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60岁垂涎16岁少女,霸王硬上弓欲纳妾,导致“民抄董宦”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21 发布于北京

老祖宗考量和评价一个人是很智慧的:他们将“才”与“德”一分为二地去考察一个人,然后又将“德”与“才”合二为一给一个人下结论。

所以在古人对一个人的评价体系中,贤能者称之为“德才兼备”,而老实忠厚之人被称为“有德无才”,而狡诈之辈往往是“有才无德”,最为恶劣的就是“无德无才”者。

文章图片1

∆董其昌剧照

虽然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考察会更为科学和细化,但依然也是遵循着老祖宗这两个大的考量方向,特别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人士对于“德”和“才”更显得尤为重视。

比如说艺术家,艺术家这3个字一听就让人心生敬意,但人们也同样会默默地用“德”与“才”去衡量被称为“艺术家”的那个人,所以如今就有很多“有才无德”、甚至“无才无德”的“艺术家”被世人所不齿。

文章图片2

∆董其昌国画山水

这种“艺术家”个人的“德才”不能匹配其“名头”的情况,历来就很多。一代书画大师董其昌就正是这样一个“德”“才”相互矛盾之人,他的书画成就在最近的三百余年间持续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这是他的“才”在历史上大放异彩之处。

文章图片3

∆董其昌剧照

那么,董其昌的“德”在历史上又是否能与其“才”相得益彰呢?董其昌这个名字在历史书上也同样有名,但载入历史中的这个名却是争议不断的“臭名”、“骂名”。在“骂名”中的董其昌属于人到晚年昏了头,一着不慎晚节不保的老糊涂,而导致一代书画宗师晚节不保的“导火索”,竟然只是因为时年六十的董其昌看上了一个年方十六的民间女子,色令智昏之下上演霸王硬上弓欲要强纳民女为妾,最终导致了“臭名留青史”的“民抄董宦”事件。

文章图片4

∆董其昌书法

古人六十纳妾其实是件平常事,甚至还有八十纳妾留佳话的情况。为啥别人八十纳妾还能留下一段佳话,书画大师董其昌六十纳妾就留下了一世骂名在人间呢?这件事情不光正史上有所记载,同时还留下有据此创作的小说、剧本等等文字资料,除开正史对此事较为理性地表示“存疑”、甚至为董其昌做过一番苍白的“辩解”之外,其他的资料基本都是一口咬定董其昌就是个“恶人”。

文章图片5

∆董其昌书法

无论是何种版本,对这件事情的起因叙述都几乎一致:因缘际会使然,年已六旬的董其昌在人群中多看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一眼,这一眼就让老眼尚未昏花的董其昌动了“少男情窦初开”般的心思,董家几位“犬子”“恶仆”见状、为满足老父主子对第二春的渴求,用尽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欲强抢民女,而董其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自家子弟行此恶行,每日茶饭不思只想快点将那十六岁的美女纳入金屋之中。

文章图片6

∆董其昌山水

此事很快被董其昌的对头知晓,对方将此事重新包装整理之后,四处散播“权宦”董其昌年逾六旬了还色心不死垂涎十六岁民女之姿色、竟然还要上演霸王硬上弓强抢十六岁民间弱女子欲纳为妾的故事,一番添油加醋之后,这个消息就如同是个威力巨大的臭气弹,令所有听闻过的人个个怒火中烧。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激起群愤,主要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权宦、六十、十六、强抢、民女、纳妾。其中纳妾在当时本是极为平常的事,但一旦写成了“权宦强抢民女”就不得了了,最终事情越传越令人气愤,而董其昌又没有“公关团队”出面平息此事,不但没有召开发布会解释、也没有架起与民众间有效的沟通桥梁,反而以官家姿态强硬对待,最终酿出了民众一把火烧掉了董府赶跑了董其昌的大祸,史书记载为“民抄董宦”。

文章图片7

∆董其昌剧照

在正史中也如实记载了此事,但表示其中真相“存疑”,并为董其昌辩解称可能是对手恶意构陷所致。此言也被如今很多专家学者认可。但不管怎样,此事的导火索应该是真实的,因为无论哪个版本所说的都几乎一致,就是六十岁的董其昌欲纳十六岁的民女为妾,而对方不从,董家子弟奴仆做了出格的行为欲要强行纳妾。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不管后来都事是不是有人背后使坏构陷董其昌,但董其昌六十岁的人因为对一个十六岁的美女动了心昏了头,这基本是可以确定的,所以董其昌的晚节不保,说其是咎由自取也并不为过。

(文:路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