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邀请一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被拒绝后,1951年国庆再次邀请

 老黑狗 2022-10-23 发布于山西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神圣而庄重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在北京天安门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为了这次盛大的庆典,政府各个部门已经忙碌了好几个月,除了布置安排庆典流程之外,拟定参加典礼的人员名单也是一个大工程。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只有622人,分为党派代表、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特别邀请五大类。

凡是能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人,都是历史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故事能写好几本书。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之前,曾邀请一个小姑娘来观礼,但却被拒绝了。这件事令很多人不解,这个小姑娘是谁?又为什么拒绝毛泽东的邀请呢?

渡江战役中,一个14岁的小姑娘带头冲锋

1949年对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充满胜利与喜悦的一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解放全中国就在眼前。1949年刚刚过完春节,战士们就又投入新的战斗准备中。

安徽省无为县(现无为市)是渡过长江的重要节点,解放军三野二十四军和五十八师计划从这里渡江。大量士兵集结让周边的百姓村民紧张起来,生怕解放军也有军阀的做派,欺压百姓强取豪夺。

不过解放军对待百姓和村民十分和气,力所能及地帮助百姓和村民耕种捕鱼。2月份,解放军在无为县内张贴了告示,不少人百姓聚在一起看告示,认字的人就逐字逐句地给大家念出来。

原来是解放军想征用村子里渔民的渔船,渡过长江去打蒋介石的军队。无为县马家坝村是个长江沿岸的小渔村,村子里的人历代打渔为生,几乎家家都有渔船。

村里的马三姐外出的时候,刚好听说了这件事,她虽然没上过学,而且只有14岁,但心怀爱国之心,心中愿意帮助解放军渡江。

四五十年代,中国国内的航运条件差,解放军很多都不会水,又没有军舰,水上作战的能力差,想要躲过长江天险,是十分艰难的。农家的渔船大多都是小船,载人数量少,平时过河还好,战时过河风险极大。

国民党政府深知长江是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让解放军顺利渡江,国民党更无力回天。于是蒋介石在上海到宜昌的长江沿线,布置了70多万部队,另配置上百艘水上作战的军舰和上百架空中作战的飞机。

解放军人数比国民党军队要多,大概有百万主力军,但作战装备方面就要差很多了,军舰和飞机是都没有的。就连渡江,都需要和渔民借渔船。这一仗的胜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马三姐回到家之后,立刻和父母商量:“我想要过江,帮解放军去打蒋介石。”马三姐的父母当然不同意了,女儿才14岁,正是异想天开的年纪,父母都没将她的话放在心上。

但马三姐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而且她哥哥马胜宏支持她的做法,兄妹两个人就和父母撒谎,说要去帮解放军运送粮食。实际上,兄妹两个偷偷报名去帮助解放军渡江。

两人为了不让父母知道,专门选了离家很远的凤凰井村报名,两人向解放军负责报名的人打听,发下自己两人是第一个报名的,而且报名的人并不多。

其实想一想也能明白,帮助解放军渡江存在很大风险。如果仅仅是借船还好说,但解放军大多不会水,也不会划船,需要渔民划船送到对岸去。对岸可是国民党的军队,真枪实炮严阵以待,到时候枪炮无情,万一丢掉性命怎么办?

马三姐

马三姐看到这样的情况心中着急,她拉着哥哥主动加入征船动员工作。大家都是老百姓,更好交流和劝说,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花了一个星期征集到200多艘渔船,一些经验丰富的渔民也表示愿意帮忙撑船。

除了征船的工作,马三姐还当起了解放军的游泳教练,给战士们讲一些水上的基础知识,并教大家游泳和划船。解放军也喜欢这个阳光开朗的小女孩,偶尔也教教她用手枪、用手榴弹。

很快两个月时间就过去了,4月解放军决定渡江。渡江前,部队集合了愿意帮部队划船的渔民,宰了一头猪请渔民们先饱饱吃了一顿,然后和大家讲了这次的作战计划。

部队首长制定的计划是先派遣一支突击队抢渡,需要4条渔船就好,渔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当突击队。突击队顾名思义,肯定要冲在前面,也最危险,所以大部分渔民听到这里都低下了头。

马三姐性格爽朗,做事从不瞻前顾后,她不管众人,自己时举起了手表示愿意加入突击队。渔民们见有人带头,马三姐的哥哥也举起了手,接着又有3个渔民举起了手。

讲话的领导见第一个带头举手的竟然是一个小女孩,心中赞赏并不由夸赞:“真是人小胆不小,女中豪杰啊!”

渡江计划在晚上打响,马三姐早早就到江边准备,首长到位后,见她站在船头拉她说话:“你一个小姑娘就别去了,到时候动起枪炮来,不得给你吓傻了。”随手首长让马三姐赶快下船回家去。

马三姐性格倔强,不愿意听首长的劝告,死活要跟着渡江。首长见劝说不通,只好说:“如果你不乖乖下船,那就不用你家的船了。”马三姐只好下了船。

首长见马三姐下了船,立马下令划船渡江。马三姐本想着等船划走的时候再跳上去,却没想到船划得很快,距离有点远,她跳不过去。接着,马三姐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举动,她捡起岸边的一根船蒿,像撑杆跳运动员那样,利用船蒿的弹力,“嗖”的一下从岸边跳上船的后舱。

后舱没人注意,马三姐悄悄呆了一会,等渔船航行到江中心,才跑去找他哥哥。他哥哥马胜宏突然见到妹妹,吃了一惊,本想问问自家妹子什么情况,却被突然爆炸的炮弹打断了。

原来渔船已经进入敌军的攻击范围,炮弹陆陆续续的打过来,四周江水涌动,渔船剧烈的晃动起来,一些没反应过来的战士在船上东倒西歪。不远处突击队的船被击沉了两条,情况突然危急起来。

马三姐看情况危急,来不及和哥哥再多说什么,而是让他赶紧去前舱升篷,自己则去后舱掌舵。掌舵是个需要技巧的活,而且还需要一把子力气,本来让马胜宏来干更好。

但是马胜宏视力不好,再加上现在是晚上,更看不清了,所以才是马三姐去掌舵。好在马三姐熟识水性,掌舵手法也很好,在枪林弹雨中,竟然成功将船上的解放军送到了对岸,成为渡江战役中第一艘登陆的船只。

上了岸,战士们很快行动加入战斗,马三姐熟悉附近的地形,给解放军当向导。她胆子特别大,身处战场却丝毫不慌,还用之前解放军交给她的方法,用两颗手榴弹炸毁了一个地堡。

身边的战士们见一个小姑娘都如此镇定,心中都暗暗赞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仅仅当天晚上,马三姐和哥哥在长江两岸往返了6趟,运送了90多名解放军渡江。

后面的几天,除了每天休息几个小时,马三姐和哥哥都在忙碌地运送解放军过江。兄妹两个心思单纯、不求回报,一心一意帮助解放军,只希望他们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大获全胜,全军进行庆功宴,马三姐和哥哥也被邀请来参加,哥哥马胜宏还被授予了“一等功”,马三姐因为年龄小,情况特殊,所以暂时没有确定给什么嘉奖。

过了大半个月,马三姐都已经快把这件事忘记了,一大群人却吹吹打打的来到马家坝村,来找马三姐。当时马三姐正跟着父母在田里插秧,听说了情况才赶快回家。原来是解放军来了,为了表彰她在渡江战役中的突出贡献,授予她“渡江战役特等英雄”的称号。

这件事在村中颇为轰动,县里收到消息,专门为马三姐召开了庆功大会,还安排她骑着红色的小马在县城里转了一大圈。在当地,马三姐的事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拒绝开国大典另有原因,毛泽东和马三姐的相处

后来,毛泽东也听说了这件事,对这个小姑娘很有好感。正逢举办开国大典,经过大家谈论,毛泽东决定邀请这个小姑娘来参加开国大典。

马三姐的邀请函和普通的邀请函不同,她的邀请函最后的落款,毛泽东亲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邮差小心翼翼地拿着信往马三姐家跑,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大门简陋的人家,敲开主人家的大门,将信送到主人手中,并说明大致的情况。

马三姐一家人都是渔民,也就他哥哥认识些字,给一家人读了信中的内容。收到这样一张珍贵厚重的邀请函,马三姐心中十分激动,又有几分忐忑,她当然想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了。但是她的父母却给出了不同意见。

马三姐的父母不愿意让女儿去参加开国大典,一方面是女儿年纪太小,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出远门;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家中贫苦,女儿不适合出席这样的大场面。

马三姐虽然对北京和开国大典很向往,但听了父母的话,认为也有道理,最终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拒绝了毛泽东的邀请。

毛泽东正忙于开国大典的事情,接到小姑娘拒绝的消息之后,只是有些惊讶,却分不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

到1951年国庆前夕,毛泽东又想起了小姑娘的事情,并得知了之前的情况。于是毛泽东再一次给小姑娘发了请柬,邀请她来参加国庆庆典。

鉴于上一次的情况,这次给马三姐送请柬的不再是普通邮差,而是当地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非常和气,到了马三姐家之后,先是说明来意,接着又拉着马三姐说:
“毛主席已经知道了你上次没能去开国大典的原因,他还惦记着你呢。这次又邀请你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不过这一次,你可以和我们一同出发,不用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

马三姐听工作人员这么说,感动得哭了出来。毛主席是国家的主席,每天肯定非常忙碌,却一直记挂着她,还再次邀请她去北京。她甚至有点后悔第一次地拒绝。

很快马三姐就跟着安徽省代表团进京,在国庆前到达到了北京。9月29日,国庆宴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马三姐在宴会上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其实她在画像和照片上见过毛主席,却都不如这时候真切。

宴会气氛很热闹,每个省都派代表向毛主席敬酒。轮到安徽省的时候,马三姐主动问,是否可以由她向毛主席敬酒,安徽这边的代表都知道马三姐和毛泽东之间的渊源,也都愿意让她去敬酒。

马三姐端着酒杯走到毛主席身边,刚刚的勇气不知道跑去哪里了,突然紧张的说不出话来。毛泽东看身前的小姑娘这样紧张,笑着主动开口:“别急别急,让我猜一猜,你是不是就是我请了两次的小姑娘?”

马三姐终于缓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是的,就是我。”

毛泽东又是爽朗一笑,说:“好,英雄敬的酒,我得喝!”说完一仰头就饮尽了杯中的酒。

马三姐见状心中涌上各种情绪,她没想到毛主席这样平易近人,而且待人这样真诚。她感觉到自己眼眶有些发热,但宴会还在继续,她只能压抑心中的各种情绪。

10月1日,马三姐跟着代表团参加了国庆的典礼。10月3日,安排了中央领导和各地代表一起看京剧,马三姐被安排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这让她受宠若惊,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

毛泽东主动拉过马三姐的手,宛若家中长辈一般亲切的问:“你叫啥名字啊?”

马三姐感觉毛主席的大手温热有力,心中的紧张情绪得到很大缓解,她回答道:“我姓马,在家排行老三,大家都叫我马三姐。”

毛泽东一听就乐了,他也在农村生活过,知道村里有些家庭就是这样,用在家里的排行当名字。不过他还是忍不住逗了逗小姑娘:“这么伟大的英雄,怎么可以没名字呢?”

马三姐和其他人听了都哈哈笑起来,马三姐完全不记得京剧究竟演了些什么内容,但她一直记得毛主席宽厚温热的大手以及和蔼可亲的笑容。

看完京剧的第二天,马三姐在招待所刚刚吃完早饭,就见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停在了门口。两个年轻的小战士下了车,向着她走过来,小战士看着年轻,但办事极为利落,几句话说明来意,并将一张特别通行证递给马三姐。

原来是毛泽东要接马三姐去他的家中做客,马三姐收拾收拾,很快就来到毛泽东中南海的住处丰泽园。马三姐一进门,毛泽东就走过来,伸手摸了摸马三姐的头,并对身后的两个女儿说;“你们看,这就是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英雄,你们可要好好向她学习!”

李敏和李讷

李敏和李讷上来和马三姐打招呼,互相介绍自己。几个小姑娘年龄相仿,不一会就叽叽喳喳的聊起天来。10月的北京,秋意正浓,天气已经挺冷了,毛泽东见马三姐穿得单薄,立刻叫警卫员去找人给小姑娘做了两套衣服,一套画布单衣,一套藏青呢子大衣,时髦又好看。

吃饭的时候,毛泽东知道马三姐吃不了辣,就将辣的菜放到自己这边,不辣的菜放得离马三姐近一点,还给小姑娘夹菜,相处起来就和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

毛泽东非常关心马三姐读书的事情,问她认不认识字,想不想到北京读书。以前马三姐没上过学,也不认字,不过最近两年,省里给安排了学校,开始读书认字学习了。

马三姐是个淳朴的小姑娘,她对大城市没什么概念,感觉在家乡读书就很不错了,不用再麻烦毛主席这些事情了,就和毛主席说了她的想法。毛泽东一想也是,留在家乡还有父母照顾,确实比孤身一人来北京好些。

于是毛泽东去书架上拿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取出一支笔在上面写:“马三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签上自己的名字和当天的日期。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临别之前,毛泽东又将新做好的衣服给她,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小姑娘:“你小小年纪就不怕牺牲,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你不要因此骄傲,翘尾巴哦!”

马三姐带着毛泽东给她的衣服和笔记本回了家乡,谨记毛泽东的话,认真学习。那两套衣服她根本就不舍得穿,而是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起来。可惜1954年,她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笔记本和衣服都被洪水卷走了。

马三姐非常伤心,还在当地张贴告示寻找,但最终什么都没找到。东西虽然丢了,但马三姐对毛主席的崇敬永不磨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