我有个美国的朋友,他18岁的时候,父母就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自己出去单住。
而在中国,孩子成年后依旧和家庭边界感模糊,这才滋生妈宝男,啃老族,紧接着便是婆媳关系的矛盾。
在国外,孩子成年之后如果还要父母养。
父母是可以算明细账的:从孩子成年的那一刻起,父母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钱,后面还可以通过法律要回来,国外孩子成年的那一刻,父母就和他们划清了界限,中年父母可以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照样可以过青春洋溢的生活。

他们不用像中国父母一样,孩子成年后还要帮孩子啃老,帮孩子相亲,婆媳关系也要插一手,和媳妇争“女主人”的位置,甚至孙子都有了,不让孩子自己承担父母的责任,还要帮忙带孙子……
国外人们老了后,一般去养老院,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比较早,国外老年人的生活非常丰富,所以他们心态普遍较好,各方面照顾比较成熟完善,老人们晚年很安心。
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家与佐治亚理工学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美国老年人面对“老年病”和衰老,通常会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主动承受。

美国的老人总是比中国老人心态更年轻,活力更大,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追求更有趣更积极,而中国老人勤勤恳恳为子女奉献了一辈子,真正腾出时间了却无所事事,孤独,没有朋友,甚至患上抑郁症。

中国大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如今依旧倡导独生子女,但是他们又想生二胎。
最后算下来一个年轻人要奉养4个老人,抚养2个孩子,传统孝道的压力让年轻人压力巨大,因此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逃避赡养的义务。
由此可见,明显的家庭“界限感”可以将婆媳矛盾弱化。
第二、平等相处
中国 的婆媳难以平等相处,归根结底有两个客观原因。
第一,公婆的手伸得太长,非要掌控儿子和儿媳的人生,对小夫妻俩的生活有太多的干涉。
这种“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想法,很难让儿媳从心底里尊重婆婆,另外,婆婆干涉的太多,帮儿子儿带孩子,儿媳久了也会觉得理所应当,她们觉得婆婆是应该照顾孩子,就不会有感恩的心,甚至还会各种挑剔,这样也没法和婆婆平等相处。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有了孩子还向父母要钱,也会模糊两个家庭的边界,想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儿媳首先要在自己足够自立,最好经济独立,在经济上对婆婆不要过多依赖;依赖需求少了,就不会让关系失衡,也更容易平等相处。

因为不能平等相处,很多婆媳处成了像奴隶与奴隶主一样的关系,而外国的婆媳关系,彼此之间不会过多干涉彼此的生活,更像是互相平等的朋友,相处,才能让家庭生活更加的和谐。
外国的婆婆会在一些事情上给出孩子建议,并不会要求孩子必须怎样去做。而中国的婆婆会觉得,如果媳妇不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的话,就是对自己的不孝顺。
只有平等的在一起做事,对话,摒弃道德绑架,才能让二者趋于平衡的位置,保持家庭的和谐。


第三、坦诚沟通
而中国的女人是暗自较劲,就像宫斗剧一样,有了矛盾会互相憋着,总想找夹在中间的男主人解决。如果男人畏畏缩缩,也不坦诚沟通,就会让婆媳矛盾更加严重。
她们们会猜疑儿子或丈夫偏向其中一方,导致另一方受委屈,三者的矛盾进一步升级,从而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夫妻之间的感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婆媳矛盾一定要及时解决,日常的矛盾的和分歧如果没有及时沟通处理,不断积压,最后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到时候憋久了就再难就事论事地沟通,很容易上升成、人身攻击。


坦诚沟通是一门技巧,除了儿媳,更需要男主人开导自己的母亲,毕竟老年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够先进,两人要在与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互相的理解与包容,而不是沉浸在一件小事上互相记仇。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