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是环境的产物,要对世界有一定的觉知

 HNYZL 2022-10-20 发布于江苏
人是环境的产物。

很多时候没有特殊情况,
我们只是在看这个世界,被动地接受外在传输过来的信息,然后无意识地忽略。

这是很难想象的,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是主动地感知,还能够过好一生的。


1

普通人


人活着需要有一点点意义感。

所以人们很关心宏大的事情,
哪怕自己的生活没过好,依然对于王侯将相,一将成万骨枯兴奋不已。

要是能够仔细想想,
会发现所有的这些,其实真的很没有意思。

因为离普通人太遥远。

宏大的东西关心再多,想得再丰富,不能形成一个实在的东西落地,那只是情绪的消耗而已。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生存。

大事是众人的生存问题,
而小事是个人的生存问题,优化个人的生存结构,也是伟大之事。

从思考小问题到大问题,
多的是组织能力,把事情组合起来,而底层的逻辑是相通的。

就是说多关注自己的事。

看到事情,自己觉察到的是什么;遇到问题,自己思考到的是什么;面对选择,自己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不是讲只有大事,才能进行思考。

人活着就得想一些事情,
如果不能有逻辑地思索,那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甚至是一场幻觉。


2

内啡肽


人为什么会开心,又为什么会情绪低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而在脑科学里面,不过是内在的物质释放,刺激神经的结果。

如果是奖励的话,那就释放愉快的物质;
如果是抑制的话,那就释放颓废的物质。

有两种奖励的物质:多巴胺与内啡肽。

当人们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
大脑就会使用多巴胺来刺激,那种特别及时性的,如游戏机制。

适可而止。

自己选择什么方式休息,
自己选择什么方式玩耍,
都没有问题,只是要知道什么应该结束,否则就是单纯地刺激,是上瘾问题。

要对类似的活动有所觉知。

相对于多巴胺的刺激,内啡肽带来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当人们专注一件事的时候,
心理活动进入心流的状态,废寝忘食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总是心浮气躁,
本质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可能是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节奏。


3

往上走


越是在底层,越是用刺激性的东西,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精力。

看似快乐的,实则焦躁不安。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只是用下等人,人踩人来解释,就太过片面。

其实还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想着往上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着落。

而没有方向的时候,
所有的能量都是散乱的,既然无法流向外部,那就会在内部进行自我消耗。

有方向就完全不一样,
身体能量会分成两股,一股能量,拉着自己不断往前;一股能量,拖着自己不断后退。

最终会往哪里走,
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坚定方向,中间有迟疑,也是会倒退的。

能不能消除负面的能量?

肯定是做不到的,
还是要不忘初心,往前走的时候,无论是迷茫,还是有困境,回到最开始的发心。

只要最初的发心没有变,
后面的路其实很好选择,所谓的纠结不过是出现新的状况而已。



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 545/600 天。


若有收获,欢迎点赞,点在看,点关注支持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