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敬畏自然到生态文明

 东西二王 2019-05-20

从敬畏自然到生态文明

文/ 李同德,清华同衡规划院

从前面学到的地学知识,我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地球演化总是顺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人类也是在顺应大自然规律发展起来的。正如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祖先也早已经认识到人要能生存并延续下来,就要向自然要食物、要资源、要空间、要环境。由于地球还在不断演化中,从而产生地震火山、地质灾害、风霜雨雪、旱涝严寒、甚至食物短缺等,对人类生存而言这些就是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对难以克服的艰难,人类开始敬畏大自然。

人类为了生存,在向自然索取过程中经过无数的磨难,从死亡线的挣扎中,学会了适应自然,选择居住用地时避“凶”求“吉”,进而保护自然环境,人类在自身生存发展中也融入到大自然中去,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产生于自然,又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人类要能子子孙孙永续下去,必然要融合到自然中去。

从敬畏自然到生态文明

从敬畏自然到“天人合一”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一次飞跃,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社会也得以长期发展下去。这一从自然中学习形成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能在华夏大地上永续发展并存在了数千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聚居过程中,聚居面积逐步扩大,由小村落发展到乡镇,再到城市,发展到现代产生了大城市、城市群。笔者很早提出了“城市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建立起来的与大自然对立的产物”论断。从城市开始,天人合一被打破,发展到大城市,加上工业文明造成的污染,超出了自然的承载力,生态平衡被打破。到了当代再发展到超大城市,自然生态受到空前的破坏,大自然必然报复人类,终于产生了被称为“大城市病”的各种问题。

从敬畏自然到生态文明

为了缓解人与大自然的矛盾和对立,解决人类遇到的这类问题,人们开始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什么是生态文明?

首先回答什么是生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按照内在的规律向前发展。后来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改变了这一规律,建立了与大自然对立的大城市、实现了工业化,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平衡,出现了问题。人类不得不接受教训,逐步学会了利用自然规律,把人类自身的活动造成的污染或破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影响到人类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为限,在这样的前提下促进城乡社会经济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将人类遵循人和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定义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本质是一致的,是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上,人类为了自身的永续发展而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是到现代由于人口的高速增加,向大自然索取得更多,对自然环境破坏更大,要花更大的代价和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努力,才能修复被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现在提倡生态文明,不要破坏了后再修复,要敬畏自然,传承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人类产生于自然,又是自然的组成部份,因此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将人类的活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这就是生态文明的精髓。

“天人合一”与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哲学思想,可见其它相关文献,本文暂不再赘言。

李同德:高级工程师,清华同衡规划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总工。主要著作有《地质公园规划概论》《地质公园规划探索与研究》《旅游地学大辞典》(部分条目)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及合作完成了包括二十多项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