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个体户时代:克服贪婪,驯服欲望,脱离系统,从容赚钱!

 老方说 2022-10-19 发布于山东

43岁的时候,人到中年的任正非终于下定决心去当一个“个体户”,这是他给自己找的唯一一条出路:

“我创建了华为公司,当时在中国叫个体户,这么一个弱小的个体户,想组织起千军万马,是有些狂妄,不合时宜……”

那个年代,“个体户”属于游离在社会边缘的存在,很多人成为个体户都可以说是“逼上梁山”。

任正非原本是在国企当管理干部,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他属于“吃国库粮”的,社会地位比较高。从干部到个体户,无疑代表了很大的落差,事实上任正非也承认自己创业是“生活所迫,人生路窄”。

恰逢改开之初,风云际会,任正非带着千军万马闯出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任正非的成功,可以称为“个体户”的奇迹。

在任正非创业的那个时代,恰逢改开之初,国内的个体工商户数量大概只有1万多户,而在4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1.09亿。

当然这些“个体户”很少像华为一样搞高科技的,它们更多是分布在餐饮、服务、贸易、零售、手工、修理等行业。

除此之外,在这个时代,还有一部分人或公司可以归为“新个体户”。

比如网络直播、内容创作者、微电商、网约车等,包括一些还没有形成规模,但为数众多的新兴职业,都算是市场经济业态中的个体经营者。

而随着个体经济的崛起,“新个体户时代”也悄然来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变化迅猛,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每个人都必须快速适应变化才行。

举个例子,我有个前同事原来在北京的某互联网大厂工作,因为到了职业倦怠期,再加上孩子教育和照顾老人等生活原因,他回到了县城老家。

一开始,他还想着找个工作,或者考个公务员、老师什么的,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干惯了敲代码的工作,换成别的很难适应。

于是他一边在网上接一些软件项目的活,一边自己开发一些“小玩意”,顺便拍一些视频内容,成为了一个自媒体创作者。

没想到他的内容很受欢迎,很快积累了几十万的粉丝,完美验证了凯文凯利提出的“1000铁杆粉丝”理论——只要一个人掌握了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后找到1000个支持者,那他就能通过网络效应赚到钱,让自己活得不错。

让这个同事更感到意外的是他凭着兴趣开发的应用程序吸引了很多付费用户,如今的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相比之前,工作没什么压力,收入还更高了,关键是时间自由,生活质量提升了很多。

其实,“新个体户时代”的特点就是:克服贪婪,驯服欲望,脱离系统,从容赚钱!

年轻人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容易少年意气,想着去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去改变世界。他们很少有人能分清楚志向远大和痴心妄想的区别。

当经过现实的毒打和职场的驯化后,很多年轻人就渐渐懂得了什么是志向,什么是欲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够坚韧不拔朝着目标走下去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了跟自己和解,另谋出路。

当他们放下心中的妄念和贪心后,他们不再企图做“大事”,生意小一点也无妨,关键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变,同时要能养活自己。

一个人只要如此去想并行动了,那他(她)就等于部分摆脱了社会系统的限制,实现了“去中心化”。比如,他(她)不用再去遵循企业的游戏规则,不再受KPI的支配,也无须为进度而焦虑,更远离了职场上的勾心斗角、是是非非。经济独立带来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赚钱是好事,但从容赚钱就更好了。

时代正在变得多元化,社会环境的生态更包容(物种多样化),以及技术的实现和观念的转变,都是让“新个体户”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

毕竟,人是环境的一部分,人必须要跟环境达成适度的和谐才行。同时,我们也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

原来我们向往创业,想要成为创业明星,追求估值、数字、规模、速度和资源等东西。后来我们才认识到这些都是妄念,还是要聚焦信号,而不是迷失在噪音里

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事跟真正的机会一样,并不多,人这辈子能够做成一件重要的事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缩小自己的欲望边界,在这个边界中,哪怕是“横冲乱撞”,都可能是更高效的聚焦。当你不再执迷于“成功”,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节奏去前进的时候,就是你最接近成功,也是你人生最酷的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