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国画要不要学素描?我建议你先看看这篇文章

 又画 2022-10-22 发布于湖南


第1831

 国画小课堂开课啦

哈喽大家好啊~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期国画关于透视的小干货

快拿起小本子记起来吧

小文章有点长哦~大家要耐心观看呀~ 

说到透视,大家都知道近大远小,这是西方古典绘画的透视学原理,也被称为“远近法”。

如上图,圆从近处到远处越变越小,这就是西方最常见的透视法体现。

但是,我们可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先可不用这个,大家来猜猜中国的透视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以图为例,一起来看看吧!

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一定的区域限制,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可以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   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再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种透视方式呢被称为“散点透视”也叫做“移动透视”,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飓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的这种独特的透视法。

就像上面这幅林德坤的山水作品,它的近景中景远景,都是由上面不同的景点组成的~

如果说的更详细一点

散点透视里有一个著名的“三远法”

大家有听说过吗?

三远法是下面这位画家提出来的——北宋郭熙

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由此可见,“三远”即是一种将各种视角(仰视、俯视、平视)所见之自然放在同一幅作品中来表现的透视法,因而被称之为“散点透视”。

平远

平远,从近山望远山,元代倪瓒画家善用此法,如下图《渔庄秋霁图》使用的便是平远法。描绘了江南渔村秋景,平远山水,近处为山石,树木萧疏,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中幅为湖光波色,一片空明。上断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的展开。

倪瓒《渔庄秋霁图》

高远

反映的是一种仰视所见的雄伟的山势,下图朱端画家所作的《烟江远眺图》,就是以高远法的构图方法创作。

朱端《烟江远眺图》

深远

就是“自山前而窥山后”,如下图王蒙作《夏山高隐图》是以深远见胜的杰作。作者以“S”形的连续取势,以多山环绕、密树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组合来增加山势的深度,沿着溪流的寻索,几经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处见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画中的主题人物-隐居者。《夏山高隐图》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深邃莫测的深远空间。

王蒙《夏山高隐图》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人的视线引发开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今天的分享要到此结束啦!

现在大家对西方透视和中国的透视有了一定的了解不

学会的给自己鼓个掌

如果你有自己的见解欢迎到评论区留言哦~

我们一起来进步呀~~~     

YOUHUA

微信号|youhua23

新浪微博|又画教育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