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香叶[藿香的叶子]

 新用户14488375 2022-10-23 发布于广西
藿香叶
藿香叶
藿香的叶子
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藿香叶
植物界
唇形科
适宜土壤
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性情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直立,分枝,被毛,老茎外表木栓化。叶对生;叶柄长2-4cm,揉之有清淡的特异香气;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10cm,宽4-5-7.5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阔而钝或楔形而稍不对称,叶缘具不整齐的粗钝齿,两面皆被毛茸,下面较密,叶脉于下面凸起,下面稍凹下,有的呈紫红色;没有叶脉通透的叶肉部分则于上面稍隆起,故叶面不平坦。轮伞花序密集,基部有时间断,组成顶生和腋生的穗状花序式,长2-6cm,直径1-1.5cm,具总花梗;苞片长约13mm;花萼筒状;花冠筒伸出萼外,冠檐近二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雄蕊4,外伸,花丝被染色。花期4月。我国产者绝少开花。[1]
栽培技术
选地
依据藿香的生物学特性,在种植藿香时应该选择向阳、土壤肥沃且含有沙质、浇水排灌方便的地块。决不能选择过于荫蔽或土壤粘性太大的地块。依据经验,地势比较高燥、地块周围比较开阔的地块非常适合藿香种植。
种植时间
藿香既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在北方地区适宜春播,而在南方地区则适宜秋播。如果进行春播,应在3月末至4月上、中旬时进行播种;如果进行秋播,则应在9至10月份时进行播种。
施肥耕地:藿香喜肥,因此,应多施底肥。原则上每亩应施入“草粪”3000公斤;人粪尿2000公斤;磷肥10公斤。施肥后深耕耙平并做畦,以便浇水时使用。畦宽大约为1-1.2米。
种子选择:为了利于苗齐苗壮,应选择籽粒饱满的上年度种子。虽然说隔年种子也可以出苗,但出苗的整齐度会有差别。另外,由于隔年种子存放时间长,自身的营养消耗比较大,因此,出苗比较慢,而且弱苗较低。所以,在种植前最好选择籽粒饱满的上年度种子进行种植。[1]
播种
在播种前应看情。如果土壤中的墒情不足,应先浇水,然后在浇水两三天后“搂”松表土进行播种。如果土壤中的墒情不错,就可以直接播种。
播种方法:先顺畦面按照25-30厘米的行距开1-1.5厘米深的浅沟,然后将种子混合少量细沙并拌匀后撒入沟中,最后覆土并盖草。一般情况下,每亩用种量大约为500-800克。[1]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一般情况下,只要当地的气温能够达到13-18℃,并且,墒情不错时,藿香播种后会在10-12天时出苗。当苗高达到10-12厘米时,要进行间苗。间苗的原则是:去掉病弱苗,发黄苗,留下壮苗,翠绿苗。
为了确保能够留下壮苗,间苗可按两次进行。第一次间苗的株距为5厘米;在三天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的株距为10厘米。
当藿香苗长至12-15厘米、有4-6片真叶时要进行定苗。定苗的株距为25厘米,行距为40厘米。在定植后一定要浇水一次。
追肥:当幼苗长至3厘米高时,可进行第1次追肥。在追肥前,应在距离藿香植株10厘米处开一浅沟,然后将人粪尿水或稀薄尿素水顺沟施入,最后封土即可。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追肥的量不能太多。原则上亩追2000公斤人粪尿水或3%的稀薄尿素水即可。
当苗高达到7-1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土杂肥。一般每亩可追施3000公斤,将土杂肥顺垄撒施在藿香根部即可。
当苗高达到15-20厘米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三元素复合肥40公斤/亩。在追肥前,也和第一次追肥一样开浅沟,然后进行追肥并覆土。
当苗高达到25-30厘米时进行第四次追肥。此次追肥可追施尿素18公斤/亩;钙镁磷肥15公斤/亩。追肥方法与第一次和第三次相同,封垄后可不再进行追肥。[1]
中耕除草:苗高3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此次中耕一定要浅中耕,以免锄头伤及藿香的根系;当苗高12-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此次中耕的深度可以适当深一些,用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但中耕深度不能超过7厘米;当苗高达到21-24厘米厘米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此次中耕的深度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用以彻底疏松土壤。
除草应随时进行。如发现田间有杂草滋生,应及时进行拔除,以免杂草与藿香争夺养分与水分。切记:种植藿香不能使用除草剂除草!
浇水与排灌:藿香喜微潮的土壤环境,在播种和移栽后,如遇干旱无雨,应及时进行浇水。若在生长期间发现地表龟裂,土壤含水量下降,应随时“补水”。
但是藿香又“忌水”,如果土壤中的湿度过大,会导致藿香烂根,最后死亡。因此,不能过度浇水。如果出现连阴雨天气,一定要及时排灌。
培土:当苗高25-30厘米时(原则上是在第2次收割后)进行培土护根。培土的高度一般为6厘米。如果培土过高,会抑制植株的呼吸,影响植株生长;如果培土过低,会起不到护根的作用。[1]
采收
一般在6-7月份植株的花序抽出但未开花时进行采收。在采收时可将全株割下晒干即可。南方地区种植的藿香一般可采收两次,第二次采收可在9-10月份进行,采收的方法与第一次相同。[1]
病虫防治
藿香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枯萎病、角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银纹叶蛾、卷叶螟、地老虎蝼蛄
根腐病
根腐病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病株从藿香的根部和根状茎处发生腐烂,并逐渐蔓延至地上部分,先使根部或根茎部皮层变为褐色,最后导致植株枯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采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穴。一般情况下,需要连续浇灌病穴两次,间隔期为5天。[2]
枯萎病
枯萎病一般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病初始时,藿香病株叶片及叶梢部下垂,呈青枯状,最后造成根部腐烂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应拔除病株,并采用40%多菌灵胶悬液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浇灌病穴及邻近植株根部,用以防止病害蔓延。
角斑病
角斑病主要危害藿香叶片,一般发生于雨季,发病初始,叶片呈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多角形褐色病斑,严重时可导致藿香叶片干枯并脱落,最后造成藿香减产。
防治方法:可采用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金核霉素、盐酸土霉素放线菌酮等进行喷雾防治,具体用量应参照农药说明书。[2]
褐斑病
褐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藿香叶片。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烧毁。可采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5天。
斑枯病
斑枯病可导致藿香叶色变黄,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起时,采用50%瑞毒霉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为7天。[2]
蚜虫
蚜虫为害藿香的嫩梢和嫩叶,常常导致藿香植株生长不良,而且,还可导致藿香不能正常长出新芽和新叶。
防治方法:可采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多次。
红蜘蛛
红蜘蛛多发生于6-8月份的高温季节。主要为害藿香的叶片,常常导致藿香叶片发黄脱落。
防治方法:可采用40%速克朗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虫螨立克15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7天。
银纹叶蛾
银纹叶蛾取食藿香的叶肉,常常造成藿香叶片出现孔洞或缺刻。
防治方法:可采用25%杀虫脒水剂300-5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5天。
卷叶螟
卷叶螟为害藿香叶片。
防治方法:可采用敌百虫300-4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为7天。
地老虎及蝼蛄
地老虎和蝼蛄主要为害藿香的根部。
防治方法:可采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做成毒饵进行诱杀。[2]
藿香叶
营养价值
1.富含铁,铁可以促进发育;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调节组织呼吸,防止疲劳;构成血红素,预防和治疗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使皮肤恢复良好的血色。
2.富含钙,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激素的分泌;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3.富含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增强肠道功能。
4.富含维生素A,维A具有明目,辅助治疗多种眼疾,增强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胃、呼吸道黏膜的功能。[3]
适宜人群
适宜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适宜夜盲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食用。[3]
食疗
1、化湿脾、理气和胃: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止呕止泻: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暑: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发汗解表: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5、明目:维生素A对眼睛的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成视网膜视杆细胞感光物质。提高眼睛的抗病能力和预防夜盲。
6、其他功效: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3]
参考资料
[1]
藿香的栽培技术-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10-04]
[2]
藿香的病虫防治-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10-04]
[3]
藿香的营养价值-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10-04]
相关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