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并非所有的失败,都可以归罪到原生家庭头上

 觉知爱 2022-10-19 发布于江西
Image


Image




01

尊重伦常道德,遵守人与人之间的礼仪规矩,才能说明这个人是人,一个人不懂礼,没有礼,失了礼,就是衣冠禽兽,看起来像个人,其实已不是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人,遵守伦常道德,说白了,就是要懂得是非,懂得礼仪,管住自己的习气、恶念、兽性、愚痴无明,不得越线,这就是人,要是任性妄为,人性不当家,随着兽性来,那就是畜生。

人畜的不一样,就是人知道有爹妈、子女、夫妻、师生、朋友。伦常就是一道一道的关系、一种是一种的缘份,人和人间是什么关系,是什么缘份,彼此都心里清楚,很尊重,对这样的缘份有所约定和坚守,这就是人的行事,这就是正常人的脑瓜子该装的东西,心里面要对这些关系,一道一道的,都很清楚,都自然知道,这才符合一个人做人的基本礼仪。

要是和什么人是什么关系,和什么人在一起,没有概念,自己不知自己本份是什么,和人是什么缘也不知道,处处也不尽份,就会产生很多的颠倒错乱,总是畜性做主,任性妄为,一世人身报终,必定堕落。

所以邪淫的人,佛门有一种对治方法,就叫做亲缘观,简言之,即是视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唤醒一个人本来的良知,告诉人们,提醒人们,你是个人,你当有伦常道德,有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姐妹。

你如果能时刻知道自己是个人,对自己起的这种兽性、兽心,就会生惭愧,为什么生惭愧呢?就是对不起自己是人的事实,对不起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贵,我这么一个大好男儿,或者一个佛弟子,一个女儿家,明明白白人,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做这种事情,受这种侮辱。

这种侮辱就是来自于对自己人性的侮辱,比如父母对于不爱惜自己的孩子,有些男孩子违法犯罪的,或者有些女孩子不懂事,年纪还很轻的就有孕了,从前的父母知道了就感觉呀,没脸见人,就感觉很生气,他们这种生气,其实是气这个孩子自己不珍惜自己,不爱惜自己,是爱之深责之切,并不是伤害和绑架这个女孩,是下意识的将子女和自己的人生捆绑到一起的,是一体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是一体承当的,想想,如果这样的孩子是别人家的,他们肯定不至于这么气,正因为是一体承当的,所以他们才会很气,这一点,相信有子女的人都会多多少少有同样感受。

但有些人会觉得,尤其是现代人,一开口,会这么说:你要尊重我的人权,我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那是我的事,包括我对自己的身体,也有自由做主的权利,这是现代人的想法,他们只愿意接受父母的照顾,却不愿为父母的感受负责任,古人不这么认为,古人会问,你现在身体谁给你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就是你没有资格去损伤自己的身体。

所以不爱惜自己身体,甚至是一种不孝,可以上升到不孝的程度,比如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就是一种很大的不孝,一个孩子死的早了,父母就要狠狠骂他的哟,弟子规说的那句也很应景,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为什么子女身有伤和德有伤,都会跟父母有关系,就是在古人的概念里,家庭里面父母妻儿之间,就是要相互负责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又印祖常劝邪淫的人,珍惜自己身体;最常引用孔子说的那句,“父母唯其疾是忧”,其实说的就是孩子们伤害自己。

02

其实父母这样的生气,是来自父母的慈悲,最深沉的关爱,但现在人理解为:你脾气不好;你伤害我了;你管我的自由了;你没有尊重我的人权,对身体的处置权,其实这种思想,古人有没有倡导和尊重,是有的,比如儒门这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就是在尊重子女呀,管不了,他就是要我行我素,那你就别操心了,又比如佛法教导父母,在儿女很不孝或者很自私情况下,要具备这样的心态:夫妻儿女一台戏,来生谁是谁的谁,这些亲人关系其实是假的,劝父母不必过份执着,真正的尊重他是一个众生,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一定要这样,只有放下随他去,尊重他就好,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并不是我们中国没有这种“尊重”文化,不过我们提倡的是,首先要为亲人们负责,操心,讲究一个适度,只有在负责操心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有退而求其次的尊重或者说放手,但西方文化没有太多的负责操心,直接就是尊重,养到你十八岁,你的一切就和我没关系了,你需要自立了,需要自己养自己,为自己负责了,可在我们中国呢?呵呵了,十八岁的男孩女孩,那还都是个宝宝呢,有的甚至都三十多,四十多了,头发都有了,皱纹都出来了,还整天沾沾自喜,顾影自怜的,觉得自己是个宝宝呢,他她们中的很多人,有自强自立并认为这是正常应该的成熟心态吗?没有,但他们还特别的有自尊心。

现在人不懂得,负责其实是代表了有爱,就是过头的话,容易成为控制绑架。

尊重有时是通情达理,但现实点的话,就代表了冷漠。

管是因为你是他的什么人,他才管你,对你负责。

不管,是因为你和他没有关系的时候,他才不管你,也无须对你负责。

这其实是一个文化侧重的问题,没有对错,过了就都有问题,我们中国人的情感羁绊,向来都是很重的,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是符合菩萨道,有大乘气象,讲究家国天下父母子女之间,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讲究慈悲,关爱,责任,操心,缺点就是容易因为这种感情,生很重的执着,成了过份的慈悲关爱,过份的操心和负责任。

但西方人是倾向于尊重,尊重的度上,有彻底的尊重,也就是不管,流于冷漠和残酷,比较好点的,是有关爱也有尊重。

中国人的爱,会给现代的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古人是不觉得,古人乐于父母这样关爱我们,因为他们也懂得回报给父母,如果做不到,就会感觉很愧疚,也就是说,你爱我,我也会很爱你,互相增上,情感羁绊,越多越好,不怕麻烦,感情就是在互相麻烦中才得以产生,现代人呢?你爱我,你别这样,你给我太大压力了,为什么呢?他不想惭愧,不爱生起惭愧的心,觉得自己没错。

03

以前的母子,离别久了,那母亲爱孩子,爱的深了,孩子出门去工作,好久不回来,那母亲就是天天门口巴望着,村头巴望着,就是这样的去爱,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爱。

孩子怎么回报母亲的?内心很愧疚,尽忠不能尽孝,会把这份对父母的愧疚,转化成自己做事业、尽忠报国的动力。要是能回家,见到母亲就哭成不像样子,在村头见到母亲,村头跪下,在门口见到母亲,就在门口跪下,哭呀,惭愧很深很深,而母亲呢也很欣慰,摸着孩子脑袋摸呀摸的,一切盼望到此就满足了,这就是古人的孝顺,古人的爱。

现在人呢?你不要管我,你老看我干什么呢?你巴望我干什么呢?你给我造成了很大压力,谢谢,你不必这样。为什么他会这样子?因为他自私,无心上进,他不爱生出惭愧,不想生出爱,不想欠人,却不知道子女和父母之间,已经不能用欠不欠来衡量了,而是天经地义。

所以做父母的如果遇上这样的孩子,千万记得佛门里教你的,夫妻儿女一台戏,不要执着,一世报终,各奔东西,一世缘尽,后会无期,要是孩子遇上了这样的父母,如果我在,我就不劝孩子要怎样对待父母了,因为他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了,已经回不去了,也很难觉悟到父母这么做代表着什么,所以我也只是会劝这样的父母,不要太执着。

现在有很多成年人,总是看不惯父母,总是把自己现在的失败,怪罪到父母头上,似乎一切的失败原因总结起来,就都是原生家庭的罪过,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讨厌父亲的无能,却不知道,他也曾是个怀揣一腔梦想的少年。

你嫌弃母亲的平庸,却不记得,她也曾是个对未来有许多美好憧憬,对浪漫满怀期待的的姑娘。

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世上没那么多真正可恶或者尽善尽美的父母,他们也只是有着各种缺点的普通人而已

不必总觉得原生家庭欠了我什么,其实恰恰是原生家庭帮助我们看清了自己,给了我们发现人生不足,修补自己空缺的机会,人活着要对自己的命运负全责,多想想自己曾经荒废了多少时间精力,那些我行我素,任性妄为,没日没夜的游戏和无法控制的邪淫,这难道都是父母的过错吗?想要出人头地,就自个好好用功去,别总把自己人生的失败怪罪到父母头上,这不但不公平,而且扭曲。

03

在我自己这,我母亲怎样爱我都好,她有她的爱,她喜欢就好,我也爱我母亲,但我有我的爱,不一定非要做出那个样子让谁谁看到,得到谁谁的承认,但我会用适合我的节奏和能力去爱她,彼此尽心就好,真的没那么复杂,一点也不必觉得有压力。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羁绊的,有了羁绊,我们才肯努力,活着才有意义;什么羁绊都没有,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连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里昂,孤独到极点的他,也要照顾一盆绿植,这就是他活着的意义,有些人不结婚也不要孩子,他也要养个阿猫阿狗之类的作为情感羁绊,不然,他就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以前我老是不结婚的时候,多年不养宠物的母亲,就养了个猫咪,照顾得它很好,有时她看猫咪的眼神,也充满微笑和慈爱,有天我看到她这样的表情,就开玩笑说,你看你,照顾个猫咪跟照顾自己孩子一样呢,她淡淡一笑的说,那没办法,我没有孩子可以照顾,那就只好拿它当孩子照顾好了,我听了这句话,心里痛的难受,就下决心一定要成长优秀起来,一定要好好结个婚生个孩子,好让我母亲有些情感羁绊,有事情可以做,可以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已经长大了,母亲对我早已放手了,情感羁绊早已转化为平常,她也需要点事情做,所以,她就养了个猫咪,现在好了,她有孩子可以照顾了,我每每见到她和孩子玩的很开心,就感到我是孝顺的,受点苦也没什么,我也感恩孩子的到来,她的到来对我们的家庭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绝不是我生她养她这样单方面的付出,所以在她将来的日子里,我会爱她成就她,也会好好教育她,争取做到让她在相应的年龄产生相应的智慧,但绝不会利用父母身份控制绑架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