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位于江苏苏州三元坊附近。此处初为五代吴军节度使孙承佑之别墅。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时买下这座别墅,在临水处新建一亭,并借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取名“沧浪亭”,随后又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南宋时,著名将领韩世忠将之扩建为住宅。明代重建此亭时,文学家归有光为之作记。清代学者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等职)集欧阳修的诗句和前园主苏舜钦的诗句成一联,题于亭中:清代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嘉庆年间进士,曾任金匮知县、苏州知府)也曾为沧浪亭题写一联:上联的“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苏舜钦当年买别墅时,花了四万青钱。下句的大意是说,诗人苏舜钦与名将韩世忠犹如一双无瑕白璧,从古至今没有人可与之匹配。虎溪三笑亭在江西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前。据宋代陈舜俞《庐山记》载:“慧远(名僧)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一日,与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共话,不觉逾之,虎辄骤鸣。三人大笑而别。后建三笑亭。”乾隆时九江关总督唐英(字隽公,号蜗寄老人,雍正年间任景德镇瓷厂协理官)为三笑亭题一联云: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中的“三教”指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各自崇奉的佛教、儒教、道教;“莲开僧舍”是说慧远曾在东林寺创白莲社,倡净土法门,被后世誉为净土宗之始祖。上联概括了虎溪三笑的传说,下联概括了东林寺在佛教界之地位,既饶有风趣,又颇具意味。历下亭又名“客亭”,在山东济南大明湖中的小岛上,南临历山(千佛山),始建于北魏之前,今亭建于清代。唐代杜甫于天宝四年(745)游山东,与北海太守李邕在此亭饮宴,作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清代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四川学政)曾用杜甫原诗句书写一联云:现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郭沫若也曾为历下亭题写一联云:历山千佛崖下有“极乐洞”,大明即“大明湖”。此联明快简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风物,烘托出大明湖如画一般的景色。联语妙嵌“极乐”“大明”两地名,情景交融,颇有情趣。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7月13日文章《名亭与名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