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解密第十洞天之会稽山洞

 追梦文库 2022-10-21 发布于天津

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与五岳齐名,古称“南镇”。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万国诸侯于绍兴,成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位于浙江绍兴北部平原南部,跨越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距市中心约6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

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留下了世代祭禹的圣地——大禹陵。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就不远千里,上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上霸之气”的会稽山表示敬意。

汉以后这里成为佛道胜地,传说葛洪之祖葛玄在此炼丹成仙,山中的阳明洞大为道家第十一洞天,香炉峰为佛教胜地,至今香火旺盛。唐代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明代大儒王阳明(守仁)在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阳明学派”。会稽山内的山山水水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

会稽山文化的底层或源头,是大禹文化。传说中大禹在此所行的会盟祭祀、婚姻、丧葬以及诛防风这五件大事,均与中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建立有关。

会稽山文化的第二层,是越国文化。传说越国的于越部族的核心力量,就是从会稽山深处走出来的。越国早期的都邑,曾长期播迁于会稽山中。

会稽山文化的第三层,是宗教文化。从此视角,会稽山核心区可以进而划分为三个亚区:其一是大禹陵、大禹庙,以祭禹为主要内容。其二是香炉峰,为市区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山上寺院毗连,宝塔高耸,可视为佛教文化区。其三是宛委山若耶溪,历史上分别为道教的第十洞天和第十七福地,是道教文化区。

会稽山文化中处于最上层者,为山水审美文化,通常称作“山水风光”。此层形成于六朝,繁荣于唐宋。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所留下的众多佳丽诗文,使稽山耶溪声名远播,从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第一大山水风光景区。

2019年1月25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设立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主要山峰有龙头顶(为第一高峰)海拔732.8米、龙塘岗海拔717.2米、骆家尖海拔688.8米、月华山海拔576.3米、秦望山海拔543.6米、香炉峰海拔354.7米、大笠帽海拔342.6米、大老鼠塔海拔314.9米、朝南门堂海拔276.5米、大炮头顶海拔273米、石旗山海拔236米、石帆山海拔186米,孤立小丘有眠犬山、眠牛山、土山等,海拔均在50米以下。相继建成了国内鸟类饲养品种和数量最多的百鸟乐园、水中树景、九龙坛、无极水道、祭祀神道、祭禹广场等景点。景区总面积达到了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炉峰禅寺为三大核心景点。另有名山文化区南镇庙、守陵村、宛委山阳明洞天、休闲服务中心等于2005年陆续推出。

会稽山

夜冠从昔化文身,峻岳当天自有神。

秦帝刻碑三十载,越王栖甲五千人。

江连云气分南纪,海接星河近北辰。

必竟兴亡谁可料,但闻陵谷变飞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