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打胳膊防血栓、放血急救······这些流言害人不浅

 昵称79078513 2022-10-19 发布于广东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千奇百怪的健康“小常识”,其中有关心脑血管方面的尤为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一旦误信未经证实的错误方法,我们的生命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心脑血管流言大起底。

图片

 拍打法防治血栓——靠谱吗?

【流言1】

经常看到公园里有好多老年人在晨练的时候特别喜欢拍胳膊。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可能觉得这样可以防治和改善自己的血栓状况,这种方法似乎已经获得了中老年人的默认,成为其晨练的必备项目。很多人认为,就算拍打法不能在关键时救命,至少平时拍拍打打,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吧。

【解读】

这条流言的依据是:“拍打可以令人发热出汗,起到溶解血栓、疏通血管瘀堵的作用。”但事实上,拍打法只是将被拍的部位给拍肿,并不能让人体的体温整体升高。而且若是为了发热出汗,很多其他运动要更加健康、有效。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即便体温上升,血管发热,血栓也不会因此被消除。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血栓的形成是一系列凝血因子激活和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血栓中聚集了大量黏附在一起的血小板、红细胞、纤维蛋白等大块固体,温度再怎么升高也不可能将其溶解。

  【危害】

大家觉得这个流言有效,多是因为觉得它简单易操作,坚持做下去的人由于心理暗示,总觉得这样自己是更健康的,久而久之便带动了其他人。事实上,拍打法对血栓的预防、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还有越拍越严重的风险。大家对这条流言要十分小心!

图片

自通经脉——咳嗽可以自救?

       【流言2】 

       有了心梗、血栓拍打是救不了命的,但还有一条流言由于听上去更“高大上”,所以被更多人相信,那就是:自通经脉,自我CPR。CPR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简称,主要是指心肺复苏术。这条流言具体说法是这样的:“一个人若是心脏不能正常跳动,且感到要昏过去时,10秒后就会失去知觉,此时若无旁人帮忙急救,患者要立刻把握这10秒钟的黄金时间自救。在这10秒钟内,患者要不停地用力咳嗽,咳嗽前还要深深地吸一大口气,这样可以把氧气吸进肺部,而咳嗽则可以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使之恢复正常脉搏。”

     【解读】

这条流言听起来有理有据,但却不符合实际情况。首先,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骤停是偶然和随机的,根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发生,因此你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所谓的“咳嗽自救法”;其次,反复深呼吸和咳嗽会明显增加体力消耗,并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增加心跳骤停的风险。也就是说:若是心跳没停,这个方法会加重病情;若是心跳停了,你根本不知道或者来不及反应。

图片

给大家看一个数据就很直观了: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也就是胸泵作用,要保证效果的话,其频率应不少于100次。而咳嗽法估计一个周期不少于3秒,一分钟最多20次,完全无法满足自救的需要。

  要想给心脏灌入足够的血液是需要压力的,但一个已经开始有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其血压是急剧下降的。要想实现有效循环和组织灌注,需要通过按压产生压力使血液流到需要供血供氧的器官。此时血压高压至少需要达到正常水平的85%。根据CPR的指南,有效的按压需要将胸骨按下5厘米,才能产生如此压力,而这仅仅依靠深呼吸和咳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危害】

这种方法可能因为误判而产生反效果。例如一个简简单单的胸口疼,它不一定是心肌梗死,如果我们判断错误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更致命的风险。胸痛的现象其实只有20%的可能是心肌梗死,而80%都跟心肌梗死没关系,如果你是这80%里面的,那这种深呼吸加咳嗽的做法就有可能会威胁到你的生命。例如,当胸痛是由主动脉夹层所造成的,这种咳嗽就可能让主动脉夹层破口增加,直接导致死亡。

图片

神仙水——醋能软化血管?
     【流言3】
     医生通常建议一些血脂血压异常的人要平衡饮食,避免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可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摄入燕麦、坚果类等食物。但很多人觉得这样太麻烦,所以容易听信一条流言:喝醋就能软化血管。

不管是“醋泡鸡蛋”、“醋泡黑豆”还是“醋泡花生”,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醋。作为主要原料的醋,一直以来都被人们奉为健康保健佳品。醋本身的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各种有机酸、氨基酸等。而且醋确实能够对组织(如骨骼)进行软化,如很多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喉咙卡了鱼刺,可以喝醋来软化排出。

【解读】

     这条生活“常识”本身就是错误的,一根鱼刺就算在醋中泡15分钟也不会变得多软。喉咙卡鱼刺喝醋能解决,主要是靠的液体的冲力,而不是让鱼刺软化。同理,醋也不能软化血管。人体自身是一个很强大的缓冲体系,不会轻易地受到食物或外界其他来源的影响,改变人体的pH值,因此不可能通过多喝醋就会使骨质疏松或血管软化。

  图片
       这通过数据来看更直观:历史记载山西人很能“吃醋”,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山西人吃醋的记载。但据统计,山西的心脏病发病率与北京、河北等北方省份相当,甚至略高于南方。如果吃醋真的对心血管疾病有效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危害】

      盲目喝醋还会对胃肠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62岁的许婆婆因脑中风、脑动脉硬化住进神经内科病房。出院后,她听说饮醋可以降血脂、软化血管,就买来一箱苹果醋,分早晚饮用,平均每天喝半瓶。十来天后,许婆婆出现胃痛、反酸症状,并开始吐血。归根到底,醋是调味品,而不是药品。短时间内大量饮用会导致胃酸过多,持续烧灼胃黏膜,并导致上消化道溃疡、胃出血。尤其对案例中的许婆婆这样有脑中风史的人来说,饮醋极易引发胃出血。

醋确实对保护血管有一定作用,但不是这样用的。我们都知道,对于血管健康,减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对于爱吃咸味的人来说,不妨在菜里加点醋,虽然醋里也会有盐,但要比直接食用盐要少很多。多一点醋少一点盐,不仅不会感到咸度不够,反而菜会变得更加鲜美可口,也更健康。

图片

葵花宝典——一根针救命?

        【流言4】

      还有一条流言就像葵花宝典,说一根针就能救命。具体方法就是:放血急救。“出现心脏病猝死的情况,应马上脱掉患者袜子,用缝衣针先分别刺破十个脚趾尖,然后各挤出一滴血。通常不等挤完十个脚趾尖,患者就能清醒过来。”这条流言也附有不少让人不辨真假的病例:如某半身不遂患者出现口眼歪斜,有人马上取缝衣针将其双耳垂最下点刺破,各挤出一滴血就好转了,且愈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解读】

事实上,这根针其实谁也救不了。放血疗法的确在早期的中西医中都存在,尤其在公元1100年左右,那时放血是理发师的工作,还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以前的医学家都觉得这是科学的,所以才会如此普及,但其实很多患者都说被坑害了,这里面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华盛顿。

  1799年年末,美国总统华盛顿骑马回来后觉得喉咙不太舒服,当时为其治疗的几个医生做出了一个相同的决定——放血。经过3次放血以后,华盛顿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到了下午,医生继续选择放血。晚上11点30分左右,饱受折磨的华盛顿在被放掉大约2300毫升血液后离开了人世——这相当于他全身血液的一半还多。

  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持续的放血等于不断抽走血液的水分,本身血栓患者的血液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时候又人为地不断增加其血液黏稠度,后果自然是十分严重的。

【危害】

  心肌梗死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十分敏感,如果在这时再扎一下针,对身体来说这种疼痛的感觉是加倍的,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梗死更加危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