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个习惯,帮你培养意志力强大的孩子|父母的习惯

 HAINABAICHIAN 2022-10-22 发布于陕西

本文字数6351,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父母的习惯:反脆弱养育》

[日]多湖辉,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多湖辉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他的教育思想浅显实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和孩子。多湖辉的著作从胎教到小学教育,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都有详细的论述,被称为“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

主要著作有《父母的习惯:恰到好处的养育》《父母的习惯:反脆弱养育》《教养的智慧》以及《新头脑开发丛书》等。其中,《新头脑开发丛书》在日本总计销售超过3000万册。

生存意味着要面对诸多不如意、不合理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孩子才有可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不骄纵、不过度保护的“反脆弱养育”可以让孩子拥有在残酷社会中独立生存的强大意志力。本书介绍了成长型父母的60个习惯,这60个习惯可以帮助父母养育出意志力强大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分3个部分来介绍本书。

第一部分: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这需要我们通过日常沟通和行为、态度习惯来进行教育;

第二部分:如何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格;

第三部分:如何应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任性行为。

01
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在这个物质富足的时代,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强大的意志力,让孩子学会适应多变的环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作者在书中提到,要想要孩子拥有强大的意志力,首先需要从日常沟通中进行培养,其次,还需要激发孩子良好的行为和态度,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

1、日常沟通习惯

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从日常沟通中进行改变,才能帮助孩子培养意志力。作者在书中介绍了12个日常沟通习惯,我着重向大家介绍3点:利益最大化、无条件地爱和信任、建立规则。

首先,利益最大化。

这里说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是说,让孩子变得功利。而是说,告诉孩子,做一件事情,怎么做对自己最好。要知道,孩子是无法准确地对事情进行是非善恶的判断。

你不能说你这样做不对,他听不懂,他不知道为什么不对,他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也就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付出相应的忍耐。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做才能对自己最好。

比如,作者朋友的孩子想要退学,一般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会骂孩子一顿说:不行,好不容易才上了这个学校,现在半途而为,多可惜。但是这位朋友没有直接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建议孩子列一个清单,分清优劣势。例如退学有哪些好处和坏处,不退学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列完清单以后,孩子发现,不退学要比退学获得好处多得多。

所以,只有当孩子明白了怎么做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孩子就会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忍耐力。就像这个孩子,虽然上学会让自己忍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他知道了上学带来的好处,那么他就会心甘情愿的上学。

其次,无条件的爱和信任。

父母的信任和爱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很多家长不信任孩子,担心孩子骗自己,所以牢牢的看紧孩子。

比如,很多父母会看着孩子写作业,因为怕孩子偷懒。这种行为就是不信任孩子,信任孩子意味着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信任他们,爱他们。对孩子来说,你看得再紧,再斥责他,都抵不上父母的一句“爸爸妈妈信任你”或者“爸爸妈妈爱你”。因为当父母信任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想,爸爸妈妈这么爱我,信任我,我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

所以,关爱和信任可以让孩子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孩子怕“父母难过”,就会自发地进行忍耐。即便做作业的时候,想要玩游戏,孩子也会告诉自己,我们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我要先把作业做完。

最后,建立规则。

什么是规则?“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规定期限”这就是规则。规则就是给孩子建立规矩,我们有一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当我们为孩子建立规则以后,孩子就会按照规则来做。

很多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因为父母总是不停重复同样的话。当孩子反复听这些话,他就不用心去记了,当成耳旁风。所以,想要让孩子听进父母的话,最好开头强调一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明确告诉孩子,只能容忍你一次,孩子就会很认真的考虑父母的话。

比如,孩子早上赖床,作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叫你起床,如果上学迟到了后果自负,那么孩子就会知道,为了不迟到我要赶快起来。即便说,孩子没起来,真的迟到了,也没关系。因为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到下一次,他就不会赖床了。

而“规定期限”就是给孩子设定时间,比如孩子想要玩游戏,那么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什么时间可以玩多久,让孩子变得自律。很多孩子不擅长提前做规划,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学会做规划。

比如,“孩子的房间乱七八糟,孩子磨磨叽叽半天都整理不好,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作者说,不要说“你快点”,这样只会让孩子更焦虑。我们可以找到他喜欢的事情,引导孩子:“比如,你喜欢的电视节目还有1个小时要开始了,你最好在1小时内把房间整理好。”

这样说就够了,孩子自己就会知道,我需要快一点了,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当孩子完成任务以后,我们要记得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

2、行为和态度习惯

行为和态度习惯作者在书中介绍了13个,我们来说说其中3个。

首先,激发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到最后。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狮子育儿法”。就是说,当孩子叫苦示弱时,父母不要轻易伸出援手,而是要让孩子依赖自己的力量完成。父母不要事事代劳,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这种溺爱行为,会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无法自强自立。

比如,孩子说“我好累”,我走不动了。很多父母就会立刻把他们抱起来。而作者认为,当孩子叫喊“走不动了”想要半途而废时,父母在一旁静静地守护就好。不管是走走停停,还是重新来过,都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坚持到底。

其次,犯错时,不责骂,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孩子犯错后,很多父母斥责孩子原本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自己动脑子思考哪里不对,最终改正自己的行为。但是如果父母采取的责骂方式或态度不恰当,不但不能将父母的用意传达给孩子,还可能造成逆反心理。

比如,用“禁止”和“命令”的口吻训斥孩子,这样做无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让孩子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用笑容或称赞奖励孩子。

很多父母表扬孩子的时候,会用金钱和物质进行,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并不会长久,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笑容以及称赞才是最好的奖励。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父母会主动向孩子提供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比如,“如果考试满分,我就给你买最想要的玩具”等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拿着满分的试卷时,父母要笑盈盈地称赞孩子:“哇,你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真厉害!”

物质奖励只会让孩子要求越来越高,孩子需要以物质为驱动力,就会变成一个缺乏“忍耐力”的孩子;其次,孩子会变成期待物质奖励而努力的人,这样大大地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所以,用笑容和称赞来奖励孩子是最好的做法。

02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孩子的品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我们就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孩子。有的父母不自觉地把抚养子女视为艺术品创作,认为孩子的表现必须让父母感到高兴,孩子必须上名牌大学,孩子长大成人后必须要让父母拥有某种身份地位。

但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无法做出自己决定的意愿。最后,带来更可怕的后果是对道德的漠视。所以,作为父母要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不是把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而是要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意愿,信任孩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呢?我们来说说最常见的3点:对孩子委以重任、耐心倾听、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

1、对孩子委以重任

对孩子委以重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一定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孩子的毅力,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

比如,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取快递或者拿东西;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可以让孩子帮忙洗碗、擦地板等。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且还能体会到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忍耐和付出这个道理。

当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在工作中也会有极大的帮助。而且,给孩子安排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向孩子转达爸爸妈妈对他们信任和期望,并向孩子表示“以后就靠你了”,让孩子意识到不做这件事会给别人带来不便。

当孩子想要偷懒时,他会想起爸爸妈妈说的话,嗯,我一定不能让爸爸妈妈失望,一定要完成任务。这也是我们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对待的标志。

把孩子当成“小大人”就意味着他身上有责任帮助爸爸妈妈,有责任照顾家里的人,如果家中有二宝,让大宝照顾二宝也是一种培养责任感的行为。

2、耐心倾听

倾听不能止于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解析,并给出积极的回应,并且用共情来提高倾听的效果,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倾听就是要“全力以赴”地听。

不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父母和老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忍耐力。特别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兄弟姐妹吵架是家常便饭,我们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要同时倾听双方的诉求,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自我反省。具体怎么做呢?

比如,两个孩子吵架了。父母可以把两个孩子都叫过来,然后认真地听听他们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这里要注意,在孩子讲述的时候父母不要插话,尤其不要说一些“这个是不对的”“这就是你不对了”之类的话打断孩子。

因为对孩子来说,有人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述,他们情绪就会平静下来,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孩子自我反省的过程。孩子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错误。

3、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和错误

失败是很正常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失败,才会不断进步。最关键是如何看待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失败或者错误时,总是倾向于责怪孩子,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更加强烈的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也将导致孩子更加惧怕失败。

这种惧怕并不会让孩子拥有建设性的自我反省,而是会让孩子丧失信心。所以,父母要时刻记住这一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让孩子勇于面对并克服失败呢?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让孩子“重新做一遍”,这样做孩子会自主地开动脑筋思考,自己到底哪里做的不好,并重新做的过程中进行纠正。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吸取教训经验,越挫越勇,最终变得强大。

03
如何避免孩子任性


我们平时逛街的时候,或者出去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哭闹不停,满地打滚,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有的父母会责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而有的父母会立马妥协,只为了不让孩子哭闹。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不管是打骂孩子,还是迁就孩子,都是治标不治本。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我们需要让孩子从自身做出改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物质丰富,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简直就是家里人的眼珠子。如果家里老人多,比如父母是独生子女,相当于孩子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所有好的东西,不用孩子说,就会送到孩子面前。

这种过度给予的情况,怎么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呢?因此,作者说,孩子任性,很多时候是家庭环境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任性呢?

1、家长要学会忍耐

不管是父母还是祖父母,一定要学会忍耐。忍耐什么?忍耐给孩子买东西的欲望,很多家长不等孩子开口,就会给孩子买很多东西,也不管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作者认为,购买物品时我们不能无视孩子的真实需求,而是一味地买买买。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家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给孩子买东西,孩子真正需要的无法说出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无法体会到什么是耐心和毅力。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避免这种“过度给予”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想要某件东西时,他们肯定会主动提出来。当孩子提出要求以后,家长再考虑买还是不买。如果确实是孩子需要的物品,那就买;如果不是,那就坚决不买,要让孩子学会克制。

其次,我们可以在“特别的日子”给孩子买东西,比如生日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乐高,那么你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可以买,但是需要等到你过生日的时候。”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真实需求,而且还要避免有求必应,让孩子学会等待和付出相应的努力。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忍耐力。

2、教导孩子”为什么忍耐“和”什么时候忍耐“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忍耐,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一头雾水,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需要忍耐,以及什么时候需要忍耐。因为强制要求孩子忍耐很可能会招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父母会通过责骂孩子,要求孩子学会忍耐,但是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内心封闭,且十分消极懦弱。

当然,我们也不能通过谎话骗孩子,比如,“孩子想要去游乐园,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去,就骗孩子说,游乐园不开门。”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其实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孩子会觉得妈妈在骗自己,也就会对妈妈失去信任。

作者说,意志力的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构建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孩子具备在严酷的社会中安身立命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过度地要求孩子,结果会削弱孩子的意愿和欲望,扼杀孩子的”自我“。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需要忍耐,以及什么时候忍耐。

比如,孩子在地铁上大喊大叫,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在地铁上大喊大叫会影响其他乘客,所以不可以大喊大叫。孩子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就不会大喊大叫了。

要知道,很多孩子比较活泼,精力旺盛,这是很正常的,他们大喊大叫其实也是在释放自己的活力。如果我们不跟孩子说明原因,一味地斥责孩子,只会压制孩子的天性,出现性格扭曲。所以,掌握了方式方法,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忍耐。

3、 提防孩子“打感情牌”

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非常机灵,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可爱,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作者说,这实际上是孩子的战术,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能够识别出这种战术。

比如,作者的朋友带女儿逛商场,这个孩子在商场看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的时候,就会用圆溜溜的眼睛看着那个东西,细声细语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应该不会给我买这个,对吧?这个妈妈看着孩子这么可爱,无辜又失落的表情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就安慰孩子说:怎么会呢?你想要妈妈马上给你买!”

你看,这就是一个打“感情牌”的例子。作者说,不管孩子用什么感情战术,父母也不能轻易动摇,要下狠心,对于那些绝不允许做的事情,无论孩子怎么哭闹也都不能改变立场。

有时候,如果妈妈实在无法让孩子听话,我们可以让爸爸出面,一般父亲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正所谓“严父慈母”。要让孩子有一种意识,一旦爸爸出马,那么我就不能任性了,孩子就会知道,原来这件事情我真的不能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忍耐力和意志力。

4、设立“放松日”

一味地付出和忍耐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们适当的时候也需要给孩子设立一些“放松日”。我们知道,孩子上学需要早点休息,但是也不能不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的空间。

比如,一周5天时间,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立周五为“放松日”,周五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可以晚睡。因为第二天不用早起,这样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再比如,孩子想看电视剧,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周五适当地让孩子看2个小时。

为什么呢?你想,孩子已经忍耐了一周了,内心肯定积攒了很多不满,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宣泄自己的不满。不要让孩子绷得太紧,一味地限制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所以,为孩子设立“放松日”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压力。

总的来说,教育孩子也需要方式方法,劳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因此,这本书中的一些建议,值得我们去琢磨研究,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