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书法 | 赵之谦临《杨大眼造像记》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0-22 发布于河南

赵家笔法

北碑雄风

赵之谦临《杨大眼造像记》

文/杜玉青

《杨大眼造像》全拓

图片

《杨大眼造像记》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为龙门造像记的名品之一。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著名佛教艺术宝库之一,所谓的《龙门二十品》,被认为是龙门造像记中的代表作,《杨大眼造像记》就是其中之一。康有为曾经称赞此碑“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处在一个过渡阶段,即隶书已向楷化、草化方向发展,但在楷、草中依然带有较大的隶书意态。而楷书、草书虽已形成,但尚未最后定型,呈现了不稳定性。因此书体的演变在这个时期进入一个如何承前、怎样启后的关键时刻。而魏碑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而良好的作用,成功地完成了书体历史的转折。虽然魏碑在运笔、结构上带有一定的隶意,但它的运笔迅起疾收、点画峻利,转折处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内圆外方、外刚内柔、钩趯力送、撇按重顿的特点。结构则疏密自然,纵横欹侧,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也为唐代之后书法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基础,表现为运笔的气势力度、结构的严谨生动、风格的豪放刚健,它和以前的汉碑、其后的唐碑,共同构成了我国碑刻书法艺术体系。

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记》

图片
图片

清代包世臣对魏碑曾作过精深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艺舟双楫》中说:“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俱备。”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赞魏碑书法“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紧密非常”。魏碑书法不仅在隶楷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继承与发展的作用,而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性。笔法和字形多姿多彩,变化多端。康有为又在《广艺丹双楫·备魏》中对魏碑作了简短的论述:“奇逸有若《石门铭》……,方重则有《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靡逸则有《元详造像》《忧填王》。”

《杨大眼造像记》(局部)

图片
图片

对于魏碑书体,康有为等有林林总总的理论概述。但在实践方面还应首推赵之谦。

赵之谦的魏碑体,在诸多师法魏碑的书家中是独具特色的。从临《杨大眼造像记》作品中来看,他以轻快的笔调模拟魏碑石刻的庄重与奇肆,使笔画婉转流畅,奇倔雄强,别出新意,超迈时俗。他在笔调上对单一用笔大胆地进行突破,构成了独特的用笔方式。

上:《杨大眼造像记》例字

下:赵之谦临本

图片

赵之谦用笔的这一突破,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具有价值的一次用笔革命:他把魏碑刚健峻利的方笔与流畅婉转的帖学用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即用方则婉转,用圆则劲挺,寓柔于刚,含忍内藏,从而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用笔形式。

他以帖学的流美来改造魏碑的雄浑,又以帖派的流转为主调,调和魏碑的生拙,从而使生辣、刚劲的魏碑方笔与传统的流美婉转的帖学用笔相兼容,于是就出现了他特有的“赵氏笔法”。“赵氏笔法”的问世,使流畅的帖学运笔过程增加了一些新颖的内涵,使每一根线条都成为一个不同的多边形,改变了近千年来程式化的二王用笔方法,赋予每一点画以丰富的情调和全新的韵致。

上:《杨大眼造像记》例字

下:赵之谦临本

图片

赵之谦临《杨大眼造像记》,打破了原碑纵向取势的风貌,转而取魏碑的横向扁平结构表达了一种雄强厚重的“骨力”。 他以帖学的气韵,佐以丰富的点画形态与结构造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颖感——爽俊而不失朴厚,谨敛而不失飘逸,劲健又不沾火气;用笔方圆兼施,而以圆为主,形成一种外圆内方的结构特征;具体形象犹如“颜底魏面”,中宫紧收,撇捺外放,遒爽精劲,显得闲雅而又温润,流露出一种现代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他的魏体楷书的新面目。从临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有意将字内空隙紧密,几乎达到了“间不容光”“密不容针”的程度,即点画的粗壮把字内空间挤得极为窄小,然而它又不会给人以沉闷窒息之感,其结构间架的内部空间分割,大片实处有严密而畅达之情,细小的虚处有匀称而生动之趣,其奥妙就在于利用笔画错落来疏通变化,使之“洞达之不容针、茂密之能走马”,具有较大的艺术魅力。

如“三、王、天”都是笔画很少的字,再加上赵之谦运笔的粗壮丰厚,结构处理得不好就容易臃肿呆板,但他的妙处就在于利用笔画的错落欹正来打破这种板滞之气。

赵之谦节临《杨大眼造像记》例字

图片

“天” 两横紧靠,一撇有弧度而出与捺中间形成较大的距隔,使之以实带虚。“王”字一竖不是写在横的中间,而是偏于右边,产生了飞动灵巧之姿。“震”字是较难安排的字,赵之谦巧妙地把笔画紧收在上部,以“雨”作侧险之势,以上面的一横与下面的“辰”部一撇作疏散,使之敛放生动。

赵之谦节临《杨大眼造像记》例字

图片

“秽”字中宫严密收紧,笔画之间互相连属,而“禾”的一撇与长钩则形成放开,一点则向外独立,更添了灵动之意,破掉了沉闷局促之气,以示宽绰,开拓了空间感,“澄、秽、路”三字左顾右盼,俨然一体。

赵之谦能使真、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笔法融为一体,又能用同一种风格的用笔书写不同的字体,用笔的“赵家”风格日趋明显。无论书写什么字体,行笔无论迟、速,都能始终统一在魏碑用笔基础上,个性十分突出,以轻快婉转的格调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石潭草屋”联)。 

赵之谦石潭草屋联

图片

赵之谦在他的《章安杂说》中说:“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内功读书,外功画圈。”这应该是他的书学理论之一吧。在书法上,所谓内功最初是不易见其功效的,时间越久,技法越纯熟,至一定阶段,内功的比重将逐渐显现出来。康有为所说“书法唯气息最难”,正是这个道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