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顶级一区期刊官宣:明年起将不再拒稿!

 梦里不打烊 2022-10-28 发布于浙江

近日,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宣布: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

消息一出,立刻在学术圈引发热议,就连Science也随即发文,并用“颠覆”来形容这事。

 关于 eLife 

eLife是创刊于2012年的一本生物医学类开放获取期刊,虽然影响因子不高(2022IF:8.713),但在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属于JCR1区和中科院1区期刊。在生物学领域,是仅次于《Cell》《Nature》《Science》的期刊,排名第4

期刊投稿

大多数期刊,编辑往往受审稿人影响严重,有审稿人坚决拒稿的话,稿件基本凶多吉少。而eLife则会在作出决定之前,经过编辑和审稿人的充分讨论与沟通之后再做决定,甚至有时候还会要求多个审稿人投票表决,从而可以更加公平地对待稿件。

期刊主编

eLife的前任主编为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Schekman),之前还担任过PNAS的主编。于今年1月辞职,为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帕金森病相关研究并履行Aligning Science Across Parkinson’s initiative顾问委员会主席职务

现任主编为“开放获取的引领者”——Michael Eisen,Eisen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担任教授,也是HHMI(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员。

他是开放获取科学出版的主要倡导者,与Patrick Brown、Harold Varmus一起创立公共科学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并在2000年实验室建立之初做了一个罕见的承诺“只在开放获取的期刊发表论文”,坚持至今。

影响因子

在影响因子如房价一般大跃进的年代,所谓“不涨就是跌”,eLife在2013获得的首个IF就为8.519,但此后10年,除2014突破9分(9.322)之外,其余时候都在8分左右晃荡,这10年eLife的IF算是大跌了。

但eLife对于影响因子这一评价体系根本不感冒。前任主编兰迪·谢克曼甚至说道:以期刊影响因子论英雄是“懒人做法”。

所以在影响因子没什么突破的情况下,期刊反而推出了一系列出版界的革新措施,基本都是在挑战传统的出版模式。

eLife的革新之路

2020年12月1日,eLife宣布,从2021年7月开始,期刊将采取“先发表,再评审”的政策,并将其所有同行评审报告公开。

“先发表,再评审”的模式并非elife首创。F1000 Research早已提供了一个平台,学者们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他们的稿件,然后再接受评审; (关于F1000Research,学者们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只有那些通过评审的才会被PubMed等数据库中索引。

但是eLife的政策将这一想法与传统的期刊系统相结合: 期刊只发表通过评审的稿件。

eLife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学者们不需要放弃传统的期刊模式。“我认为,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社区成员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我们不应该强迫人们在进入新模式时脱离(现有的)模式。”Eisen说。

而近期,eLife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从2023年1月31日起,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文章,eLife都不会作出接受/拒绝的决定,而是直接发布在其网站上。

这一模式被官方取名为eLife assessment其目的非常之明确:让发表论文这事变得公开透明。并且据官方介绍,从2023年1月开始,这将是eLife唯一的运作模式(此前保留过传统出版模式)。

新的发表模式

1、提交

提交你的论文(预印本),编辑决定是否进行同行评议(这好像是唯一可能被拒稿的地方,看起来编辑的初审是最重要的)。

2、同行评议

你的论文经过该领域专家的评审,并收取出版费。然后,你将收到eLife评估、公开评论和审稿人关于如何改进论文的保密建议。

3、发表

你的论文在eLife的网站上作为预印本与eLife评估和公开评论一起发表。然后就可以引用了。

eLife评估反映了研究结果的重要性和预印本中报道的数据和论证的强度。你还可以包括对评估和评审的回应。

4、作者修订

你可以控制要进行哪些修订,以及是否以及何时重新提交。如果你修改,eLife将出版一个新的审查预印本,更新审查和评估。

5、记录的版本

在同行评审后的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将你评审过的预印本作为“记录版本”出版。在作者校对并符合期刊政策后,eLife会将你的论文发送到PubMed上进行索引。

eLife革新的原因

eLife的主编Michael Eisen说:“通过放弃传统期刊的守门人角色,转而专注于公开的同行评审和评估,eLife将出版的掌控权交还给了作者,保留了同行评审沦为二元出版决定时失去的巨大价值,并促进了根据科学家的发表内容而非发表地点对其进行评估。”

在谈到eLife发布的2200多篇预印本的评论时,副主编Anna Akhmanova说:“这些公开的预印本评论和评估在传达我们的审稿人和编辑的想法,以及捕捉同行评审的细微差别、多维度和歧义性等方面,远比发布稿件的决定本身更有效。”

这些举措是一项“草根运动”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在生物学和医学中推广使用预印本来提高科学的可用性和传播速度。

预印本的发布发展迅速,许多科学家和公众人物都通过预印本来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正在接受预印本作为其申请资助和工作的有力证据。

eLife的新模式正在使同行评审与这一新的现实保持一致,并优化同行评审流程对科学和公众的价值。

无论是初入学术圈的小白

亦或是摸爬滚打多年的科研青椒

好的科研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优秀的配图

配张好图会给整篇文章增色不少

我们不仅可以「帮你画」

还可以「教你画」

甚至可以帮你把成果做成「科学动画」

分分钟让Paper高大上

全面提升文章质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