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马说】第三十五期:外置的Vis,内置的W968,谁才是王中王?

 冬不拉拉 2022-10-19 发布于安徽

是为题记。

这一期,我们的主题本来是:内置和外置底板的配胶学问。但事实不限于此,而是由此发散,再发散。发散到最后,变成是在谈外置和内置板的本质区别,分别以Viscaria和W968为首。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方面。
你可以从中学到一点外置芳碳(也包括ZLC)和内置芳碳球板的配胶思想。也能够得到一些“怎么打好外置和内置底板”的思路。

图片

都是这个“球”惹的祸
塑料球时代,随着球体的增大和材质的改变,旋转在下降,球也没原来快了。套胶方面,自然也想方设法提提速、增强粘性(至少是摩擦力)。底板也必须努力些。于是,外置变得更软,更持球;内置在变得更硬,支撑更好,一速比原来快。这些调整和变化,都是符合新时代技术发展趋势。但是,这是符合专业选手的趋势的,适不适合我们业余呢?是个问题。

图片

黑马:我个人的看法是,D09c的海绵是不如T05的。不如T05有能量,喷弹。只要底板够硬,不需要海绵提供多大能量,只要胶面够持球就好,这时D09c就好打。它只要处理好胶面持球问题,然后比狂飚3通透、弹点就好。
配软点的板子,D09c就不行,显得肉、出球慢。配Vis、波尔ZLC、超张这些,D09c就挺好。如果要配内置底板,比较厚、硬实的奥恰洛夫ALC就还可以。单论爆发力,D09c的海绵是不如T05的。
小马: Diginics确实就是更适合专业选手。因为专业的,不需要海绵有太高的回弹力,他更多是自己主动发力,纯粹的借力非常少。专业的发力好,跟对方打的时候,bang bang bang,一板接一板地,压住对方。
专业都是自己发力,你自己有劲,然后力量传到D09c上面,它这个胶皮又比狂飚有弹性,又能制造低弧线,这是它的优势。
黑马:你这么说也有道理,专业选手的发力好太多了。我跟省队的打,他用蝴蝶王Vis,中等力量发力过来的,就跟我发足力的效果差不多了。不是说旋转太顶,是力量太大了,我挡住那个球,很容易下网。
小马: 我是这么分析这个现象的。你挡住球,正常的话,按照你的意向,球是会反弹过网,回弹到对方台面上的。但是为什么球没能反弹过去,因为你发的那个力,以及板子的支撑力,被对方那个大力量给打散了。
为什么说软套胶+硬底板好防守?因为你发力的时候,软套胶已经被你打透;对方球来的时候,跟你的海绵没有产生对冲,力量就被减缓一部分,然后再到你的底板上,硬板子的支撑也会更好些,抵消掉另一部分的力量。
黑马:打专业队时,有这种感觉。硬板子,以外置为首,比如我用Viscaria,防守对方的进攻,更稳当,老扛得住。用内置的底板,比如W968、吉村真晴这些,心里总是难免有点发虚。因为内置板会相对容易吃转,你防守借力时力量加得多了,板子形变大,也容易出界。

图片

小马:所以说吉村限量、W968这种,阿尤斯大芯的内置板,它的力量出来得比较晚,往往就是你发完力以后,力量刚出来,正好对方的力量到了。这类板就比较难起到“卸力”的作用。你说有没可能,用这类底板防守对方弧圈时,就是应该不发力,只挥臂不发力,就能把球防回去,是不是有这种可能。
黑马:这类内置板,我觉得防守最好的时候,就是对方发力,然后我借力的时候,稍微加点力,轻轻弹一下,效果最好。不能像外置那样,加那么多力。
对方一旦拉得转,我就还是减力比较容易,要弹击的话,击球点必须抓得很准。这个方面来对比的话,外置芳碳,就可以更“无脑”地防守。它更容易,精准性要求没那么高。
想到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打完比赛,我就对吉村很满意。因为凡是打比赛,我都是主动发力,全力拼抢,这时吉村本身够吃球,也有劲。你对它就没有啥怀疑。打比赛嘛,你也不会想着省点体力吧。就是抢攻。
但你平时正常节奏那样打,你就会觉得吉村也好,W968也罢,中性球防守起来就是不稳定啊。因为平时打,你就是攻防参半,不像比赛都是有机会就抢攻。
小马:是这么个意思。我也有这种体会。打阿尤斯大芯的板子,我觉得就是发力这块,要求还是很高的。不是说你发多少力的问题,是对力量的控制要求高。不同的时候,你要用不同的几分力去控制。(典型代表:打W968的龙队!)
打桐木大芯的,对力量的控制要求就很低,你大概想好了,就能挡得住。现在我防对方的爆冲,使那个樊振东ALC,就很无敌,随便一扛就防下来了。

图片

黑马:其实还是回到最初你说的那个点。你自己打着舒服了,别人其实也可能舒服。你打得难受点,有时效果也好。你用吉村、968这些,自己累,但抡起来确实质量高,对手也难防,遇见个打W968的,我防起来也发毛。你用Vis来防守,稳定,你上手也容易,但其实它的弧线也规矩,对方好防。除非你发力足够好。
还有一点,就是外置的板子对胶皮的要求反而没那么高。同时能兼容硬胶和软胶。你如果是内置的板子,比如W968,反手配个偏软的,防守起来就很容易发虚。外置的,纤维层在面材下面,很快就支撑到,反而胶皮软点也无妨。
小马: 这个问题,我挺早就思考过。内置刚出来的时候发展得并不好。早期是狂飚和高密度海绵的套胶出来,用来贴纯木。外置发展起来后,基本还是继承了这点,可以跟狂飚和高密度海绵兼容。说实话,外置(桐木芯)就是有点“底气”不足(底劲一般)。但因为套胶工艺发展的时间比较长,能够弥补外置的不足。当时的海绵都相对比较扎实有劲。
内置这种东西,主要出彩的是从蝴蝶Innerforce系列开始,不过那时国外使用的更多,国内也有女队员使用,但没有成为主流。以前主流还是外置。从马龙开始成为主流之后,其实狂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一个是海绵变得比以前松软(尤其明星国套这些),然后也变得没那么厚重,而是轻薄了些(比如NEO)。当然,这种改变还不是非常足够的,还没有对内置底板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支持。

图片

你说得没错,目前来看,内置底板,可选套胶的范围比外置明显小些,选起来比较难。外置还是承继原来纯木七层那套,只不过增加一点速度,后劲啥的,其实跟CL对比,上限也没提高多少。
黑马:我觉得早些年对底板的底劲这块,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刚开始可能就是手感、形变和旋转。后来外置的碳素板出来了,对速度有帮助,但底劲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小马: 对,当时确实没这个打法。现在要用内置底板,来实现中近台低弧线的弧圈结合快攻,这真的对套胶要求很高。
黑马:小球时代,本身球速就很快,那时盛行五层纯木,本身形变和持球就够,可以说有旋转,有速度。现在球变大变重了,内置底板要把这个球“打快”,不仅要有形变,还要有支撑力。
外置不一样,刚出来时,是不适应小球的,大家觉得它太过刚猛。等到球变大之后,它才适合打。但这个时间还是比内置长。内置早期虽然有亚萨卡马琳软碳这些,但一直没有成为主角。直到Innerforce系列出来,才有点起色。
内置本身就比外置慢了,外置只要有刚性,有支撑力,它至少就有很快的速度。内置的速度比不上外置,所以需要有更强的底劲。蓄力时间又不能太长,太长了出球就更慢了。所以这个对套胶要求就高。最适合的套胶是透力快、回弹力还足的。
小马: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塑料球时代之后,以蝴蝶为首出的内置板,包括Innerforce系列,其实是有一些不同的。
黑马:我觉得首先是弹性上的增强。第一代是Innerforce ALC,第二代是Innerforce Layer ALC。当时我用的第一把第一代是97g,但球咬球很深,甚至有点吐不出来。第二代明显弹了,出球更轻松了。Inn ZLCInn Layer ZLC也是如此。
第二点是刚性上增强。从Innerforce Layer ZLC小黄人到阿波罗尼亚ZLC再到张本智和ZLC,都是刚性增强、弹性增强的产物。有些业余球友,原来打Inn ZLC的,觉得阿波罗尼亚ZLC太硬了。他们打不出形变,觉得旋转变弱了,底劲不容易出来。但一些动作比较紧凑的,就觉得阿波罗尼亚zlc的力量感比小黄人更好。内置底板在变弹、变硬,这是一个主要变化。那这种改变对很多业余球友来说,不一定就更适合。
小马: 超级张本智和和奥恰洛夫ALC做到6.2mm这个厚度,我相信蝴蝶是想把那个中台的力量和速度结合起来,产生类似W968那个效果,然后不增加纤维的硬度。可能最后效果没达成,还是蝴蝶那个味。W968还是纤维为主导,蝴蝶还是讲究一体性比较好。

图片

我觉得业余的,很多人喜欢打外置,一个就是难度低,还有一个就是好配胶。阿波罗尼亚ZLC、竞技者Power这种又像内置,又像外置的莫名其妙的感觉,就做得不是很成功。
这里头,我就感觉狂飚龙5X,相对来说成功一点,你发力拉,弧线也不错。要打快,也能加上一定速度。它其实还是软弹,但稳定性提高了。

外置,更容易上手,更容易防守,配胶更宽泛;内置更凶猛,但更吃发力,也难在配胶。孰优孰劣,终归要自己拍板。

P.S. 本篇文章不过是黑马用一块硬板贴了D09c后的一个猜想:好像硬板更兼容各类套胶?然后跟小马哥闲聊几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变成几乎“谈古论今”,于是铸成长文。)

~~~~~~~~~~结尾分割线~~~~~~~~~~
二马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歪理邪说。虽是街谈巷语,却尽量言之有据、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二马说,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想聊的。
“二马说”的合作底板— 重明鸟, “最厚、最省力的弧圈板”,亦是颗粒神板。泰克西姆换了更好拉弧圈的阿尤斯大芯,同时厚度减薄了一丢丢。现在购买重明鸟,赠送咏春或克隆底板一支。可以加微信。潮乒社微信:Inn4tt。马良微信:kid075。)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