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记》除了打怪取经外,另一条主线是什么?看完恍然大悟!

 春风与池君 2022-10-22 发布于山东
FIRST FROST

想必大家儿时心里都有一个英雄,身穿金甲,头戴金冠,手举金箍棒,足踏筋斗云。火眼金睛七十二变,心高气傲做那齐天大圣。一句“老孙来也”就能瞬间把我拉回童年。

无论是原著小说,还是改编的影视剧,《西游记》的主旨皆是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全书围绕孙悟空一猴展开情节,从第一章的“猴王出世”到最后一章“五圣成真”,完完全全地讲述了从石猴成就斗战胜佛的历程,通俗来说《西游记》另名《悟空传》也不为过。

但凡是都有两面,既然明面上这是打怪取经,那么另一面讲了些什么呢?《西游记》的作者在此书中夹杂了大量关于“儒释道”的哲学思想,那么以此为线索,我们来谈论一下《西游记》中的另一个主题——“修心说”!


心猿意马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按照书中主角孙悟空与大量存在的宗教思想,进行统计,我们能得到一个频繁出现的词语“心猿”以及一同出现的“意马”。

总共一百章的《西游记》,“心猿”“意马”两词出现的次数就高达19章,这相当于每五章标题中就会出现“心猿”“意马”两词。

比如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在师徒五人全部就位后逐渐频繁,我想也有五行齐全,西行正式拉开序幕之意。


猿熟马驯

心猿意马是指,心思如猿马一样流荡散乱,难以控制。取经路遥十万八千里,师徒五人到达灵山取得真经时,已是猿熟马驯。第九十八章,标题《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如果说开始是心猿意马,成果是猿熟马驯,过程就是一路的艰险,唐僧在西行路上不断修持,其中念诵最多的就是《多心经》,又称为《心经》。

第十九章,过浮屠山时,乌巢禅师传授唐僧《多心经》,此经正式出场。此后唐僧每每心神不定,念诵的皆是此经。

其实早在西行刚刚开始时,文中大量出现的佛门谒语就已经指明一切,如“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寓意都是“心”。“悟空失手打死六名强盗”也是对应了《心经》中的“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方为道。


紧箍定心

明代诗人谢肇淛《五杂俎》中所言:“《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入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唐僧除了念诵《心经》外,还有《紧箍儿咒》,另名《定心真言》,心猿放纵,唯有紧箍一咒可使定心,死心塌地。


修心

《西游记》最早的故事原型为: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历时17年只身前往天竺取经,走了几万里路,取回六百多部梵文佛经书回到长安。

与小说不同的是,现实途中是没有孙行者,猪悟能等徒弟的,或者说小说中的师徒五人,其实是一个人“身、心、情、性、意”的象征。

修心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一种内在的自我完善,这是心的历练。只有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才能逐渐强大起来。

心猿意马代表一个人最原始的样子,西行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是历练,猿熟马驯是功成行满后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获得成长后具有的表现。


赶路容易,修心难!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贵在修心,修好这颗心,才能独守清静之心,活好这一生。

《西游记》中这条隐藏在背后的主线,是否和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呢?《西游记》的主题还有参禅说、证道说、释儒说、修心说、讽刺说、游戏说,大家更赞同哪种说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