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去蹉跎万事休

 淄说淄话 2022-10-18 发布于山东
前几天的文章里提到那个快九十岁的老人为领取独生子女补助而流泪的事,文章中提到工作人员的态度让她伤心,有一个同事说,我的表达太情绪化了,只因为老人哭了,便指责工作人员态度不好,这未免有失公允,因为当时没有监控,也没有人证明,所以,也不能单听信老人的一面之词。他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相信工作人员肯定是照章办事的,不过,老人年纪大了听不懂政策,也不明白自己的钱到底什么时候能领到,这都快一年了,情绪肯定郁闷。
如果是我主观武断,误解了办事的工作人员,就在这里给人家道个歉吧。还有同事关心老人的事解决了没有,就说一下事情的进展吧。
昨天接到小马记者的电话,说她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去老人家里走访了。因为申请独生子女补贴的时间应当是九月份,但是她当时的独生子女证丢了没有补办出来,所以没赶上。是到了十二月份才交的申请材料。所以这可能是耽搁的原因。
就是因为当时她找不到证了想补办,所以邻居小韩找到我帮忙,我开始到处打听怎么补办的事,中间以为办不成了放弃,后来直到十二月份参加市行政审批局的活动才有了转机,然后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拍照录像证明后,很快把证办出来给她送到了手里。当时工作人员也说,办证和领钱是两套程序,证补出来再走申请流程。然后她拿证去交材料时,工作人员跟她说不要再去了的话(她说其实她是去了两次,第二次去问谁谁不知道,当然,这也只是一面之词,不过这种事真的也不稀奇)。
小马记者说,见她们上门,老人也是很委屈,她表达的诉求就是:无论多少钱,能不能一次领取,她九十岁了,按年领都不知道能不能领到。工作人员回复说要往区里申请看能不能特事特办,这个事谁也不敢保证。
昨天下班后我去了那个老阿姨家里。快六点了,她一个人在家看电视,还没有吃饭,桌上有个不锈钢盆,盆里有条鱼,她说是她儿子做好给她送过来的。
虽然见过几次,但是因为她眼睛不好,总是因为认不出我也记不住我姓什么而有点内疚。我说没事,咱们是邻居,你当我是自己家的孩子就好。
她说有人来看过她了,她也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她说自己就是挺自私的,觉得年龄这么大了,不定哪天就走了,想在活着的时候领到属于自己的这个钱能享受一下。
她又说起当年在青海的生活。老伴是国营二二一厂二分厂的车间主任,那个生产原子弹的地方,工作很是危险,每天上班后她在家里就提心吊胆的。因为有的工友上班时发生爆炸,炸得连块大一点的骨头都没有了。那个地方条件艰苦,水烧不开,饭做不熟,家属们也没法安排工作,幼儿园和食堂需要的岗位也有限,大部分家属都没有工作。
老人出生于1933年,直到1971年有了这个儿子,后来她说看到那儿有很多孩子(听意思可能是孤儿),就想领个女孩儿回家,她老伴不同意,说有这个儿子就挺好了。
(网上找到的青海的221厂的图片
后来221厂撤销,他们被安置到了淄博,老伴的身体不好早早走了,现在除了儿子她一个亲人也没有。儿子脾气不太好,不爱说话,打工一个月工资还不到三千块。儿子结婚也很晚,有个女儿在上高中,孩子学习一般,儿子没有钱还要借钱去上辅导班。
儿子工作很累,下班回来要做饭给她送过来,还要给她打胰导素。
有时忙了也不能保证每天晚上都送饭来,送不到时她自己热下剩菜吃,或者就用开水泡点烤馍片吃。“唉,反正人老了,也吃不了多少东西,一天就吃两顿饭。”
她说厂里也给家属办了养老保险,她每个月养老金大概有一多不大到两千块,儿子拿着每个月要给她买药买饭。她说儿子对自己这样自己很知足,但是看着他这么累,这么不容易,就想领到那点钱也多少能减轻一下儿子的负担。
“我就是有点自私啊,想活着拿到这个钱。老头做了那么多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这点要求不过分吧?不是我的我一分也不要,我只要属于我该享受的那一份。”
是的,我觉得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但是不知道政策具体怎么执行,相关部门会不会把她的事当个特例来对待?且静观后续吧。
“唉,这么大年纪活着干啥啊,拖累人。那些不该死的都死了多少啊,你看我还活着。”我说可不能这样想,多少人想活到九十岁都活不到呢,活着就要福气要好好珍惜。
“我不怕死,我怕瘫,要是瘫在床上离不开人照顾了,那才真成了累赘了。”虽然她说着说着就抹眼泪,我还是觉得她很坚强。一个人住在这个旧楼房里,每天坚持拄着双拐上下三楼,上午晒晒太阳,走走路活动活动,下午就和邻居那些老人们坐在单元门前聊天。
虽然明年就九十岁了,她的头发仍然是黑的多,白的少,虽然她有好几种病,眼睛耳朵腿脚都不太好使了,但是看上去精神还不错。
这个世界上有人年轻、健康,衣食无忧,却厌倦了尘世,放弃了生命。
而这个老人命运艰辛疾命缠身的长寿老人,还在一直努力地活着。
感谢那些关注她帮助她的人,希望所有遇到她的人,都能善待于她。

最后想说说我为什么一再去关注这个老人。
很多人老了以后活得真是很不易。看到那些老人,常让我想起姥娘以及村里很多这样晚年独居的老人。
当年在村里吃水要去村外很远的井里挑水,冬天烧煤炉要用煤粉和粘土混合加水用镢头捣成渣泥,可是那些小脚的老奶奶是干不了这些力气活的,有晚辈的隔几天会去帮她们干一次,但是总有不及时的时候。所以每次看到有个老奶奶抱个罐子去井边,就知道她家水缸里没水了,我会先挑一担水送到她的家里去。看到老奶奶挎着篮子去村外挖粘土,就知道她家的煤渣子快烧完了,就去帮她弄点水打一打。
年轻人不缺那点力气,但是对老年人来说,那就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每个老去的人,就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积福报。

对待一个老人的态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温度

到老多愁万事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