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庆林||收破烂儿的老头儿

 昵称70808387 2022-10-20 发布于山东

    
 

收破烂儿的老头儿

雷庆林     

“收破烂喽,收电视机、冰箱、热水器,收破烂喽。”

每天上午九点多,就会听到楼下收破烂的吆喝声。从阳台的窗户望下去,是一个老者,看不太清面容,大概有60多岁。开着一辆没有牌照的很老旧,甚至说是有些锈迹斑斑的电动三轮车,车前面挂着一个电池喇叭,不停地重复地播放着收破烂的吆喝声。

每当家中有用不着的物品,我都会喊他上来把废旧物品卖给他。不指望这些东西能卖多少钱,一是有些物品很久也不见的用得上,放在家里碍事占地方。二是卖给谁都是卖,就觉得他也挺不容易的人也不错。他上楼后,利用他称东西和往大塑料袋儿里装东西的间隙,便和他有一搭无一达的聊了起来。接触次数多了,渐渐地知道了一些他的故事。

他姓张,我没好意思问他叫什么,怕他烦,好像我是在有意打听他家隐私似的。他和老伴儿是从河南老家来东北的,这不仅使我想起了当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人闯关东时的往事。于是,开玩笑的说:“你这是第二代闯关东的人了”他不知可否的笑了笑,并没有回答我。

从面容看上去,他比我小十来岁的样子,我应该称他张老弟。

我转开这个话题。问他为什么远离家乡到东北来。他说:“家里只有几亩薄地,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刚考上郑州的一所大学,女儿正在上中学。指望土里刨食儿,不足以维持生活。所以,就和老伴儿一起来到东北,租了一间半平房,干这活儿也累不着,只是不管冬夏都得往外跑,尤其年节后收的东西会多一些。现在,干这个的人也多了起来,竞争也很激烈。如果不勤快些,东西就让别人收走了。”

这时,他抬起头看着我有些腼腆地说:“大哥,谢谢你这么关照我。”

“大兄弟,可别这么说,出门在外谁也不容易。”说这话,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润起来。

他还告诉我说,在这里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如果有聚会什么的,老伴儿也会开车替他一下。到这边儿十多年了,混得还算不错。最起码把老家的房子翻盖了,居住条件也有了一些改善。其次,这些年挣的钱都是为了供养两个孩子上学。等他们两个都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我们老两口子就回家安度晚年了。

他们夫妇在外十多年时间,肯定没少挣钱。因为,在老家翻盖房子,供养两个孩子上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反映出这些年来,他们夫妇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应得的回报。

收破烂是个让人瞧不起眼的职业,这又让我想起了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年,一些南方人在街头巷尾摆的修鞋摊儿来。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们都默默地坚守着,也看惯了人们抛来的白眼。那时的东北人还很傲气,对这样的事情是不屑一顾的。殊不知,后来许多东北人也干起了这种职业且收入不菲。最起码在那个年代从事这种让人们看不起眼儿的职业能养家糊口,怎么也比下岗在家干耗着强多了,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还是叫他一声张师傅吧,或许他还要以收破烂为生干上一些年。无论怎样,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能过上自己所需要的生活,无须去看别人的白眼和冷眼,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收破烂儿怎么了,也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家糊口。且翻盖了老家的住房,供养的一双儿女也学业有成,这叫自强不息。

在这里想对张师傅夫妇说,作为一介草民,无须为那些闲言碎语所烦扰,有自己的生活之道为人之道这就足够了。真心的祝你们在异地他乡生活的愉快幸福。也祝你们的儿女努力学习,早日祖国的栋梁之材。

此刻,我好像又看到张师傅开着车忙碌的身影。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个电动车喇叭传出来的略带河南口音的吆喝声:“收破烂喽,收电视机、冰箱、热水器,收破烂喽。”

那喊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那喊声也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作者简介】


雷庆林 省、市作家协会会员。1 950年生于抚顺, 爱好读书与写作。 曾在企业任宣传干事、宣传教育主任、机关文明办主任、乡镇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 。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文、游记等,发表于省、市、区级报刊、杂志。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请点击——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