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叶嘉莹说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明日大雪飘 2022-10-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下面讲一个有变化的五言律诗——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李白他真的是高才,真的是有理想的,他总是想他只要一出山就能够治国平天下。可是李太白是个想象力丰富的诗人,不是一个真正能安邦治国的政治家。我十八岁的时候写过一组诗,在当时沦陷区的北平。那年冬天,在日本人的统治之下,我写道:“尽夜狂风撼大城”,“尽夜”是整夜;“狂风”指我们北方呜呜的狂风,好像把城都吹动了。“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你听到日本人唱歌,什么《支那之夜》啊,还有每天晚上从日本宪兵队传出来的、被因禁的我们爱国志士同胞那种痛苦的呼叫的声音。所以“尽夜狂风撼大城”,就是把城都要摇动了;“悲笳哀角不堪听”,这种悲哀的声音我们不忍心听下去。

“晴明半日寒仍劲”,好不容易盼到晴天了,可是天还是很冷,太阳出来了,但是仍然很冷。就是偶然战事有一点好消息了,可是形势依然很严峻。尽管外面冰雪满天地,我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边,我们那时候还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油灯。冬天那么冷,屋子里边生一个火炉。“晴明半日寒仍劲,灯火深宵夜有情。”我有一个炉火,我有一个灯火。在深更半夜,虽然外面寒冷,但我内心之中仍然有一点光明,有一点期待,有一种盼望。“入世已拼愁似海”,你这辈子预备怎么样过下去?你预备只求私人的享受,还是有一个理想要去追求?如果你想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做什么,既然要工作,就会有困难,而且做得不好就会有责备。因为说冷话的人也多,说俏皮话的人也多。真正卖力气去干事的人反而受到人的冷讥、热讽。我那时候还是学生,但是我知道社会是如此的,你除非不想工作。“入世已拼愁似海”,你要拼出去负担一切的哀愁。

“逃禅不借隐为名”,“逃禅”是学佛教的禅宗。内心的禅定,不为外物的得失所左右。有很多人就说,我自己是独善其身。我一方面有“入世已拼愁似海”,但是我内心完全不被外物所左右,那就是我可以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去上课。我不需要去隐居,既然入世,就“逃禅不借隐为名”。

图片

李白不明白这一点,他入世不能够拼愁似海,也不能够逃禅不借隐为名,他一生一直有用世之心,可是要用世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在世法之中。你就要委曲求全,才能够完成你自己,否则一定会遭受挫折,这是必然如此的。所以一切有心要干一些事情的人——当然如果只是谋自己私利的不在此内,如果你是为了大众、为了公益去做些事情,就不要害怕别人有时候会批评你。“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可是李太白不能。李太白是个天才,他只能飞出去,不能降下来。真正了不起的人是我有能飞的能力,但是我要降下来教给别人怎么样飞起来。不是我飞上来就算了,但是李太白是飞上去不能下来的人,所以李太白一直有他的孤独,有他的寂寞,有他的不得意。他的天才不被人赏识,这是种悲哀。李太白的诗里边都是如此的。

我们现在还不是讲李太白的人,而是讲李太白的这首五言律诗的变体。我说的变体,就是跟正体不完全一样的。

正体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变体就是中间一拗,拗就是不通顺的,扭曲,有拗。李白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中间就有拗。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写得真是好。他坐一只船经过牛渚。牛渚是安徽当涂附近一个地名,这个地方有一条江水,叫做西江。在他坐着船经过牛渚的西江的一天晚上,他站在船头,向天上一望,“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一片湛蓝的天空,一轮圆圆的明月,连一丝白云都没有。

我在温哥华时,一次去一个朋友家。报纸上说今天的月亮是最大最圆的,我们就到他家里去。因为他家附近有一个小桥,有一条流水,看到流水的尽头,那月亮升上来,又大又圆的月亮。“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我就站在这个船头,仰望天上的这一轮秋天的明月。我就想起谁?“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我就怀念起一个谢将军。

谢将军是谁呢?我还要跟诸位老师说,教小朋友不要怕有典故,每个典故都是一个故事,只要老师把那些故事都找到。给小朋友讲诗,典故越多越有意思。谢将军是晋朝时候的一个将军,名字叫谢尚。这个谢将军不只是带兵作战的将军,他也会作诗,也会写文章,而且喜欢吟诵。中国古人都讲究吟诵。那天,这位谢将军就是坐着船,也是在牛渚,就在这条江水上。他听见旁边一条小船上有一个人在吟诗,也许念的是陶渊明吧:“万族皆有托,孤云独无依。”我不知道他念的是什么,也许念的是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也许念的是他自己的诗。这个诗人是谁呢?这个诗人叫袁宏。

袁宏是会作诗的人,据说他自己作了一些咏史的诗。我那首诗写的是北京的沦陷区,是写我当时的感受,不是专门写沦陷。你可以专门写沦陷的经过,作一首咏史的诗。袁宏正在吟他自己作的咏史的诗。吟诵是拖长了声调,非常美丽的一种诵读。要知道这吟诵的声音有很多故事,袁宏就因为他吟诵的调子非常好听,吸引了旁边船上的谢将军。谢将军心想:什么人的诗作得这么好,吟也吟得这么好。就马上请求跟他见面。见面后一谈话,认为这个袁宏果然是个人才,于是马上推荐他做了很高的官。李白就说:我也会作诗啊,我吟诗说不定比这个袁宏还好听呢,那我今天也走在这里,就是袁宏碰到谢将军的地方。我今天在这里吟诗,怎么没有一个谢将军来请我出去做官啊!这是李太白的想法,所以他说登舟望秋月,我就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你看这个口气,我也能够大声地吟诵,可是“斯人不可闻”,可惜那个人是晋朝的人,我是唐朝的人,他已经不可能听见我吟诗了。那我李太白走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有才华、会吟诗的人得到他人欣赏的一个地方。我李太白也有才华,我也会吟诗,在这个可能遇见欣赏之人的地方我居然没有遇见,就无可奈何了,再也没有人欣赏了。所以他说“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明天我就把船帆张开,我就要走啦。离开这个牛渚,就离开了这个有可能遇见欣赏我的人的地方。那个时候,江水两岸所有美丽的枫叶都纷纷地飘落,这就是屈原说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太白说枫叶都落了,美人迟暮。我李太白这样的天才,到现在已经中年以上了,还没有遇到一个真正能够欣赏任用我的人。

图片

我们现在不只讲这首诗,讲这些故事,我们是要讲它的格律。“牛渚西江夜”是平仄平平仄。本来是仄仄平平仄,第一字不重要。“青天无片云”是平平平仄平。上句本来是平仄平平仄,下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可是“无片云”,“无”是平声。第三个字不是音节的停顿,所以虽应该是仄声,但他用了平声,这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一个节奏的停顿。后边两句“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按照律诗,这两句应该是对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像之前我们讲过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两相对。什么叫对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颜色对颜色,平声要对仄声,仄声要对平声,就是词性相同。名词、动词、虚字,词性相同,平仄要相反。李太白这里应该是对句,可是他完全不对:“登舟”,一个动词一个名词;“空忆”,一个副词一个动词,这完全不对。这就很妙了,所以虽有一种死板的法则,但有天才的人可以在法则之中变化。骑自行车时两脚踏着蹬子,两手把着车把,骑车骑得好的两手也放松,两脚也放松,只要不跌下来,保持住平衡,有这种能力你就成功了。李太白就是手把也不把了,脚踏也不蹬了,可是他没有跌下来,他掌握的是重点的平衡,而不是表面的平衡。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登舟望月”,一个动作,一个object,一个受式。我登舟望月,我的动作是“望”,而“秋月”是受语,我的目的是什么?“空忆”是动词,一个受式是“谢将军”。我是望月,我忆的是谢将军。虽然他在字句上没有平衡,可是他在情意上是平衡的。可是后面又不对了,“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余亦”,一个主词,一个adverb;“斯人”,一个adjective,一个noun,也是不对的。严格的词性不对,但是它的重量有一个平衡。我能够咏,他不能够听,这个重量是平衡的。所以余是能高咏,斯人他是不可闻,那么我要得到人知赏的机会又一次错过了。所以“明朝挂帆去”,我未来的路程只有越来越衰老了,希望也越来越小了,是“枫叶落纷纷”,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了。李太白是个美人,李太白现在是美人迟暮了。

好,我们现在不只是讲,还要吟。因为我们是讲吟诵嘛。兴、道,要给小朋友讲一个一个的故事,很有意思的。然后让他“讽”,“讽”就是让他背下来。然后让他诵,就是让他吟诵啦。

好,我们现在把它吟诵一下吧。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我还可以加衬字,在他那个不平衡的句子中加一个“我”一个“他”,说成:我余亦能高咏,他斯人不可闻。“我”跟“他”是我加进去的,在吟诵的时候加上这个字更能把他的情意表达出来,更增加了平衡中的对比。所以吟诵有一个循回的节奏,但是它并不是死板的,你可以拖长一点,缩短一点,还可以加上字,把自己的感觉更密切地结合起来。假想你就是李白了,我是余亦能高咏,他斯人不可闻啊。
来源:《爱上古诗词的九堂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