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军兵力严重不足,猛将献上一计,竟率区区百余人大败敌军

 刘章济图书馆 2022-10-21 发布于湖北

1934年12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准备东进湘中地区,扩大影响,牵制敌人。

常德是进军湘中的必经之地,那里有国民党部队原驻扎的六个师和新近调来驻防的一个旅。

要知道,当时红二军团在此前的连续行军作战中减员严重,总兵力只有4400多人。以如此有限的兵力,要对付敌人的六个师加一个旅,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正当贺、任二位首长为兵力严重不足,却要击败强敌而愁眉不展之际,军团临时指挥部外面却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老总,打一仗吧!”

门帘一掀,进来的是第十八团团长贺炳炎,也是贺龙手下的头号猛将,素有“红军中的赵子龙”之称。

“敌众我寡,更何况敌人城防坚固、兵精粮足,这一仗怎么打?”贺老总问道。

“我有个好办法!” 贺炳炎成竹在胸地说道。

“哦?”贺老总和任弼时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引蛇出洞,各个击破!” 贺炳炎脱口而出。

紧接着,他将自己已经考虑好的作战方案向两位首长和盘托出,得到贺、任二人的连连赞许:“好啊,你也学会动脑筋了!”

  贺老总又问道:“那你要多少兵力去'引蛇’?”

“给我一个连就够了!” 贺炳炎看上去信心百倍。

“一个连?”任弼时惊讶地问,“区区百余人,如何对付敌人六个师加一个旅?”

“贺老总不是常说'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嘛!”贺炳炎答道。

贺老总大笑:“好!就给你一个连,成功了给你记一大功!”

第二天晚上,细雨纷纷扬扬,天色黑沉沉的,贺炳炎亲自带领100多名红军战士悄悄地运动到常德城外,从大西门到小西门一带,用松树炮(当时红军制造的一种简陋武器,以松树干作为炮膛)向守敌发起了突然攻击。

  隆隆的炮声,把敌人吓得晕头转向。他们趴在城墙上探头一看,好家伙,田里、堤上到处黑影幢幢,一排排,一层层,似乎有千军万马,来势不小。

他们哪敢轻举妄动,只是龟缩在城内,拼命地向城外胡乱开枪打炮,枪炮声一直响到天色微明。

这时,贺炳炎指挥100多名红军战士点燃了几个破烂茅棚,在通明的火光中边打边往后撤。

城里守敌睁眼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大呼上当。原来那排列成阵的千军万马不过是些草人,红军人数并不多,只是在草人队列中往来穿梭,东放一炮,西放几枪,以此迷惑敌人。

  这一下,可把敌人气炸了,他们当即倾巢而出,打算追上那股数量少又竟敢玩弄“花招”的红军队伍,歼灭他们。

贺炳炎见毒蛇已经出洞,心中大喜,当即带着100多名红军战士,故意装作狼狈不堪的样子向后退去。

贺炳炎等人退到离常德城20多里的地方,敌人的追击部队也到了。这地方一边傍山,山上草木葱茏;一边临水,中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是个设伏歼敌的好地方。

  敌人毫无戒备,一窝蜂地径直往前追。当他们全部进入埋伏圈后,由等待已久的红军大队,随着贺老总的一声令下,排山倒海一般就从山上冲了下来,在前面诱敌的贺炳炎等人也掉转头来,几路红军拦头截尾,把敌人团团围住。

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步枪、松树炮也一齐开火,敌人被消灭了一大半,侥幸活着的都乖乖地做了俘虏。这一仗打得真痛快,消灭了敌人一个旅,我军却毫无伤亡。

战斗结束后,贺、任首长连连称赞贺炳炎献上的“草人引蛇出洞”之计非常巧妙,竟率区区百人耍得敌人团团转,为我军大胜立下一件奇功。


知己知彼,古有草船借箭,今用草人引敌!佩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