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行绍兴 骑游诸暨”日记(22-07-05~07)

 上海崔哥 2022-10-23 发布于浙江

“骑行绍兴  骑游诸暨”日记

D1.

2022年07月05日  星期二  天气:上虞、绍兴、诸暨,多云,28-35℃

今天起骑游诸暨,行程安排三天,计划游览:斯宅村、溪北村、边村、十四都村、杨家楼村、次坞村、东白湖、牌头镇、草塔古镇、枫桥镇、西施故里等。

今天的骑行线路是:上虞-(绍兴)平水镇-(诸暨)赵家镇-斯宅村-东白湖(镇)-璜山镇-溪北村-牌头镇。路书参数是:里程134.4km、爬升1339m、平均坡度0.285%、途中有三段骑行坡段,分别为3级、4级、4级。

4:45出发,走上虞四环转国道G104“京岚线(北京-福建平潭)”,到径口村向南走“白富线(白塔头村-富盛镇)”。白富线前几年走过,它南面依山,道路较窄,加上沿途有商品混凝土公司,重载车辆多,沿途不少路段有洒落的水泥、砂浆、石子等建材,路况不太好。不过今天骑行经过这里,道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过乌石村转“平陶公路(平水-陶堰)”,这是一条“阳光”大道: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远方的青山,路边低矮的山坡上是整齐的茶园。过绍兴茶场后转“西上线(西湖桥村-上浦镇)”,开始今天的第一道爬坡路段。翻过2、3公里长的坡道,下坡到梅园村,穿过乡村道路,到平水大道。沿平水大道穿过甪里岙隧道后来到平水江水库,公路依山临水,景色很美。

平水江,古称若耶溪,平水江水库亦称“会稽山天池”。始建于1958年,1964年完工。水库周围群山环抱,水面碧波荡漾,波光岚景,宛然天池。水库浅水区游鱼可数,岸边沙滩可为天然浴场。水库有三座形状优美,大小各异的小岛,自南到北曰湖心岛、狗头岛和蛤蟆岛。水库西部又有文将军山、武将军山、虾公山互为鼎立,与东部三岛遥相呼应,融湖光山色于一体。平水江水库是会稽山风景旅游区的中心。平阳寺在其东,云门寺在其西,秦望山、云门山、化鹿山环湖而立。

过平水江水库后走“十赵线(平水镇-赵家镇)”,这段公路穿行在山谷里,道路很窄,沿途“串联”着一些山村。“十赵线”公路沿途没有加油站,无处给水杯续水,不敢大口喝水,但即便“省”着喝水,水杯也很快见底,到了一个叫横路村的行政村时,见路边的村便民中心已经上班,便去“讨”了一杯水。

过横路村,又开始爬坡。这里已是会稽山香榧产区了,附近也是著名的“香榧森林公园”。香榧,简称“榧”,是稀世珍果,培植一枝成榧常需长达20年左右方有收获。香榧的生命力极强,产果期通常有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且香榧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就是从开花到结果,要经过三年才能成熟,所以枝头上三代同堂,因此,香榧也被称之“三代果”、“公孙树”。香榧以其色、香、味俱佳而见称,宋代诗人苏东坡也有诗曰“彼美玉山果,餐为金盘食”,可见其诱人的程度。它不仅香脆可口,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多种药用价值,具有化痰、止渴、清肺润肠.消痔等功能,香榧果衣还可以驱蛔虫,所以吃的时候不必将果衣去得非常干净。香榧仁含脂肪50%,脂肪酸中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8.4%,因此有降血脂的功能,可预防血管硬化、冠心病,还有美容长发等作用。

翻过岭,进入诸暨界。开始下坡道。这段下坡道道路平整、车辆稀少,下坡风驰电掣,非常之爽。半山腰有个村子叫“驻日岭村”,驻日岭村名的来历:相传当年朱元璋起兵经过这里,傍晚时分,见斜晖脉脉,金光万丈,太阳欲落未落,仿佛驻扎岭上,遂脱口而出:“驻日岭”,于是这条斗折蛇行的岭子有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名字——驻日岭。

8:00不到,骑行了61公里余,到诸暨赵家镇。赵家镇,地处诸暨市东部,东与柯桥稽东镇接壤;东南与嵊州谷来镇毗邻;南、西南邻东白湖镇、东和乡;西、北毗连枫桥镇;东北与柯桥平水镇相邻。

过赵家镇走“枫谷线(枫桥镇-谷来镇)”。此时太阳已高悬头顶,虽已高温季节,不时爬坡下坡,但山岭之间,植被丰茂,清风徐徐吹来,到也不觉十分炎热。

不觉又骑行了24、5公里,9:30左右到东白湖边。东白湖原名陈蔡水库,因坐落于东白山下而得名,位于诸暨市东南部,浦阳江支流开化江上游的陈蔡江上,上游有上林溪、河图溪、西塘溪、流子溪、殿口溪五条支流汇入水库。湖面达4平方公里。四周青峰屏立,林木苍郁欲滴,山色水色天色都如明镜般澄明清澈,整个景区犹如碧玉妆成。东白湖湖湾港汊深幽曲折,半岛星罗棋布,且大多三面环水,形态俱佳,清水、浅滩相拥,古木、花草相连,野鸭、白鹭相伴,鸟语花香阵阵,空气清新怡人,自然形成了诗意空间。湖内有擂鼓坪等半岛,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库周围有天桥观景处、东白山自然保护区入口处园林小品旗山禅寺等景点。

从枫谷线折入环湖线,翻过山林,就到了斯宅村。斯宅村地处会稽山南麓,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

斯宅历史悠久,建置沿革,屡屡有分合。古时这里称为上林,以五代乾祜二年(公元949年)时在五指山所筑造的上林院而得名,斯氏后裔现仍以“暨阳上林斯氏”自称。南北朝宋时设小济里,属“孝义乡”,因孝子贾恩而名。相传,贾恩为南朝宋时人,少有至行,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母亡未葬,为邻火所逼,贾恩和妻柏氏号哭奔救,邻居赴助,棺榇得免,但贾恩和妻子都被烧死。为了表彰贾恩的孝举,改上林为孝义里。旧孝义乡自宋至清均分属四十二都和四十三都。民国初期设上林乡以及至道乡,1947年合称斯宅乡。1951年至1955年,分为上林乡、斯宅乡、小东乡等三乡。1956年至1958年期间,上林乡与小东乡先后并入斯宅乡,并改称东方红公社。1981年10月又分拆为斯宅、小东两公社,又于1983年间重新改为乡。1992年5月斯宅小东两乡重新合为斯宅乡,至2005年与陈蔡镇一起并为现今的东白湖镇。

斯宅村村落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村内至今完整保存的清代古民居建筑有14处之多,被称为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千柱屋(斯盛居)、下新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规模宏大,造作讲究,保存完整,其中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更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耕读传家在斯宅村流传久远,这里不仅保留着从旧式私塾到族塾,新学的脉络遗迹,也走出了许多在文教,科技,财经,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如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键,教育家斯霞,焊接专家斯重遥,历史学家斯维至,棉纺专家斯光霄等等。

诸暨斯宅,斯姓之宅也,也是中国斯姓最大聚居地。斯宅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太多的历史人文,太多的风物教化,太多的景致与特色,也有太多的传说和故事。然而追根溯源,斯宅的故事首先从“孝”字开始。

话说三国东吴时期,法律严酷,入狱的人就太多了。赤乌元年(公元238年),廷尉史伟于心不忍,因见狱中有罪犯服刑太重者,或罪减一等;有非罪者,或怜而释之。时有奸臣上殿奏本,诬告史廷尉“目无王法,私改刑律”,吴大帝孙权龙颜震怒,当庭下旨逮捕史伟,将处极刑。史家祸从天降,无异晴天霹雳,正当危急关头,史伟的两个儿子站了出来,长子史从年方十六,幼子史敦年仅十三,兄弟俩联名“泣血上书”,争愿捐躯以代。案件闹大,孙权的母亲吴国太知道后亲自过问,且史家两子如此孝行,孙权闻之亦深受感动,原来孙权也是一个有名的孝子,遂喟然叹曰:“子愿代父,孝也;兄弟争代,义也。”还禁不住拍案叫绝:“斯孝子也!”当下复查此案,方知史伟忠心为国,乃下诏赦罪,将史伟官复原职,并御赐“斯”姓,又旌斯敦为孝义郎。一说吴国有规定,死罪获赦后必须改姓,史伟一时拿不定怎么改,机敏过人的幼子史敦说:“皇上曾曰'斯孝子也’,'斯’'史’同音,今改斯姓,岂不是皇上赐姓吗?”众皆称妙。总之不管怎么说,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斯”姓,斯伟便是开宗之祖。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周围被青山绿水环绕,风景盛好。由于这里远离城市,许多古迹得以保留至今,值得一游。为什么在穷山僻水之间会建有如此规模和艺术的建筑群呢?在千柱屋大门上方的砖雕可以找到答案:小船出去,赚到钱以后大船回来,并受到尊重。几百年以来斯宅的祖先们就是遵循这一传统,出外赚钱,将财富带回家乡盖房子,将古代文明凝固在建筑里流传至今。

沿“浬斯线(浬浦镇-斯宅村)”折向东,公路南边是上林溪,向东行1公里不到,过螽斯桥就是千柱屋。千柱屋,又称斯盛居,现为斯姓后裔居住。因屋有千柱而得名。这宅子是斯宅古村落中最气势恢宏的建筑,于1798年由三十二世孙时当地巨富斯元儒所建之住宅,也是主人斯元儒和他分给4个儿子的房产。

斯元儒(公元1753年-1832年),字翼圣。太学生,议叙授登仕郎。五代同堂。旨旌给建“义士坊”。幼时与兄元仁以同邑乡贤蔡东轩为师,师不轻许人,唯目元仁、元儒为大器。元仁既入郡庠,读书为善,士林推重。元儒以父年迈,独力负荷家业。凡木厂竹坞,一切田园,逐项分理。又知人善任,五行百产之精,盈仓满坞,而明年茶标南回,获利无算。道光十二年(1832)捐造考棚,以2000金首倡。以故,受宪奖则赐以“襄成赈务”之匾,蒙国恩则旌以“乐善好施“之坊。

千柱屋分布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为庭院式组群布局。总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为座南朝北依山而建的建筑,东西宽108.5m,南北深63.1m,长与宽比例为黄金分割点。屋内有8个四合院,10个大天井,36个小天井,楼房121间,柱子1322个,柱子为杂木。东西侧以正门为轴线设门四座,共发纵向五进。千柱屋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气势最恢宏的台门,10个四合院分别冠以“双槐堂”、“双桂堂”等名称,各自成章。千柱屋内各房独立,院落之间又有廊檐相连,四通八达,互不隔离,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巨宅造作讲究,工艺精湛。大门五扇,正中大门上方青石浮雕大篆“于斯为盛”为米元章手迹。其余四门均饰以砖雕,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内容多为历史故事。环宅数十窗户,窗棂均用青石透雕,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宅内门、窗、柱、梁、牛腿等雕饰十分华丽,都出自民间建筑工匠之手,使千柱屋成为民间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

位于正屋天井照墙的“百马图”, 由21块方砖合成,总长704厘米。其中所雕马匹神形毕肖,人物形态各异,所描山水林木,细致入微,自然得体。或枯或荣,或简或繁,虚实相同,结构严谨,是罕见的砖雕艺术珍品。

游过千柱屋,回到浬斯线,在公路边还有发祥居和上新居。从外形上看,发祥居、上新居和斯盛居比较类似。

下新屋,又称发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门,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筑东西面宽59.4米,南北进深54.8米,占地面积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屋,大厅,座楼。三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中轴线内端左右两侧配置内厢房(大厅前的两侧与座楼前的两侧),外端左右两侧各筑东西廊屋(外厢房)九间三弄,廊屋通过弄分别与门屋,大厅,座楼相连,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

上新屋,又称上新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与千柱屋一样是斯元儒所建,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青石门额上和斯盛居一样刻有“于斯为盛”四个九叠篆大字,取自孔子《论语》,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兴盛。上新屋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上新屋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精湛,门、窗、梁、璧、马头墙、鱼池石栏上满是雕刻。

斯宅还有新谭家、牌轩门里、门前畈等台门,华国公别墅、笔峰书院、居敬堂、斯民小学等古建筑及乐善好施坊、小洋房、裕昌号等景点。

从斯宅出,沿浬斯线绕过东白湖,11:20左右到东白湖镇,上午骑行了104km。午饭在东白湖镇上吃面条,外加一瓶冰啤酒解渴。

吃过午餐,稍事休息,出发。

东白湖镇由原陈蔡镇、斯宅乡合并而成。镇西是陈蔡村,村中有蔡氏宗祠“敦伦堂”。陈蔡是蔡元培先生的祖居之地。2013年陈蔡村委会投资200多万元,利用宗祠翻建建造了“诸暨蔡元培纪念馆”。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是素食主义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离开“敦伦堂”、“诸暨蔡元培纪念馆”开始下午的骑行之旅。沿浬斯线到浬浦镇外浦村转省道S211到璜山镇。转“璜八线(璜山镇-八一村)”、“上齐线(上新屋村-齐村)”到溪北村。

溪北村位于璜山镇西南面,原为吴峰山下一块无名滩涂,明末清初,徐氏先祖联合马氏家族,筑堤截流,使龙泉、梅溪之水改道向东,让原来的滩涂变成适宜生存发展的良地,然后在这里建造了新宅。因新宅位于梅溪之北,所以取名为“溪北”。

这个古朴的村落,青山如半月环绕,别有一幅宁静古朴的美好样子。溪北村,依偎在吴峰山下,一座座古建筑就背靠吴峰山,面向龙泉江,以精美恢宏的13幢古民居建筑群落闻名遐迩,最大1幢有85房之巨,越中之地那些聚族而居的大宅家族生活,在这个村落里可窥视一斑。溪北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其中最为出名的两座古宅分别为新一堂和继述堂。

新一堂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水塘,名曰“丰秋塘”,直径约20米左右,水深约1.8米,建于清乾隆末或嘉庆初。池塘中的水犹如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清晰可见塘底的鱼儿来回游荡。新一堂整体气势恢宏,座楼三进,左右厢房五列,总占地有4603平方米,内有楼房85间、弄28条、基头17个,大小天井26个,屋柱778个,为溪北村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宅。

继述堂占地面积2511平方米,内部各种雕饰巧夺天工,牛腿、斗拱、门窗均雕刻精美,尤其是檐廊下面,或镂空雕花,或平板花雕,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灰白的墙,徽式的檐,青白的门框。淡雅的色彩,简单却精致的装饰,漫步溪北村,恍如穿越到了明清的某个私宅中。每一幢古民居里,都可以看到大量精妙绝伦的雕刻作品,它们大都以民间传说和古老的图腾为题材。屋虽然经历长时间后,并不完整,但它留下的雕花,真是精美绝伦。似乎有木结构的地方,无一处不雕刻。尤其是檐廊下面,层层叠叠,排排挤挤,那叫个密不透风。雕刻的题材有花卉、人物,有连环的故事,有缜密的情节,真是美不胜收。

溪北的每一幢古民居里,都可以看到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量雕刻艺术作品,它们大都以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将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象等,巧妙地组合在木、石、砖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涵以及民俗信仰,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溪北的建筑雕刻可谓富丽堂皇、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一般梁面、梁托上都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门窗、板壁几乎都饰有镂空花雕或平板花雕,其水平之高,工艺之精,令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游过溪北村,沿“上齐线”回到“璜八线”,转“诸齐线(诸暨市-齐村)”,往西北方向骑行。下午骑行,头顶太阳,酷热难挡,公路边有行道树,树下有阴,可以蔽日遮阴,还能忍受,有的道路走向正好阳光直射,骑行就像在烧烤。在进排头镇的一段路,约有1公里多,道路宽阔,无半点遮挡,时值太阳当头,加上又是一日之中气温最高的时间,简直要把人烤干。大概2:30左右到牌头镇。

牌头镇地处诸暨西南部,北距诸暨市区14.5公里,南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仅48公里,是诸暨的南大门,素有“婺越要冲”之称。据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大将胡大海在龙王殿斗岩山扎兵。元朝兵马驻扎在金家山头,整天擂鼓激战,双方伤亡极大,人头遍地,故此得名“排头”。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在现下市头设有牌坊,后人逐渐将“排头”改称为“牌头”。现因牌头镇驻地为牌头村故名。

牌头是一个历史古镇,挟有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早在宋代相关文书中,就有了牌头的记载,并留下了不少古迹。镇东的越山,为吴越古战场,历史悠久。千年古刹越山寺,始建于唐代,名扬浙东。镇西的斗岩,素有“小泰山”之称,是五泄-浣江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道凝山、古汉墓葬群、江南第一天然大佛等名胜古迹。

入牌头镇,先找住宿,在越兴路一带有数家宾馆,骑行过去到也非常方便、顺利。这里并排有三家宾馆、对面又有二家宾馆。老板娘开价80元,还价70元。入住后先洗澡、洗衣服,休息到3:30后想去斗岩景区玩玩。宾馆到景区才1公里左右,到景区一问,4:30景区关门,时间太仓促了,明天吧。回到镇上,兜兜看看,把晚饭吃了。

   当日小结:

    支出:斯宅游览30元;午餐(东白湖镇)雪菜肉丝面、啤酒,15元;晚餐(牌头镇)肉蒸蛋、榨菜炒豆腐干、啤酒、米饭,24元;住宿(牌头镇)70元。合计139元。

骑行参数:距离152.3公里,运动时间08:31:53小时,全程时间12:20:18小时,运动均速17.85公里/小时,全程均速12.34公里/小时,上坡35.48公里,爬升1358米。骑行轨迹编号:#116283200

D2.

2022年07月06日  星期三  天气:诸暨,晴,28-36℃

今天的骑行线路是:牌头镇-斗岩风景区-同山镇-边村-五泄镇-十四都村-杨家楼村-草塔古镇-大唐街道-诸暨市-西施故里,路书参数是:骑行里程51.45km、累计爬升564m、平均坡度0.605%途中有三段骑行坡段,分别为3级、3级、4级。

今天的骑行里程不多,想增加一项节目,就是游斗岩风景区。昨天下午去景区看了看,景区是早上7:30开门,但售票员却说要8:00才开始售票。回到宾馆同老板娘说起,老板娘说早上附近人要早锻炼,不会8:00才开门的,你早点去可以不用买票了。

我依然是5:00出发,先到街上去吃点早饭,然后过去。到斗岩景区也就5:30不到,已经看见有人在景区进出了。我呢,看景区大门紧锁着,就从左侧的小门过去,但里面有铁丝网围着,我找到一个缺口就进去了。往里走是个谷地,都是碎石,也没有路。这里可能在雨天是条溪流,但今天几乎看不见水,往上爬行数十米,才见右面隔着小溪是景区步道,费了好大劲上了步道。

斗岩风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南部。主峰斗岩,原名陡岩,意示其陡然而立,峥嵘峭拔。后人以其四环峰峦似天上星斗列宿排列,遂更名为斗岩。斗岩以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泉清而著称。游览斗岩,趣在攀登。

斗岩景区气候冬暖夏凉,常年云雾缭绕,山体若隐若现,给人神秘莫测之感。其丹霞地质地貌所形成的悬崖峭壁,形成林秀峰越美,山青岩更峻的风景。景区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72%,各类树种在130种以上,有百年以上的香樟、香柬和上千年的紫薇。

沿游道往上,偶见当地人拿着水壶在登山。到心印亭,分二路,左路是去西黄岭、千佛山观景台的,我往左一口气登上山顶,大汗淋漓。再沿步道往下走约百余米,到了观景台。

斗岩赏景不可不观石、揣石,整个斗岩山麓,好似刚从海底隆起,由大大小小卵石聚合,峰峦、崖壁、岩石都像是大大小小的圆球组成,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尤其是斗岩主峰,裂崖纵横切割,状如千佛聚首,观之让人叫绝。观斗岩千佛,最佳去处莫过于西黄岭的“千佛观景台”。在那里远望斗岩,岩丛隐约如画,既像有胖有瘦的五百罗汉群图,又如大小不同千佛朝阳,圆头大肚,栩栩如生。观景台上观看斗岩主峰,正是斗岩一景“千佛聚首”。此时正逢旭日东升,又见一景“千佛朝阳”。正是“遥望斗岩岩岩似佛,近看千佛佛佛似岩”。

在观景台眺望山下,一派江南田园风光,茶园茂盛,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村舍俨然,甚至可以看到如巨龙盘旋在原野上的浦阳江,眼前展现的是动的田野卷。

从千佛山观景台下,回到心印亭,有一钢制楼梯通往琼台顶,顶上有一亭,称“瑶台”。亭外三面栅栏,内有三间一统的廊房,设计各异,构思巧妙。廊柱上镌刻有“步天梯瑶台赴宴,列仙班西天朝佛”等四副对联。廊房内置有三米直径的大鼓,相传当年朱元璋部将在此击鼓进军,击败了张士诚20万大军。据说在此击鼓许愿,多有应验。端坐瑶台石椅,可瞻峡谷对面的“诸暨大佛”,整个佛像由一块巨岩构成,除面部稍有修饰外,全尊坐像轮廓自然天成,是中国第一天然大佛。佛像高81.6米,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比四川乐山大佛还高21.4米。该佛头大、身小,腹部隐入树林中,呈趺坐人定状。佛头宽30米,高37米,慈眉善目,微笑祥和,远视更佳。

斗岩景区有点将台、斗岩大佛、金井龙潭、仙洞府、千步云梯、白云禅院、龙王殿、千佛聚首等大小景点五十多处,由F形主游道呈放射状连接,游客可以顺游道石阶逐一登临观赏。

金井龙潭位于山腰间游道右侧,瑶台之上。相传受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敕封为“金井龙潭”。潭侧有一岩崖,清泉从裂隙龙头口泄出,久而成潭。潭长约三米,深约二米左右。潭壁清泉常年淙淙沥沥,无论久旱长雨,始终不涸不溢,泉水晶莹剔透,甘如醴泉,据专家检测,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常饮有益健康。潭旁建有外封闭式的石碑坊一座,上悬“金井龙潭”匾额,两旁石柱刻有对联“金井龙王府,白云仙人家”。据说有时早晨,太阳露红,此处可见白雾翻腾,浮漾飘忽其间。龙潭边不时有当地人拿壶接水带回去烹茶。

白云禅院坐落在斗岩山主峰斗岩脚边,这里茂林修竹,人文景观丰富,游人至此主要为礼佛赏景。禅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龙王殿和东山门等建筑组成,始建于明初,鼎盛于清乾隆时期,为佛教曹洞宗门庭,殿宇坐北朝南,背倚斗岩,面对诸暨大佛。殿前旷坪,有卵石铺砌,中置香炉,旁立六角荷花小经幢。正殿共五楹,殿门上悬“大雄宝殿”匾额,系著名书法家沈定庵所题。殿内三间合一厅,供奉着如来、观音、文殊、普贤等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禅院东侧是东山门,是游客和朝山敬香客的入口。 天王殿位于东山门和大雄宝殿之间,红顶黄墙,庄严巍峨。殿正中端坐弥勒,两侧分列四大天王,背后塑韦驮扩法神,体现我国佛寺的统一格局。

龙王殿在禅院西侧,与大雄宝殿相邻,是白鲎仙翁的供奉处,道教活动场所。佛道合院,僧士合居,这在我国还十分罕见。龙王殿始建于元末,相传斗岩曾有白鲎仙翁,能呼风唤雨,兴云作雾曾助明太祖朱元璋大败劲敌。殿前有东西拱门,上嵌石额。东额镌“洞开陶壁”,意寓斗岩山安乐优美。西额镌“径壁葛陂”,是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与鲍鸿大战于河南葛陂,仙人费长房投杖化龙的典故,隐寓斗岩白鲎仙翁雾助朱元璋战胜张士诚,敕封“龙王”的传说。殿正中供奉金井龙王。左塑赵公元帅,相传能除瘟消灾,求财如意。殿右塑神医华佗。殿内壁画巨龙,意在风调雨顺。相传明代诸暨知县刘光复、清咸丰年知县刘书田、光绪年知县刘引之,均采龙王殿求雨救旱。后人多有“三刘祷雨”的传说。

西山门位于龙王殿西面,是白云禅院的出口处。黄墙黛瓦,门额上镌有“灵雨桑田”四字,意在好雨时至,沃野丰登,这是旧时人们对好年景的祈求。西山门旁,有颗千年紫薇,历尽沧桑,老态龙钟,枝虬盘结,满身疙瘩,其胸径达40多厘米,每年夏秋开花,花色呈紫红,花期达四个多月。游人到此,有手搔其身者,枝叶会微微颤动,故又称“千年搔痒树”。是斗岩的独特景点。

从东山门出,有通往山下的步道,在山坳里有个点将台,据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于1365年在此乘大雾发动过“新州大战”,大败张士诚主力,奠定了明天下的建国基础,点将台就是朱元璋集合将士之所。

这时候,景区山道上的人已经是络绎不绝了,大都是本地人来早锻炼的,也有爬山锻炼与取水两不误的。从步道直下景区大门口,往左有条土路,经过一个小门通向景区外面。

出斗岩景区,取车回到牌头,走工农路,转国道G235,再转“安同线(安华镇-同山镇)”,穿过布毂岭隧道,进入同山镇界,右拐可以到布谷湖边。

布谷湖,也就是安华水库,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地跨诸暨、浦江两市县,是为根治浦阳江水患而兴建的骨干水利工程之一。安华水库位于诸暨市安华镇西面丰江弄,浦阳江干流上游。水库于1957年10月初动工兴建,1958年底建成。库区流域控制集雨面积635.2平方公里,总库容5838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斜墙沙壳坝,坝高16.3米,坝长305米,是一座以防洪滞洪为主、兼顾农田灌溉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泄洪闸、输水隧洞、非常溢洪道及泄洪渠等建筑物组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15年7月31日开工,2017年10月31日正式完工并通过验收。

刷健康吗进入布谷湖景区,湖边建有塔状高台,登高可以鸟瞰整个湖区。远望布谷湖,但见湖区群山环绕,湖中有点点小岛。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飘,蓝蓝的湖水倒映苍山白云,极目远望湖面烟波浩渺、湛蓝明净,微风吹过,湖水涟涟。一条环湖绿道似彩练绕着湖岸,美、美极了。

在进入景区时,我问工作人员,可否环湖?环湖里程多少?答曰:20华里。从高台下来,我绕湖骑行一周。环布谷湖骑行体验非常好,道路平整,几乎没有坡道,环湖绿道紧贴湖边,几乎都是“亲水”道。湖东岸有个汤江岩景区,是诸暨市重要的风光景观,独立成区,同时又是斗岩旅游区和五泄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

汤江岩以险峰、奇岩、怪石、幽洞及深潭等为主要景观内容,有险峰六座、奇岩六尊、怪石十六处、幽洞二穴。其中有一山岩状如大佛,成自天然,又像人工雕凿,游人无不称奇。主山岩上突下收,自然形成天然洞窟。后人在洞中建庙,很有特色。庙中有水潭,名玉带泉,泉水清澈,终年不枯。庙侧另有洞室,可供游人休息与用餐。洞中适合远眺,视野开阔,近有汤江,远有田野与丘陵,主峰虽说只有330多米,但给人的感觉是“唯我独尊”。

六座险峰为螳螂峰、石鳌峰、莲花峰仙掌峰、斗鸡峰、石猴峰。六尊奇岩除汤江岩外,又有飞珠岩、应声岩、玉镜岩、成道岩与归栖岩。十六处怪石为登云石、老鼠石、眠牛石、木鱼石、狮子石、月台石、冰心石、灵龟石、慈航石、龙珠石、罗伞石、开磨石、大刀石、望姑石、梯弄石、屏风石等。幽洞二穴为神仙洞与无心洞。山中还有深潭,称玉樽潭,潭中有两如玉之樽而得名。汤江岩景区中的峰、岩、石、洞等奇妙无比,但要尽兴揽胜,还应有当地人的悉心指点,尤其是迷宫式的洞穴,更是离不开向导的引路。

绕布谷湖骑行一圈后,回到安同线,沿途路边放置着硕大的酒坛,坛上不同的书法字“酒”。——正是别具一格的“景”,又是别具一格的广告。同山产酒——同山烧,属于清香型白酒,因产地在同山镇而得名,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同山烧以诸暨特有的高脚拐糯高粱为原料,取同山镇上汲龙水酿制而成,因地处盆地,常年恒温窖藏,因此酒质清澄,口感甘洌,被称为南派清香典范。同时,虽然同山烧是一种白酒,却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酒色红润,倒在杯中,恰如红玉入尊,因此也享有“酒中君子”之称。

同山镇地处诸暨市西南部,东、东南毗邻安华镇,南、西、西北与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中余乡接壤,北与草塔镇相连,东北毗邻牌头镇。

同山镇不大,安同线穿镇而过,不过镇上却“人丁兴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过同山以后往西北方向骑行1公里左右,就到了边村。

边村是诸暨同山镇一个偏僻的行政村,但村庄里却藏着一座古建筑瑰宝边氏宗祠,其建筑营造技艺中的木雕部分在东阳木雕如火纯青的浙中一带也是首屈一指的,而最为壮观的是祠堂中的那座古戏台,金碧辉煌的鸡笼顶藻井犹如天外星河般捉摸不定,又像在展示一个超脱尘世的神仙世界。

南宋年间,金兀术反中原时,有边姓氏族从河北南逃,在同山南源之口建村,定名为边村。边姓延续29代,人口兴旺发达,遍及县城南乡。后来边姓宗族筹集资金,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在边村建造宗祠,当时参加兴建的四十八个边姓自然村,凡年满十六岁的男女劳力,不分白天黑夜,都要轮流参加,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竣工。

“边姓源于商,百家姓为陇西郡,本族来自河南。始祖仪三公上六代祖边英为北宋郡马,五代祖边肃为工部尚书,其父应隆公护驾南宋康王定都临安,后居松门。始祖心喜山水,见本源清秀,逐定居本源。历800余年,繁衍后裔已卅代,江南边氏多出于本源,现有聚居村落十余个,人口逾二万,后裔遍布全球”,“边村素有'一里三大桥,十庙两祠堂’之美誉。小祠堂建于明末,因年久失修而拆除,尚存部分雕刻件。大祠堂建于晚清,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并经过多次社会动荡尚保存如此完好而闻名,入选为上起东汉,下迄晚清全国九家包括坛、庙、祠艺术珍品。该祠的门厅、顶棚、檐廊、梁架,特别是戏台更有高度的评价。是江浙一带晚清建筑之瑰宝。1989年列入为浙江省重点文物。”这是村中两尊巨石上关于边氏迁徙与边氏宗祠历史的简介。

据大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重建边氏祠碑记》的描述,现存祠堂筹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费银巨万有奇,越十年而告成功”,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落成。整座祠堂建筑坐北朝南,前有案山后有靠山,由门厅、倒座戏台、看楼、正厅、穿堂、寝室、节孝祠、功德祠、腹笥书屋等组成,近年还在门厅前恢复了边氏花园和龙章表节石坊(保留少量旧构)。

门厅为单檐硬山顶建筑,五花山墙,面阔七间(明五暗七),进深七檩,分心槽柱网,圆形石柱。柱上有“家传经笥书香远,派衍任邱世泽长”、“浣水承先怀燕翼,松门迁后诵螽斯”两对楹联,表达了不忘先祖的豪情壮志。前檐柱上有神仙人物造型的牛腿承托檐口,前廊做船篷轩,梁架雕刻绚丽夺目,戏曲人物、吉祥瑞兽、花卉植物、几何图案等一应俱全,两侧廊心墙和八字墙上各绘有数幅山水、人物壁画。后檐柱上有展示永康方岩、灵岩造型的风景牛腿,明次间做二层,檐下用槅扇窗,梢间做拐子纹组合的天花顶棚,檐下装饰挂落。后檐明间向北“凸”出戏台一座。

戏台为单檐歇山顶建筑,灰塑龙形吻兽咬住玲珑花脊,翼角飞檐起翘,由四根八角石棱柱支起屋架,再用六根辅柱承托台面。台面用低矮的木栏杆围合,即可保护台上安全,又避免遮挡观众视线。前后台分隔的屏风处悬挂“衍我列祖”横匾,上下场门上分别题字,东侧为“镜花”,西侧为“水月”。戏台檐下密布象鼻昂斗栱,栱眼壁上是27尊天官神将的浮雕,全部贴金,威风凛凛。牛腿、额枋和挂落的雕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琳琅满目的戏文几乎可以穿越上下五千年。戏台上最巧夺天工的是藻井,分成上下三层,外方内圆,底层用28攒七踩斗栱向上蔓延,龙形耍头咬住穹窿顶下端,中层为十六个浮雕神仙,中间穿插翩翩欲飞的凤凰,上层用螺旋式的鸡笼顶,16条漩涡盘旋上升,漩涡之间用层层环绕的斗栱聚拢,其中14条中途便消失成小龙头,只有2条最终汇合至盘龙造型的明镜。戏台后的门厅二楼作为戏房,用于化妆更衣,也作演员休息之处,至今在木板壁上还保留了十余处清末民初各戏班演出活动的墨迹。在古戏台精品遍地的浙江省,边村的这座大概也算名列前茅了。

戏台正对的是宗祠的主体建筑正厅,其堂号为敦睦堂,单檐硬山顶建筑,五花山墙,面阔七间,进深九檩,石柱木梁,抬梁式结构,前廊用一大一小双重船篷轩,前檐牛腿为大场景的戏曲故事(明间两只为几年前被盗后重雕),后檐为单个神仙人物,朱金漆木雕把整组梁架修饰地十分华美但无繁缛之嫌。室内匾额除乾隆年间的两块“举人”外均是近年恢复之物。正厅东山墙尚有三尊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的《重建边氏祠碑记》,为后人解读祠堂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同时也是建筑断代最可靠的依据之一。东西看楼为单檐硬山顶建筑,观音兜山墙,面阔三间,进深四檩,上下两层,下层用槛墙,上层用美人靠,用于入座观戏之处。

正厅明间后檐的屏风门之后是穿堂,用于连接寝室,形成“工”字形布局,这也是“前堂后室”、“前朝后寝”的遗风所在。穿堂纵向三间,石质八角棱柱,45度斜向牛腿用双面雕技法,各种历史人物造型,柱间额枋、挂落浮雕满堂的戏曲故事。顶部藻井虽然不及戏台,但也是匠心独运,为外八边内圆形,其中圆形部分为叠涩式做法,即利用斗栱的层层叠落形成穹窿顶,总共七圈16道汇聚到明镜,明镜做成垂莲造型。

寝室为单檐硬山顶建筑,五花山墙,面阔七间,进深九檩,穿斗式结构,前檐用五抹槅扇装修,内部用于安放边氏列祖列宗之神位。两侧的节孝祠与功德祠为单檐硬山顶建筑,观音兜山墙,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前出廊式样,八角石柱,前者廊心墙门楣上有“履洁”、“怀清”石匾,意为躬行廉洁、遵守节操,后者则用“报功”、“崇德”,意为建功立业、品德高尚,这两座建筑是专门表彰族中具备这些特殊贡献和品行的男女。

腹笥书屋为三合院布局,天井紧贴祠堂第二、三进东侧山墙,未开放,内部结构不详,这组跨院是旧时边氏子孙读书所用的义学。

从边村出来,马路对面也有个古村——唐仁村。唐仁古早年叫塘塍,清朝时期村堂逐步扩大,太太公有5个儿子,后称五房头。经过几代子孙的辛勤劳动,生活逐步富余。唐仁街路古时称塘塍街,沿街两边有一百多间民宅。整条街近一华里路长,街路路面中间用2米长、50厘米宽石板铺面,石板下面是整条排水沟,石板两边用碗口大的孵石彻成,称石板街路,沿街开着十几家店铺,代表性有端春堂药店、德仁当铺、鹏程南北什贷店、福江烟店、禄尧酒店、荣生宿祖店、楚金豆腐店、洪南钉店、洪苗剃头店、长生剃头店、东丽打铁店。阴历一、四、七有市,市日有摆摊小吃,山坞头老起早背毛竹,担柴到市日街路来卖。下午买点可吃,可用的东西回家。古老时算一条兴旺繁荣的街市。

街路国建有一座寿氏宗祠,兴建于明朝,占地两千二百平方米,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祠堂前面立着一座石牌,祠堂前边建有一个风水奄凉亭,盛夏时是乘凉的好地方。

上街路边有座大民宅,叫上小房,清朝时有个叫寿金标的人科举武举人民,还开办过武学堂。三房有个叫寿仁金的人清朝时考中秀才,当时村堂中唯一的一个教书先生。学生也比较多。街路中间有座大民宅,共有80多间屋。上街路在民国初期建有一所维新学校,下街路建有一所栽培学校,二所学校都有田产资助,教育方面二所学校都争取,争夺第一,所以教育出来的学生学业都比较好,古时有人说塘塍人字眼算高种。

唐仁老街街路沿止高城头,路中间建有一个仙师殿凉亭,亭上面建有一个奎星阁,建筑非常考究,数全县第一,至今保存完好,关于老街的传说许多现在无法描述。

游过唐仁古村,拐个弯又回到同山镇,再前行,左拐往青山乡方向骑行。这里是个上坡道,有一段4级骑行坡段,一直到桥头村,开始下坡,直到青山乡。过青山乡,有个青山水库,公路沿湖,也不觉有什么特色。过水库,就是五泄镇十四都村了。

十四都村位于浙江龙门山脉东麓诸暨市五泄镇东南部,十四都村由原来前庄坂、塘头、狮象、藏绿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十四都村是西施外婆家。相传,西施虽在吴国深受夫差宠幸,却时时惦念故乡亲人,愁容满面。吴王见她愁容满面,询问原因。西施回答,冬至日近,她思念起苎萝山下的父母,五泄江畔的外公外婆。当年每逢此时,总要与母亲一起,烤制银丝圆饼,去探望年迈的外公外婆。数日后,十四都村的西施外公外婆收到了千里迢迢送来的“银丝圆饼”,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分。在尝食时,竟在饼中发现一小块绫子,上书一首小诗:“汪汪眼中泪,香香笼中饼;冬去春来时,共叙团圆情。”不觉愁眉舒展,嫣然一笑。寓西施孝心于其中的“银丝圆饼”,被后人称作“西施团圆饼”而流传至今。

十四都村古建筑群落,为省级文保单位,占全村建筑的70%以上。以周氏宗祠为核心,更有马鞍山“谦吉堂”,还有“崇厚堂”、“乐循堂”、“善述堂”、“敦本堂”、“福佑堂”、“光霁堂”、“崇德堂”等台门20多座。其中周氏宗祠完工于清乾隆朝的1775年,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上“道地”置有10座“棋杆石”,为周氏裔孙曾经取得的功名的象征。

台门众多为十四都古村落的一大特色。若论台门的规模气势,首推马鞍山“谦吉堂”。其建筑面阔131米,径深66米,占地面积8707平方米,落地木柱890根,房间205间,两条弄堂,21个院落,有廊檐,有天井。谦吉堂建于清道光末年,比千柱屋“年轻”三四十岁,但其占地面积是8707平方米,是斯宅千柱屋的1.27倍,是诸暨当地名副其实的第一巨宅。

彰显耕读传家的各类古式学堂也是十四都古村落的又一大特色。建于清中叶的,有双桂轩、滴露斋、知之轩、种石斋、紫桐花馆、南雨山房等8个书房。建于民国初年的,有敦本第一、第二、第三小学、凤翙学堂、郁文小学、民新小学、琴山小学、西阳小学等9所小学。

正因为文风昌盛,古村落科甲蝉联、人才辈出。清道光年间,计出进士4人、翰林4人、举人25人、贡生58人、太学生128人。另有监察御史、户部侍郎、内阁中书、太守及知州、知府、知县等70余人。近现代,中将1人、少将6人、国民政府部长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辞海》大字典编委1人。另有“国大代表”“浙江省参议员”多名,还有诗人词家不少。

十四都在五泄镇西南约2公里,今天午餐就在五泄镇上了。午餐是次坞打面。

次坞打面是诸暨次坞镇的特色美食,据说在当地已经有600年的历史。次坞打面其实就是一种手工面条,不过它不是采用揉、擀的方法加工出来的,而是和好的面絮用木棍“压”出来的,所以特别劲道。配上腌芥菜、肉丝、笋丝、青瓜、韭菜、葱花等辅料,最后加上大骨熬上几小时的上汤,让顾客难以拒绝。据说当年朱元璋吃过以后也叫绝。

吃过午餐后就去杨家楼,其实就相隔5公里,杨家楼村有天佑寺。草塔杨家楼,早在宋代即胃南平古镇的所在地,为杨家将后裔所世居,素称暨西巨族,人烟稠密,民风淳厚。其地处五泄之东,萝之西,南临梅里诸山,北靠凤凰鸡冠山,前有渎溪水,后有五泄江,山清水秀,地势开阔。天佑寺内有一座古塔,名为天元塔。

天佑寺,在南平杨氏故居东北侧的天市垣,是古代供奉天帝的地方,在《宋史卷九十七.礼二》云:“帝有五座,一在紫微宫,一在大角,一在太薇宫,一在心,一在天市垣。”处于天地五座之一。天佑寺历来僧侣众多,香火旺盛,为浙东佛学圣地,不幸于1956年被“八一”强台风袭击毁坏。2003年,天佑寺大雄宝殿修复竣工,古朴壮观,华丽耀目,构筑一流,人人称赞。殿内有从缅甸请来的二十八尊玉佛,其中三圣三世玉佛,每尊重达10吨,高三米,法相庄严,形象逼真。为华东地区少有的巨大玉佛像,属国内罕见的玉佛群。为弘扬佛法,庄严国土,爱国爱教,敬请护法居士,大德善信,瞻仰礼拜。

几百年来,天元塔成了杨家楼人的自豪。从南屏山下走出来的文人武将,商贾墨客,他们在背景离乡之前,都会登上塔顶,把生我养我的故乡看尽,做最后一次的告别,许下一个心愿,在灵魂的内核刻下最深沉的留痕。杨家楼人对天元塔的炫耀和尊重,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对祖先的敬仰,对文化的追求。

每当月白风清之夜,耳闻铃铛叮咚,静宁中传来悠扬的南屏晚钟,面对淡淡的月光,铺洒在苍凉的古塔上,于朦朦胧胧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思。

天元塔、天佑寺自明、清以来,均为著名的佛教圣地,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元塔、天佑寺占地15000平方米,各具特色,集佛教园林于一体,灵气独生,神妙莫测,她已列为五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

天元塔气势雄伟,外壁白净,轮廓明快清晰,远望玲珑,纤巧,近视巍巍、庄严,华盖般的塔尖直接蓝天。天元塔高36.11米,六面七层,建筑结构独特,为壁内折式砖塔,菱角牙子、叠涩出檐,角系铜铃,六面开窗,砖砌楼梯,盘旋登临而上,四面眺望,青山绿岙,低眉俯视,可见渎渎泄水,草塔古镇,田野村庄,尽收眼底,临空眺望,依稀可见,龙门山脉和五泄奇峰,心旷神怡。在七级浮屠上,还设有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佛诸尊佛像,是西施故里古越文化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天元塔、天佑寺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据说杨家楼人杨肇泰在安徽安庆府任知府时,从前任留下的案卷中得知,该地白雀市的和尚,在寺里暗设机关,经常将拜佛进香中美貌的妇女关入密室,以寻欢作乐。于是杨肇泰微服私访白塔寺,谁料触动了寺中的暗道机关,被土匪所扮的恶僧发觉,恶僧将他抓进寺内,任他选择盐卤、白绫、白刃中的一件,逼其自尽。杨肇泰身陷密室,心急如焚,却又无法脱身。这时,杨肇泰逃命心切,向寺内菩萨许愿,如能逃过这次劫难,日后一定在故乡建造七级浮屠(天元塔),以报天恩。这天夜晚,突然雷雨交加,一个炸雷将屋顶打破。杨肇泰乘机爬上韦陀菩萨,从屋顶逃出。回到安庆府后,带领人马将白塔寺作恶多端的恶僧全部铲除,为当地老百姓除了一害。为报答菩萨救命之恩,杨肇泰回到草塔杨家楼后,大兴土木,造寺建塔,以作纪念。

从杨家楼经草塔到大唐,沿途均是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杨家楼、草塔现都属大唐街道。我10年前到过大唐,但眼前的大唐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大唐街道,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位于诸暨市西南部,东接陶朱街道(诸暨市经济开发区),南毗暨阳街道、牌头镇和同山镇,西邻五泄镇和浦江县,北连应店街镇。大唐是世界袜都,袜产量占全国的70%、全世界的35%。

从大唐到诸暨主城区是要穿过耀江隧道的,过隧道后沿苎萝路过浣纱大桥就是今天骑行的终点,大概1:20左右到达西施故里。当我骑行到达目的地,傻了。景区在全面维修,不开放。

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诸暨苎萝山村。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范蠡设计:“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愧疚自缢说。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沉江说”,典籍记载较早。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还有一个证:浙江沿海一带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蜊肉),据说就是纪念西施沉江的,所谓美女加美食。

也就是说,西施之魂已经回归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则需要进一步考证。

好了,既然景区不能游览,早点找个宾馆休息。

当日小结:

    支出:早餐(牌头镇)面饼3元;午餐(五泄镇)肉丝面、啤酒,16元;晚餐(诸暨市)猪耳、豇豆炒肉丝、啤酒、米饭,28元;住宿(诸暨市)60元。合计107元。

骑行参数:距离82.56公里,运动时间05:50:02小时,全程时间08:07:17小时,运动均速14.15公里/小时,全程均速10.17公里/小时,上坡17.85公里,爬升766米。骑行轨迹编号:#116313043

D3.

2022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天气:诸暨、绍兴、上虞,晴,28-36℃

今天的骑行线路是:诸暨市-次坞村(镇)-店口镇-绍兴市-上虞区,路书参数是:骑行里程114km、累计爬升791m、平均坡度0.17%途中有五段4级骑行坡段。

原计划是游过次坞后到枫桥,经兰亭、绍兴市区,回到上虞。路书里程129.2km。令我改变骑行线路的原因有二:走店口可以少15公里余路程。天气实在太热了,我打算半天骑行回家;还有,就是店口有个朋友让我过去玩。不过我没有应承,到了店口看实际情况再说。

早上4:40左右退房。街上,天才蒙蒙亮。走艮塔路-友谊路-北三环路-三都路,转入“十诸线”,爬坡,走过一段4级坡道,越过南泉岭隧道(海越隧道),下坡到底是应店街镇。继续前行折入国道G235(江苏新沂市-广东海丰县)。

6:00多,骑行了约30km,到次坞村。次坞古村地处诸暨市、萧山区、富阳区交界地带,始建于宋代,这里有着独特的地域人文和建筑文化,整个村落满满洋溢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次坞村历史悠久,风光绮丽,是俞氏家族的繁衍聚集地。俞氏唐宋时迁到此地,诸暨俞氏的根都在这里。黄泥山如一条巨龙,蜷伏在次坞村的后面,左边是如铃似螺的螺丝山,右边便是青青的檀树山。坐落于三面环山腹地的次坞古村,依缓缓爬高的山势而建,显得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旧时诸暨曾有民谚:“诸暨台门,要看大,到山林(斯宅的旧称);要看精,到次峰(次坞的旧称)。”次坞古建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次坞仍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共有62处之多,有不少的古宅、古泉、古桥、古道、古渠等,交错布局,风姿独存。百余米长的次坞老街有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漫步在次坞老街的石板路上,老宅、老街、老店……村落老街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幅古朴的风景画。抬头,能看到极其漂亮的镂空马头墙,让你觉得不虚此行。

穿过古街,有层层相挨、白墙黛瓦的古民居群,静坐在两条街巷的尽头,每栋风格和大小都不尽相同,次坞人称之为“中央宅”。高耸的墙头,挑出的檐角,精美的牛腿,三进式的围合院落,融合了浙江以外福建、安徽两地的建筑风格。

古村落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外新屋,三进七开间,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晚清次坞乡村教育家俞竞故居。屋内石窗和壁画甚为精美。

古村落里有荷花塘,呈正方形,面积仅百余平方米,却是次坞史上的名塘。荷花塘埂老屋,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200多年,被称为“诸暨的月沼”。另外,次坞古村落里还有俞凤池故居、七马头宅、吉宅、福宅等均是重要的清、民国时的建筑,值得探访。

行走在村落之间,时光凝滞在久远的过往之中。或许,可以看见几株绿植从古井中探出头来,给次坞古村落平添了几份生机。如今,这个宁静的古村落,以其古朴和精美的景致,正在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

游过次坞,在次坞镇上买个粢饭团,权作早餐。这次骑游诸暨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今天是高温天,气象预报下午的气温会达37℃,抓紧走吧,争取中午12:00前赶回家。

次坞到店口走十点线、越湄池岭、穿湄池岭隧道、过湄江桥,到店口镇7:30刚过。时间尚早,就不去打扰诸暨的朋友了,直接回家。

店口镇是诸暨市下辖镇,位于诸暨市北部,东连绍兴,北接萧山,坐拥白塔湖国家湿地和杭坞山两大山水资源。店口镇素有“五金之乡”之誉。

过店口以后,进入杭绍平原地带,接下去全部是平坦道路。但今天面临最大的考验是高温。好在进入了城市带,沿途加油站不少,可以续水,实在热不可挡,就去加油站厕所,把头部、衣袖和魔术巾淋湿,湿巾裹脸,这样在骑行中微风吹拂,水气带走些热量。

绍兴城区有行道树遮阴,到也还行,到东湖,走国道G104,沿途也基本上有行道树。直到到了东关,转国道D329,这是最后的5、6km路,却是最考验、最折磨人的。太阳当头、无遮无掩、风好像也停止了,简直是头顶火炉、背负烤箱。

11:08,终于抵家。

到家后冲个凉,吃着西瓜、冰冻绿豆汤,感言“赛神仙”。

当日小结:

    支出:早餐(次坞镇)粢饭5元。合计5元。

骑行参数:距离115.5公里,运动时间05:30:54小时,全程时间06:18:38小时,运动均速20.94公里/小时,全程均速18.30公里/小时,上坡19.15公里,爬升560米。骑行轨迹编号:#116382591

总结:

1、骑行里程:152.3公里+82.6公里+115.5=350.4公里。

2、费用:139元+107元+5元=251元。

    3、游览景区:斯宅村千柱屋等、溪北古村新一堂-继述堂等、边村边氏祠堂、唐仁古村、十四都村藏绿古村、杨家楼村天佑寺-天元塔、次坞古村、东白湖、布谷湖、斗岩风景区。

<完>

                                                                         杰   22-07  于上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