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渐华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视频制作:张东岳 陈晓晴 文子玉 蔡艺芃 齐学家 孙嘉玮 孙诚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与会代表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重庆市大足宝顶山石刻景区大佛湾的南崖,一座金光灿灿的主尊观音造像盘坐莲花宝座,慧目下视、慈悲安详,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集雕刻、贴金、彩绘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曾经的造像,因历经800多年风雨存在石质胎体风化、残缺,造像表面金箔开裂、脱落等34种病害。

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代表作为一名千手观音的“文物医生”,自2008年起担任千手观音保护工程石质修复组组长,和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历时8年终使千手观音重放光彩。“文物事业作为我们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文物,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举措。”陈卉丽告诉记者。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7载,陈卉丽用指尖与古人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陈卉丽认为,未来的文物修复工作,需加强系统性,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珍贵文物“延年益寿”。同时,强化文物保护的科技支撑,如运用X光、超声波等科技手段开展文物“体检”,发现文物的“内伤”,更好对症下药,提升文物保护修复质量。此外,要广泛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拓展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的平台,与全世界共享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瑰宝。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对此,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代表深有体会。

“每场基层巡演的观众都能有两三千人,老百姓很喜欢我们的演出。”黄艳艳告诉记者,从艺23年来,她始终不忘“戏曲来源于民间,根在民间”,坚持每年下基层演出300余场。在曲目创作中,她注重挖掘贴近群众生活的鲜活素材,创作了一批讴歌群众幸福生活、反映新时代新面貌的现代戏。

在她看来,文艺创作需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具有坚韧的艺术生命力。“莆仙戏作为我国现存古老剧种之一,仍保有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守正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遵循。”黄艳艳告诉记者,保护传统、继承传统是莆仙戏继续前进的根基,而创新发展,吸引年轻观众,则是莆仙戏与时代同行的支点。在未来,要把握社会趋势,顺应时代潮流,同时把握文旅融合契机,通过实景演出、文创产品展销、非遗研学等活动,助推莆仙戏在年轻群体中传播。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粹,镌刻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我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乡音和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弘扬经典传统文化,为熔铸民族凝聚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尽绵薄之力。”黄艳艳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