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

 懒散的向上 2022-10-22 发布于浙江
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

   恶性滋养叶疾病包括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前者仍保留绒毛结构,但侵蚀能力强,可有远处转移,局部破坏较重;后者则滋养叶细胞高度增生,完全失去绒毛结构,有广泛转移与明显破坏。二者的鉴别仅能依靠病理检查。

  据统计,约有80%葡萄胎在其排出宫腔后可完全好转,但有12%~15%的病人可发生恶性葡萄胎,当然也可在葡萄胎未排出前发生恶变。

  绒癌是恶性滋养叶疾病中恶性度最高的肿瘤。40%~50%继发于葡萄胎后;30%继发于流产后,20%~30%发生在足月生产后,少数也可发生在宫外孕或未婚女子的卵巢内。

图片
一、声像图表现

1.子宫增大,其外形可不规则。

2.子宫内回声增多,犹如葡萄胎一样。如病变发生在刮宫前与葡萄胎难以区别。仪器性能及检查条件良好者,或可发现子宫肌层被侵犯,肌层增厚,可有局部回声增强。如发生在刮宫后,则超声所见仍如葡萄胎图形,就可揭示有本病可能。

3.多能发现一侧或双侧黄素囊肿。一般黄素囊肿在刮宫手术后逐渐缩小不见。而本病却反见增大。

4.如病变穿孔,侵犯宫旁组织,超声可发现血腹或子宫直肠窝积血与子宫旁不规则的盆块回声。这些都是疑有恶性滋养叶疾病的线索。

5.恶性滋养叶疾病,特别是绒毛膜癌,早期就可发生远处转移。超声可发现患者肝、肾等脏器的转移病灶。如患者HCG增高,远处有转移病灶,再加上盆腔与子宫的超声所见,则可诊断本病。

图片
二、临床意义

1.由于葡萄胎作子宫切除治疗者不多,而刮宫物又多不能取得子宫肌肉组织,故恶性滋养叶疾病临床诊断困难。超声检查虽对本病诊断特异性与准确性不高,但如结合病史与临床、HCG测定等,对诊断还是有较大的帮助。

2.恶性滋养叶疾病虽恶性度较高,所幸其对全身性化疗较敏感,故其治愈率也较高。

​​
图片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