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为工作焦虑的习惯

 一线教师丁爸 2022-10-22 发布于浙江
最近读了一本小书,叫做《不焦虑了》。
作者:安藤俊介。
作者从七个方面谈了我们该如何面对焦虑。
每一个方面,作者给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
今天,我重点分享里面有关面对工作焦虑的习惯。
1、不要试图把工作与生活分得太清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休息在家,你会刻意不去想工作上面的事情,或者会有意识把工作抽离出来。
实际上,你越想把办法抽离,就有可能越强调了工作这件事情。
另外,总是给工作、生活划定界限,那么当临近分界线、需要开始工作的时候,内在的焦虑也会到一个临界点。这就不奇怪了,为什么到了周一总是心烦意乱,为什么会有假期综合征了。
所以在休息日,如果脑海中闪过一些工作念头,不要刻意去压制,不要在脑海中不想”今天休息,不要工作“。如果休息时段,不影响陪伴家人,做一点工作的事情,问题也不大。
正如我自己,假期里面的写作内容可能也与班级管理有关。在工作时段,写的文章也可能是生活感悟。
有时,放下区分,可能更加轻松。
2、2分钟、10分钟定律。
有的时候,让人奔溃的不是一些大的事情没有做,而是在某个时段各种小事纷至沓来。
这个时候可以试下2分钟定律。
如果一件事情,能够在2分钟内完成的,就马上去做,不要留到后面,因为一旦被滞留,很多小事会就累积。
像发通知、收发邮件、整理办公桌面等等,一些2分钟可以完成的。
其实作为老师,有很多大量2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我现在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天腾出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这些小事情。
那超过2分钟的事情怎么办呢?
有请10分钟定律登场。
什么是10分钟定律。
就是集中火力花10分钟时间去做一件你感觉有困难、或者你不怎么想做的 事情。
不管难度与喜好,先做10分钟,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起码把一件事情的基本框架想清楚了,或者把一件事情的核心内容给弄清楚了。
所以每当在工作中遇到感觉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先用10分钟时间去做,可以思考、可以搜集资料。
3、不读书、不学习也没关系。
现在我们总是在说,读书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方式。要多读书、读好书。
确实,不可否认,读书是重要的提升自我的方式。特别像我们老师工作环境比较封闭,也总不能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那读书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可否认,读书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我们也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好像也不怎么读书,但是认知水平很高。
所以如果你长期有读书、自我学习的习惯,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停下来,那就停止吧。少读一点、少学一点也没关系,不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
我自己现在就是这样的状态。
几年前刚开始写作,我就一定让自己日更,每天一千字,不管多晚都在写。包括看书,也是每天规定自己一定看多少。
现在呢,如果真的太忙了,没写就没写吧。一天工作全部结束,好像还能写点什么,看时间晚了,既然有点灵感写点就写点吧。
看书也是一样,今天感觉累了,不想看就不看呗。
请多多关注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与状态。
4、只想解决办法。
最后一点,转化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遇事既要问为什么,又要想怎么办。
但是总是或者问太多的为什么了,太多的为什么容易陷入自我职责、自我抱怨之中。
想想怎么办,开始解决问题,焦虑的情绪一下子会少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