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小小的举动能挽救上百万儿童的生命,世界洗手日一起「手」筑健康

 小毛头书屋 2022-10-21 发布于陕西

每年10月15日是全球洗手日,今年以“团结一致,普及手卫生”为主题,呼吁每个人加强勤洗手、保卫生的意识,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图片

洗手这件「小」事可不小

1

手是人们与外界接触的主要部位。

大家常说,“菌从手来,病从口入”,据统计,一只没有洗过的手,可能附着超过40万个细菌[1]。指甲缝更是“重灾区”,一个指甲缝内甚至可以藏细菌达38亿之多[1]

在很多疾病的传播中,两只手发挥着“助纣为虐”作用——许多细菌、病毒、虫卵等,附着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经过手的接触后,“偷渡”到人们口中。

新冠、流感、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皮肤感染等许多常见的传染病都能经手传播。

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传播途径。

图片

流水冲洗可以洗去粘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再加上肥皂、洗手液等强力帮手,可以去除手上大部分细菌,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 日常洗手Tips[2]

  • 使用流水、干净的肥皂或皂液,冲洗、揉搓手掌、指根和指尖,持续30秒

  • 触摸高频接触表面,比如按钮、扶手或栏杆等之后有意识去洗手;

  • 接触易感人群之前或吃东西前要洗手;

  • 在洗手前不要触摸自己的皮肤如嘴唇等;不要用手揉眼睛或者挖鼻子;

  • 洗完手最好能尽快擦干,不要反复使用同一块干手巾。

图片

「手」护自己,更护他人

2

细菌、病毒不仅威胁人们自身的健康,还会感染其他人群。

很多对成年人攻击性并不强的细菌病毒,对于免疫系统还很脆弱的婴幼儿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例,成年人感染后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临床表现较轻,但婴幼儿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很可能出现憋喘、呼吸困难,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发作性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

而当成年人或大一些的孩子从外面携带病菌回家后,如果不洗手就和宝宝亲密接触,很有可能会把病毒带给宝宝们,造成传染。

所以,当家里有小宝宝的时候,大家更要做好健康管理。当家人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时,也尽量避免与宝宝的接触,帮助宝宝减少与病毒的接触。

当然,勤洗手,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病毒传染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

疫苗上阵,多方守护

3

但我们毕竟无法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中,因此,建立自身免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卡介苗、乙肝疫苗开始,每一个宝宝出生之后,都要接种非常多的疫苗,来帮助他们形成对于特定疾病病原体感染的抵抗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