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古迹】零陵武庙:那份张扬久远的敬仰

 陈瑜工作室 2022-10-19 发布于湖南

【永州古迹】零陵武庙:那份张扬久远的敬仰

陈瑜

零陵武庙在零陵区东山,东山并非山,实属丘陵,位于潇水以东,矗立于城廓之内,横贯于城池之间,横亘三五里,是零陵历史文化的核心所在。
东山不显赫,但历史上庙、宇、亭、塔不少,曾有大书法家怀素住过的绿天庵、大文学家柳宗元住过的法华寺(高山寺)、纪念南宋“布衣宰相”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而建的思范堂、南宋宰相张浚所建的三省堂等等,各路圣贤都在此显灵。

将近山顶,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建筑像一只振翅待飞的雄鹰就展示在眼前,前面是宽阔的前坪,沿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武庙。台地上,明清时期的地板砖、鹅卵石道、柱础、青石排水沟等遗存,表明了这是一处大型建筑遗址。站在第三进平台上,经过清理后的房屋基脚轮廓分明,完整展示了曾经的建筑格局。
据说,武庙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最有地域特色的武庙。曾见证明清时期当地誓师出征、军情会商、报捷等重要军事活动。
武庙又名关圣庙、关帝庙、关云长庙,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正殿座东朝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高台围栏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红墙青瓦,脊中竖宝葫芦,两端安装大吻兽,其余檐角安形吻。两山置博风板和悬鱼。殿前设六柱单檐歇山抱厦,抱厦后脊延伸,与大殿重檐连为一体,殿前有宽三米的檐廊,廊前有六柱,直径约0.6米。其中青石龙凤柱四根,浮雕雌雄蟠龙,龙头硕大,张嘴含珠,势动欲腾,其中两雌龙怀抱小龙,小龙形态活泼天真,精美绝伦,是现已存在不多的古代雕刻艺术精品。

殿内关云长神像前原有“秉烛岂避嫌此夜心中思汉,华容非报德当日眼底无曹”等对联,五十年代毁。殿正门上方原挂有一横匾,正书“与天地参”四个大字,系光结十二年(1886年)零陵总兵才勇巴图鲁长明敬献。木柱上曾有副著名的对联,写着:“秉烛岂避嫌,此夜心中思汉;华容非报德,当时眼底无曹。”殿台基前有石狮二尊,青石丹墀浮雕云龙,气势雄伟,“文化大革命”中,地区农具研究所修房时埋于地下,殿后有歌颂关云长功德的圣诰碑一块,亦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武庙建筑,造型宏伟,石刻石雕富有民族艺术风格,年久失修,四檐残破,石龙拆缝。1988年永州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维修,1996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发掘人员介绍,具有9级平台、5进5开间格局的零陵武庙遗址,可以确定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有地域特色的武庙。据考证,是由永州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的,永州地处边陲,当时岭南边民起义频繁,需要加强永州戒备,以控制边民暴动。以蜀将关羽为型筑建武庙,并派遣武将镇守边关,显示朝庭武力镇边平息暴乱的威仪。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块武庙残碑,碑刻内容清楚表明,该庙曾是江南具有超越州府地界限制,由衡、邵、永、郴4州同奉祭典的高等级武庙,在呼应联防平叛的军事统筹机制下,产生过惊人影响力。武庙每次维修,4州武官都要组织捐款,举行祭祀,各州武官都会参加。

零陵武庙,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初在孱陵侯庙的地址上修建的,也就是说,武庙的前身是孱陵侯庙。三国时,由于零陵属战略要地,加之物产丰富,故成为蜀国、吴国必争之地。刘备于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曾居临丞(今衡阳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后来,孙权派吕蒙将军率二万士兵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但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零陵城易守难攻,孙权飞书召吕蒙,命他放弃零陵,速去益阳救助鲁肃抵挡关羽。吕蒙接到传令,秘而不宣。即召军中郝普的故人邓玄之,推心置腹地说 :“郝普只知道效法世间的忠义之士,可惜不逢天时呀!现在刘备在汉中已经被夏侯渊重兵所围,自身不保;关羽在南郡持兵自守,有我们主公亲自讨伐。他们自身首尾不能相顾,哪有兵力来救援零陵?我准备强攻零陵,城破之后,郝普必死无疑,可惜也是于事无补,反而累其白发老母也受株连,岂不让人痛心?”邓马上进城见了郝普,把吕蒙的话如实转告,郝普权衡再三,只好出城投降。吕蒙在潇水船上亲自迎接,一番客套以毕,拿出孙权的紧急书令,拊手大笑。郝普接过调兵文书细看,才知道刘备已经到了公安,而关羽更是已经进军到了益阳,方知上当受骗。吕蒙留下孙河接掌零陵政事,自己率队火速赶往益阳。因为没有攻城,古城没有遭受破坏,百姓没有遭殃,零陵百姓为感恩,便在东山修建祠庙祭祀吕蒙。吕蒙被封孱陵侯,故称孱陵侯庙。
明洪武《永州府志》卷五载“孱陵侯庙在城东北山上,神即吴将吕蒙也。三国时郡隶蜀,吴孙权使蒙来攻,军令严肃,百姓不扰,感而祠之,今其址为关羽庙”。康熙《零陵县志》卷五载“关帝庙在府治左东山上,建于前明,兵毁。国朝顺治十三年参戎刘重建。乾隆十九年总镇高翰,四十七年黄令九叙、五十五年总镇刘君辅同各官及军民先后叠修”。永州立祠祭祀关羽始于明代,时称“蜀汉前将军壮缪侯祠”,明末清初为兵燹。清顺治元年(1644)封关羽帝号,九年(1652)加神谥曰:忠义神武,十三年(1656)永州府参戌刘文选重修,题名“关帝庙”。清雍正三年(1725)加春秋祭,因之为“武圣”而始称“武庙”。乾隆十九年(1755)永州府总镇高翰,四十七年(1782)县令黄九叙、五十五年(1790)总镇刘君辅同各官及军民先后叠修,嘉庆十八年(1813)奉旨加尊谥曰:仁勇神。牌位改题“忠义神武仁勇关圣大帝”。二十五年(1820)总兵鲍友智、县令丁煦等又加重建。现存武庙正殿、抱亭、五龙丹墀等为清光绪十年(1884)修建。
清顺治十三年重建时,方亨咸写有《关夫子庙祀》:“零陵名胜甲兹南服,其城之中冈埠绵延,一峰坦衍度越数亩,凭高远眺,而全郡之雄图咸揽焉。”“夫子德为圣人,尊加帝号,鳃鳃称忠颂义夸谋赞勇,此皆测天而未知其高,量地而未知其厚者也。神所凭依,磅礴无际,普天稽首,万类尊亲。”结尾附铭曰:“皇清有命集昊穹,百灵既奠三光融。筚路蓝缕归帡幪,芝山之阳郁且葱。士马山嶫戈矛崇,将军坐啸虎气雄。葳蕤肸酬神功,斯夫子之万年馨,黍稷而无穷!”
  刚刚修复的武庙,比以前更大,更雄伟,并没有香火,也没有另外的游人,古老的建筑远离喧嚣,显得特别的宁静,我抚摩着班驳的雕栏圆柱,抚摩着四根石柱上的盘龙,仿佛触摸到了一段冰凉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