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题:只管努力,总会苦尽甘来!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10-21 发布于甘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

他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县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

如此过了一年,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爱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县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

“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头!”

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待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

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到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

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还是坐下来,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擦拭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县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扫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

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县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

“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

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专心地看起来。

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

尽管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

“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

“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

“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么?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

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看上去有些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县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的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

一天。一天。

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段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用更大的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

夜半,蛋壳终于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旧臣们的这种痛心与无奈,其实是其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

B.“习惯躲进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表现出刘禅表面虽沉迷根雕,实际却时刻不忘回到蜀地。

C.厨师“想了想”才答应王妃的要求,暗示出安乐公府内人际关系,透露出刘禅在家中也不敢表露心思的原因。

D.“早晨,正午,黄昏”一词一停顿,在对时间平静地叙述中,隐含王妃度日如年的焦灼,富有内涵与张力。

2.关于文中道士探望刘禅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禅端茶、焚香、领着道士参观收藏室,意在表明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蜀。

B.刘禅让道士明示心思,巧妙应答道士,反映出其内心时刻不放松的警惕。

C.道士对刘禅茶叶味道的否定,表现了他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

D.道士探望刘禅故事虽小却一波三折,为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刘禅变蛋化鸟这一荒诞情节有其合理性,请从小说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刘禅化为一只鸟,并特别突出了其弱小,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图片

【答案】

1.A    2.C    

3.①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不敢表露;②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③道士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④耳目满庭的生活环境,让刘禅心理异化。    

4.①人物形象更丰满,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②深化主题,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令人深思;③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增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④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错误,结合“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可知,大臣们并不知道刘禅的内心想法,是出于真正的痛心才会如此。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C.“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错。道士的话暗示刘禅他知道刘禅的心思,刘禅并不是像他表面呈现的那样乐不思蜀。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刘禅变蛋化鸟体现了刘禅对自由的渴望,对蜀国的思念,但惮于恶劣环境不敢表露,故而异化。找到对应情节即可说明其合理性。

结合“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可知,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不敢表露;

结合“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可知,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

“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专心地看起来”,道士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

“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生活环境耳目满庭,刘禅心理异化,所以身体跟着异化,化而为鸟,也就合理。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塑造看,刘禅化作的鸟是“很小的雏鸟……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这是刘禅形象的缩影,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从主旨看,小雏鸟的样子“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暗示刘禅一心渴望回到蜀国,但没有真正去努力、去行动,也就是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这点令人深思,从而深化主题;

从情节发展看,刘禅雕鸟,道士给书,最后刘禅小心化鸟,小鸟的出现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小鸟的弱小符合主人公形象特点,结尾增强了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从阅读效果看,本来期待刘禅化作大鸟,飞回蜀国,达成心愿,结果是这样一只弱鸟,“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最后能否长大还是问题,小说结尾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