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树实清波:让体育的育人价值“归位”

 盐心Jaffe 2022-10-21 发布于四川

2022年1月,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清波校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图为初一年级校园班级足球联赛

不同于竞技体育要培养运动员,打比赛,出成绩,拿荣誉,体育教育面向的群体更广泛,除了强身健体、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之外,还应融入德育、养成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如此,体育方能与其他学科协同起来,更好地实现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的大目标。

“无论你们是怎样的家庭情况,无论孩子将来有怎样的规划,读书和运动这两件事,都将是一个人漫长生命中,必不可少且需终身坚持的。”

每一届新生家长见面会上,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清波校区(下文简称树实清波)校长杨鹏,都会说这句话。许多家长听后默默给家里添置了瑜伽垫,许多学生上学时都会带上球和球拍。

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瑜伽、跑步等各项运动,已然成为全校师生调剂身心的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小足球“教育”淘气包

2022年1月,以体育特色教育见长的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清波校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

这背后有一大关键因素——校长杨鹏是位资深足球爱好者。

高中三年和大学四年,杨鹏业余常常去踢球。在奔跑流汗的过程中,他发现,不管球场上的小伙伴学习成绩如何,品行如何,只要哨声一响,体育精神瞬间被激发,大家就跟变了个人一样:日常沉默寡言的,在球场上变得话多了;在班上没啥特长的,在球场上却神采飞扬;有的可能不久前彼此吵过架,但一场比赛泯恩仇……

“所有青少年需要具备的品质在团队运动中都可以得到培养。如果一所学校要打造自身的特色文化,体育在我心中,将是不二之选。”杨鹏说。

谈及体育,大众的第一反应通常是竞技体育,诸如奥运会、NBA、世界杯等,追求分数、奖杯和荣誉。但对于学校而言,体教融合,深挖体育的教育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担任树德清波校长后,杨鹏决定在全校普及足球,比起收获奖杯,他更在意的是学生的多层面成长。

“仅有技术是踢不好球的。一个好球员必然是富有智慧的,在正确的时候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什么时候应该传,什么时候应该控,球场上千变万化,要眼观六路,时刻留意队友,并预判其移动轨迹。更重要的,是根据对手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用自己的行为牵引对方阵形的变化。简单讲,就是要随机应变,有预判能力,团队默契,一个'独狼’再优秀,也是踢不赢比赛的。”杨鹏告诉记者。

“比起技能和技术,心理素质是前提。在球场上,最大的敌人通常是自己,尤其是比分落后时,能否沉得住气,控制情绪,不犯规,以及比赛失利后风度如何,能否自我平复等,都是一个球员综合素质的体现,而这些素质,是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

比起享受过程,很多人执着于结果。因此, “输不起”常被视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在引导得当的情况下,“输不起”这种心态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对症下药,就会有好的效果。

两年前,树实清波接收了一个“问题新生”,被老师们称为“十年难遇”。该生调皮捣蛋,极不安分,甚至骂人掐架,班主任但凡稍加严厉教导,他就撒泼打滚,嚎啕大哭……

这样一个让师生头疼的淘气包,却因为足球而改变了。

按规定,每年各年级都要组织足球联赛,该生报名代表班级参赛。班主任有顾虑,因为他在小学阶段没练过足球,毫无基础,内心深处想将机会留给平时表现好的同学,但架不住该生的软磨硬泡,最终同意他加入班级足球队。

待到比赛时,淘气包担当后卫,但技不如人,没能保护好大门,经过激烈的角逐,他们班输掉了比赛。比赛结束哨响的那一刻,他泣不成声,但这一次与平时的撒泼打滚不同,他是为了集体荣誉而哭,这次没有埋怨,没有指责,没有辩解。

接下来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以这次比赛为契机,引导同学们如何正确看待输赢,并从维护集体荣誉感的角度,夸奖了淘气包,同学们也纷纷送上掌声。淘气包不争气地掉下眼泪,这是他在学校里第一次流下感动的泪水。

一次比赛,几次流泪,一个调皮的学生被同伴接纳了,如此引发良性循环,他收敛坏脾气,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为班级热心服务,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运动唤醒枯萎的心灵

在以文化学习为本位、孩子安全至上的社会大背景下,一所致力于打造体育特色的学校,势必面临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各方阻力。

初二年级全员演练团体操

中考的高淘汰率让很多家长倍感压力和焦虑,加之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到位,会出现这种尴尬情况:学生在家里打卡锻炼,家长觉得还不如去“做两道题,背几个单词……”,夹在老师

的作业安排和家长的“教诲”之间,学生往往会心生困惑。

为改变家长们的认知,杨鹏做了两件事。

一是给心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每天在各个班级的家长群中发布一条学生心理小贴士。他相信耳濡目染之下,家长会吸收、内化,更加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亲子之间有了理解,家庭氛围变和睦,家长们就能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和孩子一道共度难关。

二是与学生一起打卡锻炼。去年夏天,体育组布置了一项暑假作业,让学生按照要求每天运动打卡,并连续完成21天。

“学生打卡我也打卡。”杨鹏对体育组说,果然,他每日将打卡记录发到家委会群里,还在打卡时,分享锻炼心得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

这是一项自律和坚持的自我较劲,即使出差在外,杨鹏也要打卡,最终超额完成——暑假49天,他打卡49天。

“爱运动的人,通常对生活有激情,整个人的精气神不一样。”杨鹏评论道。

2021年,《半月谈》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机构,在全国若干省份共同调研,出具的一份报告指出:

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青少年越来越多。

中学是青春最美好的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三观正待树立,叛逆而又极具可塑性。一个中学生,若是与同学、父母和老师都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体会不到现实生活的乐趣,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对此,德育主任潘娟有很深感触,从教多年的她注意到,现在的学生承受能力极弱,容易陷入闭环思维,一旦有坏情绪或心结,很难走出来,还会自我施压,放大恐惧,结果越陷越深。

前几年,她就遇到一个脆弱的学生,正符合 “四无”青少年的特征。

潘主任介绍,该生学习很努力,但智力水平一般,成绩始终在班级倒数几名徘徊。他遵守纪律,却毫无存在感,在班里没有交到什么朋友,在家,妈妈总骂他学习不用心。同学和家人都不待见,慢慢地,他像一朵枯萎的花朵,失去了活力,终日被自卑与自责笼罩,在痛苦中沉沦,常常呆坐着,无精打采,顾影自怜。

凭借多年教学经验,潘娟觉得该生可能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

但这是一个武断的结论,错误的预判。转变的契机,恰是运动。看到该生状态不佳,潘娟与班主任商量后,鼓励该生报名参加体育节—— “既然文化课不擅长,那就重开一扇窗户试试!”

事实证明,没有绝对的差生。这名学生运动天赋不错,四肢协调性好,有一个好身板,在体育节上表现不俗,引起师生关注,后连续三年担任体育委员。

运动激发了生命力,随着孩子拿回家的各级各类的奖状越来越多,母亲惊讶的发现,那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又回来了,母亲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不仅周末抽时间去运动场当观众,还和孩子一起跑步锻炼。

感受到各方的认可,他在运动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好,文化课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最终找到了最擅长的领域——跳远。初中三年,他跳远打破学校记录,代表学校参加区上的比赛,最后以体育特长生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学生从自卑到闪光,从毫无存在感到成就感满满,与同学和家长的关系,从紧张到和谐融洽,我们眼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变得比以前阳光,特别开心!”潘娟说道。

体育是第一位

今年九月,成都因疫情,大人、小孩一律原则居家,工作或学习改为线上,这很容易影响情绪,进而导致夫妻矛盾、亲子矛盾的爆发。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帮助学生和家长卸下压力,平复躁动的情绪,家里少一点火药味,就会多一分和睦。”树实清波的体育老师黄靖说。

因门槛低,体育课,成为疫情期间学校参与度最高、参与面最广的线上课程。

考虑到居家场地有限,黄靖安排得更多的,是促进上下肢、腰腹核心板块的锻炼方式。通过屏幕,她挨个指点学生的动作。一节心肺功能锻炼的线上课,她让学生邀请父母一起。课后征询家长意见,很多家长的反馈是“浑身湿透”“一身轻松”……

可以说,这些家长读书的年代,体育课在学校各科中地位最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多次指出,体育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体育之重要性在于,体育是人的生活力量,是保家的武器,是卫国的国防,是生产力和GDP,是每个人的健康,是现代社会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国运……

“孩子不能缺少体育锻炼,体育组有什么需求,我都会尽全力去满足!”校长杨鹏如是说。

三年前,成都市推行新中考,体育考试方式也改变了,学生需要加强引体向上测试,而学校单杠数量严重不足。申请调拨安装的耗时较长,学校主动联系河北的生产厂家,安装了四十多套单杠,确保两个班同时上课时,能够每两人一杆;为了保障排球场地,学校能够利用的空间全部划上了1米线和1米多宽的柱子,每一个临时场地都能保障四个孩子地练习。

“身心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因此我认为,体育是第一位的教育。怎么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体育,是我思考得比较多的。”杨鹏说。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2022年/第96期2022/10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订阅《新教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