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能源车“狠人”:猛捞“黑科技”

 新锐汽车观察 2022-10-21 发布于广东
4月9日的广汽科技日,已经搞到了第三届。这几届下来,规模越来越大,秀出的新技术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量产。

有人评价,广汽已经有了“科技范”。举办科技日,就是为了将新技术,集中展示出来。最开始搞的是科技公司,因为技术进步快,每年都拿出一个集中的时间,来向外界展示技术进入到了什么阶段。

汽车进入电动智能网联时代后,汽车公司的技术创新,比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公司还要快、还要多。汽车已经是民用先进科技的主要聚合体,远超苹果、小米等智能手机。

因此,汽车公司的“科技日”,已经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色彩。广汽、通用、宝马等车企,每年都会定时搞一场“科技日”,整体效果反响很好。唯一欠缺的是,没有将炫酷科技转化为吸粉利器,缺少车主运营思维。

不可否认,中国车企开始抓住机会,在技术上突飞猛进,跟中国高铁一样。虽然传统技术比不上欧美日,但这场变革几乎会颠覆汽车的核心技术,所以中国车企更有汽车行业的后发优势。

广汽今年的“科技日”,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技术、快充技术和智驾互联生态系统上,不但技术在全球领先,更重要的是,没有像有些车企一样讲的是三五年后的技术,而是今年内就会量产,推向市场的技术。

01.
秘密搞研发

新能源智能汽车赛道上,几乎已经聚齐了所有车企,还有大量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因为提得太多,已经被简称“蔚小理”,同时,苹果、小米等一帮手机厂商也杀了进来。

正是因为早就预判到了现在的状况——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将会变成汽车业和IT业共同争抢的“香饽饽”,广汽在布局某些技术时,采取了“秘密”研发策略。

在广汽的科技日上,广汽研究院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梅骜称,广汽十年前开始布局谋划进入动力电池电芯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

期间,广汽投入数亿研发经费,建起了动力电池电芯实验室和试制生产线,在全球招兵买马,组建动力电池电芯自主研发团队。

其中,硅负极材料在大型动力电池上的应用性难题,广汽研发团队五年前就开始秘密攻关,最终拿出了“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


这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纳米复合硅技术”“自修复粘结剂技术”“梯度复合涂布技术”等,让电池内部的硅负极片像海绵一样柔软有弹性,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和收缩被限制和缓冲,不会碎裂。同时,也像海绵吸水一样,让硅负极发挥大容量的优势,储存更多的能量。

产生的效果是,它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广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将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体积减小20%,重量减轻14%。

据相关人士透露,未来“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会进一步将体积和重量都减小和减轻一半以上。同时,该技术还对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锂离子电池可靠性有明显的作用。

这意味着,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跃升至一个新高度,未来的能量密度将提升一倍。

按照国家标准工况进行续航测试,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的广汽埃安AION LX,可实现续航里程超过1000km。

全球第一款续航里程过1000公里的量产纯电动汽车,有可能就出自广汽。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完全超过燃油车。如果仅在市内上班出行,每天开30公里,充一次电可以用一个多月。

02.
替代燃油车阶段临近

新能源车最核心的消费痛点是便捷性,即充电设备太少或者充电太慢。

目前,在一线城市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了加油站数量。建设加油站需要有特定的场所,而充电可以是小区停车位,也可以是商场或任何一个露天停车场。

但电动车要临时充电,充电时间过长令消费用车体验差,不是多建充电站就能解决。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一般的车主等候充电超过十五分钟,就已经难以忍受。

因此,广汽的研发团队瞄准的核心方向是,解决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广汽研发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使用新型导电材料,搭建高效的三维导电网络,提高电极材料导电能力;采用涂覆陶瓷隔膜和新型高功率电解液,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热稳定性。

最牛的是,广汽将推出6C-500km、3C-500km两个版本的快充电池,在今年9月首次搭载到广汽埃安AION V上,实现市场化。


3C超级快充电池系统续航超过500km,3C高倍率快速充电可实现0%-80%电量充电时间16分钟,30%-80%电量充电时间10分钟,充电时间已经和传统车加油时间差不多。

6C超级快充电池系统最大电压可达900V,最大充电电流超过500A。6C高倍率快速充电可以实现0%-80%电量充电时间8分钟,30%-80%电量充电时间 5分钟,车辆常温6C快充循环可达100万公里;目前,6C超级快充电池正在开展量产搭载测试。

目前,广汽还将协同推进超级快充网络的布局,计划在2021年内布局超过100个超级快充站。

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和超级快充技术的应用,对于新能源智能车行业,意义可能像当年福特汽车发明T型车标准化生产线一样,将“新物种”普及。

03.
处在战略性投入阶段

新能源智能汽车需要储备的技术很多,而且需要领先,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

广汽目前总体上处于投入期,到底投入了多少钱?据广汽总经理冯兴亚透露,2020年广汽自研发投入50多亿,占营收比例超8%。这个投入比只是自主品牌的销售额和研发投入,不含合资企业。

广汽重点的投入方向是新能源。电动车目前还是一种战略性投入,它更多是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处于一个新领域,正处在成长期,所以要大力地投入。

“没有投入做铺垫,没有技术积累,没有领先性,如果现在就考虑盈利,就像孩子不上学就干活了,给家里挣钱了,未来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发展。”冯兴亚说。

在国内车企中,除了几家造车新势力,广汽作为车企集团,研发投入占营收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11%。


远超目前自主品牌中销量领先的吉利、长城和比亚迪。投入的绝对资金量,也仅次于上汽、比亚迪和长城,位列第四。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在投入营收比中比例高,是因为销量少,年销量只有3、4万辆,营收不高,所以不具有可比性。

广汽其实是在具有一定销量规模的车企中,研发营收比最高的车企,说白了就是最愿意在研发和新技术上花钱的车企。截至2020年底,自主研发投入累计超300亿元。

在纯电动领域,广汽旗下的核心主体是广汽埃安,已经持续推出或即将推出的车型有AION S、AION LX、AION V、AION Y四款,2020年销量已经达到6万辆,预计2021年销量将超9万辆。

广汽埃安已经在产销规模、体系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挤进全球新能源车企第一阵营。其中AION S常年位居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前三,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在行业技术变革大趋势下,加大投入是赢得竞争的主要筹码。据最新数据显示,AION家族3月销量达到7032辆,同比增长103.4%。AION S和AION V都是细分市场的冠军。

尽管“黑科技”频出,但广汽砸钱搞技术并没有停,而且有加大投入的趋势。总投资20亿元的广汽研究院二、三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前竣工;总投资约21亿元的南方汽车试验场一期项目也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


新能源智能车机遇窗口期只有几年,2015-2018年是入场窗口期,2019-2024年可能是赛道抢位窗口期,2025年之后第一阵营的序位将确定。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百年难遇的机遇,广汽在这段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正是为了抢夺第一阵营的位置。目前来看,这张入场券已经攥在手中,但并不稳固。


新锐汽车观察已入驻:

|今日头条号|企鹅号|车家号|一点号|

|搜狐号|百家号|网易号|ZAKER|

您的转发、留言和点在看

都是我们写下去的动力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