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无《西厢》,便无《红楼》

 明日大雪飘 2022-10-22 发布于上海

文丨暜航,传统文化学者、央视文化嘉宾,慢书房特约撰稿人

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共读西厢”的。在书中,这是与“黛玉葬花”齐名的经典场景,况且,“共读西厢”一节,正是书中第一次写到葬花。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自古名为《会真记》的著作很多,在这里是指《西厢记》。

唐代元稹作传奇小说《莺莺传》,最早写出张生与崔莺莺的动人故事。在情节中,张生曾作《会真诗》向崔莺莺表达心意,因此,作品又名为《会真记》。

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根据元稹原作及前人改编作品,创作为戏剧,亦曾沿用《会真记》的名目,后世流传更广的名称则是《西厢记》。

若按古代礼法,言及男女之情的《西厢记》禁书,青年男女是不能阅看的。然而,在美景如画的大观园中,少年公子贾宝玉却堂而皇之地阅读起戏文。

曹公雪芹著《红楼》一书,大胆讴歌爱情,比起以往作品泛泛言及男女之情,更具有思想上的进步意义。故而,在他的笔下,鬼使神差地为贾宝玉送去一部《西厢记》。

况且,阅览《西厢》的氛围极为特殊,是在沁芳溪畔大桃树下。

自从五柳先生写出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溪水尽处、桃之夭夭的武陵源,就成为文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而这种审美,也影响到传承千载的造园艺术。

图片

图片

古人往往在池头溪畔栽植桃花,虽不能夹岸数百步”,取其意足即可。水映桃花,落花逐水,无异于开辟了桃花源一般的人间仙境,是传统园林中必不可少的盛景。

隔岸花分一脉香”的沁芳溪,伴着虬曲多姿的桃树,这一意象,已然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界定为人间仙境一般的去处。诚然,大观园是书中少男少女感受美好生活的舞台,是一片青春的自由王国。

三月暮春,鸟语花香,欣欣向荣。默默生长的,不只是鲜红的花、嫩绿的叶,还有少男少女心头那掩盖不住的美好情愫。

《西厢记》中,崔莺莺有一段唱词:“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曲亦美,词亦美,数语写出春日中女子满腹心事的慨叹。

偏偏贾宝玉读到“落红成阵”一处,大桃树在微风的配合下,及时落了一片花雨。

“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图片

图片

贾宝玉居于大观园中的“怡红快绿”,无论是院中的女儿棠、倚偎竹篱花障的蔷薇玫瑰,还是院外那无边无际的碧桃花,把这一景致装点成了花的海洋。

贾宝玉自取雅号为“怡红公子”,“红”既是春日的鲜花,又是如花般绚烂的妙龄少女。贾宝玉对女子的情感,在于“体贴”,惟一深爱的,则是如姣花照水的林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相知的少男少女,自是心有灵犀。

贾宝玉爱花,将花瓣轻轻洒入溪水中。可一回头,偏偏看到手拿花帚的林黛玉。

孰知,宝黛的缘分是天定的。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曾浇灌过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仙草得日月精华,修为绛珠仙子,趁下界的机会报答“甘露之惠”,正是林黛玉“还泪”的因由。

这一段“木石前盟”中,草木之人便不可不爱花。只是,黛玉爱花更加细腻入微。

黛玉道:将落花收于绢袋,葬入花冢,日久随土化了,是方干净。

知音之间自有韵事,宝玉听了便喜,只顾收拾落花,却忘了置于石上的“禁书”。

图片

图片

宝玉谎称是《中庸》《大学》,这自然瞒不过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然而,宝玉也并不怕黛玉知情。若是被薛宝钗看见,不知又引出多少大道理了。黛玉毕竟不同,幻境中的前盟,已然让两人带上了一丝理想与浪漫的色彩。

宝玉道: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黛共读的,是一部十六出《西厢记》。戏文版本众多,学者认为,这是明代闵寓五刊印《会真六幻》中的王实甫《西厢记》,为北曲,而非出目增多的南曲《西厢记》。

《西厢记》讲的是张生崔莺莺,经红娘牵线订下终身的故事。正因“共读西厢”,宝黛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西厢记》的点化下,变为甜美的爱情萌芽。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宝玉的玩笑话,一时让林黛玉带腮连耳通红

缘何?这本是《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的表达爱意之语。

黛玉毕竟出身书香门第,不禁“微腮带怒,薄面含嗔”。那立起的似蹙非蹙的眉,瞪着的似睁非睁的眼,正是罥烟眉、含露目的再度书写。

图片

图片

黛玉佯装去告诉贾政王夫人,宝玉自是真怕,连忙逗黛玉,连变个大王八的戏语也说出来了。

黛玉转怒为喜,说道:“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这也是《西厢记》的戏文,过目成诵,点出黛玉天资聪颖。

在《红楼梦》写作的时代,“爱情”是不能说出口的。曹公偏偏另辟蹊径,借助《西厢记》的戏文,搭起宝黛之间表情达意的桥梁。无论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还是“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都在宝黛爱情经历之中,起到了巧妙的作用。

可以说,若无《西厢》,便无《红楼》中凄美动人的宝黛爱情。

天津人民出版社影印了《明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可以让我们一睹宝黛共读的十六出《西厢》的神韵。明人闵齐,雅号“寓五”,又作“遇五”。受邀于慢书房,编辑张璐老师介绍了书中的彩色版画及《西厢记》的流变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之前的“云上慢沙龙”中,资深编辑、出版人周青丰先生,也曾提到:经典,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的结晶,在精神遇到困惑时,不妨“求助于阅读”。

诚然,《红楼梦》是经典,《西厢记》亦是经典,或许《红楼梦》正是经典成就的经典。

夏蝉啾唧,微风阵阵,当今的我们正宜共读《西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