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众所周知,赵老师建立一个阅读打卡平台,帮助同学们养成阅读习惯,实践证明,群体共读,效果更佳。 ![]() 1 2 ![]() ![]() 3 每次达标的同学还会发奖状,关键还免费。 ![]() 但也有家长问,说老师,我们家孩子也在阅读,为啥进步不是很大。这里给大家解答一下,阅读就像运动,会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但要达到健身的地步,需要学会精读。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要精读,不能再像小学低年级那样泛读,一篇文章,不管长短,看完呵呵一笑,就算完事,只在乎情节内容是不是精彩,而不会分析文章的内涵。(注意,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不要有太高要求)。 ![]() 首先给大家讲下什么是精读。 精读也叫做Close Reading,是美国课堂中非常常见的并且深受老师们欢迎的一种阅读方法,顾名思义,精读也就是要把一篇文章读精。 赵老师认为 精读能够让学习书籍里面的知识与现实中相结合,感悟人生,知世间万事万物万象所有的一切存在与不存在之至理,学会明事理,辨是非,识大义。做一个真正的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不是去做一个人云亦云的愚昧无知迂腐的人。 ![]() 为了更好地让各位爸妈明白和清晰标标准,我把《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揉碎了来给大家分析下: 首先,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它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敲黑板、划重点,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并且是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再进行,为实现写作,从而能表达自我并与他人交流做准备。 其次,我们再来细看阅读。 进入小学后,阅读其实功能性特别强: 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对于《课程标准》里的这段话比较专业(生硬),但很重要,所以还是我摘录进来了,请大家认真看两遍,最好出声读一遍: ![]() 在小学各阶段,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浏览我们就不讲了,没什么技术含量。 低年级的孩子字都没认识多少,看书主要是为了提起孩子阅读的兴趣,顺便多认一些字。高年级的孩子如果还是这样,那就算是浪费宝贵时间了。 读书没找对方法,没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对学习是没有帮助的。 怎样做好精读 “ 精读的过程要让孩子“钻进去”然后“跳出来”。精读的方向可以包括: ①“钻进去”:掌握内容大意,进行人物、情节和结构等剖析; ②“跳出来”:积累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同时要学会对中心思想和人物分析进行观点表达输出。 ![]()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精读主要就是每天对所读文章(主要是长、中、短篇名著)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对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子进行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辨认哪些字词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好,摘抄下来是为了让孩子加深印象,摘抄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在需要的时候熟练地蹦出来,为你的作文添彩润色。 如果不想摘抄,那就用有颜色的笔画出来,予以分类。不如好词就用圆圈⭕️画出来,好句子就用波浪线〰️〰️画出来。对于用了修辞的句子用双横线等等。目的就是加深印象。
![]() 在阅读中我们能可以引导孩子从不同视角对书中所讲的事情,或者人物进行探讨和剖析。具体方法,赵老师在名著导读课上会有详细讲解。 这种精读的出发点不是技巧性的带读,而是一种深入阅读,同时你让孩子去更深地看到人性。深入阅读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如何去理解世界,理解社会、理解人性,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比阅读更重要,更要去懂的一件事情。 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些载体让孩子去思考,因为你在生活中还遇不到很多很复杂的事情,阅读把它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去,让他代入其中去思考,让他去感受到人性的一些张力在里面,这是深入阅读很重要的地方。
![]() 如何去理解自身,理解社会,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要去学的一件事情。 我们家长其实是比小孩子对人生有很多阅历的一个陪伴者,每个人活到做家长的年纪,也都三四十岁了,你可以带孩子看到的东西是什么? 是你比他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理解,看问题更成熟也更开放(当然可能有的人年纪大了,观念还是死板的),如果可以把这些阅读的维度和孩子交流,那我认为是高年级孩子和家长比较好的共读模式。 \ | / ★ 但有家长说了,老师我们家孩子现在上初中了,小学我们也不懂,你看补救还来得及吗?
另外,阅读理解的文章大都是节选,不知前因也不知后果,就是为了考你阅读技能,没有阅读的快感。 ![]() 为了快速见效,此时的阅读就不能以长篇名著来练习,而是要以短篇小说来练习了。在这里,我推荐一些,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推荐书单 首先,国外的比如欧亨利的、莫泊桑的、毛姆的,这几个加起来也差不多了。短小精悍、精彩不断。 其次,国内的我推荐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集,这个时间跨度大,对丰富素材很有帮助。 对于中小学的孩子,读短篇小说要带着这样几个问题来阅读: 概括文章大意,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什么态度,通过这篇文章我有什么体会。 孩子做阅读时家长要参与,孩子读的文章家长要先读,孩子回答这几个问题时不需要有正确答案,关键是要让孩子思考,这是真正的目的,要让孩子养成看文章要思考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各自看这篇文章的理解。 然后让孩子挑出好词好句,并说明为什么觉得好,要说具体的。 比如我觉得这句话很传神地描述出了主人公的动作或神态,将他的什么样的心境表达出来了。 ![]() 每天有条件的话读2-3篇,没时间的话至少要保证读一篇,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孩子对语文的感觉会有很大不同,而且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和好词好句。 这时就可以通过学校老师或课外班学习一些答题模板或答题技巧,这时孩子在做阅读题时套用模板就不会出现只有模板的连接词,而没有内容嵌进去,形成空洞的答案,答不到点子上了。 ![]() 另外大量的好词好句积累也会为写作文提供大量的素材,文章也不会出现干巴巴,字都凑不够的情况了。好词好句不是背出来的,一定要在语境中感知。 所以说,即使在小学错过了阅读的训练,初中还有补救方法,当然如果已经九年级了可能时间上来不及,花在语文上就不划算了,要考虑清楚。但七八年级完全有时间,关键是家长要参与,要坚持,方法步骤要用对,不要着急刷题,等把基础打牢后,题目一刷马上见效。 总结 一般来说,精读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并读懂大意,总结好词好句; 第二步,理解段意,熟悉文章结构,并且找到重点细节; 第三步,归纳文章主题,联系现实生活。 |
|
来自: 昵称415089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