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可授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在温州瑞安考辨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10-22 发布于浙江

图片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在温州瑞安考辨

范可授

摘要
黄公望代表作是《山居图》,后被历代加注为《富春山居图》,尤其是乾隆皇帝加注名闻当世,使《山居图》变成《富春山居图》。他生平曲折,而籍贯神秘,不愿示与他人,史上众说纷耘,好事者华众取宠,黄公望身世成谜。在圣井山至今还存在黄公望修练洞,正是他 富春山居所在地,富春道教是指洞天福地文化中小洞天的含义,并不是指富春山;黄公望元代时修编的家谱尚在,谱中有黄公望画家及当时吴中画坛名家来瑞安献艺大量互动信息的记载,黄公望后人中的黄养正在绘画和书法成就突出,继承了其祖宗的艺术风格在明史中有载;黄公望诗文描述的是其家乡飞云江边的风土和人文,《富春山居图》及其它作品主要描绘的是其家乡瑞安市马屿飞云江边的风土和人文,也描绘了温州大罗山(又名茶山丶洪岩,也名肖铁崖)丶仙岩风景区丶温瑞塘河的风光,同时描绘了飞云江入海口及大罗山东面近临海风光。《富春山居图>所绘的山川和河流与飞云江中游马屿顺泰及对岸清祥净水村的地貌高度神似,所绘的险峻山岩丶高大茶树和奇特古庙及河埠榕亭风光正是温州茶山及千年古山茶丶仙岩寺及温州河埠榕亭文化,这些都是温州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在其作品中多次署名平阳,因元时平阳州范围包括(现今瑞安一部)飞云江以南的地方,故自称平阳人;黄公望生平活动记述中沒有与富阳和常熟有交集,黄公望为“无用师”作画,黄自述《富春山居图》阅三四载,未得完备,说明此画历时之长,耗费多年精力而完成元末睌年时期,不是在客居地短期内完成的。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丶瑞安圣井山飞云江丶温州大罗山丶仙岩寺丶茶山千年古山茶丶黄氏族谱丶温瑞塘河。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文国际频道20131212日早晨分别以《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为题报道: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祖籍和画作的实景地之谜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一批专家和地方文史学者经过研究史料和实地考察发现:黄公望的祖籍在温州飞云江南岸,他是圣井山脚下的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一批画作的实景地是瑞安飞云江山水。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元代画家。早年曾入仕为官,后因受牵连入狱,遂隐居不出,后皈依全真道教,画风上承董源、巨然,近承袭赵孟頫,并受荆浩、关同、李成等人影响很大,笔法细腻,风格秀雅,至晚年自成一家,笔法大变,苍劲开阔,浑厚雄秀。所作作品大多表现江南山水,笔墨近似书法中的草喾笔法,用笔简远,在中国绘画史上,被誉为“元四家”之首,绘画风格对明清山水有极大影响,许多作品被明清画家当作习作的范本。黄公望到底是哪里人,他的《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在哪里,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黄公望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瑞安。《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记载,黄公望家乡在浙江瑞安马屿镇净水村,瑞安下桥黄氏始迁地在圣井山东南坡山边湖岙村,据其后人黄荣波先生考证其父辈坟山在马屿净水村山坡上,他的家乡是圣井山北麓净水村,从少一直在此长大。他的作品绝大多数画的是家乡温州山水,山居图画的是当年飞云江沿岸风光。本文就黄公望籍贯及《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在瑞安进行考辨。
一丶黄公望生平及生卒时间
以往说法元代四大画家之首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七岁过继给温州平阳黄氏为嗣,以黄公望之久矣为名字,他的《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写意画,是在富春江边画的。《富春山居图》原名《山居图》,清乾隆皇帝给后加了富春两字。
1.生卒时间
黄公望生于宋末1269年,黄公望的一生几与元王朝始终。根据黄公望作品题跋中至正元年七十三”“至正四年七十六”“至正九年八十一等年款推论,至正元年(1341)是元惠宗年号。
黄公望逝世的时间和地点,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关于逝世时间主要说法:逝世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关于逝世地点,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逝世于杭州,一说逝世于平阳[]。道光《琴川三志补》:“公望生宋德祐己巳八月十五日,卒于至正甲午十月二十五日,年八十六[]。《吴中人物志》以为黄公望卒于至正十五年(1355)前后,盖以较早之资料均未曾涉及其卒岁与寿年故也。[]
总之,比较认同说法是:在公元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黄公望卒,年八十六。
2.浪迹江湖,画山画水。
黄公望以恬淡虚无、平静自然的心态对待人生以及绘画创作。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仙山图》丶《秋山幽静图》丶《听泉图》丶《天池石壁图》丶《松溪高隐图》丶《九峰雪霁图》丶《溪山雨意图卷》丶《九珠峰翠图》丶《山居图》丶《富春山居图》等。
明人汪石可玉《珊瑚网》卷四十四载:“子久设色山水绝似高房山。山中屋宇相向流泉,山凹有兰若作霞气歇云。清人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 “大痴辛丑秋七月写为子茂清玩。平生只历一辛丑,那便是大德五年辛丑(1301),是年黄公望三十三岁。
清人吴其贞《书画记》: “黄公望三十六岁那年作有《游骑图》,对此画,吴其贞评论道:“画法苍老,唯失于韵。”缺乏韵味。可见此时的黄公望在作画上尚未臻于成熟。
明人张泰阶《宝绘录》: “四十一岁时,黄公望临有李思训《员峤秋云图》。上述史料,足可证明黄公望学画之时并非已届晚年。
“黄冠野服,往来三吴,开三教堂于苏之文德桥。三教中人,多执弟子礼。”这是黄公望从事宗教活动的纪录[]。加入道教中一支全真教的黄公望,与教友来往较频。
《录鬼簿》说黄公望“以术闲居",打卦算命大概也是黄公望的谋生手段之一。说松江“其地有精《九章算术》者,盖得其传也"[]。打卦算命,需要精通算学。
尽管黄公望从事过各种职业,早年长时期从事的,还是吏职。题为《为姑苏陈子平题山居图黄公望作》写的“尘途宦游貮年余”[],指的当是黄公望。《戏题小像》条载:“张句曲戏题《黄大痴小像》云:全真家数,禅和口鼓。贫子骨头,吏员脏腑。”[]看来,长期为吏的生涯,在黄公望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公元1355年,乙未年(羊年)元朝至正十五年黄公望成名时已是全真道士,浪迹江湖,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无法讲清他的籍贯和逝世时间、地点,目前通常被认可的说法“黄公望自己认可的是浙东平阳人。”
3.黄公望晚年隐居西湖南山筲箕泉
黄公望晚年因爱杭州湖山之美,在西湖筲箕泉结庵隐居。此事有诸多元代及明清史料为证。
“杭州赤山之阴,曰筲箕泉,黄大痴所尝结庐处”。“勇投南山刺白额,饥缘东岭采青芝”,“只今年已八十余,无复再投光范书,留得读书眼如月,万古清光满太虚”,他垂暮之年的容貌是“头蓬面皱丝垂鬓”,或者“鹑衣垢面白发垂”。这里所描绘的正是黄公望80高龄在西湖南山筲箕泉隐居的情状,黄公望晚年隐居西湖筲箕泉无可置疑。
二丶黄公望籍贯考辨
黄公望出生于1269,当是南宋咸淳己巳年,黄公望字子久,原居松江,以卜术闲居。曾数次改换名号,改号一峰丶井西丶大痴等。字号是黄公望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想通过来消除其心中执持的我相,消除其对自我身份执持的认同。
“黄公望字子久,乃陆神童之次弟也……原居松江、以卜术闲居。公望之学问,不待文饰,至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无所不能。长词短曲,落笔即成,人皆师尊之,尤能作画。”[]这是与黄公望同时代人写的传略。
1.谬误及臆测由来
在元代,多名外出的温州籍艺人,都隐去自已的家乡地名,不愿多提,因温州远离政治丶文化中心,当时很偏僻和落后,才艺之人都有所顾忌,不利于自己作品在文化圈的地位。例高明在自己南戏作品上自署为临安高明,黄公望也不愿提及自已家乡,与其文化特殊圈子有关。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把他列为'已死才人不相知者'之列,并记述其事迹云∶'以卜术闲居自命,弃人间事,易姓名苦行净竖,又号大痴翁,公望之学,不待文饰。至于天下之,无所不知,下至薄技小艺,无所不能,长词短曲,落笔即,人皆师尊之,尤能作画'。正是这种情况写作,所以与黄公望相交的当代名士都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或称为杭人或称为松江人等等不一。直到晚年,由于思乡的原因,黄公望在他画中自署作'平阳黄公望',《辍耕录》称其'后寓永嘉',也是对'平阳黄公望'一种勉强解释。[]
由于成名时已是全真道士,浪迹江湖,所以即使是同时代的人,也没有讲清他的籍贯和逝世时间、地点。
明代弘治《常熟县志·黄公望小传》才称他尝为浙西宪司史,有了具体人物,但时间、地点不明。稍后的嘉靖《浙江通志》则进一步明确记载,元代至元年间,被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但不久就辞去。以后的万历《杭州府志》及其他若干记述都引此说[11]
2.关于黄公望的籍贯有多种说法。据笔者所见就有杭州、松江、常熟、富阳、衢州、徽州、莆田等说法。但这些说法,并没有为黄公望自己所认可。
关于黄公望充吏的记载,最早见于元人钟嗣成录鬼簿》。钟嗣成《录鬼簿》记载:黄子久,名公望,系姑苏琴川子游巷居,髦龄时,螟岭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仅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持陆姓出继黄姓之说。直至清初,曹楝亭刊本《录鬼簿》更为添枝接叶,说黄公望本姑苏陆姓,名坚,髫龄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自从元末明初的陶宗仪认为黄公望是常熟陆姓出继永嘉黄氏之说后,后人似乎对此备为推崇且广为流传。
明一统志》:黄公望,富阳人[12],明万历陈善《杭州府志》《杭州府志》则又增加了徽州人的说法[13]
钱陆灿常熟县志》又把黄公望的继父黄公说成居住在常熟小山,称黄公望本陆氏子,少丧父母,贫无依,永嘉黄氏老无子,居于邑之小山,见公望姿秀,异之,乞以为嗣,公望依焉,因用其姓
元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铁崖体'的创始者杨维桢,在他的《西湖竹枝集》中记载
黄公望,字子久,自号大痴哥,富春人。天姿孤高,少有大志,试吏弗遂,归隐西湖筒箕泉。博书史,尤通音律图纬之学。诗工晚唐,画独追关、全。其据梧隐几,若忘身世,盖游方之外,非世士所能知也。
元明之际,黄公望的朋友常州人王逢认为黄公望是杭人,他在《题黄大痴山水》诗中写道:大痴名公望,字子久,杭人。
不管说黄公望是哪里人,都得不到其本人认可,查检现存的历史文献,黄公望题识署名中,凡是有表明籍贯的,均署名“平阳黄公望”,据黄公望晚年仍坚持自称平阳黄公望,并且不顾年老体迈,返回浙东老家事实来看,继子之说,实为臆测之辞。 [14]
三丶瑞安民间发现元画家黄公望家谱
1.瑞安《安固下桥黄氏宗谱》中出现黄公望名字
清光绪廿五年己亥(公元1899年)重修《安固下桥黄氏宗谱》(残)一本,共五十多叶。瑞安市江浦冯桥村,该谱的卷二(世系支图共两册);卷三、卷四的合订本一册,均已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据目录悉这部距今100多年的黄氏宗谱是由族长黄金浩、总理黄万清重修事宜。全部共有五卷,现在仅是卷首与卷一的合订本一册。
“安固”是吴越国时(公元903年)改为瑞安县的。然而到了1899年重修宗谱时依然传承古时候的名称,而使用“安固”,可见修谱者的“执着”精神。下桥,原扉页上有注:下桥即瑞瞻关门内。据黄万清《本派下桥考》载:“邑志曰'下桥塔在北门内下桥畔’。是塔头之为下桥又何疑哉!今新志则改名下桥为塔桥矣。……今之塔桥即昔之下桥……”。
  
卷一有谱序十五篇,其中黄公望(12691354)于元至元戊寅(1338)春正月望日,他七十岁时所书的《宗派序言》。这篇600多年前黄公望的《宗谱序言》记载了昆阳、龟山、马屿、高楼、大坑等各枝源自福建长溪,而始迁祖(黄进显)是唐朝黄太尉讳乾字秉元第四子,避乱率宗族四十七人来湖岙定居的史实。
忠义街上还有宋都桥、矮凳桥、塔桥、塔儿头……这些点点滴滴记载着忠义街的兴衰遗痕,浓缩了千百年来瑞安的历史、文化乃至情感,是瑞安这座千年古县不可替代的历史。
 这本《下桥谱》开头,就有一篇黄公望在古稀之年所写的《宗派序言》,其中自称“十三世孙公望”。
黄氏谱记载:公望宗族黄氏始迁祖黄进兴丶黄进显丶黄季鹏伯仲三在唐朝时自福建长溪迁至瑞安圣井山麓湖岙村定居,其父黄孟干,字秉元,官少监,荐任福州刺史,封太尉,由于王审知之乱被杀,其后代从福建之长溪搬迁瑞安散居圣井山周边飞云江畔马屿[15]
瑞安下桥黄氏宗谱有黄公望撰写序言
宗派序言:我黄氏旧谱,系古颛顼五世孙陆终后,周武王封其爵于黄,即以国为氏,后有歇相楚、霸相汉,相继而起,至唐则有讳干字秉元者,官少监,荐升福州刺史,寻封太尉,伯仲三遂家于福之长溪,时王审知谋不轨,太尉公终守臣节,殁而有灵,血食一方。太尉公子四,与弟判官子避乱,相率自闽来温之湖墺,历数传,宗族衍蕃,四散分居,如昆阳、如龟山、如浦江、如长塘、如马屿、高楼、大坑,各派子孙诜诜蛰蛰,皆太尉公忠义阴德之所致也。继因兵燹谱牒逸失,无从修辑,所可知者仅有图谱可证,故传于后人来者,倘知所自而思,以光其宗,此予之所深望也!
  时
  至元戊寅春正月望日十三世孙公望敬书

图片

上图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浙江瑞安市马屿《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图片
黄公望为瑞安黄氏家谱写的谱序,时间是元至元戊寅年正月即元 至元四年公元1338 ,按黄公望生于1269年推算,即南宋咸淳己巳年。当时年龄在70岁。

图片

上图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浙江瑞安市马屿《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图片,黄公望历代祖宗世系图
当时黄公望年龄在70岁,当时他正在圣井山修练,正赶上黄氏修谱时间,但黄公望有三兄弟,伹谱上沒有后代记载,是因为老谱部分丟失而残缺,在以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冬修谱中谱序中提到此事。
旧谱亡缺十三世系,尹公立宗亲支图,公望公作支派序,十四世节干公十六世宣使公二十世三泉公相继修茸,即详且俻矣....”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冬三十世孙王喆瑾识。
其世系源流清楚,黄公望自称十三世孙,父亲黄惠卿有三兄弟,大伯黄德萃,叔叔黄德昌,黄公望有哥哥黄公叔和弟弟黄公烈。公望公惟存宗派序文,盖能文章,而留心一本者也,后亦无传,惜哉。公叔、公望、天烈(注:据族谱表示三人为伯仲关系)合葬净水大坡山。黄公望是迁瑞黄姓始祖黄太尉第十三世孙。
据黄氏谱载:黄香就是江夏黄氏的大始祖。至于瑞安黄氏始祖则是太尉黄孟乾。上溯到1100多年前,江夏郡黄太尉之子黄进显最早迁徙到圣井山下马屿河岙村,马屿河岙瑞安黄氏的发祥地。”
  唐末风雨飘摇,黄氏本是世居淮阳的望族。黄孟乾,荐升福州刺史,从淮阳迁居福州长溪,不久改封为太尉。南唐时期,黄太尉的儿子黄进显带领兄弟和族人共计47人从福建长溪迁居瑞安湖岙。《瑞安县志》宗教门记载《黄太尉祠》 黄太尉祠在来暮乡湖岙,太尉名乾,字秉元, 唐武宗(李炎,会昌六年,846)朝为少监。
从族谱的谱序内容来看,黄公望的族人世居马屿圣井山一带已有几百年,但此黄公望是否画家黄公望呢?其族谱中有大量信息告诉我们,马屿下桥黄氏谱中记载的黄公望正是画家黄公望。
2.瑞安黄氏谱中的黄公望正是元画家黄公望
瑞安黄氏谱中的黄公望与元画家黄公望是否同一人?
黄氏谱中有吴中画家来瑞献艺的记载。
明朝画坛吴中名家纷纷来瑞安寻找黄公望实景地并献艺其后辈子孙
黄公望瑞安下桥黄氏谱中:吴中画坛献艺名家等献遗诗集记载。
王一鹏寄黄呆齐;
姜纲寄黄伯孝任抚州;
邵南寄黄伯孝任抚州;
林日昆题黄鲁卿;
唐寅寄黄廷中;
文徴明赠黄伯雨。
黄公望家谱中有关明代唐寅丶文徴明赠诗记载,这批名画家及艺家为何要献艺黄公望后辈子孙?为何来到瑞安圣井山和飞云江畔的下桥村?他们来瑞安寻找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后有姚绶、吴宽、文彭、周天球、董其昌、谢松洲跋,有王时敏、宋荦等鉴藏印记[16]尾纸有姚绶、董其昌、吴宽、文彭、周天球、谢凇洲诸家题跋,文彭系文徴明儿子。
其作品与黄氏的原作大致相仿沈周如果不亲临圣井山的山居图创作地,是不难能仿出富春山居图的,不能有这种相似性。

图片

上图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浙江瑞安市马屿《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图片

图片

上图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浙江瑞安市马屿《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图片
王一鹏丶邵南寄丶林日昆丶唐寅丶文徴明这一批吴中画坛明流出现在下桥黄氏谱中
1) 王一鹏(?—1501后)明代画家。字九万,一字启云,号西园、西园野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弘治十一年(1498)以明经授泰顺训导,第二年便告归。作山水,初学董源,后兼学元四家。董其昌谓其老笔纷披,如沈周。风格恬淡闲远,为吴门画派名家之一,受文徵明赞许。
2)邵南[]字岐民,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山水宗马远[17]。《画史会要》有记载,马远即马琬,师从黄公望。
马琬(?—1378?)元末明初画家。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今江苏南京)人,长期寓居松江,早年从杨维桢学《春秋》,诗亦受其影响,远师董源,巨然,米芾,近学黄公望,笔墨清润,平远旷阔,取景独绝。亦善画人物,工诗文、书法,称三绝,颇负时誉。
3)文征明丶唐寅
明代画坛四大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称。沈周是文徵明、唐寅老师。吴门四家都在江苏苏州从事活动,为什么文征明、唐寅等画家跑到瑞安马屿,赠诗给黄公望后人黄伯雨和黄廷中?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画家黄公望的原因存在,下桥黄氏谱中的黄公望正是元代四家之首黄公望,唐寅和文徴明赠诗黄公望后人,说明作为师从黄公望的沈周及其学生们追踪其老师的画踪来到过黄公望山居图的创作地圣井山和飞云江畔。在今天的马屿一带流传着唐寅和文徴明许多民间故事。
他们为何千里迢迢来瑞安献艺,为了什么?
其一是敬仰画坛先师黄公望,特地看望黄公望后辈子孙,探访先师修练出家的地方。
其二寻找黄公望富春山居和名画实景地,有利于模仿学习增长技艺;
其三是与黄公望熏陶下后人切磋技艺,相互交流学习。
黄公望山水画技法在瑞安族人后辈中的有传承人
黄公望逝世后尤其在明初时黄公望名气大振,因其影响下黄家后代中有多人脱颖而出,如黄潮光丶黄养正父子。
下桥黄氏谱卷首是明代洪熙元年(1425)四月,仁宗皇帝给瑞安籍的征仕郎中书舍人黄养正;赠其父黄潮光为征士郎中书舍人;追赠其母金氏为孺人;赠其继母刘氏为孺人;封其妻潘氏为孺人的共五道敕命。
黄潮光、黄养正父子是明清历朝的温州府志、瑞安县志均有记载的人物,是黄公望山水画技法在瑞安的最初传承人。
据《瑞安县志》载:“黄少卿工画 《书史会要》:'黄蒙,字养正,瑞安人,永乐中授中书舍人,山水得黄子久笔意。”
黄养正(13891449年),世居瑞安县来暮乡大坑村(今瑞安市仙降镇江溪大坑村)。善书画、工诗文、任国子监学正。在“土木堡之变”捐躯。他为故里三峰寺书有“三峰寺”寺额。黄养正出生时距黄公望去世不过35年,如《书史会要》所载“山水得黄子久笔意”的说法,黄养正应该是看到过黄公望的山水画真迹的,且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黄公望身后,在其生活过的浙南地区当有画作行世。
黄养正,名蒙,字养正,以字行  ,黄潮光之子(1389—1449)。
自幼聪明伶俐,人称他过目不忘之能,善于书画、工诗文、任国子监学正。明永乐皇帝召见,授以中书舍人,凡朝延召殿榜署多其所书。黄养正于永乐十一年随明成祖亲征蒙古,颇得明成祖赏识。当时朝延内,凡宫殿榜署及国子监题名都出自黄养正手笔,养正书法著称朝野,其丹青善工笔,山水得黄子久佳趣,亦深受同僚好友喜爱。宣宗皇帝尤爱之。
1449年,瓦刺也先率军侵明,在奸臣王振的唆使下,英宗欲亲征也先,黄养正力谏不从只得护驾亲征,土木堡之变[18]。黄养正英勇捐躯,山东曲阜孔子墓碑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文,为黄养正所书。黄养正出生时距黄公望去世不过35,如《书史会要》所载山水得黄子久笔意的说法,黄养正应该是看到过黄公望的山水画真迹的,且不在少数。
黄潮光出生在瑞安来暮乡(现瑞安江浦乡区辖内)大坑里,少从卓敬治《周易》,潜心学业。洪武廿九年(1396)以明经举,授瑞安儒学训导。后升为国子监学正,赴南京就职。永乐初,黄淮(13671449)入值文渊阁,与黄潮光同在南京时即相识。
除此外,在黄氏谱中还记载了:
黄正字廷中号呆斋(14591521),曾任惠安教谕署令。   
黄思亲字伯孝号彛斋(14871565),正德丙子(1416)年举于乡,嘉靖戊戌(1538)谒选试铨部第一,任抚州同知,有政声。
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号莼隐,别署瘦楠、东瓯憨山老人,人称“瑞安先生瑞安县城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与兄黄体立、子黄绍箕、侄黄绍第、侄孙黄曾铭一门五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累官至内阁学士、江苏学政、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后主讲于金陵文正书院。晚年参加强学会,主张变法图存。
因黄公望影响,明代温州出一批在书画上有造诣的文人
在黄氏谱中还记载了:本地名人姜纲丶何白名字。
姜立纲,谱甲姜纲即姜立纲,初学黄养正 《万姓统谱》卷五〇记载:姜立纲善书,“初学黄养正书”,后自成一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人皆称其书曰姜字,且善作山水画,其画山水,深得黄子久法(徐沁《明画录》)。清孙衣言《瓯海轶闻》: “在汪珂玉《珊瑚网》中,记有他多幅自题山水画。清文彦《图绘宝鉴》:“人得片纸、争以为法
何白(15621642),明末布衣诗人,字无咎。生于乐清县城西郊金溪,又擅长书法绘画。字潇洒雄拔。山水得方壶笔意,用笔疏散而有法度,竹石亦最烟润
《永嘉县志》称其“客游金陵,吴明卿集诸词客赋诗,白分韵得八齐,分体得七言排律,即席立成百韵,四座倾眼。由是得重名。与王元美、陈仲醇迭主牛耳”。李维桢在《汲古堂集·序》亦称以吴越布衣中无辈。诸人口哗而心服者半
《瑞安市志》还记载历史上的书画名家黄养正、姜立纲、黄采等人“山水深得黄公望笔意”。这一点,可以说明黄公望的画作对瑞安同族后人的影响。
.明清时期各地名流官员和画坛名家与黄公望后辈子孙长期互动切磋技艺。
在黄氏谱中还出现一批明清时期著名官员和名流名字,例如
1.尹台(15061579),字崇基,号洞山,江西永新县人,尹爽次子,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拜翰林院编修,后升国子监祭酒、詹事府少詹事兼待读学士掌院事、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台著有《洞麓堂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翁五伦 浙江萧山嘉靖十四年 1535 三甲16名,福州知府。
2.徐一经,字履常,湖北江陵人,举人。康熙三年(1664)五月任江苏溧阳知县,五年冬擢中书舍人,以修溧阳县志请留,八年去任,官至御史[19]
3.姚莱,浙江慈溪人,是明朝的状元。
4.程遵 ,直隸真定府趙州志八卷,程遵纂修 ,明正德十年。
5.虞守随,浙江义乌华溪村人,虞守愚堂兄(曾任嘉靖朝刑部尚书)字惟贞,别号芝岩。正德九年(1514),登甲戌科进士,授四川道监察御史。所著有《波岩杂稿人煌陵正议》等。据嘉庆《义乌县志》记载∶'守随为文,出自性灵而极理要,最长诗赋,顷刻而就。日善真行草书,一诗一牍,获者若拱璧。
6.张琦,字君玉,鄞县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兴化府知府,加布政使参政,致仕。著有《白斋竹里集》·七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一百七十六 集部二十九 
为什么吴中画坛名家和各地官僚名流纷纷在明初来瑞安与黄公望后代互动及切磋技艺?他们不找他人只找黄公望后代多位子孙?原因在于黄公望的艺术成就及影响力在明初达到最高峰,好友刘基因为了他被元朝罢过官,黄公望的艺术成就得到明成祖肯定和推崇,他的后代黄养正因此得到明成祖重用。
四丶黄公望入道全真教,修道于圣井山的“富春山居”
圣井山古称华盖峰丶许峰山,位于瑞安市飞云江中游南岸,“,圣井山石殿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是奉祀许真君许逊(239374)的道教圣地,据《温州弘治府志》记载: “许真君禁蛟于此,有炼丹和拔宅飞升的道教文化。现存建筑由山门、牌坊、前殿、后殿,和左右厢房构成。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黄公望入道圣井山
黄公望在仕途不济后入道求法入全真教,黄公望在许峰山[20]于“天历二年(1329年)60岁时师从永嘉人金月岩(公元12761336年)并改姓名为苦行号净墅,又号一峰,据记载金月岩善画,因金月岩结蓬莱庵于浙江瑞安圣井山山顶,黄公望跟从师父也结庐于圣井山井西,故又号井西道人,晚年又号大痴”[21]
黄公望入道后,与同门郑樗(即无用师)相交甚悦。也有了以后他为无用师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动因。
倪昭奎于延祐元年(1314)接旨任万寿宫主持,并提点杭州开元宫,被朝庭'特赐真人号'。当黄公望在延祐二年(1315)下狱并出狱后,在他交往的好友中,必然和倪昭奎联系有加。但这一时期,他还未人教,也尚未以画成名,仅于占卜之术在杭州、松江一带为生。
黄公望出家许峰山即现在圣井山,有原因,
其一南昌万寿宫和浙东许峰山系同一宗教文化,都属道教中的许逊信仰,这与好友倪昭有关。其二其家乡净水村正位于圣井山北坡山麓,依山面临飞云江,家乡山水优美,正是作画理想地方。
其三,金蓬头在圣井山修道,圣井山石殿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规模,道教渊源深厚。
2.取名“富春山居”与全真教信仰有关
“富春山居”在他家乡圣井山,黄公望有丰富的道教著述:《大痴道人集》《抱一含三秘诀》《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纸舟先生全真直指》等,黄公望作为一个全真教道士,能够知行合一宣扬全真教教义并整理成篇、著书立说,其一心向道、身体力行,丰富了道教的教义,对全真道和内丹理论的传播贡献良多,另一方面,他修道体验也极大的影响了其艺术创作的画风与品格。
3.“富春山居”遗址位置在哪里
存世的黄公望题画诗中,有三首提到结庐处,分别是他70岁时的《为袁清容长幅》诗、79岁时的《秋山图》诗和同时期的《秋山招隐图轴》诗。
“富春山居”在圣井山的位冨在哪里呢?
圣井山井西有修练遗址

图片

上图圣井山黄公望修练洞

图片

上图 圣井山修练洞前一峰,修道洞口正对的一座山峰 
沿着圣井山石殿往西边出短墙门洞,沿山边的路转进去,在石殿西面墙外空地是“富春山居”旧址,塔尖山包是黄公望修道的山洞及富春山居遗址的山顶,修道洞口正面对的一座山峰。

图片

上图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文国际频道播放《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新闻画面
20131212日早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报道在瑞安圣井山发现了《富春山居图》实景地,拍摄了黄公望富春山居遗址。
圣井山修练洞是不是黄公望修道的地方?  富春在道教里是指洞天福地文化中小洞天的含义,上图中的山洞是不是富春山居的小洞天呢?据进一步考证,此洞正是黄公望修练的地方,理由如下:
其一,黄公望修练的圣井山小洞天遗址位于圣井西边,所以他故号称井西道人”;
其二,小洞天门前正对一座山峰,所以他故号称一峰道人,其后辈学生黄锦祥赞美: “公望千岭, 也是对其老师在圣井山居住处(井西)面对一峰的写照。
其三,他在《秋山招隐图轴》题诗后面的这段跋文:“予向构一堂于其间....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黄公望描述的富春山居遗址正是小洞左边的空地上,至今还遗留着老屋残基旧墙,在该处几乎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的感觉。
其四,清初的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说到:“黄公望与方外张三丰友善”,张三丰在自己修行居住地方称为富春,那么黄公望把自己修行居住的地方叫富春山居就可以理解了。
黄公望出狱后师事金月岩,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派,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黄公望是全真教的道士,他作为书画道兼善的大家,他所追求的道教如用绘画来表达,那么在圣井山修道在富春山居小洞天门前绘画就顺理成章。
该处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的地方正是黄公望不用登高就能远眺的理想绘画场所。

图片

上图 圣井山古建筑群
其五,考察修道的小洞发现洞顶中央有块木头,是作吊钟之用。据有关考证发现吕洞宾隐居修行十九年的山西芮城九峰山“纯阳洞”有吊铜,“纯阳洞”又称“吊钟洞”与该洞十分相似,修道洞的顶部都有块木头作吊钟之用。

图片

上图圣井山黄公望修练富春山居遗址前远眺,图中远处是飞云江          
其六,黄公望好朋友评价: “杨铁崖谓子久诗宗晚唐,画独追关仝,其据梧隐几,若忘身世,盖游方之外,非世俗所能知也” [22]。非常形象描述了黄公望追求的富春山居理想世界与该处修道环境是相符的。
其七,有黄公望题诗作印证。
例如《秋山楼阁》黄公望
杰阁[23]逶迤秋色老,霜林掩映暮峰横。
居人自有闲中伴,坐对飞流意不惊。
例如《郭忠恕万松仙馆图》黄公望
琳堂[24]掩映万松齐,绝壑寒云望不迷。
为听水流翻破寂,轻袍重过短墙西[25]
该诗说明了黄公望在许峰山(后称圣井山)修练地址在短墙西边。

图片

上图圣井山石殿西面短墙          

图片

上图 圣井山黄公望修练写生地遗址
圣井山黄公望修练写生地遗址就在上图短墻外。
其八,黄公望在元天历二年在许峰山(圣井山)师从永嘉人金月岩(公元12761336年)并改姓名为苦行,号净墅,跟随师父在圣井山山顶蓬莱庵结庐,蓬莱庵遗址就是富春山居遗址,黄公望苦行修道在庵旁简陋的小洞中修练是符合实际的。
4.从黄公望的诗和画之中寻找黄公望在圣井山修道的蛛丝马迹
例如《王洽云山图》 黄公望
石桥[26]遥与赤城[27]连,云锁琼楼[28]满树烟。
不用飙车凌弱水[29] 人间自有地行仙[30]
黄公望在赞美圣井山及其师父金蓬头。
例如《临李思训员峤秋云图》黄公望
蓬山[31]半为白云遮,琼树都成绮树华。
闻说至人求道远,丹砂[32]原不在天涯。
以金月岩在圣井山修道练丹时作的诗作相印证
金月岩(金蓬头)有诗如下:
尾闾骨肉
炼就金丹药,捦翻造化炉。
一轮无影月,天地不能拘。
绝句
青龙白虎各西东,两兽擒来烹鼎中。
炼就九转成大药,一粒金丹顶上红。
金蓬头诗反映出圣井山的宗教文化,有许逊在圣井山采药炼丹拔宅飞升的典故记载。
《方方壶画》黄公望
魭石矶头[33]宿雨晴,蛟峰祠[34]下树冥冥。
一江春水浮官绿,千里归舟载客星[35]
5.黄公望是位南戏戏曲作家,与高则诚一样有很高的南戏艺术成就,都不愿把自己瑞安故籍公示与人
温州是元代南戏发源地,出现了如高明等一批南戏作者,他们以此为谋生手段,黄公望也具有温州人这一文化特征。高则诚在自己作品中自称临安人,黄公望也对好友杨维桢自称杭人。
黄公望南戏传世名作:
例如
《李嵩髑髅纨扇》: “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 呆兀自五里已单堠。末题'至正甲午(1354)春三月十日大痴道人作[36],弟子休王言真书,右寄〔醉中天〕'[37]。可知是晚年之作。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愤慨之情和诙谐的风趣,语言明快质朴,短短,却有无限的感慨,这可说是作为元代散曲家黄公望的确果仅存之作,有明显温州瑞安地方发言的习惯和语调。此曲现已被收录于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
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撰《录鬼簿续编》,为八十二位戏曲作家补写了数十曲双调·凌波仙挽词,对这些戏曲作家及其创作予以梳理、评论,其中有不少曲论评语是比较中肯公允的,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征引。
贾仲明《凌波仙·吊黄子久》〔双调〕:“浙西宪史性廉直,经理钱粮获罪归。号一峰,口卜术,将人间弃。易姓名,为净墅,号大痴。天下事无不周知,学问深,不加文饰。一家丹青妙笔,与人为宗主时习。”
·朱权《太和正音谱》作'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曾侍明成祖朱棣于燕王邸,甚得宠爱,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后徙官兰陵。著有《云水遗音》等。撰《录鬼蒲续编》。
5. 分析黄公望行迹,谈在其圣井山创作《富春山居图》时间
129931岁浙西宪史
130133岁《吴越所见书画录》: “大痴辛丑秋七月写为子茂清玩”,是元大德五年辛丑(1301)。
1304
36岁作有《游骑图》吴其贞评论道:“画法苍老,唯失于韵。”缺乏韵味。
130941岁黄公望临有李思训《员峤秋云图》。
1315年在延祐二年出狱后在松江和杭州卖卜谋生,“黄冠野服,往来三吴,开三教堂于苏之文德桥,三教中人,多执弟子礼”。
132960岁在许峰山[38]于“天历二年(1329年)师从永嘉人金月岩(公元12761336年)1329-1336跟从师父在圣井山修道。
1336年师父去世,外出云游 1337-1341 在杭州。
1341年至正初年马琬来到杭州的时候,黄公望隐居于杭州西湖筲箕泉课徒。
1341年为瑞安黄氏族谱作序,回到瑞安1341-1342年在家乡修谱及作画。
1342-1344年至正二年(1342)五月于云间玄真道院作《芝兰室》并铭,1344年至正四年九月廿日画《南村草堂图》。 13421344年在松江。
1345-1346参加由杨维桢发起的这场西湖竹枝酬唱1346 年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三月,杨维桢于竹枝词的创作。
1347年至正七年79 岁画《九珠鉴翠图》送在松江的杨维祯, 在松江。
1347年《富春山居图》: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回到圣井山。
1347-1348年和无用师回前家乡在圣井山南楼继续完成《富春山居图》,图上黄公望自题款:“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到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1348-1349年在浙南继续作画。
1348年至正八年戊子十月黄公望为倪云林所作《江山胜览图》 卷上题记。
又题与倪云林合作 《江山胜览图》 余昔于春日往来于广陵、 淮海间,是图始于至正八年三月, 于十七年仲秋十日也。
1349年又来到松江1349年吕良佐建立璜溪义塾,杨维桢应邀讲学,四方饱学之士齐聚松江璜溪及周边地区,至正九年于云间客舍作《天池石壁图》为夏士贤作《剡溪访戴图》,1349在松江。
1349 81岁《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 ;《华顶天池图轴》自识为'至正九年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表有一; 《水阁清幽图》署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面于云间客舍(旅馆),时年八表有一;《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表有一;《华顶天池图轴》至正九年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 《水阁清幽图》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
1350年至正十年又回到松江。题《富春山居图》于松江知止堂。七月,松江富户吕良佐创'应奎文会'于家中,聘请文章巨公杨维桢为主考,黄公望为陶宗仪作《南村草堂图》题词
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在外云游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1350年最终完成《富春山居图》。说明此画历时之长,耗费多年精力而完成,从1929-1936年师从金月岩在圣井山修道时从事创作《富春山居图》,1337-1341年师父去世后离开圣井山,在杭州筲箕泉课徒。1341-1342年回家修谱和作画。
1350年送别松江回到家乡。刘离《槎翁诗集》:《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
135183  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作《陡壑密林图》。在家乡。
1352 84岁《跋王叔明竹趣图》至正壬辰冬,公望一峰道人,年八十有四。回到吴中。
1354(至正十四年 甲午年在杭州作《李嵩髑髅纨扇》末题'至正甲午(1354)春三月十日大痴道人 :同年黄公望被权豪所中冤死杭州狱中。
从以中行迹分析,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从1329-1336年丶1341-1342年丶1347-1350年期间断续地在圣井山及家乡时创作,外出云游画稿都放在山中,最后直到1350年才带到松江送赠别人。
《富春山居图》画稿中途沒有离开过家乡,更谈不上在富阳。
6.黄公望冤死及刘基仗义被罢官  
根据相关刘基的文献,元末刘基被罢官与黄公望冤死有关。
温州老乡刘基和黄公望是好友,杭州是元代南方文化名城,才子汇聚,骚客如云。居住杭州期间,刘伯温结识了当时闻名天下的王蒙、黄公望、倪赞、吴镇丶张雨丶李维祯等人,公元1349年刘基担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一职。1354年由于黄公望因《富春山居图》冤死狱中的事,直接弹劾当权御史台。刘伯温未出任儒学副提举之前己知好友黄公望与人有契在先:即黄公望晚年作品尽归当时权贵。后来黄公望因念其是卑鄙小人,把倾毕生所学玉成《富春山居图》不忍予之,于是藏而不发,最终还是被权贵以违约事囚禁,因黄年长体衰终因懑愤而冤死狱中。  刘伯温听说此事,将此事向上进行弹劾,江浙行省御史台将弹劾状扣而不发,刘基遂将此事及经年所作所为表奏朝廷,再行弹劾,但刘基的刚正不阿,越级表奏行为引起江浙行省官僚群体的反弹,导致刘基被罢官[39]
《录鬼簿》记载黄公望先充浙西宪吏,后在京,为权豪所中...”,也是对这一事实一种印证。
至正八年戊子十月即1348年黄公望为倪云林所作《江山胜览图》 卷上题记印证了这事件前因。
余生平嗜懒成痴, 寄心于山水, 然未得画家三昧, 为游戏而已。今为好事者征画甚迫, 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 余友云林亦能绘事, 伸此纸索画, 久置篋中。 余每遇闲窗兴至, 辄为点染, 迄今十有年余, 以成长卷, 为江山胜览, 颇有佳趣。 惟云林能赏其处为知己。 嗟夫, 若此百世之后, 有能具只眼者, 以为何如耶?至正戊子十月, 大痴学人黄公望[40]
戊子年,至正八年即公元1348,今为好事者征画甚迫,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指黄公望与权豪有契在先:即黄公望晚年作品尽归他人,后黄公望倾毕生所学玉成《富春山居图》,但念其是卑鄙小人,不忍予之,于是藏而不发,最终还是被知晓,权豪令手下以违约事囚禁黄公望,后者年长体衰,终因懑愤而冤死狱中。
五丶“富春山居”与富阳丶常熟沒有关系
1.从黄公望及其友人题画诗及画作中看行迹
黄公望一生游历必有高山流水之友,这从他赠人以画和人赠以诗得到验证,便看到了浙南山川的影子。 
黄公望童年时就很好学,故有“神童”之称。长大以后,博通经史,旁及诸艺。至元二十九年,徐琰任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辟黄公望为书吏,此后直至延祐后期的20多年时间,慢慢进职至中台察院令掾、江浙行省令掾。约在延祐六年或七年因故下狱,出狱后,正式皈依道教,师从居住在龙虎山先天观蓬莱庵和圣井山峰顶修炼的温州金蓬头,一度在圣井山之西建庵修炼,故号井西道人。
入道后的黄公望基本上过着云游生活,行踪漂泊无定。主要在松江、苏州、吴兴、杭州一带活动,曾在余杭通仙观、杭州筲箕泉居住。
  入道后的黄公望基本上过着云游生活,行踪漂泊无定。主要在松江、苏州、吴兴、杭州一带活动,曾在杭州筲箕泉居住。晚年时曾从松江回到平阳老家,这可从元明间诗文得以证明。
《跋王叔明竹趣图》黄公望
叔明[41]公子, 文敏公之外孙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晋汉。至于鉴裁, 尤所精诣。鸥波之宅相,非子而谁耶?至正壬辰冬,公望一峰道人,年八十有四[42] 。说明了黄公望84岁尚在吴中。
《元诗记事》(卷八)曾录有他的《西湖竹枝词》∶'水仙祠前湖水深,岳王坟上有缓吟。湖船女子唱歌去,月落沧波无处寻'。黄公望还通音律,能作散曲,是元代著 曲家。该诗黄公望隐居杭州参加西湖诗会时所作。
黄公望传世画作中,最为著名的当推《富春山居图》卷,此卷后端自识款: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劄,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43],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富春山居图》长题中黄公望自称十年(至正十年,1350),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44]。王逢《梧溪集》暗示黄公望在松江隐居了十年之久,但是居所并不固定,时常外出云游。
 “无用师”者姓郑,名樗,字无用,室号散木,盱江人,元平阳人陈高曾为之作《散木轩铭》。黄公望入道后曾师从温州金蓬头,郑无用是金蓬头的衣钵传人。
黄公望为“无用师”作画。黄自述《富春山居图》阅三四载,未得完备,说明此画历时之长,耗费多年精力而完成,黄公望生平中沒有记述的富阳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此画吗?
 
比较有代表性的赠诗是刘崧(13211381年)在《槎翁诗集》的《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全诗如下:
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天低江迥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45]老人黄大痴。松江先生旧知己,眼明为写秋江姿。重坡欹岸东南远,木末参差见层巘。苍浦遥连楚泽深,石林尽带吴堤转。是时先生从此归,把钓欲拂云中矶。长风过雨蒲苇净,水色淡拖沾人衣。只今又作筠州客,惆怅松江渺云隔。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46]。平生一笔不轻许,傲睨王侯笑尘土。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君不闻功名利达能几何,长安离别日日多。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风波
' 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说明黄公望是浙东人,不是浙西人。
'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雁荡山在温州。洪崖在温州境内的大罗山,旧时这里有天台往瑞安的重要通道。图坐对凤山青[47]。说明黄公望是温州人。
张德标《仙岩诗》曾写道∶'藓蚀丹崖篆,云深白玉龛。天台凝落掌,飞瀑界山南。'句中似乎也有仙岩的影子。
 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八十一岁作《陡壑密林图》。图上黄公望自题款:“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到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南宋时李成就曾画有题名为《富春山居》的册页作品,黄公望在欣赏了其10幅册页后,欣然分别题诗并题序云:
“李咸熙画,清远高旷,一洗丹青蹊径,千古一人也。今见善夫先生所藏十册,不觉心怡神爽,正如离尘坷而入蓬壶矣。赏玩之余,并赋十诗。”
气候温暖的浙南很少下雪,如果下大雪确实是奇事,说明黄公望在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八十一岁作《陡壑密林图》正在浙南家乡。
以上非常清楚说明黄公望是温州人《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东南温州大罗山洪岩石丶仙岩丶雁荡山丶圣井山凤山等山水。
2. 黄公望《富春山居》的诗非常形象细致描述了理想中富春山居的最高道教境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就在圣井山山顶。
南宋时李成就曾画有题名为《富春山居》的册页作品,黄公望在欣赏了其10幅册页后,欣然分别题诗并题序云:
“李咸熙画,清远高旷,一洗丹青蹊径,千古一人也。今见善夫先生所藏十册,不觉心怡神爽,正如离尘坷而入蓬壶矣。赏玩之余,并赋十诗。”
汉主[48]离宫最上头,昔年曾侍翠华[49]游。青天半落银河水,白日高悬华岳秋。花隐仪銮[50]临阁道[51],仗移箫凤[52]下瀛洲。三山[53]更在齐州外,遥望苍烟九点浮。
大致含义:天河银汉君主的石殿和玉皇塔在山顶最高地方,从前我曾经待在玉皇大帝边,青天里落下了一半银河水,白色太阳高高悬在秋色中华岳顶上。花丛中玉皇阁边上是临空阁道,自己倚仗乘鸾飞向五洲大地。三座仙山应该在山东齐州外面更远海上,遥望缥缈中大海只有九点浮影。这里是黄公望借《富春山居》的诗,形象细致描述他理想中富春山居的最高道教境界,这个最高境界的富春山居实指他修道的东南小邹鲁的海上三山蓬莱即是瑞安圣井山,因为他描述的细致特征与圣井山非常相符,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就在圣井山山顶。
“向构一堂”的“小洞天”在哪里?黄公望自己在《山水二首》中说:“悬崖绝谷喷流泉,此中即是安养地”,那么黄公望安养地在哪?黄公望“富春山居”地“小洞天”及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南楼”究竟在哪里?瑞安圣井山的的遗留小洞已经明确告诉了大家的答案,南楼遗留残墙屋基尚在。
关于黄公望晚年在富春隐居写生作画的事实?至今在富阳找不到创作地和相似地点,地没有确凿的佐证材料。
由于原来记载语焉不详,后世学者疏于考证,才导致学术界对有关的具体地点如富春山居地、小洞天、南楼及富春大岭等究竟在哪里莫衷一是,而有关方志文献和传闻轶事的移花接木、以讹传讹,更造成在查证确切方位时让人迷惑难解。
“富春山居”之名的含义
其一,富春是道教用语,道教洞天福地思想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中有三十六富春, “富春山居是道教洞天福地思想中的小洞天意思,黄公望在圣井山逢莱庵旧址搭建富春山居。
关于富春山居含义,在《秋山招隐图》黄公望款识中有具体表露。
《秋山招隐图》款识:“结茅离市廛开门见山表明其居地远离尘世,无心凡俗之感。开门尽松桧,到枕皆邱壑。山色阴晴好,林光早晚各。描绘隐居地山高壑深松林密,莫似桃源渔,重寻路即错。借桃源仙境的典故进一步印证了黄公望的慕隐”“投隐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这表明黄公望本人在山林号称小洞天别院之中。
洞天福地是道教徒心中的神仙居所和人间仙境。
黄公望不仅在题词中点明了洞天,也将道家的洞天切实表现在了画面之中。《秋山招隐图》中有三处建筑,近景中的亭子所处位置较为平坦;中景处的楼阁处于两座山之间,遮挡形成一个“V”字型山谷;远景处的楼阁则被群山环绕起来,形成一个“U”字型甚至“O”字型的山谷。
3.富春山居在地域上与富阳丶常熟没有关系,画家黄公望的行迹和交游与常熟丶富阳无关
“富春山居”在富阳富春山或常熟虞山吗?从黄公望交游的地方来看,主要在杭州和松江,与富阳和常熟都沒有交集。
在富春山居图中有黄公望题跋,该图原因称山居图富春两字是后人后加的,自题三四载未得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富春山居在千里之外山中,“三四载未得备,富阳是杭州效县不可能三四载未得备,所以富春山居在地域上与富阳没有关系。
黄公望行迹分析,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从1329-1336年丶1341-1342年丶1347-1350年期间断续地在圣井山及家乡时创作,外出云游画稿都放在山中,《富春山居图》画稿中途沒有离开过家乡,更谈不上在富阳。
正因为三四载未得备,所以画作有明显差之处 山峰多用干笔短皴,近景树用墨较浓,山顶树叶用横笔淡墨点出,而第三段山峰则有所差异,虽然用墨仍保持着近景偏浓、远景偏淡的习惯,但峰峦顶端树木则开始用竖笔点染,近景树枝亦是如此。此后经一段岸汀后峰峦再起,此处不仅以横竖墨点构造树叶,还以单纯墨点点于峰峦顶端,几乎混杂了前卷所用技巧,而这或许正与其后自题三四载未得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相合。
黄公望的江南文化圈,交游地点沒有常熟丶富阳说法
他一生流寓杭州、昆山、松江等地,沒有常熟丶富阳说法。
又题与倪云林合作《江山胜览图》
余昔于春日往来于广陵、淮海间,览江山之胜,恍然会心。 遂与云林合参,
先后凡十年,乃克成此卷, 虽质之古人, 亦差不愧。 是图始于至正八年三月,
于十七年仲秋十日也。大痴道人。 [54]
广陵指扬州,淮海指吴中一带。元初以来,杭州作为南宋古都,延续了江南文化中心的地位,文人墨客多在此地往来唱和,元朝中后期之时仍是文化昌盛的大都会。黄公望于杭州西湖筲箕泉收徒授课。《南村辍耕录》中曾记载道,黄公望有一名姓沈的生徒,这名沈生,就是杨维桢的学生沈瑞[55],杨维桢曾为他的《君山吹笛图》题跋,称华亭沈生瑞瑞尝从余游,得画法于大痴道人。
至正初年,马琬来到杭州的时候,黄公望恰恰隐居于杭州西湖筲箕泉,并在此地课徒。
由杨维桢发起的这场西湖竹枝酬唱,不仅参与的诗人之多,前所未有,而且名家亦众,如在元诗史上站有重要地位的萨都刺、杨载、虞集、揭傒斯、倪瓒等人,皆名列其中[56]
松江是黄公望晚年居留盘桓、交游创作的重要场所。
元代的松江一带市镇经济繁荣,政治环境相对安定,九峰三泖的山川名胜更为文人提供了吟咏创作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文人避居此地。至正九年(1349)春,吕良佐建立璜溪义塾,杨维桢应邀来此作为应奎文会的主评,并讲学于此,一时四方饱学之士齐聚松江璜溪及周边地区,东南文士以文投之者达七万余[57],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就是其中的一位。
根据著录,至正二年(1342)五月, 黄公望于云间玄真道院作《芝兰室》并铭;至正四年(1344)九月廿日画《南村草堂图》;至正九年于云间客舍作《天池石壁图》;至正九年为夏士贤(夏士文的堂兄弟)作《剡溪访戴图》;至正十年题于知止堂的《富春山居图》等皆在松江与文友交流。
《南村辍耕录》简称《辍耕录》,是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创作的一部有关元朝史事的笔记,《南村辍耕录》的性质属于历史琐闻笔记,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所以《辍耕录》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黄公望还有在松江和杭州卖卜谋生的经历,这与他在家乡瑞安圣井山的道教文化有关。圣井山是浙东道教名山,上有许府真君信仰,文化以问卜丶圆梦丶拔宅飞升为特征,圣井山上至今还遗留他生活和写生的遗址。
他的传世名作《富春大岭图》,现藏古宫博物院,全共长二丈四尺,图下有清代鉴赏家李佐贤题辞。'此图希味淡,无迹可寻....”,说明了清代鉴赏家李佐贤无法解释该画写生地在哪里,松江丶常熟丶富阳都不是其写生的地方。
4.常熟虞山黄公望不是元四家之首画家黄公望
常熟虞山黄公望另有其人
常熟虞山黄氏自认是黄公望下代,在许多地方中有述及,其中相传黄公望儿子黄德宏曾到杭州寻找父亲黄公望,与其父亲居住了一段时间,笔者认为这是不实的。其一没有任何可考证的根据;其二根据瑞安黄氏谱的辈分排行来分析,黄公望的叔叔和伯父是德字辈,儿子不能取德宏名字,有孛于其叔父的德字辈分,有乱伦嫌疑;其三常熟虞山黄氏沒有黄公望是其始迁祖的族谱;其四《光绪常熟县志》有关黄公望坟墓记载也是用相传说法,沒有确凿的证据;其四常熟黄公望坟墓不是原址修缮的,是其常熟黄氏在嘉庆年间后迁重造的;其五黄公望所有生平活动记录与常熟沒有交集;其六常熟虞山黄氏族谱及常熟地方文史材料关于黄公望在元延祐六年(1319--元天历元年(1328)近十年时间沒有任何记述。
因此,常熟虞山黄公望不是元四家之首画家黄公望。
常熟虞山南麓黄公望墓由来
黄公望墓原在常熟虞山小山南麓的祖墓群内。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因祖墓拥挤,及黄公望在明清画坛的崇高地位,他的墓由其十六世孙黄泰迁至虞山南麓白鸽峰(又名鸦鸽峰)下。
黄公望墓在常熟虞山西南麓白鸽峰(又名鹁鸪峰)下,在盘山公路北侧路边立有石牌坊,上书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道,墓墩后罗城上嵌有二碑,右边一碑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其十六世孙黄泰所立,碑文为元高士黄一峰公之墓,左首为1982年常熟县人民政府重修墓道时所立,中间碑文为元高士黄大痴先生墓,并刻有画像,右边简略记其生平:公讳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善画山水,推元四家之首,终年八十六岁,葬虞山西麓。该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7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立碑。[58]
常熟县志记述时,依据常熟小山黄氏一支说法,有其中一祖先名黄公望,不知此黄公望是否彼黄公望,其墓也是清朝后期根据族谱这一信息后造,县志不敢肯定黄公望墓在常熟的说法,仅以相传说法表述。
5.乾隆皇帝题跋的误导作用
山居图《子明卷》在被乾隆帝题字之前是一幅未经任何信息介入的原创作品,它保持着一种原境,《子明卷》作为绘画艺术精品流传至清乾隆帝手中,其画卷魅力为乾隆倍加珍爱而题跋无数,犹如绘画中的艺术日记。乾隆帝于《子明卷》上题跋无数,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画卷上共有 55 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 53 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之上,开卷第一则题跋也是乾隆最后一次在 : “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焉。这里却呈现出一段乾隆与《子明卷》的艺术故事[59]。乾隆帝的身份介入致使画卷的社会性发生变化,由图像主体转为文字介入的图文一体,这不仅改变了图文关系,而且还引出了创作主体身份问题。针对《子明卷》的题跋,乾隆的书法家身份却成了破坏者,这里表明传递了错误信息,富春二字加入,山居图变成富春山居图[60],富春山变成画的主体,黄公望也变成富阳人。
五丶黄公望为何自称平阳人
查检现存历史文献,黄公望自己题识中,至少有5处署名“平阳黄公望”,黄公望博学多才、富于机智,除绘画外,亦能填词谱曲,通音律,更能修道炼功。一生著作甚丰,可惜大多散佚。丹经3部、诗1卷,传世画作画录约30幅,画迹100多幅,画论书画题跋手札若干。
1.正是“人老思乡,叶落归根”之谓
值得注意的是,上引5处“平阳黄公望”题识,注明3处时间的均为81岁,正是“人老思乡,叶落归根”之谓。黄公望这次返回温州平阳老家当在此前后。黄公望81岁时在云间(松江)多次题字自己是∶'平阳黄公望'
《华顶天池图轴》自识为'至正九年(1349)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表有一。[61]云间是古松江之别称,'上海'名称即取自于松江府境内的'上海浦'
《水阁清幽图(见右图)》署款∶'大病道人平阳黄公望面于云间客舍(旅馆),时年八表有一。'[62]
《题梅花道人(吴镇)墨菜诗卷》,黄公望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表有一'[63]
善住《谷响集》亦谓∶'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 ,刘离《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言明'浙东老人黄大痴'
《槎翁诗集》:《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其诗云;是何山葬葬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天低江通月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64]
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65]
《家藏书画记》:“又《观瀑图》取境幽冷,用意深微,笔墨之痕俱化,上书'平阳黄公望写于云间客舍’。”[66]
黄公望《华顶天池图轴》的自识为“至正九年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67]《水阁清幽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68]《江山幽兴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69],这幅画是黄公望传世画作中仅次于《富春山居图》的长卷。
2.元末时黄公望家乡属平阳州
元时黄公望画作题款中的“平阳”,就是平阳州的概念。
《平阳民囯县志》把黄公望作为平阳苍南人立传,《苍南县志》又把黄公望作为苍南人立传,
元末天下大乱,为了巩固统治平阳州当权者以飞云江为界进行“划江设防”,“划江而治”和“以川为界”的治理观念特别是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犹为明显。那么飞云江以南应为平阳州,飞云江以北才是瑞安州。其时净水是在飞云江南岸,当时属平阳州(今隶属瑞安市)。黄公望在画作中题“平阳黄公望”就有其地域上的合理性。当时苍南和平阳是沒有分县,平阳和苍南也有黄公望族人散居,都有其合理性。
元末群雄称霸,周嗣德借效忠元廷名义组织地方义兵占据平阳州及瑞安飞云江以北地区与方国珍对峙,黄公望家乡正处在飞云江以北的交界地区,自然归属平阳州。
周嗣德(1306-1371),字宗道,平阳州崇政乡睦源(现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人。因剿寇有功,元廷封周嗣德为“浙东道同知副元帅,总制本州及瑞安军事”,后升为“行枢密院判官”。并也封其两个弟弟,“官诚德以昭信校尉、温州路总管府判,官绍德敦武校尉、同知州事,麾下士锡命有差。”至正二十三年平阳保卫战发生之前,周嗣德所部实际据为平阳州及瑞安州部分地区[]
六丶瑞安圣井山及其老家的地方正是黄公望《山居图》实景地之一
在瑞安圣井山可以远眺飞云江,其家乡净水村及符近的顺太丶马屿天井垟等飞云江边一带正是黄公望《山居图》实景地。
1.从地理地貌特征来分析《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元时瑞安江(飞云江)风光
飞云江,古代曾名罗阳江、安阳江、安固江、瑞安江,是浙江省第三大河。下游河段进入洪积与海积平原,径流与潮流交互作用,以及地形节态多変,河岸冲刷严重,变迁频繁。河段为感潮河段,河流落差非常小,区间集雨面积大,水流平缓。飞云江是单独入东海的浙江省内大河,雨量充沛,古代沒有上游截流,元代时江面比现在辽阔,马屿周边平原冲积较大,江流缓慢,两岸远山层恋起伏,农舍依山面江散落在岙口里外,沿江是小桥流水,河堤冲刷严重,这些特征与黄公望笔下的河流高度相似。
黄公望作品丰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富春山居图》。此画被后人推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画面峰峦起伏;江水平静,风和日丽;村居野屋二三,疏落有致,互不影响;时有垂钓者乘舟于江心。
画面描绘的不是富春山,也不是富春江,更不是富阳,实则为黄公望家乡山水,飞云江中游风光,飞云江中游马屿段由于落差很小及潮汐影响,江水平静,但江岸沒有防护,冲刷严重。

图片

上图 瑞安飞云江渡口老照片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局部图  

江边洪水冲刷过的江堤,符合飞云江早年江堤特征。注解:杰阁指圣井山石塔上石阁,暮峰指门前一峰。居人指富春山居图中作者,面对远处山中飞流修练意念不惊。
两图非常相似,飞云江江涂实景与富春山居图江边画面进行比较,三者神似,江岸冲刷严重符合飞云江实际特征。
画家对心中山景的绘制形神兼备,在技法上可以看出并不是机械地描写自然。黄公望不再像宋人那样拘束于,而更重视对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将自然界中飞云江沿岸风光放入画中,随机应变,挥洒自如。
气候温和,雨量丰富,飞云江是浙江笫三大江,古代飞云江没有上游截流,江面广阔,江水清澈,符合图中特征,富阳和吴中一带地理地貌与浙南山地相差很大,山多低矮,山包圆形多土,与山居图的地貌无法相比。
飞云江古称瑞安江,在古代它江口北岸在集云山南麓,南岸在平阳县昆阳镇的横屿山麓。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吴国以横屿为中心的港湾周围停泊万只船肪,古有“万船”(万全)之称,马屿一带飞云江非常辽阔。正如陆游《泛瑞安江》诗:“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70]陆游把南宋时瑞安江写成现实的“蓬莱仙境”,因此金月岩也把瑞安圣井山庵堂称为“蓬莱庵”。
2.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实景地在顺太大日山
《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画的是其老家净水村及飞云江对岸大日里(现顺泰社区)的梅峰山,,连梅峰山山顶的宋代石塔都在画中(至今尚在)
圣井山北麓有嵊水山,嵊水山有上洞和下洞[71]。山上有上洞寺,山下是净水村,根据黄氏谱记载:山下剩水村(现名净水)正是黄公望出生的家乡,他祖父辈坟墓就在嵊水山大坡上,小洞天和剩山图与其家乡有关。瑞安日报曾报道过:据考证刘基曾出钱修缮上洞寺,说明了刘基与老乡黄公望很有渊源关系。
黄公望题画的诗作相印正:
黄公望的《题画》
茂林石磴小亭边[72],遥望云山[73]隔澹烟。
却忆旧游何处似,翠蛟亭[74]下看流泉。
在登圣井山南坡净水山道路边的亭子,可以遥望到对面飞云江北岸的五云山,
黄公望作品为什么叫剩山图,取名与嵊水山名字是简单的巧合吗?剩山图画的是黄公望家乡的嵊水山水,画中有山顶石塔。与净水对岸梅峰山高度相似,山顶宋代石塔在图中清晰可见。
20131212日早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文国际频道分别以《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为题报道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祖籍在净水村。
有黄公望诗为证,黄公望对家乡山水有一个描述。
王摩诘《春溪捕鱼图》黄公望
春江水绿春雨初,好山[75]对面青芙蕖[76]
渔舟两两渡江去,白头老渔争捕鱼。
操篙提网相两两,慎勿江心轻举网。
风雷昨夜过禹门[77] 桃花浪暖鱼龙[78]长。
我识扁舟垂钓人, 旧家[79]江南红叶村。
卖鱼买酒醉明月,贪夫徇利徒纷纭。
世上闲愁生不识,江草江花俱有适。
归来一笛杏花风,乱云飞散长天碧。

图片

上图梅峰山及山顶石塔照片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山顶局部放大图,可见左边上顶石塔
上述三图高度相似,山顶石塔清晰可见,但塔的位置和拍摄角度不同;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富春山居图在瑞安飞云江,拍摄了黄公望家乡净水村及在净水山坡上拍摄飞云江对岸梅峰山照片,照片最高处梅峰山顶与富春山居图其中剩山图高度神似,剩山图甚至画出山顶宋代石塔,飞云江北岸泛浦村梅尖顶石塔都在图中。
下面有黄公望的诗对马屿农村集市及飞云江北岸大日里(现顺泰社区)有描述。
《山市霜枫》黄公望
市散[80]谁闻野鸟声,短桥[81]何处旅人行。
莫嫌寂历空山道[82] 隔岸丹枫[83]刺眼明。

图片

上左图  顺泰社区泛浦村江边千年老枫树  

图片

上右图  顺泰社区焦浦村江边千年老枫树
该诗反映了黄的家乡圣井山和飞云江的农村生活和环境。
下面就瑞安飞云江实景和富春山居图局部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神似。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马屿飞云江桥南岸远眺顺太大日山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剩山图》连接局部图
《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描绘地貌与顺太及飞云江一带地貌高度神似。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局部
描绘的是黄公望心中好山丶江景及对岸风景,这里与马屿顺太实景地名作一一对应注释。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黄公望心中好山丶江景及对岸山景,好山是指圣井山南麓的净水山古称嵊水山,东面低处现称上安山,西北高处称上洞山,山中有石硐及规模宏大古寺一座,这与道教富春含义中的小洞天有关,对岸山景地貌地理特征与马屿净水村飞云江及对岸顺太梅峰山丶汤岙山高度神似,梅峰山石塔也在图中出现。

图片

上图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文国际频道20131212日早晨《专家发现<富春山居图>实景地》为题报地在瑞安的视频截图画面
中央电视台在黄公望家乡净水村山坡上拍摄飞云江对岸五云山丶顺泰及梅峰山。

图片

2  《富春山居图》描绘江边渡口及山景

图片

上图  瑞安市马屿镇龙坞对岸建新村(下村)渡口及河叉
《富春山居图》描绘江边山景山峦起伏,山势东斜,这与瑞安顺太大日山丶小梅尖丶梅尖山山峦特征神似,河叉相似。南岸江边是龙坞渡口和绕山沿江西通文成青田的红枫驿道(56省道老路)特征相近。

图片

2《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中绕山临江局部图,这里与马屿实景地名作一一对应注释

图片

2瑞安市马屿镇龙坞绕山沿江公路及龙坞渡口
4图相似,龙坞渡口是圣井山麓净水村东部的飞云江码头,码头下通瑞安及入海口,北渡顺太及陶山丶温州,西通文成太顺。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局部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江边山村与瑞安马屿净水村图特征及位置相近,尤其是村上部小山包和底部啦叭口地貌,北面临江,民居位于江边和依山朝西而居,该特征相与净水村相符合,古民居釆用浙南古民居三角粱架结构,啦叭形村西部是地势低矮溪道,东面背后是高大的净水山,村口前面是通向西部文成山区的沿江驿道,红枫古道,对面是顺太大日山,画图与净水村地貌现狀相符。
与梅峰山图比较,山川形状及位置相符,梅峰山三条山脊特征明显与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图中三条山脊相似。
下面黄公望所题的诗大都描写的大都与家乡飞云江沿岸的地名地貌有关。
例如:张僧繇《秋江晚渡图》黄公望[84]
何处行来湖海流,思归凭倚隔溪舟。
枫林无限深秋色, 不动居人一点愁。
这是黄公望思乡的诗,黄公望回家从吴中到瑞安一般坐船从湖道水路到浙江,在天台再坐溪舟顺流到海边,或再坐海船浮海回家。                    
例如:王维《秋林晚岫图》  黄公望
群山矗矗凝烟紫,万木萧萧向夕黄。
岂是村翁恋秋色,故将轻舸下横塘[85]
秋风荏苒泛晴光,处处村村带夕阳。
一段深情谁得似,故知辋口[86]味应长。
该诗描写了黄公望自己家乡的情景,这里是黄公望仰慕陶弘景隐居瑞安白云岭的生活。
例如:顾恺之《秋江晴嶂图》 [87]黄公望
三绝如君少,斯图更擅长。 设施无斧凿, 点染自微茫。 山碧林光净, 江清秋气凉。 怜余瞻对久, 疑入白云乡[88]
这是一首黄公望思乡的诗,诗所描述的內容与瑞安马屿飞云江相对应。
例如:《江干帆影》黄公望
高阁崔嵬瞰碧江[89],布帆归去鸟双双。 无边树色千峰秀[90] 一片晴光落短窗。
诗所描述的內容与瑞安马屿飞云江相对应。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中古民居 

图片

上图浙南古民居
在山居图里浙南古民居,三角形梁架结构及横轩附属房具有明显浙南古民居特征。
3.黄公望晚年在家乡以瑞安圣井山为中心创造大量画作
黄公望六十一岁入全真教,在瑞安跟金月岩在圣井山蓬莱庵修道,黄公望写《金蓬山先生像赞》云: “师之道大,此特其迹。普愿学者,惟师是式。大痴道仆黄公望稽首拜赞。
根据安固下桥黄氏谱,七十多岁时黄公望正在瑞安圣井山,为黄氏谱作了谱序,在接下来晚年时间以圣井山周围风景为素材,创造了大量不朽的画作,圣井山古道丶九峰山和山脚梅龙溪风景区是黄公望经常使用的素材。
据黄氏族人黄正瑞丶黄荣波 丶黄孝圭考证:在瑞安九珠潭风景区附近,从东源村有条沿溪西上圣井山古道,九珠峯翠图以此为素材;从瑞安曹村镇许岙有条由东经九峰山(九峰山见上面照片)到圣井山古道,九峰山和山脚的左龙、右龙两溪成为黄公望经常使用的素材。
至正元年十月《天池石壁图》。画幅左上角自识款:“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91],该图是以九峰山为背景画成的,九峰山山腰有一个天然水池,故名《天池石壁图》。
从瑞安曹村镇许岙溪边有一条从东面经九峰山到圣井山的古道,九峰山和下面的左龙、右龙两溪成为黄公望经常使用的素材。

图片

上图瑞安九珠潭风景区照片             

图片

上图黄公望《九珠鉴翠图》
《九峰雪霁图》(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自题款∶'至正九年(1349)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到毕工方止,亦奇事[92]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至正七年(1347),79 岁画《九珠鉴翠图》送杨维祯(高79.6公分,阔58.5公分,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杨维祯是元后期浙江与松江地区艺文人士景仰的文人,1346-1348 年间,他在松江私人家中执教,得到黄公望的赠画后,在画上题一首诗∶'九珠鉴翠接云间。无数人家住碧湾。老子嬉春三日醉。梦回疑对铁崖山。'此画无作者款题印鉴,据王逢题记,知是黄公望所作。无此名,因诗而名图。
《瑞安县志》载大罗山有“肖铁崖”地方之称。而今在瑞安平阳坑镇杭山村有景名为九珠潭。
黄公望曾以九峰山与大岭画作《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陡壑密林图》《秋山图》及《富春大岭图》。那么大岭究竟在哪里呢,瑞安许南村的一些乡民至今仍称圣井大路上去的这座岭为大岭。
九峰山前面两溪的溪水由前分道延伸至后,都是以瑞安圣井山的九峰山和山下许岙的左龙、右龙双溪合流为基础的。从下左图九峰山下'坛贤禅寺'的大门,我们还可以看到∶'名胜景区九龙戏珠佛祖临'对联。
可惜壮观的左龙、右龙双溪的合口处,经过 660 年的淤积,只能看到上右图如此凄凉的景色。
黄公望称隐居地上山山岭为富春大路,其实今天的圣井山一条上山古道也称大路,正是他上山下山的捷径,也是他画山的首选道路。

图片

图片

上图明代张璁立的圣井大路石碑及圣井大路照片
黄公望富春大路实指圣井大路。
4《富春山居图》地貌特征位置布局与马屿镇及天井垟一带相对应并高度相似。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描绘地貌特征与飞云江马屿一带现代地名相对应。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地貌特征与飞云江江溪一带现代地名对应注释,马屿天井洋主要通江海出口在仙降镇江溪,这里古称三港镇,有飞云江港丶天井洋内河港丶江溪大坑溪三港汇集的地方,古时大坑溪和天井洋水患严重,瑞安江南片的山洪和内涝都从新渡桥河道泄洪,每年开春都要开河,此处江水冲刷河堤非常严重,尤其在元代至正年间爆发了千年一遇的大水灾,该图都有明显的描绘。
海,县东十里,由海口直上飞云渡。瑞安江,东连大海,西上西溪,以三港为湖。湖际有瑞安山,又有安固山[93]
说明飞云江东边十里是海口,江边有三港湖,但湖际有瑞安山,三巷湖在今天哪里呢?
瑞安。州南八十里。一十二乡,瑞安、永安二镇,双穗一盐场,有步廊山、瑞安山...【安阳江】在城南。东接海口,为县境之冲要。(安阳江即飞云江)。又,三港口在县西南四十里,有罗阳、大洪、莒江三水自西北来会于此,因名[94]
三港口在县西南四十里,有西北三条水会于此,说明飞云江上游三条水在县西南四十里通过三港口流入三港湖,这个三港湖正是马屿片的天井垟过是天井湖, 正是《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海口及湖泊地貌特征,与瑞安及飞云江和江溪一带现代地名相对应,马屿天井洋主要通江海出口在仙降镇江溪,三港口即现在江溪新渡桥,这里在北宋以前古称三港镇,明朝后期称永安市。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马屿天井洋丶石垟湖及连接飞云江和天井洋的垟下河(石牌河),远处是龟山和蛇山
《富春山居图》描绘地貌特征与垟下桥丶飞云江丶马屿镇现代地名对应注释,图中有一大一小两座小山,两山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驿道,西边是通江河道和古桥,南面是湖泊,东面是小山,东西之间还有两条通向江边的道路。该图所描述的与千年农村集市马屿街高度相似。图中还有散市后回家正在过桥的黄公望自画身影。《富春山居图》描绘地貌特征与飞云江及垟下河丶马屿镇卫星图地貌神似,图中有马屿镇中心的龟山丶蛇山两座小山和天井洋丶石垟湖及通飞云江河道古桥。
石垟湖及通飞云江河道古桥古称永丰湖,桥名石碑桥,永丰湖在安仁乡,其源出逢原山,周回一十里。中有一潭广二十馀丈,深可五丈。父老言龙常居之。遇旱或竭,而雨随至,盖龙之灵也。乾道八年,王令恕募民疏之,溉二乡田。石碑桥 九间桥有六桥,此其大者 北并湖泺,延袤数里,皆植荷花每花盛时,画舫游衍其中,湖光山色,为乡落胜概。鲜鲫肥美,迥异他产[95]。说明该图与《温州弘治府志》有关古代永丰湖和石碑记载是相符的,天井垟即北并湖泺。
七丶温州大罗山丶温瑞塘河丶瑞安入海口又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另一实景地
黄公望笔下《山居图》从飞云江中游的圣井山和马屿画到飞云江出海口,从及东海岛屿(凤凰山岛和铜盘岛)画到大罗山龙脊丶茶山古山茶及仙岩寺,沿大罗山画到温瑞塘河的榕荫河埠和路亭,从梅头的梅岗山画到塘下尖山和龙圣寺,再画到大罗山东面海口。
一路走一路画,正象同时代瑞安人宫廷画师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一样,从天台山画到雁荡山,再从雁荡山画到江心寺,再到仙岩寺又画到宝坛寺,从宝达寺画到瑞安集市,一路走一路画。《江山胜览图卷》它再现了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生活场景。《江山胜览图卷》卷中绘两山(天台山、雁荡山)、两城(永嘉城、瑞安城)、两江(瓯江、飞云江)、两寺(仙岩寺、宝坛寺)、一海(东海)
《山居图》也再现了元代温州地区真实的山水画卷,卷中绘两山(圣井山、大罗山)一江(飞云江)一海(东海)。象《江山胜览图卷》一样,该画都绘制时代是在元朝,这是一件纪实性绘画,描绘的地域必定是浙江东南沿海一带绮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全图取景开阔,在长卷中仍然保留了全景式山水画的纵深感。画中出现的大江丶大海和海岛,这无疑是东海和飞云江,在海边大山中出现龙脊赤岩丶古山茶及一座门前有大池的寺院,那就是蜚声当地的大罗山和仙岩圣寺,在山边的河道无疑是塘河。
该卷是一件实景山水画,画中的山水有典型浙南的特色。
《山居图》卷首和卷尾共钤有清乾隆等历代鉴藏印玺,因乾隆鉴藏,《山居图》变成 《富春山居图》,该卷尾有名款。
1丶《富春山居图》描绘地貌特征与温瑞塘河丶大罗山和海边及飞云江口一带地貌高度神似。
下面就瑞安飞云江入海口远山实景与富春山居图入海口画面进行比较,两者神似。
富春山居图局部图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 》海口,现代地名对应注释

图片

上图飞云江入海口远眺凤凰山岛照片
虽然凤凰山岛由于填海被削平了,但《富春山居图》海口与瑞安飞云江入海口实景相似度很高,图中远山高度相似。
尝终日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咤不顾。正是瑞安飞云江口丶万船宋埠一带地形真正写照。
善住《谷响集》: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96],东海客,实东瓯客,山海经上[97]说瓯中海中,东瓯王也称东海王。画逼荆关,古浙南山名多称荆棘山,关隘多名荆关,是这种藤道丶赤岩丶深涧丶临海山地地貌写照。浙南是沿海山地地貌特征,属雁荡山系,山顶都多岩石,山形尖而险峻,高山深谷瀑布很多,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山座尖山与瑞安塘下尖山卫星地图特征及位置相近;图中山中有两层宫殿与始建于唐代的尖山龙圣寺特征相符合,面前是三座尖山,背后是高大险峻的大罗山,西南面是上山石台阶与尖山现狀相符。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山体及海边独立小山,与瑞安实景地作对应注释
上图中有小船和河边房屋丶凉亭及树木,这与温州的温瑞塘河榕荫文化特征相符合。把榕树和河埠连在一起,把作为地标的榕树、成荫的榕树和交通设施的河埠结合在一起,形成榕阴河埠,路亭在温州乡村大规模用作公共活动的场所,榕阴路亭是温州榕阴文化稳定的典型代表,把依托榕树而发展起来的文化称之为温州榕亭文化。
图中下部有小船和河边房屋丶凉亭及树木,达与温州的温瑞塘河榕荫文化特征相符合。

图片

上图温瑞塘河老照片
东湖 在县城东门外,有白岩桥水自城中出东安桥,历白岩桥外河,流至帆游桥,北抵永嘉南门。其东岸则入帆游、崇泰乡诸山之[98]。东湖指温瑞塘河,说明该图与《温州弘治府志》有关古代温瑞塘河记载是相符的。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山体及海边独立小山
梅头山(古称梅岗山),海边另一座内侧相邻小山被移山填海掉
《富春山居图》描绘山体及海边独立小山与梅头山(古称梅岗山)特征及位置相近。

图片

上图温州大罗山天柱寺
温州天柱寺古称瀑泉寺,始建于晋,重建于唐贞元年间。曾是大罗山西麓天下第二十六福地仙岩寺的五大支院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大罗山东侧------瓯海区永昌镇天柱峰下,寺右有飞瀑,泻入西潭,有晋代郡守谢灵运摩岩石刻。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山体及寺庙,与温州天柱寺实景地作对应注释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山岩和花树及寺庙,与实景地作对应注释

图片

上图 温州大罗山龙脊, 《富春山居图》描绘山岩与大罗山龙脊相比较,两者相似度很高。

图片

图片

上图 温州大罗山茶山化成洞千年古山茶 及茶山化成洞古建筑
大罗山这株千年古山茶名为金心古山茶,是世界三大山茶品系种源之一。我省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时,测定该树树高为12米,胸径为150厘米,据记载为晚唐诗人罗隐所植,距今1250多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她还曾登上美国《山茶花》杂志,被认为是现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山茶原生品种

图片

上图山茶花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花树
两者比较,很明显都是山茶花朵,说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描绘花树
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温州茶山化成洞千年古山茶。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描绘山岩特征,与实景地作对应注释

图片

上图 茶山莲化岩照片

图片

上图 现在的仙岩寺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宫庙特征,与实景地作对应注释

图片

图片

上图 元代瑞安籍宫廷画师王振朋《江山胜揽图》中的仙岩寺
现代仙岩寺大雄宝殿及门前正方形放生池及正方形石围栏《富春山居图》描绘庙门前正方形状围栏特征及元代瑞安籍宫廷画师王振朋《江山胜揽图》中的仙岩寺门前正方形围栏相同,三者都是三进建筑依山而居,都是山门开在寺院的前左侧,虽然《富春山居图》描绘寺庙没有山门,但其右侧沒有出入地方。
元代瑞安籍宫廷画师王振朋《江山胜揽图》中的仙岩寺与同时代《富春山居图》描绘宫庙形状特征相似,都是一层依山而筑,建筑风格相似,都是一层建筑,都是三进建筑,右边是山岩沒有出出入。
仙岩寺与一般寺庙建筑不同,其山門开在寺院的前左侧,寺庙依山起势,共有三造,一殿高过一殿,气势雄伟,这样的寺庙只有在今温州市仙岩镇仙南村积翠峰下見到,此即聖寿禅寺,是當地最著名的寺庙,堪称'東瓯名刹'。披《康熙·仙岩寺志》载,该寺原名为仙岩寺,始建於中唐,规模不大,开山师祖为慧通归一。北宋初年,高僧楞严遇安扩建此寺,并在此授经,声名始显。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赐额'圣寿禅寺'遂成今名。清顺治十七年(1660),平南将军陈兴谟等重建该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北宋的建筑格局,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堂。
下面就温州大罗山[99]实景和富春山居图局部进行比较,山峦险峻,山岩赤露,山顶多矶石,两者神似。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 温州瑶溪风景区大罗山照片

图片

上图温州大罗山岩照片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温州大罗山莲花心照片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图中山顶多矾石与温州大罗山山顶照片两者相似,重岩叠嶂,山岩赤露,这种地质地貌是浙南地区独有的特征。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上图茅竹岭古道及瑶溪鸟瞰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及实景地地名对应注释 

图片

上图 温州茅竹岭古道          
茅竹岭古道二三十年代老照片,两者比较,高度神似。
茅竹岭古道横穿大罗山,是一条东西走向,条石板铺就的古驿道,也是永嘉盐场通往温州城内的主要通道,建于唐天宝元年(742)。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茅竹岭又名丁公岭。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人称皇佑三先生之一的丁昌期和父亲丁廉夫寓居茅竹岭,构筑“醉经堂”,聚徒讲学,后演变为茅川私塾,氏父子发动学生乡民开辟了外岭(茅竹岭)和底岭(马鞍岭)两条山岭,成为后世永嘉场和下河乡的重要通道
山坪有平山寺、茅川精舍、便止亭遗址等古迹。王瓒曾撰有《便止亭记》一文,一座三开间硬山顶路亭,原来行人从路亭中穿廊而过,俗称“穿心路廊”,现改建为砖混房屋建筑。
古道不长,约600余米,由白楼下太阴宫门前张老祠宫丁公岭上山,石板路宽2.2米,坡不陡。岭背一处平地,面前便是平山禅寺(平山寺),因寺在茅竹岭背山坪而得名,沿后小山岭而上,俯瞰江水滔滔,经平山寺、茅川精舍(岭北)、性空亭、缘起亭(岭南),西行至茅竹桥,岭背平缓,舒坦,岭西基本保持原状。古道条石阶梯镌刻着组组花纹,有锯齿状、波浪状、鱼鳞状,还有回形、棱形、云形等,一级台阶一个样,密密匝匝,粗犷古朴。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图片

图片

上图   温州大罗山瑶溪风景区照片      

图片

上图《富春山居图》局部与实景对应
瑶溪: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姚溪(今瑶溪街道瑶溪村)在城东南(今温州市鹿城区)膺符乡五部。瑶溪因明代首辅张璁赞其溪石皆玉色而得名,碧溪幽谷,苍崖峡峪,孤峰峭壁,石柱叠岩,素有桃源仙境之盛誉。
八丶《富春山居图》中有黄公望游家乡山水时自画身影
《富春山居图》有一老人端坐江边茅草亭中,或在作画或在欣赏风影,周边是嬉戏鸭群,老人身穿宽衣长袖,面江正坐,长衫后撒,头戴羽帽,面前摆敢一物,这一特征显然不是赶鸭人也不是普通游人,应该是出道圣井山黄公望本人正在写生作画,其对岸山形与瑞安顺太对岸焦浦山高度相似。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在写山画水,与瑞安马屿实景地作对应地名注释

图片

上图 马屿藤岙村飞云江也及对岸塔石山和顺太焦浦山

图片

上图黄公望遗存画像
黄公望遗存画像[100]《富春山居图》中过桥老人画像对比照,两者神仙,图中老人正是黄公望自画像,该桥与瑞安马屿镇垟下桥地理位置相当,正是马屿集市与圣井山麓净水村步行必经之道,也是天井洋通飞云江西部唯一河道。

图片

图片

上图  《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正在过桥
服饰丶体态及手持物与上图黄公望遗存画像非常相符,又是一幅自画像。
总之,大量的史实都说明了画家黄公望籍贯及《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在瑞安,富春山居也不是在富春山,富春指的是黄公望道教中的小洞天的意境,至今这个 小洞还在圣井山上,常熟黄公望也不是画家黄公望,另有其人。历时三至四载的长卷画作不可能在沒有长年居住的地方画成,做假和做秀是人性丑陋,我们还原历史之真实,去伪存真,让公众去评判。
黄公望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主要描绘的是其家乡瑞安市马屿飞云江边的风土和人文,也描绘了温州大罗山(又名茶山丶洪岩,也名肖铁崖)丶仙岩风景区丶温瑞塘河的风光,同时描绘了飞云江入海口及大罗山东面近临海风光。《富春山居图>所绘的山川和河流与飞云江中游马屿顺泰及对岸清祥净水村的地貌高度神似,所绘的险峻山岩丶高大茶树和奇特古庙及河埠榕亭风光正是温州茶山及千年古山茶丶仙岩寺及温州河埠榕亭文化,这些都是温州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剩山图》正是其家乡嵊水山的实景地;黄在其作品中多次署名平阳,因元时平阳州范围包括现今瑞安马屿飞云江以南的地方,故自称平阳人,富春是黄公望修道家乡圣井山时修道的山洞称富春山居,该山洞至今尚在,富春是道教洞天福地文化中小洞天含义,并不指特定地名。他作画《富春山居图》三四载未得完备,说明此画不是客居一地短期內能完成的,而是耗费多年精力在晩年时在家乡时完成的。
《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记载,黄公望家乡在浙江瑞安马屿镇净水村,他的作品绝大多数画的是家乡温州山水,谱中有大量苏中画坛名家来瑞献艺记载,他们来瑞安亲临体验《富春山居图》实景地
上述这些都有对应证据一一对应,我们以事实求证,去伪存真,还历史以真实。
[]族长黄金浩、总理黄万清《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光绪二十五年重修,现存浙江瑞安市马屿镇江浦社区冯桥村黄氏宗亲会处。
[] 陈履生《黄公望绘画年表》,《中国书画》2010(4)期。
[] 黄廷鉴 《琴川三志补》卷八,清光绪24[1898]
[]姚宗仪志《吴中人物志》(转引自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着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德祐”当系“咸淳”之误。
[] 王鏊撰《姑苏志》卷五十六载。
[] 清《嘉庆一统志》卷五十九,黄公望小传。
[] 萨都拉《雁门集》卷四。
[]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八。
[] 元·钟嗣成《录鬼簿》成书于1330-1345年。
[] 胡雪冈文《元代著名画家、散曲家黄公望》,《历代名人和温州》172页。
[11] 谢成林《黄公望生平事迹考》,《美术研究》,198603期。
[12]明《明一统志 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
[13] 明《明一统志 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
[14] 方英黄公望籍贯之谜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201010月。
[15] 族长黄金浩、总理黄万清《安固下桥黄氏重修宗谱》光绪二十五年重修,现存浙江瑞安市马屿镇江浦社区冯桥村黄氏宗亲会处。
[16] 赵榆著《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二十年》1992-2011 下册第721 ,文物出版社,201304月。
[17] 明朱谋垔撰《画史会要》五卷。
[18] 穆彰阿等《大清一统志》卷304,嘉庆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19] 《嘉庆溧阳县志》卷九名宦录73页。
[20] 今百姓习惯称圣井石殿所在山为圣井山)修道。许峰山的道家石殿中至今保留着“圣井”,它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
[21] 李烨著《丹青一峰》,上海文化出版社。
[22] 顾嗣立<<诗选二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23] 杰阁指圣井山石塔上石阁,暮峰指门前一峰。居人指富春山居图中作者,面对远处山中飞流修练意念不惊。
[24] 琳堂指位于山坳的圣井石殿,短墙西指圣井石殿西边短墻,短墙外是他修炼的地方,山下远处是飞云江和梅龙溪。
[25] 短墙西指圣井山石殿围墙西面墙外,正是黄公望修练地方。
[26] :石桥指圣井大路上位于明教寺前的纱帽桥。
[27] 赤城指天台赤城山或特指仙山,这里意喻圣井山。
[28] 琼楼原指传说中月宫里的宫殿,现指圣井山蓬莱庵。
[29] 不用驾驭羽轮飙车去渡弱水,弱水在《山海经》有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这里泛指遥远险恶,或者汪洋浩荡的江水河流,
[30] 地行仙指黄公望师父金蓬头。
[31] :蓬山指圣井山,金蓬头住圣井山蓬莱庵,瑞安古称东南小邹鲁,圣井山有东南仙山之称,
[32] 丹砂是中国古代用它作为炼丹的重要原料,闻说至人求道远,丹砂原不在天涯意思是听说以前求道的人道路很远,但炼长生丹药原来不在很远的天涯。该诗歌颂许逊及其师金蓬头在圣井山炼丹的事。
[33] 魭石矶头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马屿镇净水村龙坞渡口,正是黄公望千里归舟上圣井山的码头,圣井山麓净水村飞云江边,山岩石矶凸显江边,江水在此转弯。
[34] 蛟峰祠指圣井山石殿,《温州地名与道教的渊源》一文中: “许真君降恶蛟在圣井山,温州民间相传,许逊是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师父。许逊一生喜好炼丹仙游,传播道学的同时,也为瑞安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相传许逊到圣井山脚许岙游玩时,发现山中有青龙潜伏作怪、殃害村民,他遂施以法术,降伏青龙。后来,他又在大南乡的水池里发现一条作恶多端的蛟龙,再次为民除害,蛟峰祠意指圣井山石殿。清光绪《逍遥山万寿宫通志》的附录中记载了许逊为民除害、立斩蛟龙的事迹,与民国《瑞安县志》中“许真君在安阳西南万里山头为民斩蛟灭灾”之说吻合,圣井山道教文化是三教合一,其中主要一个特征是帮香客圆梦和占卜,黄公望在松江卖卜有原因的。
[35] 指飞云江春江水绿,黄公望从千里外的吴中坐船归来,在龙坞矶头登岸宿雨。
[36] 胡雪冈《元代著名画家、散曲家黄公望》,《历代名人和温州》172页。
[37] 孙凤字鸣歧《孙氏书画钞》,《涵芬楼秘笈》第三集,中收有他的题作《李嵩髑髅纨扇》一支小令,江苏常州人,书画装裱工人。
[38] 今百姓习惯称圣井石殿所在山为圣井山)修道。许峰山的道家石殿中至今保留着“圣井”,它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
[39]  雷腾《阳谋天下刘伯温》转载刘伯温《刘伯温兵书》中国青年出版社和赵亮张敏注译《刘伯温生平纪事》(天一阁抄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40] 杨公拓 <<黄公望诗文选粹>><<艺术文苑>>  238
[41] 叔明指王蒙。
[42]  杨公拓 《黄公望诗文选粹》 《艺术文苑 238页。
[43] 这里指黄公望曾与江浙行省权豪签订过合约,约定黄公望以后所有完成的画作都归他们所有,这给菄公望后死于江浙行省狱中有关。
[44]  王逢《梧溪集》卷一《奉简黄大痴尊师》。
[45] 浙即钱塘江,所谓两浙指以把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块,平阳、瑞安元代时属温州路,为江浙行省的东部,所以有'浙东老人黄大痴'
[46] 《瑞安县志》(中华书局出版)《山川》篇第20
[47] 《瑞安县志》(中华书局出版)《山川》篇载有“凤山”山名。凤山,在今瑞安塘下。许峰山附近则有山曰“凤冈山”。
[48] 汉主离宫指圣井山顶的石殿丶玉皇顶石塔。
[49] 昔年曾侍翠华游,翠华指皇帝的仪仗,借以代指玉皇大帝。
[50] 仪銮意思是:《唐会要·祥瑞上》隋炀帝好闻祥瑞,尝有野雀集于殿上……奏为鸾,炀帝不究直虚,即以为瑞,仍名此殿为仪鸾,这与瑞安名字出处有关,瑞安的出处是因为有白鸦停集云阁意喻祥瑞平安,因而改名。圣井山玉皇阁比喻为仪鸾。
[51] 临阁道:圣井山玉皇阁边上有一圈临阁石道,
[52] 箫凤指乘鸾
[53] 三山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这里是指元代温州摩尼教盛行影响下的道教理想中的最高境界。
[54] 杨公拓《黄公望诗文选粹》《艺术文苑 238页。
[55] 王巧玲《论黄公望的全真修炼及著述贡献》,《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6] 盛洁《元末画家马琬生平考略》,《美术研究》202005,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57] 卢辅圣邵琦《中国山水画通鉴——胸中逸气》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58]《黄公望常熟故里富阳隐居地考察记》,《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10-24》平阳新闻网2018-07-09
[59] 修太宇《图文关系转变中的创作主体身份探究 ———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为例,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 年第4  
[60] 修太宇《图文关系转变中的创作主体身份探究 ———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 为例,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0 年第4  
[61] ·孔广陶《岳雪楼书画记》卷三。
[62] 《野客丛书》白居易诗,现藏南京博物馆(注;表,音 zhi 年开七表。是以十年为一表)。
[63] 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万历间。
[64] 刘粒《槎翁诗集》卷三(1321-1381)。
[65].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万历间。
[66].姚际恒《家藏书画记》卷上,浙江仁和。
[67] 孔广镛、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卷三载,广东南海。
[68] 现藏南京博物馆的。
[69] 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70] 明《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温州府志》陆游(约1157年)。
[71]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篇>>32页之<<弘治温州府志>>109页载。
[73] 云山指五云山,在登圣井山南坡净水山道路边的亭子,可以遥望到对面飞云江北岸的五云山
[74] 翠蛟亭出处于[张蕴的翠蛟亭诗。道人锁蛟天柱半,客来纵蛟作奇观。飞风动地轰晴雷,雄拿怒攫石欲开。明珠万斛撒成雨,忽趁流云入银浦。仙田种玉耕春烟,润流九里无凶年。问蛟悲去何时还,道人仰笑意自閒。月中携手听潺湲。黄公望在这里指圣井山许逊镇蛟治水的宗教文化和历史故事。
[75] 好山指圣井山,
[76] 对面青芙蕖,青芙蕖含义,其一,指泛浦村古水渠,谐音,古水渠,当地称水塍,已有千年历史,瑞安县志有载,至今尚在发挥水利灌溉作用;其二,蕖,芋也。三国魏·张揖广雅:王念孙疏证:芋之大根曰蕖。蕖者,巨也,或谓之于芋魁,或谓之” 顺太社区是毛芋之乡,是传统农作物,有几千年种植历史,该地毛芋蕖大叶茂,产量高,淀粉含量高,食之可口。
[77] 禹门指雨门或龙门,马屿片区在民间传统习惯上有两个龙门,东南下角有大坑龙,西北角顺太有大日山龙门,只要这两个地方白龙升起,一场暴雨注定要来临。
[78] 鱼龙指飞云江中游净水和对面顺太泛浦村丶下村的特产鱼类- “蛇鱼儿”(刀鱼一种),因该段飞云江是上涨潮水和上游山产交融水域,特产虾几,是一种美味食物
[79] 旧家是指黄公望老家--净水村,黄公望袓父辈坟墓在净水山坡上,该村正位于飞云江的江南,圣井山北坡临江山道是通往西部青田丶泰顺的古驿道,路边满是红枫,也是红枫古道,黄公望称红叶村名符其实。
[80] 市散指千年古集市--马屿农村集市,
[81] 短桥指马屿通往净水要经过垟下村一短桥,该桥至今还在。
[82] 指马屿龙坞临江绕山道路,是瑞安通向西部泰顺丶青田山区驿道,也是黄公望散市回家必经之路。
[83] 圣井山北坡及其黄的家乡净水村的隔岸是泛浦村,村口有株千年老枫树今天尚在,泛浦村江边一棵古枫村,已有千年历史。
[84] 杨公拓 <<黄公望诗文选粹>><<艺术文苑>>  238
[85] 横塘是瑞安飞云江边支流金潮港岸边陶山的一个古村地名,它的村边山上是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之地。
[86] 辋口是地名,唐詩人王維藍田別業所在地这用以借指退隱之地。
[87] 杨公拓 <<黄公望诗文选粹>><<艺术文苑>>  238 页,:秋江指瑞安江,晴嶂指陶山福泉山,旧时称青嶂山,陶弘景在瑞安陶山青嶂山隐居
[88] 白云乡在瑞安,因纪念陶弘景在瑞安陶山隐居故名,有白云岭记载。这是一首黄公望思乡的诗。
[89] 这里指黄公望站在圣井山石塔高阁上向西北远瞰碧绿江水的飞云江(过去飞云江中游水清碧绿可以灌溉),。
[90] 远处大日山丶五云山峰峦秀丽,夕日从西北面洒进窗。
[91]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尺寸127.9×61.6厘米。
[92] :在温州以南的瑞安,经常好几年才下一次雪,一年下三次雪是奇事。在杭州和吴中地区一年下几次雪属正常。
[93] <<瓯海轶闻>>卷之四十六,第1372页转载<<元丰九域志>> 王存等撰 ,卷五两浙路:
[94] 孙衣言<<瓯海轶闻>>卷之四十六,第1373页转载<<元丰九域志>> 王存等撰 ,卷五两浙路:
[95] <<温州弘治府志>>卷四第63页。
[96] 聂宝颖<<浅析黄公望山水画的艺术风格>>,<<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02)期。
[97] 徐祥地主编<<平阳历代名人>>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青《百代之师——黄公望的山水画艺术》,《名作欣赏》,2012(24)期。
[98] <<温州弘治府志>>卷四第63:
[99] 大罗山又名洪岩,亦名肖铁崖,位于温州东面临海处,最高海拔707.4米,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控东海、锁瓯江、俯瞰全城,是温州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大罗山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自然、人文景点500多处,分属仙岩丶瑶溪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茶山、天柱两个市级风景名胜区。
[100]马晓峰<< 中国好丹青.大师长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四川美术出版社20158月版
作者简介:范可授,1964年出生于浙江瑞安,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丶温州历史学会副会长,国家开放大学教授,担任边高中历史教师及校长丶新华网高校专家组组长丶社区学校校长,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历史论文多篇。电话13958800333 邮籍717393212@qq.com
关注「华南作家」「七都岛」

· 读书提示 ·

如果不想错过「华南作家」「七都岛」,不妨给我们加上星标🌟。

我们欣喜于与你重逢。


二、作者请校对无误后再行投稿,将作品、200字内作者简介、照片,发至邮箱1293965715@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