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来 | 宁夏“互联网 城乡供水”保障民生福祉

 A探索者 2022-10-20 发布于江西


宁夏气候干旱、缺水严重,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尤其地处西北干旱内陆的西海固地区条件恶劣、十年九旱,广大群众喝水难题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水利厅以服务保障民生和助力乡村振兴为根本,以全面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按照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要求,聚焦打造数字治水领先模式,聚力优化现代水网体系布局,多措并举、协力攻坚,打造了城乡供水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均等服务、全民受益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图片

城乡供水水网体系建设

一体化推进深化城乡供水均等化服务。“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目标要求,牢牢守住“喝上水、喝好水”的底线,深入推进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后投入资金19.4亿元,持续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强贫困县(区)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支持,集中优势资源解决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113万贫困群众千百年来吃沟道水、地下水、苦咸水的历史成为过去,全区252.4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26.5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吉、同心等9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图片

放心水助力乡村振兴

进入“十四五”,宁夏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坚持城乡供水工程一体谋划、推进和落实,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运行维护智能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城乡供水均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区有一半县(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不再成为梦想。

图片

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工程

规模化发展助推供水保障能力提升。按照“北扬黄河水,南引泾河水,用好当地水”的用水思路,把构建优质稳定水源作为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在充分发挥已建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效益基础上,加快推进银川都市圈西线、东线和清水河流域、中卫市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积极谋划陕甘宁革命老区供水工程,着力打造“6+2”的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主动脉”。

图片


宁夏城乡供水总体布局

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通过延伸、联网、提标、改造等措施,全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由2012年的606处整合改造为2022年的168处,93处“千吨万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优化布局,初步形成“覆盖全域、城乡一体、多源互补、丰枯互济”的城乡供水现代水网体系。目前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5%,老百姓不再为喝水发愁,让“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图片

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西夏水库

数字化赋能助力供水管理体系变革。在全国率先启动“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有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水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服务”,使城乡供水工程“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成为可能。

图片

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

依托宁夏政务云和水利云“两朵云”,坚持“一体建设、云端部署、分级使用”,贯通自治区、市、县(区)三级,集四大管理系统、29个功能模块于一体的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网上营业厅、应急中心集成搭载,与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端“我的宁夏”APP融合对接,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广大城乡居民的用水服务体验感不断优化。

图片“互联网+城乡供水”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回望十年来的发展,大潮奔涌,改革创新浪击塞上,焕发了宁夏水利的生机与活力。远近梯次布局、大中小微并举、调引提蓄结合,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持续发力,城乡供水现代水网体系有力保障饮水安全。“互联网+”赋能城乡供水,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企业、社会多方参与,趟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图片西吉县从家家“人背驴驮”到户户“水龙头”


文字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