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285期】嘉会义和|林虑九连池李氏堂号“忠敬堂”

 lz茶店茶香菊韵 2022-10-20 发布于山西

编者按:

本文是作者李祥嘉在远离故土三千公里之外的昆仑山下所写。正是因为有这么热爱一群从深山故乡走出而又深恋着、关心着家乡发展的人,他们虽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但家乡的发展振兴却时时关心着,他们闲暇之余用自己的文字来记录、回忆、展望美丽家乡的点滴。这样不但给家乡文艺平台注入活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乡文艺、文化的空缺。或许在个别人眼里着就是瞎折腾,请你试想一下多年以后,这种默默无私的奉献,是不是一笔美丽而不可多得的财富,毕竟它留给后世的文字的记载。愿家乡越来越美,林州茶店民间文艺越来越好,希望在异乡的你也加入我们的团队,支持家乡的振兴发展。



林虑九连池李氏堂号“忠敬堂”

文/李 祥 嘉

堂号,本意是指屋内厅室、居室。在家族、祠堂、族谱层面体现的堂号,是指一个家族所使用的徽号、别称或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从古文献中可以找出堂号之“堂”的渊源。魏晋时代,人们称同祖的兄弟为“同堂兄弟”,到了唐代,又省去“同”字,称“堂兄弟”,随着时间的推移,族人日多,或分支、或迁徙,为表明世系的源流,某房、某支的同一祖先的族人使用同堂兄弟的“堂”的含义,在姓氏前用“某某堂”来加以区别,这就是堂号的产生。

堂号历史悠久。能从文献中查出来的最早的堂号,源自东晋谢氏家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的一些家族也使用了堂号,随着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即祠堂,明清的家族使用堂号则几近普及。

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是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个姓的郡望只有数个或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名称的统一和数量上的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其名称和数量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堂号,不仅出现在祠堂、族谱、店铺等处;也出现在生活用具方面,如家里的小推车上、粮囤上、褡裢上、凳子底面,还有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用于装粮食的长筒形布袋上面等,以标明姓氏及族系。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这就是中国社会特有的家族标记,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同姓的支派、各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这一同姓族人的共同徽号。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堂号。因此,正如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堂号也就有总堂号、分堂号了。


如林州市茶店镇后子岗村前子岗自然村,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对面、省道的路西,自古以来,就是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后人的居住区。前子岗李姓妇孺皆知的大门、二门、三门正是累世居住于此。据嘉庆十年《忠敬堂·李氏族谱》记载,岚支族人“明崇祯年间”自茶店镇辛店村迁居于“前后岗”(现在的前子岗自然村)。现在这一片仍然居住着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后人,家族聚集居住长达四百年之久,虽古村落原貌已无,但原址未变,只是原地翻新改建而已。在清代、民国年间,居住于此的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后人与其他家族进行房产田产买卖时,使用的堂号是“双合堂”。该堂号就表明了这个家族的源流世系: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后人所用的“双合堂”是在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总堂号“忠敬堂”之下的一个分堂号,表明了九连池李氏的族属支派关系;而“双合堂”的起名是因前子岗、辛店两村分别居住着亲弟兄两个共同使用了一个堂号的缘由,表明了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的世系血缘关系。在岚支后人中,在“双合堂”之下,又出现了清朝光绪年间的“嵩生堂”、解放后的“明远堂”等小支的堂号。


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总堂号“忠敬堂”之下,除了岚支,其他各支也新出现了一些分堂号,如清朝光绪年间茶店镇翟二井正沟村的嘉正支三善堂,解放前后辛店九连池村的芳支吉全堂,茶店村的明善堂、明星堂,茶店镇小坡村的自通支治安堂等。
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的总堂号“忠敬堂”,最早出现在清朝嘉庆十年的族谱之上。因清朝嘉庆十年的族谱不是最早的族谱,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已有族谱,只是早已遗失,所以不能确定堂号是否已在清朝乾隆四十五年创修族谱时就已有之。从我国古代堂号与族谱出现的时期及李氏家族族史发展来看,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的总堂号“忠敬堂”,应该在明末至清康乾年间创建的。


堂号的起名原则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以先祖的祖籍地或繁衍地为堂号。为表示不忘先祖祖籍。二是以先祖的名言、名著、业绩、典故、传说为堂号。为激励后代牢记先祖的美德。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言懿行深感自豪,以此命名堂号,千古留芳。三是以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用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四是以祥瑞吉兆为堂号。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

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的堂号“忠敬堂”,就是以古代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

“忠”,此字最早见于战国。最早的出处应该是《左传》。造字法,形声字。从心,中声。本义为尽心竭力。引申为忠厚。战国文字上部为古形“中”旁,下为“心”旁,小篆以后从“心”、“中”声相沿至今。自汉代以至晚清,在文字、音韵、训诂学方面可以认为“忠”字是“中心不二”、“心”意集“中”,心无旁骛。

“忠”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忠在六德中的地位很高。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国家等多种含义。查《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昭公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这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忠的解释。“忠”,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孙中山先生便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我们对于传统美德都应古为今用,并进行现代注解。于忠而言,亦复如是。

“敬”,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造字法,会意字。“敬”的本义有不同的说法,西周金文中,“敬”字多用为严肃、肃敬之义;恭敬之义,恭在外表,敬存内心,始见于春秋金文。《诗经》雅、颂部分多用为严肃、恭敬之义。后来“敬”也指有礼貌地对待、不怠慢,虔诚地供奉、敬意等。

“忠”与“敬”组合到一起成“忠敬”一词,“忠”,五行为火;“敬”,五行为木。木生火,为相生的格局。“忠敬”一词最早的出处见《礼记·祭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明荐之而已矣”。“忠敬”是中国最普世的传统价值观。忠诚恭敬,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忠心敬仰。 

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的堂号“忠敬堂”,用以劝戒训勉李氏后代子孙,对家庭的“忠敬”,就是孝悌和睦,对家族的“忠敬”,就是敬祖尊宗,为家族的名誉而奋斗,对国家的“忠敬”,就是舍己为国,担当报国。从字面意思道德观层面升华为一种家族永续的有理想信念的人生价值观。

林虑九连池李氏自明朝永乐七年开基肇始至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百多年,以“孝悌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为核心的家训族规垂训族人,其后裔陆续走上了从政为官报国的道路。明嘉靖年间的训导、明崇祯年间的正四品宣威将军等先人的心存敬仰、虔诚为国的壮举,终使“忠敬堂”堂号启用至今。

林虑九连池李氏先祖取这样一个堂号,目的就是让他的子孙后代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不忘劝戒训勉。面对堂号,会扪心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记忆自孩提就融入血液,走到天边、活到终老永远也忘不了。“忠敬堂”三个字,就似祖先的目光,鞭策甚至逼迫着他的后裔们,牢记“水之千溪万壑而源同,木之千枝万干而根同”的木本水源,带着以家为荣、以国为荣的责任感而活。

堂号在古代社会中,对于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家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现在,堂号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还是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同样又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在中国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我们踏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随着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现今的堂号,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李祥嘉:出生于1972年,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人,农民。爱好人文地理,对方志尤感兴趣,近年来比较热衷于谱蝶。愿结交有共同爱好者深入交流。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茶店工作委员会主办

本期编辑:逯     軍

本期审核:李 刚 毅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