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主旋律剧如何更好实现商业化?

 吾家小儿女 2022-10-20 发布于上海

七月份刚刚杀青的主旋律献礼剧《县委大院》,预计定档十月,引发观众期待。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受国家政策、大环境影响,不仅播出部数多、排播规模大,还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在主旋律剧高歌猛进的上升期,它也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在口碑热度双赢的情形下,“命题作文”该如何实现更高的盈利,打破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主旋律剧大展身手,打造精品剧集矩阵

以2021年为例,2021年是主旋律影视剧的“大年”,从年初到年末,主旋律席卷全年,撑起了国产剧集的半片天。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一共上线了50余部主旋律题材的剧集,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谍战、扶贫、扫黑、乡村等多种类型。艺恩数据显示,《扫黑风暴》《功勋》《叛逆者》多部剧集引领2021年度主旋律剧集,稳站“C位”,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量”增长。

数据来源:艺恩数据

年初,《觉醒年代》吹响“主旋律”号角。以《觉醒年代》为例,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高达1.29%,豆瓣评分也一路上涨,从收官时的9.1分到现在的9.3分(评分截止至10.19),摘得2021年评分最高国产剧集桂冠。

年中,《扫黑风暴》再度掀起主旋律收视热潮。在《周生如故》《你是我的荣耀》《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的厮杀中,《扫黑风暴》突出重围,播放最高市占率达21.94%,2021年度中国播映指数TOP10剧集中,《扫黑风暴》排名第一,播映指数为82.9。

《扫黑风暴》市占率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年底一部黑马剧横空出世,选材和视角新鲜的《对手》,开局评分8.1,连续9天为爱奇艺热度日冠。

主旋律剧集不仅热度提高,口碑也稳步上升。2021年国产剧集豆瓣评分前三为《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均是主旋律剧集,同时这三部剧也是2021年仅有的评分过9分的国产剧集。此外,还有超8分的《大江大河2》,这4部剧共同搭建起了2021年主旋律剧集的头部矩阵。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评分前五主旋律剧集占四,上一次一年内出现三部9分剧还要追溯到2014年。更为难得的是,除了“尖子生”,还有《叛逆者》《扫黑风暴》等多十几部作品筑牢了主旋律剧集的大盘。

但拥有如此庞大受众群体的主旋律影视剧,却很难利用好自身优势,找到一条适合其发展的商业模式。影视剧的最终收益难以与其品质相匹配,没有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那么,主旋律影视剧该如何实现最大化盈利呢?

明确盈利模式,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视剧的盈利模式,主旋律剧难以跳脱出电视剧的范围,我们可以从一般电视剧盈利模式中,发掘出主旋律剧集所特长的部分,将优势加以放大,实现最大化营收。

1、发行收入

发行是电视剧制作后的销售环节,具体的卖出方式包括电视台独播、联播;新媒体独播、联播等。时间上有预售和后期销售之分。相比与电影,电视剧行业并不会因后期市场反应、带来收益上过多的变化;片方的发行收入在播出之前,就已基本确定。

除了版权产生的直销、分销费用,电视台、平台分别在其播出前、播出间隙等,进行广告位销售,以此获得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片方所有的收入,从买断版权起就已确定,此后所产生的分销、广告费用,与片方都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根据协议不同,部分片方可获得电视台、视频网站的广告分成。

新媒体版权,是影视行业的一项基本收入,在电视剧的商业模式中,占比很大。如今,随着视频平台力量壮大,其正在改变传统的发行收入结构,新媒体发行收入正在成为片方主要收入来源,甚至超过电视台的采购费用。如《如懿传》的单集发行价为1500万,其中,腾讯视频的新媒体发行价为单集900万+,是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卫视单集300万价格的三倍左右。其中,腾讯以8.1亿元的价买断独家网络播出权,自此,腾讯可以通过分销新媒体发行、广告销售等为自身带来收入。但对于片方来说,发行费就是该剧的最主要收入。

但相较于高发行费、高商业化的古装剧,主旋律剧的发行收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类型限制,主旋律剧集大多上线央视等发行费相对较低的电视台渠道,网播剧集数量也不多。艺恩数据显示:从2021年1月1日至10月27日,全网各平台共上线主旋律剧集45部,其中在电视台渠道播出占比超八成。相较于其他类型剧种,选择网播的主旋律剧集也较少。

即使选择网播的主旋律剧,其新媒体发行收入也不算高。以近几年主旋律剧口碑人气TOP3的《人世间》为例,爱奇艺买断新媒体独播权,出资5000万元。央视买断其电视独播权,每集300万元,实际出价1.52亿元。这两笔共进账2.02亿元。反观上文所提到的腾讯8.1亿买断独家网络播出权的《如懿传》,我们可以看出,与同等质量水平的其他剧种发行费相比,主旋律剧难以望其项背。


如何提高发行收入?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制造精品仍然是基础逻辑。视频平台购剧的原则是:除了个别重大主题宣传的特殊要求之外,主旋律内容也要优中选优,要按照质量来定价格,定档期,定播出平台。这一态势,在今年体现得十分明显。

市场“内容为王”的需求与产业升级相遇,正在带来更多行业发展空间。主旋律剧集在立意、叙事等多个层面都应创新和尝试,力求取得艺术与商业的最大公约数。

2、广告收入

除了发行费,一部电视剧的主要收入就是广告费了。

一部热门电视剧的广告植入费用,有时可以与发行费用媲美。广告价格,一般根据电视剧本身的品质、广告商可获得的广告权益和广告位确定。在广告收入中,一般来说,在前期进入的剧情植入广告,如《扫黑风暴》里的自嗨锅、《幸福到万家》中的沃隆坚果等,其广告费用由片方享有;渠道采购后产生的广告费,一般由渠道获得,如电视台八点档电视剧播出期间的广告等。

片方主要以植入广告为广告收入来源。广告植入在电视剧中一般分为道具植入、台词植入、场景植入。电视剧中多为浅层次的道具植入,在此,电视剧鹰眼想强调深层次的场景植入,场景植入主要是在剧情中插入产品,将产品与剧情,或与剧中主要角色特征进行巧妙结合,从而推动剧情发展、展现角色魅力等。

主旋律影视剧可以以场景植入为重点,寻求广告与剧集内容的最佳组合。例如,电视剧《山海情》中,男主马得福在推介会上用了足足6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观众不仅没有生硬或者出戏,反而看得真情实感,闽宁镇的葡萄酒产业与电视内核”扶贫“紧密相连,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层层铺垫。电视剧一经播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也随之成为爆款,销量更是一度突破百万。

3、版权收入

衍生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目前的影视剧收入中,占比很小,且受影视剧题材限制较大。不过,包括主旋律影视剧在内,都在探索影视衍生品收入增加的可能性。

例如《觉醒年代》聚焦于文创开发,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与视频平台就《觉醒年代》相关衍生品开发进行签约,签约额达6000万元,共同开发盲盒、手办等产品。


电视剧《山海情》拍摄取景地闽宁镇将打造《山海情》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发挥“旅游+影视+体育”的优势,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通过影视城将IP落地,收割一波剧粉,实现流量变现。但基于已建成的影视基地现状,该项举措能否盈利,还有待商榷。

除了上述三种收入,主旋律剧还有国家补贴。如“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扶持资金将由广电总局直接拨付至获扶持项目的制作机构,相关省级广电行政部门负责监督使用。10月9日,广电总局最终确定了2022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扶持项目7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斜项目7部,《大考》《县委大院》《我们这十年》等剧在列。 


那一部主旋律剧能获得多少补贴呢?以《人世间》为例,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会得到500-1000万元扶持资金。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也会获得几百万元奖金。《人世间》又作为江苏省重大文艺题材资助项目、吉林省文艺创作精品扶持项目,央视首播后,两省的省委宣传部各自会补贴奖励几百万元,最多可达1000万元。

结语

上述所列举的主旋律剧集盈利方式的例子,无一例外,都是主旋律中的头部项目。实际上,还有不少的主旋律剧集“叫好不叫座”,有些主旋律剧目甚至只能靠政府补贴才能存活下来。“曲高难免和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影视作品都在探索与观众的“联结方式”。但一些成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主旋律剧目并非只是阳春白雪,随着主旋律题材的开发水平的提高,收获关注度、提高盈利能力也并非难事。创作者和投资者应该明白”精品才能出爆品“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创新力,在内容创作上精益求精,尊重市场规律,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主旋律剧目,找到适合主旋律剧集发展的最佳盈利模式。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影视企业的“理想城”与计划单列市的“影视梦”
【二】爱奇艺开放姿态,“甜宠”新打法或催生分账赛道百花齐放
【三】腾讯视频诉抖音:近年索赔金额累计约30亿
【四】《麓山之歌》:“生活流”工业题材电视剧的高阶进击
【五】甜宠之外,国产爱情剧还有哪些选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