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留守兵团,兵力装备堪比主力师,为何授衔仅1名大将?

 兵说 2022-10-21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改编为一个路军和3个主力师。
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又在这3个师抽调部队组建了一个留守兵团。可不要小看这个留守兵团,1937年8月25日成立时,留守兵团的兵力和装备都和三大主力师的120师和129师不相上下。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北红军有7.5万人完全可以编为4个军。
这7.5万人包括朱毛红一方面军2.4万人,贺萧红二方面军1.15万人,鄂豫皖红四方面军1.48万人,陕北红军1.4万人,以及地方部队和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等约1万多人。
但是,南京政府最初只给了2个师的编制,经过艰苦谈判最后给了一个第八路军编制,包括一个司令部和3个2旅4团的师共4.5万人。这3个师的番号都来自东北军,就是115师、120师和129师。
八路军的军饷每个师每月为6万元法币,留守兵团并不在编制之内。
【改编后的八路军】
一、八路军3个师和留守兵团的编制
按照南京给的编制定额,八路军总部3000人,每个师1.4万人。
改编以后,八路军3个主力师的人数分别是1.55万人、1.4万人和1.3万人。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指挥中枢的安全,又从3个师抽调了一些部队组建留守兵团,规模和120师、129师相差不多。
115师抽调了红74师、炮兵骑和辎重营,开赴前线1.35万人;
120师抽掉了718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骑和辎重营,开赴前线8200人;
129师抽掉了359旅旅部和770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骑和辎重营,开赴前线9160人。
在武器装备方面,留守兵团比115师差很多,但是和120师、129师差别不大。
八路军115师的武器装备无疑是3个师里最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改编前参加的战斗较多,缴获也较多。比如115师344旅前身红25军,在长征中缴获就不小,后来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后,又在劳山、榆林桥缴获20多门迫击炮,轻重机枪290多挺,长短枪4300多支。
随后,陕甘支队和红15军团在直罗镇缴获枪支3500余支、子弹26万发,西征又缴获枪支2000支。此外,张学良赞助3000支步枪、60万发子弹。因此,改编以后的115师装备远强于120师、129师。
【八路军的轻重机枪】
二、留守兵团兵员、装备堪比主力师
留守兵团的武器装备,和120师、129师相比不相上下。
从兵员素质上看,留守兵团不但兵员数量和120师、129师相差无几,兵员素质也是比较高的,几乎清一色都是3年以上军龄的老兵。装备则和120师、129师差不多,甚至还略强于两个师。
由于120师和129师在改编之前没有参加战斗,因此改编以后装备较差。
比如,120师有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179挺,步马枪4091枝,驳壳枪、手枪879枝,子弹27.7万发。129师有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32挺,马步枪4136支,驳壳枪、手枪632支,子弹10.3万发。
留守兵团的三大任务,主要是保卫河防、积蓄干部和肃清土匪。
由于陕甘宁边区匪患严重,黄河边防长达千里,因此留守兵团组建了8个警卫团,加上原装的385旅770团,还有一个绥德警备区。1937年12月发展到1.5万人,占八路军总数的五分之一。
从留守兵团的编制来看,也堪比三大主力师:既有直属特务团、骑兵团,还有
陈伯钧,陈先瑞的东地区留守处,有贺晋年警1团,陈先瑞警4团,白志文警5团,王兆相警6团和文年生警8团;王宏坤、王维舟的西地区留守处,有周球保警2团,阎红彦警3团,尹国赤警7团。
此外还有张才千的770团,绥德警备区成立后,由陈奇涵率警1、3和8团驻防。
【陈伯钧】
三、全面抗战八年,留守兵团发展最慢
八路军留守兵团,组建初期的兵员和装备仅次于115师。
但是,随着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在浴血奋战中发展壮大,留守兵团逐渐被115师、120师和129师拉开了差距。尤其是起点相近的120师和129师,由于发展平台不同,八年后的发展结局也大不相同。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前夕,八路军已发展到30多个旅40万人。
其中,八路军115师部队有7万人(不含晋察冀军区部队9万人),120师部队5.1万人,129师部队11万人。以保卫陕甘宁边区为主的留守兵团也从1937年底的1.5万人,发展壮大到2.45万人。
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时期,八路军减少到30万人。这一年10月,留守兵团合并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仍然保留。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高岗代),副司令员徐向前、萧劲光。
随后两年,八路军熬过了最困难时期,又逐渐恢复到35万人、50万人。
在这一时期,留守兵团和三大主力师的差距就被逐渐拉开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而留守兵团对外还是打着三个主力师的旗号,自身的发展空间有限。
【留守兵团部分干部】
四、留守兵团和120师顾全大局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成立,是为了对付顽军和日军两面夹击、
为此,贺龙和120师也收缩了战线,实际上作为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20师,从此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也逐渐转型为加强版的“留守兵团”,所以和留守兵团的发展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1943年5月,为应对顽军可能的闪击延安图谋,120师358旅和独1旅调入边区。
第二年春,又有3支部队加强到边区,一是冀鲁豫军区杨得志支队,二是黄永胜、邓华旅,三是王近山、徐立清129师新4旅。此时的留守兵团,主要精力除了保卫河防,就是参加大生产运动。
在这一时期,渡过难关的115师、129师则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抗战胜利以后,八路军已经从4.5万人发展到90万人,其中115师27万人,120师8.5万人,129师近30万人。此时的留守兵团由于只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一部分,所以发展缓慢只有3.5万人。
1945年9月,留守兵团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番号宣布撤销。
【萧劲光】
五、解放以后的大授衔,留守兵团默默无闻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三个师和留守兵团的角色都发生了转换。
115师和山东纵队融合以后的山东八路军主力6万多人,北渡渤海抢占东北,和新四军3师、晋察热辽部队等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后来形成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第四野战军。
120师主力演变为彭总麾下的西北野战军也就是一野,还有一部进入华北军区。
129师主力发展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即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的二野。另外,18兵团随徐向前一起划入华北军区,还有部分兵力进入东北战场的四野,以及华东战场的华野即陈毅、粟裕三野。
当初和120师、129师齐名的留守兵团,干部大部调入东北,少数划入其他部队。
1955年大授衔,八路军115师出了3位元帅、2位大将、11位上将,120师出了1位元帅、1位大将、9位上将,129师出了2位元帅、2位大将、10位上将,其中就有留守兵团的1大将3上将。
留守兵团唯一的开国大将,就是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3位开国上将,分别是东地区留守主任、358旅旅长陈伯钧,地区留守处主任、385旅旅长王宏坤,以及警3团团长、129师留守处主任阎红彦。
留守兵团为了全局的战略牺牲自己默默付出,他们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