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住在苏州河边的王十郎看到一个黑影悄悄地钻进了自己的院子,和妻子丽娘抱在一起,顿时心如刀割。 为了你,我外出打拼,半年才回一次家,赚了钱就给你买好吃的,买绫罗绸缎,你竟如此对我?贱人。 怒上心中,他看到墙角放着一把柴刀,就着冰冷的河水,开始研磨起来。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头哼着歌,从外面走了回来。看到正在磨刀的王十郎,好奇地问:“十郎,这大晚上的天,你在那磨刀做甚?” 王十郎怒气冲天,不作声,只是在狠命地磨着手里的刀,只是那砍柴的刀用得久已经钝了,怎么磨也不够锋利,他气急败坏,将刀子扔到了一边。那老头子看到他的表情,连忙问他怎么了,他就给对方讲了自己家里发生的丑事。 这老头叫张员外,姓张,名员外。王十郎越说越怒,怒道:“我要杀了那贱人,以洗门户之耻!” 张员外听了,看着那锈迹斑斑的柴刀,却开口说道:“这种奇耻大辱,是男人就受不了。只是你这刀不行啊,我家有一把宝刀,吹毛可断,不如我借给你?” 王十郎听了十分感激,张员外看他脸色青白,又问道:“你杀过人吗?” 王十郎摇摇头:“如今承平世界,我一介平民,怎么可能杀人。” 张员外说:“是啊,你脸色青白,第一次杀人想必心里有些害怕,我家里有好酒,不如饮一杯以壮胆色,可好?” 说罢将王十郎拉到了家里,从墙角摸出了一瓶酒,又从厨房取来了一碟茴香豆。给王十郎与自己各斟了一杯酒,坐下来喝了起来。 刚刚喝一杯,张员外借口肚子不舒服要入厕,悄悄地翻过了墙,来到了王十郎家里,他听到屋子里哼哼唧唧的声音,拍了拍门。 里面的声音突然哑了,没过多久,王十郎的妻子披散着头发,探出了头:“张家伯伯,大晚上你有啥事?” “啥事?你丈夫都知道你的好事了,现在正在我家里,你屋子里挪个人,还不赶紧让他走?准备一起挨刀子吗?” 这个时候,屋子里的那个奸夫也走了出来,原来是城里的苏秀才,他听说张员外前来报信,连连表示感激:“要不是老先生,我命休也!” 张员外不理他,只是催道:“废什么话,还不赶紧快走!”看到苏秀才仓皇逃走,张员外叮嘱丽娘锁好门,这才回到自己家,看到王十郎杯子里的酒已经喝完,就问王十郎:“你还要酒吗?” 王十郎打了一个饱嗝,说已经喝够了。拿着张员外的刀,回到自己家门口,他一脚踹开门冲了进去。家里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苏灿的影子,知道是张员外泄了密,吓得大骂:“这个狡猾的老狐狸。” 他借着还刀的名义,来到了张员外家。刚要大骂。张员外说道:“看在我一把年龄的份上,你先坐下,听我一言。” 王十郎将刀往桌子上一拍,怒气冲冲坐了下来。 张员外语重心长地说:“你也知道,穷人家娶个老婆不容易,为了一时之愤将对方杀害,固然很爽快。但杀了人,要吃官司,不但要打板子,还要花费银子(古代通奸,如果现场捉双,杀死奸夫淫妇,不算死罪),对你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的妻子既然不忠,不如将她给卖了,你得到钱可以再娶一个,不好吗?你好好想想。” 王十郎这个时候醒悟过来,知道张员外是好意。他想了想:“老爷子说得有理,只是我那老丈夫与大舅子不会同意,怎么办?” 张员外拍了拍胸脯:“你就指控妻子与他人偷奸,我给你做证,他们还能怎么样?” 看到张员外这么讲义气,王十郎十分感激。他来到妻子的娘家,将妻子与苏姓书生通奸的事情告诉了她的父亲与哥哥,听说女儿做了这样伤风败俗的事情。 她的父亲气得大骂:“我家几世都是良家子弟,怎么出了这样一个女儿,你就是打死她,我们也不管了。” 最终,王十郎将妻子卖给了一个外乡人,自己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事告一段落。 后来,张员外到关中做生意,哪知道赔了本,只能沿街要饭,晚上借宿于一家寺庙。 这一天,他正准备出门,只见一群长相俏丽的婢女拥着一位美人进入佛寺中上香。这女人头戴珠冠,身披绣帔,看样子非富即贵。身后还跟着几个仆人,身着青衣,头戴小帽,打扮得相当利索。 看到有贵人,张员外就想着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主人出来上前行乞,说不定能得到赏赐。 他等了一袋烟的工夫,那美人在婢女的扶持下,从庙里走了出来。她刚要上轿,看到要凑过来的张员外,眼前一愣,随即让仆人问张员外籍贯何处,姓甚名谁。得到答复之后,就带碰着他一块儿回到了家。 他们走了五里多路,来到一座华丽大宅子前,美人刚刚下了轿,她的丈夫就走了出来,这人三十多岁,气度不凡。美人说张员外是她的表叔,今天去庙里上香在路上遇到,将他带到了家里。 她的丈夫听了:“娘子的亲人来了,好好招待,这些小事娘子做主。” 他们夫妻执着手,说悄悄话,看上去十分恩爱。美人的丈夫让下人带着张员外出去洗了一个澡,给他换上了里外皆新的一套衣服,送进了客房,没多久,两个婢女端着酒茶送进了房里。张员外心里惴惴的,这美人是谁?怎么对自己这样好呢? 直到二更时分,两个婢女举着灯笼,将美人引到了张员外的屋子里。美人一看到张员外,就连忙下跪行了一个大礼。 这是什么套路?张员外连忙虚扶,称:“使不得!老头子可当不起这样的大礼。” 美人叹了一口气:“当年我做了错事,危在旦夕,如果不是老先生,怕是如今骨头都已经朽了,我这条命是老先生给的。再生之恩,一直没有机会报答,幸好今日遇到,这二百两银子,算是我给先生的谢意。” 她一示意,一个婢女端着一个托盘放在了桌子上,里面摆着整整齐齐的几排银子,银光闪烁。 美人又说道:“这些是我的私房钱,聊表心意,老先生请在这里安心居住,他日如果离开,我家丈夫还另有馈赠。” 听了这话,张员外喜出望外,却不敢表露出来。 晚上他躺在床上,越想越觉得那女子十分面熟,到底是谁呢?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邻居王十郎,他的妻子通奸,王十郎要杀她,被自己婉言给化解了,最终他的妻子被发卖,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女子? 第二天婢女又来给他送饭,他问了一下婢女,才知道夫人是苏州人士,正是王十郎的妻子。 她被发卖之后,正好有一个富商婚后多年无子,就派人到江南买妾,遇到了王十郎的妻子将其买了回来,后来两年竟生下了两个儿子。前年这个富商的正妻病死,她就母以子贵被扶了正。 这个富商富可敌国,看到妻子的亲人来投,对张员外十分亲厚,张员外在这里住的半年里,一直有下人服侍,饮食起居,无不称心如意。只是他越住越不安心,就以年老回乡为借口要离开。 他们夫妻听说之后,给他备下了四季的衣服,三千两银子,命家仆一直护送到苏州才离开。 张员外回到家,发现儿子张四维在给别人做佣工,他拿出银子让儿子做买卖,没过几年,竟然成为本地的富翁,后来他的儿子到淮北做生意,结果因为人命官司被牵连,关在大牢里,审案的官员查阅他的卷宗,看到他的名字籍贯,将他叫上了公堂。 官员问张员外可是他的族人?张四维回答说,那是我的父亲。 堂上官员听了,也没打杀威棒,草草问了几句就退了堂。过了几天就将张员外的儿子从牢里放了出来:“你速速回家,替你向你父亲捎一句话,就说当年的书生苏灿向他问安!” 张四维不明其意,父亲平时交往的都是一些商贾之士,这些官员是高攀不起的,怎么今天会有一个官员向他问好呢?他回到家,将这事告诉了父亲,张员外一听猛然大惊,原来这个苏灿就是当年被他救了一命的苏秀才,如今已经成了大官。 这让张员外感慨万千,想不到自己当年一个念头,救下了两个人,竟结下了如此善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