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杂谈】明月‖静默闲谈

 纪实纵横 2022-10-19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



 

  明月 80后,公司职员,现居内蒙古临河,热爱文艺、文字、绘画、书法。







疫情的突然造访,让我们这些上班族不得不度过一个长长的大礼拜。这个“国庆大礼包”,着实让人猝不及防而又无可奈何。
既来之则安之。你这么想,静默居家的日子也许就会不那么淡寡无味了。也有许多人被迫接受,嚷嚷着呼之欲出,这又是谁能决定了的呢?
疫情当下,时不时为他的不怀好意的到来做一些准备,冰箱里常年储备一些肉类,储备一些焯水的蔬菜,也可以储备一些木耳、干豆角、粉条之类的干货。个人推荐储备一些冻番茄或自己家熬的柿子酱也很好吃。鸡蛋、牛奶必不可少,是家中常有的。抗疫嘛,怎么能少得了增加蛋白质,提高免疫力呢,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孩子的家庭。对于我这个厨房小白,有蛋、有奶,早、晚饭就好解决了。其实也并不是谁能预知未来,更不能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就是一些生活习惯和成长习惯,正好可以应对现在的应急生活。
小时候生活在牧区。八九十年代的牧区还是相对比较落实的,全国各地加快城市建设,尤其是经济特区发展更是迅速,感觉好像已经超越我们一个世纪了,而我们还为储存食物而寻找、探索、尝试各种方法。在我小的时候,储存食物的能力就是保障一个家庭生活质量鲜活程度的基本能力,而我们的妈妈辈们就足够神通广大了,总能变戏法似地变出满桌的饭菜佳肴、汤羹美食。足以让我幸福和炫耀的是我的妈妈,她是我们村最贤惠和最会过日子,也是最会做饭的好媳妇,在我心里没有之一只有唯一,她总是很勤快,她也很聪慧,她总是很会储存食物。在寒冷的冬天,她能让葱、蒜、韭菜吃了一茬又一茬,夏天吃完西瓜,西瓜皮在我妈看来就是宝贝,去瓤切皮,白色清脆的瓜肉剪成匀称的瓜条晒干,冬天蔬菜缺乏的时候,它就是烩肉、炒肉的绝佳好菜。她让我们的餐桌总是那么丰富又不失营养。很多不会过日子的人家,物质丰富的时候不珍惜,不会合理规划、调剂,就造成食物过剩后的浪费。我就亲眼见过,大过年来我家借土豆和大白菜的邻居,小时候不觉得稀奇,现在想来,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口,为什么会过出不一样的生活呢?妈妈会过日子不仅仅体现在全家吃食四季的调剂上,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们知道吗?我们姊妹几个小时候穿的家做鞋是彩色的,就是用零星的小碎布头拼接的,大人穿着要体面,所以衣服裁剪用整块布料,而我们小孩子做衣服,就用大人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而我们的鞋子就用碎布头做,既不浪费,又经常有新衣服穿,还觉得别出心裁呢?穿上新衣服和鞋子,总是被村头的婶子、大娘夸赞一番。
我爱储存食物,与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和她对我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但主要是我为了自己做饭方便。焯过水的蔬菜、吃不完的姜片、蒜泥、煮熟的玉米,通通都可以冻到冰箱里,吃的时候取一小包,真的能给匆忙的人们节省不少时间 。有时候下班晚了,省去买菜、洗菜、切菜的时间,这样按时吃了饭,不耽误大人、孩子午睡的时间。
这几年,新冠疫情时不时地爆发,而每一次静默居家,我都没有手忙脚乱过,我也从来不会为吃饭发愁。现在政府防控疫情措施和经验也比较丰富,即使不间断地爆发疫情,也很快就会被控制,不会长久封控,所以,我的冰箱里的食物满足三两天一家之需是不存在问题的。

作品链接




【清明特刊】明月‖四月寄情思

【纪实随笔】明月‖这个浪漫的秋天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