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含语音)没有用药的情况下,糖友的空腹血糖高于餐后,怎么回事儿?

 陈刚大夫讲糖 2022-10-20 发布于河北

38岁的他,在节前的最后一天,被推进了糖尿病的大门:

诊断依据是:两次空腹血糖分别是7.1和7.6mmol/L。

于是,做了糖耐量检查,结果是:

空腹:7.8mmol/L

60分钟是13mmol/L

120分钟是8.1mmol/L。

他告诉我,昨晚开始测血糖,晚餐前是6.1,餐后6.8mmol/L;今天早上空腹血糖7.1,早餐后8.1mmol/L。

刚刚得病,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它。

生活才刚刚开始,却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不能随便吃、还不能再懒,还有各种并发症的恐惧,于是焦虑、恐惧、彷徨......

这是“心理关”问题。或许只有时间和知识的积累才能抹平这道坎儿。我们暂不提这个问题。

我今天要和大家谈的,就是他的血糖问题:

未用药,空腹高而餐后还可以。

这种现象在糖友微信群中,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

先谈一下糖代谢中的“空腹--餐后血糖“”对应关系:

      1、糖尿病诊断方面: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看血糖,空腹7.0和餐后11.1mmol/L的诊断切点都是人为制定的,也包括后来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的6.5%的糖化血红蛋白。

之所以制定这个诊断切点的,主要是依据高血糖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尤其是眼底病变。

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明,当空腹血糖达到7.8以上,或(和)餐后2h血糖达到11.1mmol/L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了。1999年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切点是“空腹血糖7.8,餐后2h血糖11.1mmol/L”。后来人们发现,餐后2h血糖11.1mmol/L,与空腹血糖7.0mmol/L的对应关系更加匹配,而不是7.8mmol/。为了避免“空腹血糖>7.0而<7.8mmol/L”但“餐后2h血糖已经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人因为只查了空腹血糖而漏诊,就将糖尿病诊断切点中的空腹血糖从7.8下调到了7.0mmol/L。

这是糖尿病诊断的“变迁史”。

但是,里面有一个内容,就是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尤其是葡萄糖下OGTT2h血糖的对应匹配关系:7.0-----11.1。

2、正常血糖的切点:

对于正常人血糖的“正常切点”,大家记忆中应该还是空腹血糖6.1,餐后2h血糖7.8mmol/L。依据应该也是:当血糖超过它的时候(尤其是餐后血糖),血糖相关的微血管并发症就已经增加了。但是,美国把正常空腹血糖的数值也下调了,即小于5.6mmol/L,应该也是来源于上述“匹配关系”的概念。

(空腹血糖5.6--6.1之间,如何看待?在美国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而在中国被归为“正常”,但是建议做OGTT)

这就是正常血糖的“空腹-餐后对应点:5.6--7.8mmol/L。

(这么多人血糖有问题,凭啥您就不能接受?天上掉这么多馅饼,被砸到的,不是幸运---)

3、妊娠期高血糖:

关于空腹与餐后血糖的对应,还有妊娠期高血糖。妊娠期高血糖的关注度越来越被重视,糖妈妈孕期高血糖,对胎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所以就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诊断指标和控制指标。为了减少高血糖导致的妊娠风险,对妊娠期高血糖的血糖控制指标是:空腹(餐前)小于5.3,餐后2小时小于6.7mmol/L。

回归正传:

大数据显示,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即:

5.3-----6.7    (增加了1.4)

5.6-----7.8    (增加了2.2)

7.0-----11.1  (增加了4.1)

上面的数据提示:当空腹血糖越高的时候,餐后2h血糖增加的幅度就越大。机制应该就是胰岛素早期时相分泌的减弱与消失。(比较专业,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个所谓的“匹配关系”,是大数据,不是个例。

糖友“彩虹的忧愁”的血糖就不在这个范围内:他空腹血糖7.8,OGTT2h血糖8.1mmol/L。而且今天空腹7.1,餐后也不是大数据中的11.1左右,而只有8.1mmol/L。昨天晚餐前血糖是6.1,餐后2h血糖是6.8mmol/L。----很显然,与上述空腹--餐后血糖对应关系相比,他属于以空腹血糖升高为重点的糖代谢状态。

当出现空腹血糖偏高,而餐后却不是很高的时候(这个高低的对比,请参考上面的匹配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分析?

有糖友说,是不是“低反”,就是低血糖后的苏氏反应?

他没有用药,肯定不会这样(几乎)滴。

那是不是他昨晚吃得太多,才导致第二天的空腹血糖不降?

也不会!他已经知道了糖尿病,在极度恐慌中,饮食应该很是“节俭”了。他昨晚餐后的血糖才6.8mmol/L,加上几次餐后都不是很高,基本上就可以排除是饮食过度的“后遗症”。

那还有什么?

黎明现象!

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文章“空腹高血糖的三大原因,陈大夫给您讲明白!”,这篇文章是以前写的,不在我的“陈刚大夫讲糖”中,但是在微信中搜索应该可以找到。文章《空腹高血糖的原因(上、下)》发表在《糖尿病之友》杂志2019年第9、10期。

我在这篇文章中说,“黎明现象,那是一种备战激素的反应”

在“黄金睡眠时间”以后,身体完成自检自修后开始复苏,要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工作。这个时候,准备工作的信息传输者----激素开始分泌了”。“具有明显“战斗意识”的年轻人,要比善于“休生养息”的老年人发生黎明现象更普遍或更明显”。“总之,黎明现象是一种思想上总想“战斗”的人身体分泌的一种“备战激素”(它是升高血糖的)所引起的反应。正常人也有这种“备战”,只是它对血糖的影响由于自身强大的胰岛素分泌代偿而隐化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心态(心境祥和而不是持刀霍霍)和充足的睡眠是多么地重要啊

我在论坛上经常倡导病友的心态要平和,甚至对那些近似疯狂、想让血糖更理想的年轻人说,“欲速则不达”!心中总想着良好的血糖而不断地检测啊,强迫性地运动啊,哈哈-----良好的血糖总是在和您捉迷藏,这里面或许就有这个“欲速则不达”哲学上的内涵吧。

我并没有追问“彩虹的忧愁”的身高体重。一般这种状态的人都是非胖糖。

十几年前就写了一篇“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的文章,就将非胖糖的病因与心态乃至性格进行了“对接”。并在我的“陈刚大夫讲糖”中多次提到这种感觉,大家可以细读“凭经验,说说非胖糖那些事---”。

学习使人进步

陈刚,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凭经验,说说非胖糖那些事---

病因寻找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
您或许会说:正常人也有这种性格,血糖却没有问题啊!血糖高,这说明我的自身胰岛素分泌还是不够。

的确没有错。黎明现象的激素分泌一般是夜间3点左右开始,可以维持到上午9--10点。使用胰岛素泵或许才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

但是,我更想说的是,问题的病因是什么?----是升糖激素的分泌!

所以,我在那篇文章中说:“从黎明现象的“备战”激素分泌机制看,我更主张良好的心态和睡眠,以及对生活作息规律的调整,虽然它的作用缓慢,但对身体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改善黎明现象这一单纯(高血糖)现象的问题。”-

总结:这种现象,更需要调心。

-----------------

我们或许都有过这种经历:明天凌晨4点坐火车要外出旅游,不用定闹钟,您肯定会提前醒来。而那个叫醒您的,就是“备战激素”,它就是升糖的。当我们要上考场,经常有尿无尿也要去趟厕所,那也是激素作怪,它也升糖,只是它没有发生在“黎明”时分。

所以,放松心态,调整生活节奏,规范作息制度,不骄不躁地欣赏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真是太重要了。

可惜的是,迷途知返难,只能“心病还需心来医”。

调心无药,如果您能看懂,不见而已经入口。

前段时间,一位叫“萬”的6年“老糖”在我的“教唆”下,每天开始喝上酒了,关键是血糖非常漂亮,目前已经停药“裸奔”有年了(大家切不可借酒降糖啊,否则我之罪大了)。曾经一次能喝一瓶的山东大汉,因为怕血糖高而“唯唯诺诺”的不敢喝酒了

快乐是一种心境。

一杯小酒,唤起了您无限“豪情”,仿佛又看到了诗和远方,她本身的获益就远胜了“想喝而不敢喝的压抑”;

喝酒,还可以“嗞喽一口酒,吧嗒一口菜”,吃饭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一顿饭从原来的不到10分钟吃完,变成了近半个小时,餐后血糖想高上去都难;

有人说,酒是降糖的,因为它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输出。

我说,或许是。但是,一两小酒不会怎样的。关键是,它是您的情感寄托,您又能找到几年前的影子。

精神这东西,就是这样。快乐就会长寿!酒只是一种媒介而已!

有糖友问我,您接触糖尿病人病程几十年的,有什么好的建议介绍一下?

我的回答很简单:这些“达人”除了爱学习和思考抗糖知识外,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被爱包围着。血糖的高低,都能是他抗糖经验总结与提高的助手,绝对不是苦恼于中而不能自拔

您多久没和您的爱人拉过手?一起看过电影了?

您连吃饭都想和老伴另起炉灶......

您的手攥得很紧,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不信您伸开看看,里面只有您自己因为紧张而出的汗。手伸开了,那绷紧的神经就会放松下来,好像也会笑了。

(有人就爱较真儿:这个空腹都7mmol/L左右了,怎么挽救我的空腹胰岛能啊?你不是说空腹血糖到这个数值,并发症就明显增加了吗,那可怎么办?

血糖这东西,无他。如果文章中的这种情况,你非得想把空腹血糖降低到6.1甚至5.6以下,而到处寻师问道,寻找灵丹妙药,不妨就多听几遍,懂了就是缘分。

我在中国抚宁,助您抗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