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雷锋 | 石狮子极简史

 黄之中 2022-10-21 发布于上海

在一些雄伟的建筑门口,我们经常能看到两个石狮子。要知道,古代的中国可是没有“狮子”的,那石狮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图片

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

起源

狮子原产于非洲、中亚和美洲,也就是说:对于狮子的所有认识,不可能产生于本地。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和狮子长的很像的神兽——面似虎、身有双翼、有爪,这种神兽被认为与辟邪、镇墓有联系

图片

中山国出土双翼神兽,用来镇席

这种神兽的外貌与虎类似。对于虎这种威风八面、又给远古人类造成极大困扰的生物,我们的先民保持了极大的敬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关于虎形象的记录

图片

石家河文化出土玉虎

而狮虎同属猫科动物,在外貌上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后来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中国最早对于狮子这种动物的记载,来源于《尔雅》,成书于战国—两汉期间。也就是说,最早追溯到战国时期,人们才认识狮子这种动物。

图片

《尔雅·释兽》中称其为狻猊

而古文字学家根据其发音,考证出其来源可能是斯基泰语的音译,他们是广泛分布于中亚和西亚的游牧民族。到了汉代,西域正式将狮子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

中国自古有在墓葬前摆放石俑的传统,一是为了引导灵魂出去,二是彰显墓葬主人生前地位。石俑中有人形也有动物型,当狮子这种神奇的动物出现的时候,很自然的也和中国的传统石刻艺术结合起来。

图片

霍去病墓前的石马

狮子深受佛教的喜爱,在佛教当中,经常以狮子来比喻智慧、威猛、降服等含义,这显然是源于古代印度人对于狮子习性的神化。比如释迦牟尼在讲经时,所发出的声音为“狮子吼”。

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

——《大智度论》

基于以上的诸多原因,石狮子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流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狮子的形象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些形象也有利于我们判断狮子所守护的建筑属于哪个时代。

石狮子艺术在东汉正式发轫。我国目前能够确切发现最早的石狮子,是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的武氏宗祠前的狮子。

图片

山东嘉祥武氏祠石狮子

关键的是留下了碑文,在碑文中明确提到了时间——建和元年(147);谁造的——武氏后,武宗;价格多少——四万;以及所造之物——狮子。

一般来看,东汉的石狮子造型都不是很大,也不会有后世那种复杂的装饰,整体呈现一种朴素之美。但是已经有明显的雄性雌性的差异。所突出的狮子特点更多是灵动,而不是威猛。

图片

西安碑林馆藏东汉石狮子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动乱,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南北方对于石狮子的摆放与造型都发生了变化。

南方经济富饶,延续了汉代的厚葬之风。此时石狮子更多出现在陵墓之前,形象变的更加的健硕,腰身要变的粗壮。

图片

南朝梁时期萧秀墓前的石狮子

在雕刻手法上,采用一块巨石整体雕刻的方式,体型硕大,为了与狮子区分,更加强调鬃毛和胸肌的刻画。同时保留了大量的有羽翼的要素,但是羽翼在缩小。

图片

南朝梁时期萧景墓前石狮子

北朝的石狮子往往放在与佛教相关的地方,如寺庙、石窟等,宗教色彩更加浓厚

图片

北魏龙门石窟六狮洞护法狮子

能够看得出来:越往北,狮子的写实越明显。这显然也是由于狮子自西向东、自北向南传入中国所导致。

图片

北魏晚期石狮子造像残件

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王朝,不论军事、经济还是艺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存的石狮子数量也是首屈一指,艺术形象也具有“王朝气象”。

图片

乾陵石狮子

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在墓前有一对蹲着的石狮子。体态高昂,向天长啸,具有百兽之王的气质。体态丰腴,甚至有些臃肿,头部的卷毛也与后世我们认知的石狮子相似。

图片

唐代顺陵石狮子

顺陵石狮子被认为是唐代石狮中最珍贵的一件,其表现的形态应该是帝王巡查疆土。有意思的是,在顺陵石刻的摆放上,雄性狮子比雌性狮子退后了约1米,这和后世的并排而立显然不同,历史学家认为这可能与武则天女性的身份有关。

宋代文人阶层兴起,对于书法、绘画更为重视,石雕匠人的地位有所下降,石狮也迎来了一段下降期。这期间的石狮子出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被驯化。

图片

永裕陵前的石狮子,注意看胸口

石狮的颈部上系有响铃缨须,出现了绣球和幼狮的造型设计,展现出狮子逐步已经被驯化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一直保留到今天。

到了南宋,几乎所有的石狮子都变成了蹲式,加上锁链和铃铛,其形象不再是威武的动物霸主形象,而类似于乖巧顺服的“看门狗”。石狮子开始出现在了民居前面。

图片

福州开元寺南宋石狮子

蒙元时期对于中原地区的统治较短,且无明显贡献,因此暂不讨论。

明清两代的石狮子走向了定型。在雕刻时,工艺最为复杂和精美,整体上走向了圆润、敦厚之感。但是体态并不臃肿,有时会有明显的肌肉线条。

图片

故宫的石狮子

同时,清朝颁布了雕刻石狮子的官方文件,在《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定:石狮子脑袋上的疙瘩与官职挂钩,一品大员的石狮子疙瘩是13个,七品以下不得摆石狮子

图片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便有这样的剧情

狮子这种外来户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从神兽到帝王再到看家护院的大爷,身份虽然有点下降,但是架不住咱们老百姓就喜欢,各个景点的石狮子被摸秃了的不在少数。

参考文献:
[1]孙红, 孙田成. 弭邪赐福石狮子——中国狮文化艺术探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05):61-64.
[2]刘锡诚. 中国石狮子象征[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0(1):3.
[3]韩士奇. 中国石狮子[J]. 园林, 1995(02):8-9.
[4]王海涛. 雕塑(石狮子):, CN306540430S[P]. 2021.
[5]对外汉语, 黄钰. 镇守门户,弭邪赐福的瑞兽——中国的石狮子. 
[6]张敏. 大同地区石狮子造型艺术初探[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8(5):4.
[7]夏吾卡先. 吐蕃石狮子考古调查及相关文化研究[J]. 西藏研究, 2017(2):6.
[8]吉俊. 中国的石狮子艺术[J]. 公共艺术, 2011(1):3.
[9]王心喜. 守门石狮子的来龙去脉[J]. 华夏文化, 1997(2):3.

来源:和多多一起看世界;编辑:周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