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47岁林徽因在丈夫的陪同下散步,路过古文化市场时

 新用户8926AVU2 2022-10-21 发布于北京
一位老人拉住她哀求:“求你,救救景泰蓝吧!”

此时的林徽因,病痛缠身,走路也很吃力,但她还是在丈夫的搀扶下蹲了下来,小心翼翼捧起老人摊位上的一个花瓶。

她一眼就认出,这个花瓶使用的正是景泰蓝工艺。

老人见她确实懂行,叹了口气说:“二位好眼力,这是正宗的景泰蓝花瓶,但老字号快做不下去了,景泰蓝工艺可能就要断根了。”

这一番话,说得林徽因非常诧异,因为在林徽因的心中,这是古代非常华丽的传统手工艺品,应该有很多人喜欢。

景泰蓝的本名是铜胎掐丝珐琅,俗称'珐蓝',之所以叫它“景泰蓝”,是因为雍正年间的清朝宫廷记载中这么称呼它。

这种工艺非常华丽,多用于器皿,在明朝宣德年间达到鼎盛,后来,清朝入关,就直接将其用于帝王御用品。

正是因为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林徽因才对老人家的话非常诧异。

因为曾经这样受追捧的工艺,不该濒临失传才对。

或许是林徽因的气质,让老人家觉得她不是普通人,最后,他拉着林徽因哀求:“求你,救救景泰蓝吧。”

林徽因也很痛心,此时的她,刚结束了国徽设计工作,身体的病痛也到达了顶峰,需要好好休息。

可她没有任何犹豫,郑重点头:“老人家,你放心。”

此后,她开始带着学生实地走访景泰蓝的制作,走访景泰蓝工厂的现状,而这一探索,更是让林徽因无比心痛。

曾经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景泰蓝,如今,只有破败的厂房、稀少的工人,最关键的是,经历了16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世人对景泰蓝的了解已经非常稀少了。

工艺复杂、受众小、资料丢失……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啃的硬骨头。

而此时的林徽因,身患肺病,有时候连呼吸都很困难,梁思成为了守护她的健康,经常在房间里点上好几个火炉,可即便这样,也只是让林徽因喘得不那么厉害而已。

他心疼妻子,想要她好好休息,可投入工作中的林徽因,一向都是非常忘我的。

她四处搜集景泰蓝的资料,翻阅大量宫廷档案里的记录,并且花费了非常大的力气寻找散落在民间的景泰蓝老工艺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林徽因的奔走之下,一项项保护景泰蓝的措施慢慢落地,一个又一个被迫转行的手工艺人开始回归。

据说,好几个被迫去拉黄包车的老师傅,被请回工厂时,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林徽因对景泰蓝很喜欢,她说:“景泰蓝有古玉般温润、锦缎般富丽、宋瓷般自然活泼的特质。”

正因为喜欢,所以,她不满足于只是保存,她还希望这样好的工艺,能够重现在世人面前。

因为年代久远,景泰蓝的工艺制作出来的图案,大多脱离了时代,不被世人喜欢。

林徽因便拉着丈夫梁思成一起,为景泰蓝设计了一幅又一幅的图案。

1952年,林徽因设计了景泰蓝飞天瓶的图案,这个作品最终被赠送给苏联著名舞蹈演员乌兰诺娃。而乌兰诺娃非常喜欢这个花瓶,多次称赞它是“代表新中国的新礼物”。

而在这一年举办的第一个国际会议上,以敦煌为主题的圆盘、古雅台灯和烟具的景泰蓝礼品,同样出现在了现场,而这也是林徽因带领团队亲手设计的。

只可惜,景泰蓝的工艺开始复苏,林徽因的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

1955年,54岁的林徽因倒下了,她住进了病房。而当她的学生钱美华赶到医院时,处于弥留状态的林徽因,拉着她的手,断断续续叮嘱道:'景泰蓝是国宝,万不能让它在新中国失传。'

【灵枫历史阁】

如今的景泰蓝工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没有失传,反而愈加兴旺。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林徽因的努力。

她完成了那个素昧平生的老人的嘱托,也值得我们的敬佩。

在指导设计景泰蓝的图案时,林徽因曾说:“越是圆润柔和的图案,越不要忘了给它加一点力量。”

这是她的教学理念,也一如她的人生。

圆润柔和,却也充满力量。

在你心中,林徽因是怎样的人?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