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怀 | 1986年,石兴邦先生与昭陵二骏的回归~

 恶猪王520 2022-10-23 发布于新疆

图片

全文约 3400字,阅读约 分钟

图片
石兴邦(1923年-2022年)

2022年10月21日下午16时45分,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石兴邦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他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开创者,创建了以社会人类学方法诠释考古遗存的科学范式,为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和中国特色考古学体系构建做出重大贡献。

除了在考古学上的重大贡献之外,上世纪80年代,石兴邦先生与我国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昭陵二骏”之间,还有着一段令人感慨的往事,当时差一点就促成了二骏的回归。尽管参与者付出了极大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图片

1986年5月,时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的石兴邦,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邀请到美国做学术交流。在美访问期间,石兴邦见到了哈佛大学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

石兴邦与张光直是老朋友。他们不但曾先后受业于同一恩师,而且改革开放后,张光直先生曾多次到陕西访问。

图片

▲张光直(1931年—2001年),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图/网络

此前,张光直曾不止一次向石兴邦提起昭陵二骏回归的问题,这次趁着石兴邦到美访问,他又提起此事。

张光直说的“昭陵二骏”指的是“飒露紫”和“拳毛騧”。这两块大型浮雕石刻原来和“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四块石刻一起,合称“昭陵六骏”。这组石刻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是为纪念六匹追随唐太宗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而成。1914年,“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被盗,辗转于各路文物贩子之手,最后流失海外,后入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石刻也曾被打碎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

▲珍藏在西安碑林的昭陵六骏,其中两骏是复制品。图/网络

张光直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戴逊馆长跟他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经常提起昭陵六骏分离的事,感到很遗憾。虽然身为美国人,但戴逊愿意为六骏团聚做一些努力。张光直希望趁着石兴邦访问美国的契机,促成二骏回归。

石兴邦一听,非常高兴:

我是陕西人,二骏又是从我们陕西运出去的。二骏回归的事,我当然责无旁贷。

一见到张光直,石兴邦就拉着他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去看昭陵二骏。

后来,回忆此事,石兴邦先生仍记得见到二骏的那一刻:

第一次看到真品,非常亲切。

图片

▲珍藏在宾大博物馆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图/网络

图片

▲“拳毛騧” 图/网络

图片

▲“飒露紫” 图/网络

随后,他与张光直一起拜访了戴逊馆长。戴逊非常坦率,一见面便声明:

二骏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宾大博物馆的财产。我们是通过商业手段购买的。

自从“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石刻入藏宾大博物馆后,各方指控他们盗取中国文物的声音便从未间断过,对此他们感到非常委屈。戴逊一上来的声明,也是要表明立场。

接着,戴逊说,他非常同情六骏分离的现状,他也希望二骏可以回到中国去

一种方法是,中方可以把它们借回去展览,展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或者采取互赠的方式,美方把二骏交还中国,中方向美方赠送两件其他文物。

图片

▲宾大博物馆 图/网络

图片

戴逊的话让石兴邦又惊又喜,离开祖国七十年的二骏回家,看来指日可待了。

与戴逊会面后,石兴邦立即向陕西省文物局报告了这个喜讯。

得知这个消息,陕西省领导和文物部门都非常高兴。于是,他们向国家文物局打了报告,很快得到了“同意”的批复。

满怀欣喜的石兴邦,一方面致函张光直,请他联系戴逊,一方面请碑林博物馆选两件唐代石像,用于与宾大博物馆交换。

图片

▲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网络

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美国三十多个州的州长来华访问,到西安后,他们参观了碑林博物馆。当他们参观到昭陵六骏时,讲解员按照说明牌上的说法向他们介绍,昭陵二骏被美帝国主义分子盗取,现存于宾大博物馆

碰巧访问团里有一位是戴逊馆长的挚友,他听到解说后很不高兴,立即给戴逊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

作为一个宾州人和宾大的校友,我想让你相信,我和代表团大多数成员,一想到一所令人尊敬的高等学府,尤其是美国这些意欲为其他国家作道德典范的高等学府,展出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展品,就异常难堪,感到很丢人!假如宾大若真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这两匹唐马,假如我看到的解说词属实的话,那就应该立即归还它的尊贵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假如中方的解说词不符合史实的话,也希望能阻止这样的谴责。

这封信很快就通过张光直转到了石兴邦手中,戴逊当时的不快,可想而知。本来一帆风顺的交换事宜,此时却显得有点儿不合时宜。张光直在写给石兴邦的信中也表示“气氛困难”。

图片

二骏回归在即,不能让一块小小的说明牌给挡了路。那段时间,石兴邦马不停蹄地从中斡旋,企图用自己的诚意挽回不利的局面。虽然美方已经心存芥蒂,但交换的事总算没有因此而告吹。

此时,碑林博物馆已经挑选出两尊唐代石造像,打算与宾大博物馆交换。一尊是一米多高的佛像,另一尊是两米多高的菩萨像。

石兴邦把两尊石像的照片和资料用航空信寄给宾大。没想到,信还没出国门就被海关扣下了。海关认为,这是文物不能寄往海外。任石兴邦怎么解释,可规定是硬性的。两尊佛像的资料送不到戴逊手中,下一步的工作根本无法进行,石兴邦非常着急。

此时,宾大博物馆计划要举办一个陕西文物展,石兴邦得知后,急忙托赴美参展团的工作人员把两尊佛像的资料交给戴逊馆长。

后来,石兴邦曾回忆道:

说起来,这个马也是多灾多难。这老兄到了美国后根本就没把照片带给戴逊,原封不动又给我带回来了!

他把照片还给石兴邦时说:

人家不同意,算了吧!

石兴邦说:

你根本就没给人家,怎么知道人家不同意呢?

石兴邦先生后来猜测,大概是受托者在美期间听到了一些对华不太友好的声音,索性就没去宾大。

此后不久,戴逊生病动手术离开了馆长的位置。几年后,张光直教授也罹患美尼尔氏综合征。二骏回归的事情便这样搁置下来。

图片

▲宾大博物馆中国圆厅 图/网络

石兴邦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光直又扶病来过北京一次。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抓着石兴邦的手说:

现在宾大博物馆的馆长跟我也是好朋友,咱们努努力,没准还能把二骏弄回来。

此后不久,张光直先生便病逝了。直到现在,石兴邦还留着当年与张光直的通信。离二骏回家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了。


石兴邦简介


图片

石兴邦,1923年10月出生,陕西耀县人。1950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室副主任,1984年8月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1985年6月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12月退休。

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边政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浙江大学人类学系,师从夏鼐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工作,先后任所务秘书、长江流域考古队队长。1961年调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76年重返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调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1985年任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兼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曾担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

石兴邦一生致力于田野考古与学术研究,主持发掘西安半坡、沁水下川、临潼白家村等重要遗址,组织实施周原、咸阳、雍城、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一号坑等重大考古项目,主持开展长江流域考古调查发掘、关中地区考古调查、长江三峡地区的考古和勘察等重要考古工作。出版《西安半坡》《临潼白家村》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体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新石器时代体系及其有关问题》《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辩证发展及其源流的考察》等论文百余篇。半坡遗址的发掘更是促生了中国首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

石兴邦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搭建起陕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谱系的基础框架,开创了中国聚落考古的先河,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为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和中国特色考古学体系构建做出重大贡献。重视人才培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北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为中国考古培养了一批批后备军,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成为科研一线的中坚力量。完善了陕西考古体制机制建设,在陕西省大遗址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陕西考古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了基础。曾荣获“中国第二届考古学大会终身成就奖” “陕西省社科名家”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界评价称:“石兴邦先生的学术人生,由半坡出发,跨入史前时代,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解构理论,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