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听说过“无茶炊不能算饮茶”之说吗?

 观海览书 2022-10-23 发布于宁夏
俄罗斯人好酒,也爱茶。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对与饮茶文化息息相关的茶炊更是推崇备至,有“无茶炊不能算饮茶”之说。所谓茶炊,就是喝茶用的烧水壶,装有把手、龙头和底座,与老北京涮肉用的铜火锅有几分形似。俄罗斯人将自己的艺术气息尽情挥洒在这一茶具上,使它成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甚至贵为国礼。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俄,普京在自己的官邸设宴,以传统的茶炊煮茶招待来客,向世界展示俄罗斯民族引以为傲的茶炊文化。俄罗斯人还将这一传统茶具带进文学与绘画作品中。




火旺茶炊开
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1618年,明朝使团历经长途跋涉抵达莫斯科,将茶叶等礼品赠予罗曼诺夫王朝的初代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当小小的叶片在沸水中上下起舞、房间里飘满茶香时,沙皇惊诧不已,很快被这种来自东方的奇妙饮品折服。一时间,茶饮风靡宫廷。商人们很快嗅到商机,中俄间的茶叶贸易逐渐兴起,茶也从王公贵胄的专享,渐渐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佳饮。绿茶、红茶、花茶、果茶⋯⋯所有品种的茶,无一例外都受到俄罗斯人的追捧。偏远地区的民众不便购买进口茶叶,便在茶叶中加入各种草木蔬果,或干脆研制出不含茶叶的代用茶,同时将茶树引入高加索地区种植,发展出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仅是舌尖的享受还不足以满足俄罗斯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他们开始在茶具上下功夫。起初,贵族们借鉴英国人饮茶的传统,用瓷器直接冲泡茶叶;后来,商人们为彰显财富,在喝茶时搭配精致的茶点。通常先泡好一小壶浓茶,饮用时再兑开水稀释,边品茶边食用点心。为了确保水温和水量能容纳3〜8升热水的茶炊(Самовар)应运而生。
俄语“茶炊”一词有“自煮”之意,早期也被译为自煮炉。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至于如何发明的已无从可考。莫斯科以南的图拉、乌拉尔地区的苏克逊等城市因建有炼铜厂,很快发展为生产茶炊的基地,仅在图拉州就有几百家铜制品加工厂。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制作材质也不断升级。在廉价的黄铜茶炊基础上,出现了更加贵重的紫铜、镀银乃至纯银茶炊。器身也从“素面朝天”变得色彩斑斓,一些作品模仿俄罗斯民间漆器,先给金属上底漆,然后再绘满花卉图案;19世纪中叶,受到洛可可风尚影响,茶炊也跟着变得花哨,比如包覆珐琅外壳,镶嵌上各种珠宝,配有精致的双层托盘,等等。
茶炊不仅是俄罗斯人喝茶的工具,精致的彩绘更使茶炊成为俄罗斯艺术的载体之一。
苏联1989年发行的茶炊纪念邮票,分别为:经典花瓶形茶炊(30戈比)、梨形茶炊(5戈比)、茶炊桶(10戈比)、葫芦形茶炊(20戈比)。
从家中摆放的茶炊所用材料、制作工艺、装饰的精细度可了解这家的经济状况不少家境殷实的家庭拥有两具茶炊,一为日常生活用,一为节庆时用;一贫如洗的农民家中则多是常见大路货,但那往往是整间破木屋中最值钱的东西。
如今我们见到的工艺品茶炊,基本都是传统款式,以木柴或煤为燃料,采用双耳罐设计,有一种对称的古典美感。结构上也大同小异:主体部分是一个薄壁的圆柱状容器,器身外部装有一对提手,下部开一口连接水龙头。器身内部有一根炉管,炉管下通承托燃料的炉排和接灰盘。整个容器有一大一小两个盖子。
俄罗斯人饮茶用茶炊,热气氤氲间茶香四溢。用水蒸气加热顶部茶壶中的浓茶,再用开水稀释,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玫瑰果酱、奶油、橙子酱、草莓酱等饮用。
使用茶炊时,先将炉管上的小盖打开,从顶部向炉管内填入松球果、木柴或煤并点燃,再开大盖注水。空气通过下部炉排进入炉管,在炉管内产生上升的气流,通过循环将热量传导给水。
向茶炊炉管内填入木柴并点燃,再打开盖子注水,热量传导给水,实现保温。
如通风不畅,则需在茶炊炉管上方加上一根长长的管道,增加进风量。
农家用茶炊时会将其内部的管道通过弯管直接连到烟囱上通风,如果木柴受潮或者外出遇到雨雪天气,茶炊必须人工手动向内吹气扇火,此时就会用到一种常见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工具——皮靴。用扇子扇火无法应对俄罗斯室外恶劣的气候,而皮靴韧性十足,风力强劲,将皮靴套在炉管上不断搋(chuāi)气,不一会儿便生起火来。水沸腾后,将冒烟的木柴取出,倒入燃烧的无烟木炭。此时可以拆掉连接管和烟囱,在茶炊顶部放上茶壶,用热气加热茶壶中的浓茶。
在野外使用茶炊时,为加速气流流通,俄罗斯人常使用皮靴为茶炊搋气,这一习惯经常使外国游客大惊失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提高效率和清洁环保,茶炊的燃料也从需要不断续添的木柴逐渐改为方便添加且更为节省的煤油、酒精;为了烧水安全,人们为茶炊设计了可拆卸的底座,既稳当又便于携带。20世纪上半叶电力普及后,工厂又推出电茶炊。这种电茶炊非常接近现在家用的电水壶,只不过还沿袭着原有的外形,但无法自动断电。20世纪90年代,来自中国的电水壶凭借物美价廉的优点迅速占领俄罗斯市场,并取代了电茶炊,成为俄罗斯人饮茶的现代化工具。自此之后,茶炊渐渐退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复古单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茶炊逐渐取代了铜茶炊的地位。
苏联1989年发行的茶炊纪念邮票,分别为:经典花瓶形茶炊(30戈比)、梨形茶炊(5戈比)、茶炊桶(10戈比)、葫芦形茶炊(20戈比)。

▲本文选自2022年10期刊,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茶炊之乡”图拉
外国游客对图拉这座莫斯科以南约170公里、人口不足50万的城市或许有些陌生,但在俄罗斯,它可是如雷贯耳:卫国战争中数次战役的主战场;有图拉枪炮厂等军工设施、靠精良武器重创纳粹德军的钢铁要塞;城外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诞生与长眠之所⋯⋯在这些光环之外,图拉还是茶炊之乡。俄罗斯民间流传着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去图拉不必带上自己的茶炊”(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не ездят),意为“不必多此一举”。
莫斯科南部城市图拉被誉为“茶炊之乡”,生产的每一个茶炊都由工匠手工制作、彩绘。
1778年,图拉的利西岑兄弟开办了俄罗斯第一家专业的茶炊工厂,生产状若小酒桶的茶炊。自那时起,图拉就凭借充足的原料供应、大量的熟练工匠和丰富的市场需求,一直独占俄罗斯茶炊制造业的鳌头。图拉这个名字,也紧紧地和茶炊绑在了一起。俄罗斯人习惯走哪儿都要带上茶炊,以便在旅途劳顿时喝上一口热茶,唯独去图拉可以轻松前往。究其原因,竟是图拉的茶炊种类太多了,很容易找到称心如意的。
19世纪勃列日涅夫送给尼克松的银制茶炊
俄罗斯有多家茶炊博物馆,其中最大的就坐落在图拉。图拉茶炊博物馆藏有从18世纪起至今的各式茶炊,参观者既能近距离欣赏到利西岑工厂的古老茶炊,也能看到皇家专供的工艺品茶炊和苏联时代的电茶炊。图拉人发自内心地热爱茶炊,将其视为城市象征。如今,每年仍有60万件以上的茶炊从图拉走向世界,是不折不扣的“茶炊之乡”。


图拉茶炊博物馆收藏的纯金茶炊、纯银茶炊摆件、琉璃茶炊。
对俄罗斯人来说,无茶炊不算饮茶,而对图拉人来说,无蜜糖饼干亦不算饮茶。这种饼干看上去像块雕刻着图案的扁平棕色花砖,里面夹着果酱或炼乳馅料,口感扎实,香甜可口。在茶炊诞生之前,图拉人就已生产这种茶点。它的制作工序有点像做月饼,把包裹好馅料的蜂蜜面团放进模具里压制成型,然后进炉烤制,最后刷上糖浆。从原料到尺寸,图拉人对蜜糖饼干有一系列严格要求,因此不是所有蜜糖饼干都能被冠以“图拉”之名。蜜糖饼干伴随图拉人一生,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喜得贵子的家庭里,人们按照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制作饼干,并分而食之作为庆祝;小伙子拿着心形蜜糖饼干向女孩求爱,女方动心就接受,当众掰断则表示绝无可能。
蜜糖饼干是图拉的特产,茶饮时常作为佐食。
浓郁的艺术气息
俄罗斯人喜爱茶炊,不仅因为其雅致的外观,还因炉管中噼啪作响的木炭和沸腾时的水声能让身心放松,获得内在的宁静。这种对茶炊的情结,自它诞生之日起,一直绵延在文艺作品中。
“俄罗斯文学的太阳”普希金在他的传世名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写道:“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诗人笔下的茶炊浸透着俄罗斯茶文化特有的气质。
现实主义巨匠、被鲁迅先生誉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短篇小说《穷人》中将茶炊视为家的象征。当主人公回忆家乡时,总会想起自家茶炊温柔的鸣响:“要是现在能在家里多好啊!我会坐在我们家的小屋里,和家人一起,坐在茶炊旁,该是多么温暖,多么美好,多么熟悉啊。”陀翁还在《地下室手记》中写道:“让世界见鬼去吧!我只想喝我的茶。”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契诃夫笔下也常有茶炊的身影,他在短篇小说《新娘》中写道:“桌子上,茶炊轻声地滚沸,只有萨沙一个人喝茶。”《契诃夫书信集》中记录了契诃夫的父亲去世后,他写信教妹妹如何安慰母亲:“你告诉妈妈,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茶炊代表着家庭的安宁与祥和,衬托出主人的好客。聊天时,它更是兴味盎然的催化剂。”可见茶炊之于俄罗斯人的重要地位。
此外,茶炊也屡见于画作中。茶炊是家庭繁荣富足的象征,不管是人声鼎沸的酒馆,王公贵胄的庄园,还是乡村野外的寻常百姓家,茶炊都被放在房子里最显眼的地方,占据着人们的视觉中心。在相隔百余年的画作中,描绘着不同形态、材质的各色茶炊,体现茶炊超越了阶层和地域,佐证着茶炊是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根基之一。
尼古拉·博格达诺夫·贝尔斯基创作的油画《老师的客人》
最负盛名的画作当属库斯托季耶夫1918年创作的《商人妻子的下午茶》(Купчиха за чаем)。一位商人的妻子坐在豪宅的露台上惬意地饮茶,身后是美丽的城市风光。体态丰腴的妇人优雅地端着茶杯,身旁倚着可爱的猫咪,面前的餐桌上摆满水果与茶点。纯银茶炊壶身光可鉴人,倒映着贵妇华美的服饰;拆去烟囱的壶顶上放着精致的茶壶,从繁复的花纹来看价格不菲。而如此贵重的茶炊也不足以成为画面的中心,更加凸显了商人家境之富有,从中不难窥见当时俄罗斯富商的奢靡生活。
库斯托季耶夫1918年创作的油画《商人妻子的下午茶》
当下,尽管咖啡对俄罗斯的茶叶消费造成一定冲击,不少年轻人已不再“嗜茶如命”,而更习惯饮用咖啡,但每家每户定有一个茶炊,尽管更多起到装饰的作用。每逢隆重的节日,俄罗斯人一定会把茶炊摆上餐桌,家人、朋友围坐在茶炊旁饮茶,享受难得的相聚与温暖。
新年期间,人们围着莫斯科红场上的巨型茶炊购买茶饮,喝下一口热茶,给寒冬带来一丝暖意。
俄罗斯人参加“白色海滩”运动,赤身裸体在雪地中,旁边是穿着熊玩偶衣服的人,桌上摆放着茶炊以享用热茶。
无茶炊,不饮茶。茶炊象征着家、团聚、温暖。茶炊中,轻声滚动的沸水声让俄罗斯人身心宁静,一口滚烫的热茶抚慰冬日的寒冷和一天的劳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