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8年,一封来自上海的电报,让一辈子没出过沂蒙山的老农李开复

 金华303 2022-10-20 发布于山东
1958年,一封来自上海的电报,让一辈子没出过沂蒙山的老农李开复一头雾水:自己从未去过上海,亲戚也没有在上海的,是谁给自己发的电报呢?又是有什么事呢?

知道电报内容后,夫妻俩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

再看老妻明德英,泪水更是模糊了她的双眼。

那是1941年冬,滴水成冰。李开复家简陋的草房跟外面一样寒冷。

晴天里,有太阳的日子外面似乎比屋里还暖和点。

于是妻子明德英便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坐在屋外的大石头上晒太阳。

这天,她跟往常一样在外面晒太阳,远远地见一个八路军战士急匆匆地向这边跑来。

小战士到了跟前,脸色苍白,“大嫂,大嫂,”他上气不接下气,一边说,一边不住地回头看。

明嫂指了指自己嘴巴,摇了摇头,示意战士自己是个哑巴。

不过她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日本兵追来了,战士要赶快躲起来。

于是,她一手抱了孩子,一手拽了战士的胳膊快步向茅草屋走去。

战士进了屋子,发现地方又窄又小,只放着一张床,没什么好藏身的地方,就打算出来,害怕连累了老乡。

没想到明嫂一把掀开床上的被子,让战士躺下了,用被子把他捂了个严严实实。

这才又抱着孩子出来,气定神闲地晒太阳。

果然,没过多久,鬼子的追兵就到了。他们先一个箭步地闯进草屋,看了下啥都没有,又转向明嫂。

鬼子哇啦哇啦地问了一堆话,明嫂镇定地示意自已不会说话,鬼子就打手势问看见八路跑哪去了?

明嫂向西山指了指,西山树高林密,多是松树,确是藏身的好地方。

于是鬼子毫不怀疑地向西山奔去。

待鬼子走远了,明嫂赶快回到家,掀开棉被一看,天哪,战士的伤口不住向外渗血,已经昏迷不醒。

明嫂知道战士此刻急需补充水分。

可是瓦缸里的水已用完了,他们的草屋建在村子外,回去挑水一时半会回不来。

何况她也不能离开,万一鬼子返回来呢?

要是丈夫在就好了,可是他也在帮着转运伤员哪。

眼看战士的生命危在旦夕,明嫂急得团团转。

这时,抱在身上的孩子哇地一声哭了,明嫂一激灵:小孩喝奶水,大人也可以吧。

于是,她放下孩子,解开衣衫,顾不了那么多,把乳汁一滴一滴地挤到战士干裂的嘴唇里。

终于战士苏醒了。他叫庄新民,18岁,本是山东纵队的一名卫生员,在突围的过程中受了重伤,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又受到了鬼子追赶。

为防止鬼子搜捕,李家夫妻白天把小庄转移到空坟里,晚上再接回来。家里仅有的一床棉被也给了小庄。

为了让小庄养好伤,他们把家里仅有的两只老母鸡杀了,给他熬汤喝。

小庄伤口化脓了,明嫂一连几天给他用盐水擦洗。

家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明嫂到村里要些高粱面、玉米面,给小庄熬糊糊喝。

在李家夫妻的精心照顾下,小庄恢复得很快,他也执意要回部队。

因为再住下去,他们夫妻就真要揭不开锅了。

临走那天,明嫂借了钱给小庄买了个烧饼路上吃。

几年过去了,抗战胜利了。小庄转业到地方,成了一名厅局级干部。

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对恩比山重的夫妻。

他多方打听,终于通过邮局联系到了李开复夫妻。

于是,1956年,他给李家夫妻拍了封电报,恳请他们到他上海的家里住段时间。

李开复到来后,小庄一家隆重地款待了他。

以后,两家人密切来往,逢年过节小庄都要邮寄礼品过去。

1985年,已经60多岁的小庄踏上沂蒙山看望了70多岁的恩人明嫂。

1995年,明嫂去世,小庄的儿子代替父亲去送了终。

并且以后年年清明,他就要去祭扫德英奶奶的坟墓。

军民鱼水情深,军为民,民爱军,这种大爱感天动地,亘古不衰!

附图:救活小战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