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格林书屋 2022-07-17 发布于广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9年开国大典前,一位年仅14岁又远在安徽的小姑娘,收到了毛主席亲自所写的书信。

信里,毛主席诚恳的希望,对方能来参加开国大典。

这位小姑娘当时正在田间地头干活,得知消息后,她激动地跑回家中,和父母表示想要北上。

但经全家商讨过后,考虑到小姑娘身上的伤未愈,路途遥远无法安心,她的父母还是拒绝了她心心念念的北上之旅,并书信一封送到了首都。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毛主席在看过书信后,非但没有对这个安徽的小姑娘不满,反而对身边人说:

“我一定得见一见她。”

究竟这位当时只有14岁的小姑娘,为何会被毛主席亲自邀请,参加开国大典?毛主席又为何会一再想要见到对方呢?

与毛主席相见

这位来自安徽的小姑娘,名叫马毛姐,出生于无为市马家坝村。

1951年9月20日,16岁的她,又一次收到了来自主席发来的庆典邀请函。

这回来送信的,是安徽省代表团的成员,怕小姑娘亲属不同意,他们对家属也是再三保证,会照顾她的生活以及安全。

最终在1951年9月29日,安徽代表团带着16岁的马毛姐,如愿来到了北京,与期待她已久的毛主席终于相见。

当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马毛姐也受邀参加了。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宴会上,代表团团长给马毛姐递了一杯红酒,想让她尝尝这难得的味道。

可马毛姐在接过红酒后,突然就看到了过来和各个代表打招呼的毛主席。

手中的红酒顿时没了吸引力,马毛姐拿着红酒一饮而尽,便来到了毛主席身边,抓着主席的手就兴奋地握紧。

其实,这是马毛姐第一次见到主席,除了激动以外,她仿佛找不到任何言语,心里仿佛有团火在烧,让她呼吸急促,热泪盈眶。

据后来马毛姐回忆道:

“当时我也没喝过酒,看到毛主席,我就把酒喝了,然后紧紧握着毛主席的手不撒开。”

“后来后面来人了,团长就过来,把我松开了,我讲你们真讨厌,不给我在毛主席面前多待一会。”

这件事是马毛姐当时的遗憾,但这遗憾并没有坚持多久,因为在10月3日的晚上,马毛姐又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当年毛主席与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在中南海的怀仁堂观看京剧,马毛姐就被安排在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中间。

开戏前,周总理还为毛主席介绍说:

“主席你看,这就是你邀请了两次的渡江小英雄!”

马毛姐一开始的名字是叫马三姐,因为家中八个兄弟姐妹里,她排第三,所以得名“三姐”。

在怀仁堂看京剧前,毛主席拉着她的手,笑容满面地问了她的名字。

马毛姐太过紧张,便结结巴巴地和主席说:

“我,我姓马,我在家排行老三,小时候大家都叫我三姐。”

毛主席也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自然知道战乱年代,很多家庭都只会给孩子取一些小名,方便养活。

主席想了想,便笑着和周围的中央领导们说:

“这么伟大的小英雄,怎么能没有一个名字?我看你姓马,我姓毛,就叫你马毛姐,你同意吗?”

于是“马毛姐”这个名字,就成了这个渡江小英雄,往后几十年都不变的名字。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马毛姐在北京期间,毛主席对非常照顾,在看京剧的第二天,还把她接到了中南海吃饭。

饭桌上,毛主席不时地为她夹菜,还询问了她是否识字,在家是否有在读书等一系列的问题。

当时北京正处秋冬之际,马毛姐穿着单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很多。

毛主席立刻派人,为马毛姐准备了一套藏青色的呢子服,和一只笔、一个笔记本。并说道:

“你这么小就这么勇敢,不怕牺牲,很了不起,但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

然后,便在她的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之后一直出现在学校墙上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些与毛主席之间美好的故事,都是马毛姐一辈子的回忆,毛主席送她的衣服,马毛姐不舍得穿,一直都小心地放在衣柜里。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马毛姐的女儿刘光林,在采访时还曾表示:

“我母亲常说,这是毛主席给我做的衣服,一定要好好保存起来。”

可在1954年,因为无为县发大水,村里受灾严重,那件装有衣服的柜子,被湍急的江水给冲走了。

之后多年,马毛姐便和家人辗转生活在合肥等地,很少回到家乡。

晚年回到家乡

2021年清明节前夕,马毛姐的女儿刘光林,收到了无为市政府发来的消息。

在这建党百年之际,无为市政府希望能请马毛姐回到家乡看一看,顺便给家乡的孩子们,讲一讲当年的那些事。

自2005年马毛姐脑梗之后,女儿刘光林就很少让马毛姐到处做一些义务演讲,多是在家休养。

但这次是家乡来人,所以刘光林在告诉毛马姐后,她说什么都要回到家乡去。

同年3月28日,马毛姐谢绝了政府派来的专车,让自己的女婿开着私家车,把她带到了当时还是渔村的马家坝。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阔别十几年再次回到家乡,马家坝荒凉又贫瘠的土地上,盖起了高楼、村庄街道、田地河流,一切的一切早已和当年没有一丝相像。

但家乡再变换样貌,乡情还是不会变,马毛姐与他们说着同样的家乡话,只感到异常的亲切。

她像之前一样,与家乡的亲朋父老说着当年的故事,看见这不远处滚滚的长江,马毛姐也不禁红了眼眶。

从当年的渡江战役到如今,几十年风风雨雨,党和人民的付出她都是历历在目,并铭记于心。

很多人都说,她是时代的英雄,可她却总会摇头否认,不是她为社会做了什么,而是党和国家为了人民付出了太多。

她从不会因为当年的英雄身份,向政府索求什么。

因为在她心里,始终都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解放军就没有她之后的幸福生活。

如果当年不是解放军,可能她也会和很多人一样,悲惨而贫苦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悲惨的童年经历

1935年9月,马毛姐出生在安徽无为县马家坝村的一个渔民家中,据她晚年采访回忆,她父母那辈人,被地主军阀剥削严重。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所以在当时的村里,大多生活的都是些和他们一家一样,没钱没地生活的贫苦人。

但好在她的村庄离江近,所以村中很多人家,都会靠养船、捕鱼、贩鱼,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44年,战乱频发,马家坝附近也变得不太安稳,尤其是不知何时出现的一伙“海霸”,成了笼罩在村民们头顶的乌云。

“海霸”在江上的长期横行,让马家入不敷出揭不开锅,没办法,家里便把当时才刚九岁的马毛姐,抱给了别人家当童养媳。

说是童养媳,其实和早些年的仆人丫鬟没什么两样,马毛姐每天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做不好就是一顿毒打。

在晚年的采访里,马毛姐也曾提起过那段时光:

“他们让我去江边捡柴火,捡到才有饭,没捡到不光不能吃饭,还会被打。”

直到1948年6月无为县解放,马毛姐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自从回到家,马毛姐便把当时解放无为县的解放军,当做了心心念念的恩人。

她一直觉得,自己还能活着回到父母身边,都是这些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解放军们的功劳。

马毛姐想要帮助这些全心全意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感谢他们帮助了人民,帮助了自己。

帮助解放军渡江

1949年春天,解放军要解放江南的消息,传到了无为县。

当地的人民群众,对于解放军即将要解放江南,都是无比的兴奋,马毛姐也被高涨的热情感染,和家里人一起拿出粮食和物资,支援前线战士。

同年3月,没有战船和海军的解放军,在强渡长江的问题上犯了难。

原来是蒋介石为了能有喘息的时间,早在几个月前,便把沿江地区的民船、商船全部都收缴了上来。

有些船只,被拉到了江南为国民党己用,有些当场就被就地销毁了。

解放军的百万雄狮和武器弹药、粮草物资这些,都需要民船一点点拉过河。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于是,沿江流域的百姓,都收到了解放军们的动员,可当时百姓家中生计困难,贡献了渔船,家里也就真的没有营生了。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是马毛姐劝导父母和村里百姓,并和大哥带着解放军挨家挨户的动员大家,让大家捐船捐物。

后来解放军部队招募舵手,年仅14岁的她和大哥还瞒着父母,特意跑到离家10公里的凤凰颈大闸,去报了名。

解放部队渡江,要依靠百万陆军协同作战,但陆军里大多都是北方人,水性不是很好,有些甚至都不会游泳。

她和哥哥也是第一时间站出来,首先帮助当时的北方陆军,学习游泳和划船等技能。

那些老船工们会的划船技巧,马毛姐知道的一点都不比老船民少。

她小小年纪,就给一帮战士当老师,教他们如何游泳,如何控制船只和方向,划桨都要掌握什么技巧等等。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当时在无为县的白茆洲边上,众多解放军战士真刀真枪地在船上实地训练,陆军划桨掌舵的人,也在不断练习控船的方法。

训练直到4月19日,解放军召集了船工们,开了战前最后一次的船工动员大会。

马毛姐偷偷跟着大哥,听到了大会动员的内容,因为渡江掌舵手的危险极大,解放军希望,每只船上一家最好只有一人。

她和大哥都来参加了大会,那自然名额也就落在了她年长一些的大哥身上,可马毛姐不放心,竟然背着家里人也偷偷到了江边。

她哥哥的船只,是四艘突击船中的一支,船工给每人发了两枚手榴弹,马毛姐也领了。

4月20日晚,当晚上大家陆续上船后,马毛姐的大哥,竟然在集合队伍里看见她。

她帮忙贴标语,搬物资,并且还要和自己的大哥一起划船渡江,但在船要出发前,马毛姐还是被船上的解放军战士们,拒绝了。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战士们都觉得她年龄太小了,即便她的驾驶技术过人,水性也好,但他们也觉得马毛姐会被之后的炮火吓到。

而且战火无情,他们谁也不能保证她的生命安全,也于心不忍这样小的小姑娘,跟着他们一起拼命。

马毛姐在江边抗议,但周围都是来去匆匆的各个队伍,就连守在岸边的侦查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

看着夜晚平静又显炙热的长江水,她做了一个常人都不敢想的大胆举动。

战士们不让她上船,那自己就来个出其不意,她悄悄躲在了芦苇丛里,等着哥哥的船只过来。

当船上装满了人,驶向在河道拐角处时,马毛姐用手里的木棍做支撑,噌的一下跳上了船。

哥哥看到她在船上还吓了一跳,但马毛姐却和他说:

“不要出声,让解放军叔叔知道了,再送我回去又耽误时间。”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她哥哥没办法,只能带着当时只有十四岁的马毛姐,一起划船去往长江南岸,而马毛姐就藏在船艄的后舱里。

随着渡江战役的正式打响,巨大的水柱,撞击着民船周围的水面,船只因为撑篙不稳导致摇摇晃晃,马毛姐在这危难时刻,从后舱冲了出来。

她接过哥哥手上的掌舵,一手掌舵,一手划桨,让哥哥去撑篙,让拿桨的陆军战士们听着她的口号,一起划向南岸登陆点。

在40多分钟的艰难划行中,敌人密集的炮火也让这个小姑娘的肘部被击中,鲜血瞬间就流了下来,染红了手中的船桨。

但马毛姐依然咬牙坚持、奋力划船,穿过枪林弹雨,最终成为了所有部队前行的指向标,无论敌人的炮火有多密集,也无法减慢这只船行驶向前的速度。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在临近岸边时,马毛姐又利用自己个头小、身体灵活的优势,带领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冲上陡坡。

用一开始发的两枚手榴弹,和船上的解放军战士配合,成功炸毁了敌人在南岸的碉堡,为后续部队上岸清除障碍。

那一晚,她和大哥横渡长江6趟,运送了近百人过江。

等战役结束,马毛姐还和大哥在江里往返多天,救助了不少因船只被击沉,而掉落进江里的战士。

渡江战役期间,像马毛姐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这是无为地区百姓与解放军一起的解放事业。

从一开始的收集物资,到后来的协助过江,无一不是反映了一句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顺民心者昌盛,逆民心者衰亡”。

马毛姐是无数船工百姓的缩影,但也代表了广大百姓们,对于解放军队伍的百分百支持与肯定。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老百姓们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成就了渡江战役,即便是负伤身亡,也永远不忘把生命,献给人们解放的伟大事业。

成为最小的渡江英雄

渡江胜利后,无为地区共涌现出特等渡江英雄2人,特等渡江功臣1人,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

这份表彰的名单中,马毛姐的大哥荣获了一等功臣,可从头看到尾,里面却并没有马毛姐的名字。

原因是因为评选表彰的人,看她年纪太小,以为马毛姐是帮助战士运送物资的人,并没想到她会是渡江中的英雄之一。

马毛姐自己也没在意,大哥想帮她邀功,但却被她拒绝了,她和大哥说,只要解放军能带领大家过好日子就行。

解放军的部队,曾经帮她逃离了挨打受骂、吃不上饭的魔窟,让她能回到父母身边,拥有亲人的关爱。

而渡江战役,对她来说只不过是自己帮助战士们做的一丁点小事,怎么还能要求回报呢!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可她不记得,自会有人替她记得,半个月后,马毛姐和家里人在分来的土地上拔草插秧时,解放军部队找上了门。

马毛姐的事迹,也随之响彻了无为县以及周边地区,政府为她补发了“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的称号。

她也成为了渡江战役中,最小的渡江英雄。

2021年6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着67年党龄的马毛姐,成了第一个上台领奖的受邀嘉宾。

她穿着整齐的黑色工装和皮鞋,坐在轮椅上,被女儿刘光林推上了颁奖的舞台。

当象征着荣誉的七一勋章,戴在了她的身上时,马毛姐眼含热泪。

马毛姐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渡江战役中,靠着日积月累的磨砺和渔船经验,让自己活了下来,但还有好多无名的英雄,被历史尘埃掩埋。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她知道,这个勋章不光是颁给她一个人,也是颁给当年在渡江战役里,所有奉献自我的英雄们的。

所以等表彰大会一结束,当女儿刘光林问起马毛姐,准备把七一勋章挂在哪里时。马毛姐这样说道:

“把勋章送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去,给参观的人们看看,勉励大家要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生淡泊名利、为党为民

马毛姐,一个时代英勇的勋章,她不光用自己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和平建设发光发热。

她会经常通过演讲和报告,来教育之后的孩子们,也能不忘历史,不忘苦难。就像在颁奖典礼上说的一样:

“一生淡泊名利,为党为民”。

当年从北京归来后,马毛姐便听取了毛主席的教诲,在安徽省炳辉烈士子女学校,读书学习。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1954年6月,她正式无为县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之后,马毛姐便投身新中国建设,成了各个工厂单位中坚实的螺丝钉。

女儿刘光林形容她,总是会说四个字,“默默付出”,而马毛姐在生活里也确实如此。

毕业参加工作后,马毛姐便隐藏在了人民群众中,从不主动说起自己英雄的身份。

在平日里,她总会主动站在工作的一线为人民服务,干着最累最苦的工作,也从不抱怨生活。

“碰到困难上一步,面对利益退一步。”是马毛姐的同事们,对她最深刻的印象。

明明是英雄的身份,却总是甘愿成为建设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但马毛姐自己却认为,这是她身为党员应该做的,她始终认为“道理千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

“党叫干啥就干啥,把一切都献给党。”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为党为民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她,不光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也成了群众眼中的榜样。

1990年马毛姐退休后,她便常年居住在合肥,为共产主义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演讲、汇报工作。

她总会对着采访表示,感谢家乡人民的喜爱,感谢社会领导的栽培,也感谢解放军给了她新的生活。

她也会经常到机关、学校里,进行革命演讲和报告,每次提到渡江战役,她总是不厌其烦的,把当年的细枝末节讲述给大家听。

结语

如今的和平年代,不光有政府对于人民的建设和帮助,也有无数像马毛姐这样的无畏英雄,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人心向背渔民懂,何止村姑万万千。”

作为基层,马毛姐坚毅进取的性格,也应该是更好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她比我们经历的更多,对贫困时期的生活也更加感同身受,所以才会在和平年代,也如此奉献自我。

51年,毛泽东两次请安徽小姑娘参加开国大典,主席:一定得见见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人人都可以当时代的英雄。

现代社会,我们不要因为平凡而否认自己,要和马毛姐学习,争做时代的英雄,成为时代的楷模。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只要你有颗向阳而生的心,那么你的人生,也将会充满更多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